新疆木垒县鸣沙山地质遗迹的特征、成因及保护规划初探

来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ong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垒鸣沙山以其独特的地貌,奇特的响声,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来这里参观旅游,被誉为"天下第一响,木垒鸣沙山"。但对鸣沙山的形成的地质条件和鸣沙山响声的成因,研究甚少,尤其是在滑动沙丘时其发出象飞机一样的轰鸣声,目前仍然没有较为科学的解释,在当地也只是停留在神话传说的阶段,通过在该区进行的工作,从气象、水文、地质的角度,对木垒鸣沙山的形态、响声成因进行了初步推断,共同探讨。并提出合理的保护规划,以科学的态度,倡导科学旅游的理念。
其他文献
Quantitative studies on the evolution and dynamics of the deepwater area of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PRMB) were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latest geological and seismic data. The study area is generally
期刊
Intensive grazing in spring-summer has been responsible for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of the Gurbantunggut Desert in recent years.The coverage of plants and biological crusts,sand surface stability a
期刊
Supported by the technologies of remote sensing(RS)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we chose northwest of Beijing as a study area and gave priority to under-standing of the spatial-temporal
期刊
应用杨赤中滤波推估法,将地形碎部点高程观测值经插值转换为格网DEM数据,并利用VB和MapInfo来实现其立体等高线的绘制功能。在此基础上,阐述其地形剖面分析功能的设计与实现。最后通过实验比较,验证了基于杨赤中滤波推估法的地形剖面分析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期刊
According to the glacial landforms and deposits with the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OSL) dating results,two glacial stages of the last glacial cycle(LGC) and Late Glacial were identified.The L
期刊
International Forum on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A Retrospect fo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and Prospect was held in Guangzhou University
期刊
位于美国西北部的黄石国家公园始建于1872年,1978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是全球第一个国家公园,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自然保护区。
期刊
南京汤山葫芦洞是著名的南京直立人化石发现地,洞穴碎屑堆积与演化研究是该地点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本文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该洞穴4个剖面碎屑堆积氧化物和植硅体化石记录,结合洞穴堆积物特征厘清了各剖面间地层对比关系;借助地质雷达等物探技术反演了洞穴东部埋藏堆积的空间结构和特征,进而结合年代学研究成果,将洞穴碎屑堆积自下而上划分为7层,建立了洞穴碎屑堆积剖面与埋藏碎屑堆积间的对比框架。受气候环境演变、洞穴内
期刊
通过对库姆塔格沙漠的实地观测、样品分析和资料收集,获得了沙漠地区的基础数据。沙漠面积约2.29×104km2(2001年),沙漠存在向东南方向移动和周边扩大的趋势;库姆塔格沙漠沙丘形态以新月形沙丘链为主,羽毛状沙丘为特色,星状和其他复合型沙丘大量分布的特点;羽毛状沙丘的"羽轴"是一种较特殊的复合型沙垄,由单个新月形沙丘前后相连,在沙垄和沙垄之间的沙平地有地形起伏,形成较宽大的弧形沙埂,基本与沙垄走
期刊
应用RS和GIS技术,与景观指数分析软件相结合,以叶尔羌河为例,从时间和空间变化两个方面研究景观格局的变化规律。并从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效应方面,考虑其景观格局变化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在发展态势上,从20世纪60年代到2000年,景观格局的多样性和均匀性都呈下降趋势,流域整体景观的异质性下降,其类型边界趋于复杂化,自然条件在景观格局的变化中仍为主要控制因素。整个流域的景观类型向非均衡化方向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