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灾难是一位苛刻的老师,教会我们更智慧的运用生存能力,让我们知道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困惑,懂得珍惜……
灾难教会我们什么?
即使你身在远离震中的地区,也感受到了那10秒钟的心慌、晕眩和摇动……于是,这场灾难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比任何一部灾难片都真实的生命教育,更是一次心灵应激的考验。天灾面前,突然之间,我们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用信任支起安全感,在最严酷的时刻“挺住”
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信任,突然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道坎:
我们怀疑地震专家——有没有准确的地震预报?
我们怀疑捐款少的明星和企业——有没有良知?
我们怀疑红十字会——救灾的款项和物资为什么不透明?
我们怀疑自己的爱人——为什么在第一时间自己跑掉?
……
虽然,灾难面前的任何不和谐的声音都会让人气愤,但是,为什么我们会突然如此的敏感?突发的天灾,严重的破坏了我们的安全感。
你会发现,身边的一些人,在得知四川地震的消息之后,从银行里取出钱,然后把重要的东西和水打包放在床边;
公园里密密麻麻的帐篷,马路边上一辆挨一辆排着躲避地震的汽车;
距离四川比较近的城市,有人把孩子送到远离灾区的东北和新疆。
……
我们力求在灾难中争取一点自主控制的行为。只是,这样真的能找回由灾难带走的安全感吗?在灾难面前,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替代主动掌控,给我们提供安全感呢?
安全感来源于对事物的掌控,可是灾难往往是不能预测、不可控制的,几秒钟就夺走生命。所以对每个人来说,灾难带来的是一种最严重的不安。
灾难面前,信念可以救命,无助却会伤人。我们的安全感,在面临灾难崩溃时,我们依然可以从“信任”中获得安稳,信任他人的救援,信任人类作为群体的力量,信任生存的机会,信任自己的意志——这些信任,往往可以化作维持生命的强大精神力量,让我们在最严酷的时刻“挺住”。灾难虽然不可掌控,但在灾难剥夺安全感的时候,信任可以挽救生命。
因此,对于并没有严重受到地震影响的人来说,信任也可以赶走目前的恐慌,赶走无助感,唤回安全感。
心的震动,哀伤与同感他人
媒体公布的死亡人数一天天增加;
电视里、网络上、报纸中,我们随时都能发现地震后的废墟及伤残的肢体;
废墟下,更掩藏着一个个令人动容的故事,让我们甚至来不及哭泣。
……
这些,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次心灵的震动。无数哀伤的人们,在电视前暗自垂泪。
人类历史上经历了无数场天灾人祸,也经历了无数次举世皆悲。共同的哀伤,共同的惋惜,可以让一个民族更加团结,可以让彼此间更加珍惜和友爱。
在我们远远地悲伤哀痛的时候,我们也承受着受难者面临的苦难,与他们同在,并且也在这哀伤中学会安慰和期盼、豁达与智慧。
地震后第一个电话,珍惜身边的人
地震之后,突然增多和朋友相聚的时刻,一方面觉得在空旷的地方会更安全些,更重要的是,我们更加看重和朋友、亲人在一起的感觉。目睹灾难中的妻离子散,让我们感到,能够活着在一起就是好的。朋友说:“得知了地震的消息,就会本能的想到,如果地震了,我要保护好什么,保护好谁……”突然的灾难,给了我们一个理清对自己最重要的人和事物的机会。
虽然,地震的那天,由于机站受损,很多人的手机都突然打不出去电话了,但那一刻,你也许永远都会记得,你第一个拨打的电话号码和第一个收到的问候电话。接通电话之后,在我们或有些羞涩或有些紧张或不动声色的话语中,突然发现,藏在心底的温暖挂怀,在这一刻最集中地涌现。
在安逸的生活中,我们可能早就忘却了珍惜,忘却了每日一个拥抱,一句关怀的话语……但是灾难让我们全想起来了。它清醒的提示我们,生命是如此宝贵,你要珍惜。每当灾难降临,都会发现很多家庭更亲密了,很多朋友联系的更紧了——逝去的人教会活着的人珍惜,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慰藉吧。
正视自己的脆弱,放掉渺小的困惑
生活逐渐走向平静,似乎往日的喧嚣又悄悄在我们眼中复苏。只是我们觉得原本琐碎的生活,几乎全泡在无尽的困惑之中,但这些困惑,突然之间又是那样的渺小。在大悲大痛面前,那些小情调、小伤感、小困难,又都算得了什么呢?
前些日子还叫嚷孤独的网友,也沉寂了许多;而失恋的兄弟,也不再老缠着我问爱一个人和不爱一个人的问题;刚刚失业的妹妹,也少了很多怨天尤人的烦恼,开始准备起本科自考了。
在灾难带来的生死震撼前,似乎困扰我们的那些小情绪、小困惑,突然都变得不值一提了。
我们还活着,这就是莫大的幸运和一切的机会。有时候,灾难,真的可以升华我们的承受能力,教我们真正的坚强。所以,不妨试着用同感灾难的心情,转移自己情绪的重心,跳出长久以来被困扰的狭小心事,看看它们有多么渺小!
灾难教会我们正视自己的脆弱,请放掉生活中那些细小的敏感,向灾难中的人们学习一些坚强吧。
大地震已经渐渐远去,当一切逐渐平静下来的时候,再回头一望,我们看见的,是那一片揪心的废墟;而看不见的,却是留在我们心中的废墟。
在地震的废墟上重建心的家园
汶川大地震中直接受灾的共有1000多万民众,受“灾”人群甚至还包括所有关心灾区、为新闻画面揪心揪肺,为死难同胞肝肠寸断,为亲友处境忧怀万端的人们。他们房屋依旧,全家平安,但是他们的心灵同样遭受了创伤,这种创伤可能是一年,十年,一辈子,在这些心灵的废墟之上,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来重建心的家园!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重大灾难过后,没有亲历灾难的人也会出现震惊、悲伤、无助、恐惧、担心等心理困扰,同时身体也会出现一些症状,比如疲惫、呼吸困难、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记忆力减退、头晕眼花、心跳加速等。因此,对没有亲历灾难的人来说,同样需要走出灾难的阴影,重建健康的心灵家园。
心理状况自评
1.你是否经常头痛?
2.你是否食欲差?
3.你是否睡眠差?
4.你是否易受惊吓?
5.你是否手抖?
6.你是否感觉不安、紧张或担忧?
7.你是否消化不良?
8.你是否思维不清晰?
9.你是否感觉不快乐?
10.你是否比原来哭得多?
11.你是否发现很难从日常活动中得到乐趣?
12.你是否发现自己很难做决定?
13.日常工作是否令你感到痛苦?
14.你在生活中是否不能起到应起的作用?
15.你是否丧失了对事物的兴趣?
16.你是否感到自己是个无价值的人?
17.你头脑中是否出现过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
18.你是否什么时候都感到累?
19.你是否感到胃部不适?
20.你是否容易疲劳?
倾诉——和亲人在一起
(小学教师 开盛)
地震之后,我发现我们的生活并不安全,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灾难。灾难来的时候,跑都来不及,更别说带上东西了。现在每天晚上睡觉,我都会穿四件衣服,会把手机、存折、钥匙等重要物品放在一个小手袋里,手袋的链子就套在手腕上,这样不管什么时候也不会落下。
心理专家:倾诉是最为有效的疏导方法,和你的家人待在一起,把你的想法及时说出来。有效的倾诉必须是在支持系统中进行的。这里所说的支持系统是由值得我们信赖的、关键时刻可以向我们提供援手的亲人、朋友构成的,比如压力管理中最有效的支持系统是自己的配偶和直接上司。当你感觉内心积压的情绪让你难受时,及时地向你信赖的亲人和朋友倾诉,或者写日记把它们宣泄出来。另外,接触一些让你感动的东西,比如地震中的故事,让积压的情绪和压力找到一个缺口,随着泪水流淌出来也是非常好的方法。
远离谣言——参加转移注意力的活动
(公司职员,蓝蓝)
我们的家离汶川不过300多公里,地震的时候,感觉时间再长一点我们这里的房子就垮了。大地震后几乎天天都有余震,心理压力很大。那些天晚上也不敢睡觉,饭也没有心思吃了,感觉抵抗力变差了。而且总能收到一些朋友的短信,说马上又要有余震了,或者说什么时候又震了,你没发现吗?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彻底结束啊。
现在就是回到家了,一有什么动静,也总感觉到地在摇晃,下意识的就去看天花板上的吊灯,工作的时候也很难集中注意力,尤其一个人的时候,就更觉得害怕了。
心理专家:蓝蓝目前的情况与她内心的压力和焦虑有很大的关系,这种焦虑影响到了她的日常生活。深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等放松技巧,以及一些转移注意力的活动,比如玩扑克牌、聊天、看杂志等,可以帮助她缓解压力和焦虑,走出心理阴影。
另外,小道消息、谣言、捕风捉影的说法在人群中扩散很快,容易引起恐慌心理,甚至造成更大的危害。但在这个非常时期,很多聪明人也选择了“宁可信其有,不信其无”。对他们来说,要做的是先冷静下来,理性的思考,散布谣言的人要么是不负责任,要么是别有用心。
“心理卸妆法”——洗掉抑郁情绪
(公务员,爱兰)
地震中我也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感,我自己平时很坚强,是一个能经受得住挫折的人,可是当看到好多地震的报道和网上的照片后,心情十分悲伤,尤其是看到几位年轻的母亲拼死保护婴儿的报道后。我失眠了……那是和我同龄的人啊……我捐了我这个月1/3的薪水,我还想领养孤儿(可惜条件差一点)。现在忧郁的情绪严重影响了我的工作,我以前也学过一些心理学,明白不良的情绪需要疏导,不过现在我茫然了,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走出地震带给我心理的阴影?
心理专家:有关地震的新闻,给很多人都带来了情绪上的压力,“心理卸妆法”对于消除地震后的心理阴影具有积极的作用。就像女性每晚睡前卸妆一样,把当天心绪整理一遍,把当天接触到的负面记忆,要不过夜地尽数清洗掉。具体方法是:在临睡前,可以先想像有一条淙淙流淌的小溪。如果想像不出来,也可以面对一张小溪的图片,回忆当天那些不愉快的经历,让它们全部顺流而去。接下来低吟三句话:
“我是……”(比如自己最期望的心境);
“我会做……”(比如能够胜任的心境);
“我有志于做……”(比如对待使命的精神准备)。
大部分人通过自助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处理灾难带来的心理困扰,走出阴影,重建心灵家园。当自助的方式不能完全奏效时,请向专家寻求帮助。
地震过后积极的心理应对办法
1.跟别人诉说或跟别人呆在一起,获得他们的支持。
2.搜集有用的信息。
3.充分休息,吃好,注意锻炼身体。
4.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转移注意力,如体育运动、读书或做自己喜欢的其他事情。
5.尽量保持以往的作息时间和生活规律。
6.告诉自己,情绪不好是这种特殊时期的正常反应。
7.有计划地去做一些有趣的活动。
8.运用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暗示自己保持平静心态、听舒缓的音乐等)。
10.集中精力做一些切实可行且对现状有好处的事情。
灾难教会我们什么?
即使你身在远离震中的地区,也感受到了那10秒钟的心慌、晕眩和摇动……于是,这场灾难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比任何一部灾难片都真实的生命教育,更是一次心灵应激的考验。天灾面前,突然之间,我们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用信任支起安全感,在最严酷的时刻“挺住”
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信任,突然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道坎:
我们怀疑地震专家——有没有准确的地震预报?
我们怀疑捐款少的明星和企业——有没有良知?
我们怀疑红十字会——救灾的款项和物资为什么不透明?
我们怀疑自己的爱人——为什么在第一时间自己跑掉?
……
虽然,灾难面前的任何不和谐的声音都会让人气愤,但是,为什么我们会突然如此的敏感?突发的天灾,严重的破坏了我们的安全感。
你会发现,身边的一些人,在得知四川地震的消息之后,从银行里取出钱,然后把重要的东西和水打包放在床边;
公园里密密麻麻的帐篷,马路边上一辆挨一辆排着躲避地震的汽车;
距离四川比较近的城市,有人把孩子送到远离灾区的东北和新疆。
……
我们力求在灾难中争取一点自主控制的行为。只是,这样真的能找回由灾难带走的安全感吗?在灾难面前,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替代主动掌控,给我们提供安全感呢?
安全感来源于对事物的掌控,可是灾难往往是不能预测、不可控制的,几秒钟就夺走生命。所以对每个人来说,灾难带来的是一种最严重的不安。
灾难面前,信念可以救命,无助却会伤人。我们的安全感,在面临灾难崩溃时,我们依然可以从“信任”中获得安稳,信任他人的救援,信任人类作为群体的力量,信任生存的机会,信任自己的意志——这些信任,往往可以化作维持生命的强大精神力量,让我们在最严酷的时刻“挺住”。灾难虽然不可掌控,但在灾难剥夺安全感的时候,信任可以挽救生命。
因此,对于并没有严重受到地震影响的人来说,信任也可以赶走目前的恐慌,赶走无助感,唤回安全感。
心的震动,哀伤与同感他人
媒体公布的死亡人数一天天增加;
电视里、网络上、报纸中,我们随时都能发现地震后的废墟及伤残的肢体;
废墟下,更掩藏着一个个令人动容的故事,让我们甚至来不及哭泣。
……
这些,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次心灵的震动。无数哀伤的人们,在电视前暗自垂泪。
人类历史上经历了无数场天灾人祸,也经历了无数次举世皆悲。共同的哀伤,共同的惋惜,可以让一个民族更加团结,可以让彼此间更加珍惜和友爱。
在我们远远地悲伤哀痛的时候,我们也承受着受难者面临的苦难,与他们同在,并且也在这哀伤中学会安慰和期盼、豁达与智慧。
地震后第一个电话,珍惜身边的人
地震之后,突然增多和朋友相聚的时刻,一方面觉得在空旷的地方会更安全些,更重要的是,我们更加看重和朋友、亲人在一起的感觉。目睹灾难中的妻离子散,让我们感到,能够活着在一起就是好的。朋友说:“得知了地震的消息,就会本能的想到,如果地震了,我要保护好什么,保护好谁……”突然的灾难,给了我们一个理清对自己最重要的人和事物的机会。
虽然,地震的那天,由于机站受损,很多人的手机都突然打不出去电话了,但那一刻,你也许永远都会记得,你第一个拨打的电话号码和第一个收到的问候电话。接通电话之后,在我们或有些羞涩或有些紧张或不动声色的话语中,突然发现,藏在心底的温暖挂怀,在这一刻最集中地涌现。
在安逸的生活中,我们可能早就忘却了珍惜,忘却了每日一个拥抱,一句关怀的话语……但是灾难让我们全想起来了。它清醒的提示我们,生命是如此宝贵,你要珍惜。每当灾难降临,都会发现很多家庭更亲密了,很多朋友联系的更紧了——逝去的人教会活着的人珍惜,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慰藉吧。
正视自己的脆弱,放掉渺小的困惑
生活逐渐走向平静,似乎往日的喧嚣又悄悄在我们眼中复苏。只是我们觉得原本琐碎的生活,几乎全泡在无尽的困惑之中,但这些困惑,突然之间又是那样的渺小。在大悲大痛面前,那些小情调、小伤感、小困难,又都算得了什么呢?
前些日子还叫嚷孤独的网友,也沉寂了许多;而失恋的兄弟,也不再老缠着我问爱一个人和不爱一个人的问题;刚刚失业的妹妹,也少了很多怨天尤人的烦恼,开始准备起本科自考了。
在灾难带来的生死震撼前,似乎困扰我们的那些小情绪、小困惑,突然都变得不值一提了。
我们还活着,这就是莫大的幸运和一切的机会。有时候,灾难,真的可以升华我们的承受能力,教我们真正的坚强。所以,不妨试着用同感灾难的心情,转移自己情绪的重心,跳出长久以来被困扰的狭小心事,看看它们有多么渺小!
灾难教会我们正视自己的脆弱,请放掉生活中那些细小的敏感,向灾难中的人们学习一些坚强吧。
大地震已经渐渐远去,当一切逐渐平静下来的时候,再回头一望,我们看见的,是那一片揪心的废墟;而看不见的,却是留在我们心中的废墟。
在地震的废墟上重建心的家园
汶川大地震中直接受灾的共有1000多万民众,受“灾”人群甚至还包括所有关心灾区、为新闻画面揪心揪肺,为死难同胞肝肠寸断,为亲友处境忧怀万端的人们。他们房屋依旧,全家平安,但是他们的心灵同样遭受了创伤,这种创伤可能是一年,十年,一辈子,在这些心灵的废墟之上,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来重建心的家园!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重大灾难过后,没有亲历灾难的人也会出现震惊、悲伤、无助、恐惧、担心等心理困扰,同时身体也会出现一些症状,比如疲惫、呼吸困难、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记忆力减退、头晕眼花、心跳加速等。因此,对没有亲历灾难的人来说,同样需要走出灾难的阴影,重建健康的心灵家园。
心理状况自评
1.你是否经常头痛?
2.你是否食欲差?
3.你是否睡眠差?
4.你是否易受惊吓?
5.你是否手抖?
6.你是否感觉不安、紧张或担忧?
7.你是否消化不良?
8.你是否思维不清晰?
9.你是否感觉不快乐?
10.你是否比原来哭得多?
11.你是否发现很难从日常活动中得到乐趣?
12.你是否发现自己很难做决定?
13.日常工作是否令你感到痛苦?
14.你在生活中是否不能起到应起的作用?
15.你是否丧失了对事物的兴趣?
16.你是否感到自己是个无价值的人?
17.你头脑中是否出现过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
18.你是否什么时候都感到累?
19.你是否感到胃部不适?
20.你是否容易疲劳?
倾诉——和亲人在一起
(小学教师 开盛)
地震之后,我发现我们的生活并不安全,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灾难。灾难来的时候,跑都来不及,更别说带上东西了。现在每天晚上睡觉,我都会穿四件衣服,会把手机、存折、钥匙等重要物品放在一个小手袋里,手袋的链子就套在手腕上,这样不管什么时候也不会落下。
心理专家:倾诉是最为有效的疏导方法,和你的家人待在一起,把你的想法及时说出来。有效的倾诉必须是在支持系统中进行的。这里所说的支持系统是由值得我们信赖的、关键时刻可以向我们提供援手的亲人、朋友构成的,比如压力管理中最有效的支持系统是自己的配偶和直接上司。当你感觉内心积压的情绪让你难受时,及时地向你信赖的亲人和朋友倾诉,或者写日记把它们宣泄出来。另外,接触一些让你感动的东西,比如地震中的故事,让积压的情绪和压力找到一个缺口,随着泪水流淌出来也是非常好的方法。
远离谣言——参加转移注意力的活动
(公司职员,蓝蓝)
我们的家离汶川不过300多公里,地震的时候,感觉时间再长一点我们这里的房子就垮了。大地震后几乎天天都有余震,心理压力很大。那些天晚上也不敢睡觉,饭也没有心思吃了,感觉抵抗力变差了。而且总能收到一些朋友的短信,说马上又要有余震了,或者说什么时候又震了,你没发现吗?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彻底结束啊。
现在就是回到家了,一有什么动静,也总感觉到地在摇晃,下意识的就去看天花板上的吊灯,工作的时候也很难集中注意力,尤其一个人的时候,就更觉得害怕了。
心理专家:蓝蓝目前的情况与她内心的压力和焦虑有很大的关系,这种焦虑影响到了她的日常生活。深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等放松技巧,以及一些转移注意力的活动,比如玩扑克牌、聊天、看杂志等,可以帮助她缓解压力和焦虑,走出心理阴影。
另外,小道消息、谣言、捕风捉影的说法在人群中扩散很快,容易引起恐慌心理,甚至造成更大的危害。但在这个非常时期,很多聪明人也选择了“宁可信其有,不信其无”。对他们来说,要做的是先冷静下来,理性的思考,散布谣言的人要么是不负责任,要么是别有用心。
“心理卸妆法”——洗掉抑郁情绪
(公务员,爱兰)
地震中我也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感,我自己平时很坚强,是一个能经受得住挫折的人,可是当看到好多地震的报道和网上的照片后,心情十分悲伤,尤其是看到几位年轻的母亲拼死保护婴儿的报道后。我失眠了……那是和我同龄的人啊……我捐了我这个月1/3的薪水,我还想领养孤儿(可惜条件差一点)。现在忧郁的情绪严重影响了我的工作,我以前也学过一些心理学,明白不良的情绪需要疏导,不过现在我茫然了,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走出地震带给我心理的阴影?
心理专家:有关地震的新闻,给很多人都带来了情绪上的压力,“心理卸妆法”对于消除地震后的心理阴影具有积极的作用。就像女性每晚睡前卸妆一样,把当天心绪整理一遍,把当天接触到的负面记忆,要不过夜地尽数清洗掉。具体方法是:在临睡前,可以先想像有一条淙淙流淌的小溪。如果想像不出来,也可以面对一张小溪的图片,回忆当天那些不愉快的经历,让它们全部顺流而去。接下来低吟三句话:
“我是……”(比如自己最期望的心境);
“我会做……”(比如能够胜任的心境);
“我有志于做……”(比如对待使命的精神准备)。
大部分人通过自助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处理灾难带来的心理困扰,走出阴影,重建心灵家园。当自助的方式不能完全奏效时,请向专家寻求帮助。
地震过后积极的心理应对办法
1.跟别人诉说或跟别人呆在一起,获得他们的支持。
2.搜集有用的信息。
3.充分休息,吃好,注意锻炼身体。
4.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转移注意力,如体育运动、读书或做自己喜欢的其他事情。
5.尽量保持以往的作息时间和生活规律。
6.告诉自己,情绪不好是这种特殊时期的正常反应。
7.有计划地去做一些有趣的活动。
8.运用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暗示自己保持平静心态、听舒缓的音乐等)。
10.集中精力做一些切实可行且对现状有好处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