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处理好三代同堂家庭中幼儿的教育问题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ada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幼儿的家庭是三代或四代同堂,幼儿生活在五口或五口以上的大家庭中。几代人的生活背景完全不同,其家庭生活特征为:年轻的父母忙于工作和各种就业培训,很少有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游戏;年长的祖辈偏重关心照料好孩子的吃、穿,忽视孩子的学习特别是良好习惯的培养。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我们发现,大多数问题儿童均出于三、四代同堂的家庭,笔者认为这一现象应引起广泛的重视。
  案例一:小鑫的爸爸是独苗,5岁的他更是爷爷奶奶的“掌上宝”。由于孩子父母都在服装厂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工作繁忙,自孩子一出生就由爷爷奶奶来照顾,老人对孩子是处处包办代替。小鑫喜欢吃肉,奶奶便每餐都做红烧肉,因怕孩子吃饭弄脏衣服,便一直喂他吃,所以小鑫养成了吃饭挑食的坏习惯。上大班了,小鑫的每顿饭仍要奶奶喂,如果不喂,他会边吃边玩,吃上一个多小时仍没吃完。小鑫的学习习惯与他的生活习惯类似,在家完成作业时,爷爷便会坐在他旁边一道道指导他做,反正回家有人帮忙,小鑫上课很少能专心听讲。老师多次找其妈妈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妈妈却委屈地说,只要他们一批评孩子,便惹得老人伤心,产生家庭矛盾。
  案例二
  小波家离学校有3千米的路程,每天都是由奶奶用电瓶车接送,放学后,看小波拖着奶奶的手臂不肯走。她奶奶告诉我,每天放学后,小波都要在附近的小摊买一些零食吃完了才肯走,如果不买他就会一路哭回家,或者在车后上撅下跳,不肯回家。我建议这位奶奶硬下心肠,不要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他想哭就让他哭,哭不动他自然就不哭了,如果他坐在后面不安分,就让他摔一次跤,吃了亏下回就不敢了。可这位奶奶连声说:这怎么行?嗓子哭哑了怎么办?摔伤了又怎么办?
  以上的两个案例都来自我们幼儿园。从案例中我们发现两代人之间在管教孩子的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孩子难免会养成任性、自私、霸道等不良习惯。如何处理好三代同堂家庭中孩子的教育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明确分工——父母是教养孩子的第一责任人
  古人语:“养不教,父之过。”在召开家长会时,我们明确提出,父母应当负起教养子女的全部责任。如果确实因工作无暇顾及孩子,那么在上班期间可让长辈看管,但要定出任务和要求,下班后要督促检查。长辈可以参加定任务的意见,但不要干预父母的执行措施。父母要有亲自教育的时间,也要让奶奶爷爷有疼爱孙儿的机会,互相尊重,统一态度,使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案例一中的小鑫,在老师与家长充分沟通后,老师建议他们家召开了一个家庭会议,给家庭成员中的每个人明确分工,并制定了转化小鑫坏习惯的详细计划和奖励制度。每天仍由奶奶负责小鑫的衣食问题,但不得包办代替,鼓励他自己动手,吃饭限定时间。放学后的作业爷爷可以督促完成,但不能在旁边指点。父母每天必须抽出20分钟时间关心孩子的生活与学习情况,并及时对孩子当天的情况进行奖惩。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鑫有了明显的进步。
  二、消除分歧——家庭和谐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土壤
  “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家庭是否和谐,关系到每个人的幸福,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稳定和积极功能的充分发挥,进而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健康、稳定。在老人与父母出现教育分歧后应注意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不要贬低对方的权威。年轻的父母切忌当着孩子的面说:奶奶懂什么,她那一套养小孩的经验,都是几十年前的老古董了;老人也不能说:别听你妈的,有奶奶呢。须知,权威无论是从年轻父母身上消失,还是从老人身上消失,都是可怕的,在失去权威的家庭里,孩子身上的顽劣天性会变成一匹脱缰的野马,到那时,要想扭转孩子一个很小的坏习惯,都将变得极其困难。
  2.不该以溺爱的方式去争取孩子的感情偏向。日本育儿专家内藤寿七郎博士说得好:“当奶奶和母亲之间意见不一致时,为难的是孩子。”即便分歧暂时无法消除,作为两代教育者的任何一方,也不应怂恿孩子疏远对方。这一点,孩子的妈妈和奶奶尤其要注意,切勿在管教之余如此启发孩子:“瞧,你妈妈对你多狠心,你说,是你妈对你好,还是奶奶对你好?”
  3.相互学习沟通、取长补短。对于年轻父母而言,对上一代采取谦虚讨教的态度,则有利于双方心平气和消除分歧,很多朴素的经验是通用的;同时,也要留心孩子身心发展出现的新动向,注意朴素的经验也难以解决的盲点,并主动与老人沟通,说服上一代学习这方面的新资讯新观念,这是消除分歧的另一条捷径。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一切消弭分歧的谈判,都要在孩子背后进行,如此方卓显成效。
  三、亲子学习——“学习型”家庭是孩子成功的摇篮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家庭学习,这种学习是父母自我发展的学习、自我完善的学习,也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孩子和谐发展的学习。而对三代同堂的家庭来说,老人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农村老人难以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除了因为对孙辈的溺爱原因,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因为自身文化素质不高,难以让孩子服你,听从你的管教。如“案例三”中小波的奶奶就属于这种类型。老师与小波的奶奶沟通后,提出了让小波给奶奶当“小老师”的办法。要求小波把在幼儿园学会的拼音和数学回家教奶奶,能给奶奶当老师,小波兴致很高,为了当好“小老师”,小波上课时非常专心,生怕漏听一个字,一学期下来,小波奶奶学会了大班的拼音和数学,而小波也养成了非常好的听课习惯。
  孩子的模仿力最强,家长应以身作则,一有时间便看些报刊、杂志,那么孩子在家中也会学着你的样子去做,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境界。如果父母与老人都能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进取,相信孩子也一定会养成爱学习的习惯。三代人之间相互学习、共同学习、一起成长,提高了家庭的亲和力、凝聚力,促进家庭成员获得成功,让家庭可持续发展,让家庭生活质量获得进一步提高。
  (责编韦淑红)
其他文献
“数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无法剥离的,我们在课堂上要联系生活实际,在作业的设计上也要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使之产生亲近感,变得具体而生动,诱发学生动手、动口又动脑,想办法探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让数学走向生活化,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金钥匙,从而明确学习数学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和手段。面对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及在课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材暴露出了育人功能不强、职业教育特色不
在自然环境和水利工程中,异重流现象广泛存在.现实工况中,大多数底床覆盖砾石及不同粒径大小的泥沙颗粒,可视为粗糙底床,因此研究异重流流过粗糙底床的动力学特性具有实际科
会议目标管理者经常主持或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然而,这些会议都有明确的目标吗?与会者都知道吗?会议过程中是否偏离目标?材料准备得充分吗?与目标相关的人员都出席会议了吗?
欧洲资历框架(EQF)是一项联结欧洲各个国家资格体系,促使资格在欧洲不同国家和体系之间互认的共同参考框架和转换器。EQF经过十年多的发展与持续改进,在促进各国交流、建立终
为了合理解释并控制大型油轮操纵过程中出现的船首异常摆动现象,采用驾驶员模型替代原有的比例模型,结合非线性响应型数学模型,建立了驾驶员操纵大型油轮的闭环系统数学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