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增城市实验中学的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学校主楼墙面上“宽和雅正,心和雅行”的校训;楼前一座精致的“荷雅池”中,朵朵优雅盛放的睡莲出尘离染……这些无不昭示着学校的“和雅”教育理念。
作为一所寄宿制中学,学校拥有“家校共育”的优良传统。办学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共育”思想追求家庭与学校的和谐共生,培养人格健全的学生。在新的发展时期,学校厚积薄发,挖掘多年积淀的文化传统,提炼出“和于心,雅于行”的核心理念。《中庸》有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即“和谐”,“和”即“正”,所谓“正者,和之谓也”;“正”即“雅”,以“和谐”为核心的“和雅”精神,注重和谐适度,平正调和。因此,“和雅”即“和而不同,雅而有致”。“宽和”,源于心理相容和人际沟通,胸怀宽广才有容人之德;“雅正”,人的端正品行须以高雅行为涵养和表达。如此,方能实现师生品质和人格的“和雅”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学校进行了“和雅”教育的积极探索。
一、校本课程,涵养“和雅”品质
校本课程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引领作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能有效促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学校特色的打造。为此,学校基于新课程标准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遵循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着手开发“和雅”校本课程——《和于心,雅于行》。
校本教材分三个年段编写,共三册,分别为“雅言”“雅行”“雅品”。其中,七年级以“礼仪、自立”为主题,八年级以“孝道、诚信”为主题,九年级以“责任、理想”为主题。读本内容涉及规范训练、文明礼仪、孝道教育、健康生活、创新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涵养“和雅”品质。
例如,《雅行》读本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赋予“雅行”以新的时代内涵,内容主要包括“中学生孝行雅行规范歌”“明理修身,心和雅行”“雅言雅行,彰显大智慧”“中国古代名人论孝雅”四个部分,语言简洁明快、琅琅上口。“中学生孝行雅行规范歌”分为序曲、孝行规范歌和雅行规范歌三大部分。序曲讲述何为孝、雅,为何倡导孝、雅,之后分列了校园、居家和社会三个情境的孝行和雅行规范。“明理修身,心和雅行”,则列述了雅行七言志、中学生雅行五项修炼和班级雅行“七主动”等“雅行”的详细行为表征。如“雅行七言志”包括课堂雅、自习雅、寝室雅、餐厅雅等行为准则,让学生对“雅行”了然于心。“中国古代名人论孝雅”则精选了传统文化中有关孝雅的经典内容,包括“践行孝道,感恩尚善”“言行高雅,举止文明”“雅言雅行经典五篇”等,用中华传统文化涵养学生的“和雅”品质。
《和于心,雅于行》特色读本从初中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富于时代气息;内容简明易懂,说理透彻,实现了“和雅”理念与教育的时代性、发展性的自然融合,为培育学生的“和雅”品格与精神追求提供了良好载体。
二、“三人行”班主任工作室,引领专业发展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以“三人行”班主任工作室为抓手,开展班主任队伍建设,以“和雅”理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人行”班主任工作室是学校最重要的校本研修平台。工作室主持人王文娟老师拥有十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取得了斐然的成就。她拒绝了学校以其名字命名工作室的嘉奖之意,以传承和发展的希望,将工作室命名为“三人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寄寓教师们要胸怀宽广,善于沟通和学习,师从同事、教育同行,师从家长、社会,也要师从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衷共济,共育“和雅”学子。
工作室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主题例会。工作室坚持每月一次业务学习,针对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提出若干主题,每次例会围绕一个话题展开探讨和学习。
例如2011年例会,2月以“如何有效开展工作室活动”为主题,集思广益,以民主的氛围赢得教师的信任和支持;3月则探讨“主题班会如何有效开展与实施”,帮助教师们打开思路;6月临近暑期,工作室以“如何提高班主任专业素质”为契机,激发了教师的学习热情,许多教师利用暑期开展了自主学习和阅读;9月是喜迎新生的日子,工作室及时与新教师畅谈“如何让新生更快融入学校生活”;11月的主题“沟通让教育更精彩”,更将“和雅理念”深入人心;12月,工作室做了全年总结——“有效德育,有效学习”,教师们共同分享成长的喜悦。主题例会由工作室成员轮流主持和主讲,其他成员则参与讨论。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了教师的讨论热情,大家畅所欲言,积极思考,更带动了全校教师的学习热情。
另外,“三人行”工作室从主题例会中,选取教师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开展课题研修,以研修带动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例如,如何有效开展班会活动是教师们普遍面临的困惑和难题。为此,工作室设计了系列研修活动:3月,先由主持人王文娟老师作专题讲座“班级活动的有效开展与实施”,以具体的班级活动为例,从活动设计、准备、注意事项等方面着手,就如何设计好的班会活动进行综合指导。4月,工作室成员、市骨干班主任冯丽萍老师又做了题为“班主任,做教育的主人”的讲座,为班主任开展研修实践鼓劲。9月,学校“和悦”心理咨询室的梁菊婴老师为学员上了一节团体辅导课——“寻找我的人际吸引力”,为老师们开展有效班会活动提供心理专业知识与支持;伍桂玲老师则开展了“青春最美”主题观摩班会,工作室成员观摩后进行交流和研讨。研修过程有理论提升,有心理支持,更有实践探索;系列活动逐层深入,让老师们有所感悟,更有所收获。
在“和雅”理念的感召下,“三人行”工作室成为教师们成长发展的“和雅”家园,促进了学校向学习型组织的转变。
三、序列化活动,养成健全人格
活动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而系列化的活动因其遵循学生的道德成长规律,更能深化学生的道德认知和体验。学校以“和雅”理念为指引,设计了序列化的德育活动,如七年级开展适应性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安全教育;八年级则进行生命教育、青春期教育、感恩教育,逐步引导学生向自主、自觉、自律转化;九年级则开展理想教育、责任教育以及考前心理调适教育。 序列化活动编排置于学校活动大主题之下,各年级自定活动目标,班级结合各自特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例如,本学期学校的大主题是“敢于拥有梦想,勇于实现中国梦、实中梦”。九年级活动目标定位为“为理想圆梦”,九(2)班据此制定了三个阶段的目标,依次是“为梦想加油”“梦想需要挫折”“为梦想冲刺”,为迎战中考喊出了“我们敢梦,我们敢想,我们敢赢”的终极目标,并开展了主题班会等活动,激励了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七年级则确立了“为理想创梦”的主题目标,引领新生尽快融入“和雅”校园生活。七(1)班据此设计了班级海洋文化主题,寓意尽快适应初中新生活,像鱼儿适应海洋一样,走进班级,自然而自由地呼吸和生活。
多年来,各年级在学校大主题的统领下,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活动中,学生们共同分享喜悦、面对挫折,学会了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提升了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获得了品质的发展。
序列化的活动强调“和而不同,雅而有致”,充分挖掘每一个班级和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促进了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学生在多元体验中发掘潜能,涵养“和雅”品质,形成健全人格,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四、家校互动,共育“和雅”学子
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生活世界在逐步拓展,其品德和人格的发展,受到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多重影响。作为寄宿制中学,学校深谙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多年前,便成立了家长学校,建立了家长委员会,注重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和谐共生。
如今,家校共育思想在“和雅”理念的催动下,焕发出新的活力。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和家委会,向家长传达“和雅”理念,共育“和雅”学子。
家访是学校实施家校共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的优良传统。学校制定了家访工作基本规范和工作指引,列述了家访数量和对象要求,家访前期准备,家访的行为举止规范等,并要求教师处理好登门家访和电子家访之间的关系。家访工作做到每学期有方案,过程有记录,并建立家访档案,体现既面向全体,又突出重点,将家访工作做细做实。
与家长恳谈是学校家访工作的一大特色。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为家长分组,根据家长的要求,每周由副班主任个别约谈,每学期每位家长单独与老师交流不少于2次,时间不少于3小时。其间,教师要做恳谈记录,家长也会带着问题和任务进行思考。人性化的恳谈活动增进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也使家长学校的指导更加个性化、具体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班主任在家访工作中曾经历这样一件事:班里有一位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又经常不完成作业。班主任多次通过电话与家长沟通,但家长态度较差,不肯配合。班主任耐心地约请家长来校恳谈,两位班主任客观地向家长分析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家庭实际,恳切地提出了学习建议和指导方式。家长深受感动,真诚地为自己过去的态度向老师道歉。有了家长的认同和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自然能顺利开展。
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成长规律,定期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当前的困惑和难题。据此,灵活设计不同年级的培训课程,满足家长的学习需求。例如,学校为七年级家长开设了“新生焦虑家长的配合”“如何对待孩子的青春期”等课程;八年级邀请知心姐姐报告团作了《关注孩子成长,建设温馨家庭》《关注孩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讲座,为家长们解读孩子的内心世界;九年级则特邀家庭教育专家许化利先生作了《以传感恩,点燃梦想》的讲座,以及香港脑科学专家陈惠良《把脑科学融进家庭教育》的科学普及活动,指导家长掌握家庭教育方法,学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针对目前复杂的家庭情况和青少年频发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和专职心理教师每月还抽出时间,接受家长的心理咨询,为家长提供专业指导。
每学期,家长学校都要配合学校的主题活动计划,策划、推进各项大型活动。例如,“共托明天的太阳”大型感恩活动、亲子绿道游、亲子运动会、赈灾捐款、亲子拓展等。年级家长理事会则在各班组织开展阶段性亲子活动,如亲子羽毛球赛、亲子才艺大比拼等等。
家长在活动参与中看到了孩子在不同领域的发展状况,许多家长还争当志愿者,“争夺”亲子互动的机会。学校则借此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情况和孩子的成长,增进家校和谐共育。
家长学校的培训活动灵活多样,满足了家长的实际需求,受到了家长的欢迎和赞誉。家长更加积极配合学校的“和雅”教育,主动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共同培育“和雅”学子。
“宽和雅正,心和雅行。”“和雅”教育在学生心灵中播下了美德的种子,这颗种子定能开出最美的花朵,正如“荷雅池”中出尘离染的莲花,芬芳学生的人生。
责任编辑 毛伟娜
作为一所寄宿制中学,学校拥有“家校共育”的优良传统。办学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共育”思想追求家庭与学校的和谐共生,培养人格健全的学生。在新的发展时期,学校厚积薄发,挖掘多年积淀的文化传统,提炼出“和于心,雅于行”的核心理念。《中庸》有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即“和谐”,“和”即“正”,所谓“正者,和之谓也”;“正”即“雅”,以“和谐”为核心的“和雅”精神,注重和谐适度,平正调和。因此,“和雅”即“和而不同,雅而有致”。“宽和”,源于心理相容和人际沟通,胸怀宽广才有容人之德;“雅正”,人的端正品行须以高雅行为涵养和表达。如此,方能实现师生品质和人格的“和雅”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学校进行了“和雅”教育的积极探索。
一、校本课程,涵养“和雅”品质
校本课程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引领作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能有效促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学校特色的打造。为此,学校基于新课程标准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遵循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着手开发“和雅”校本课程——《和于心,雅于行》。
校本教材分三个年段编写,共三册,分别为“雅言”“雅行”“雅品”。其中,七年级以“礼仪、自立”为主题,八年级以“孝道、诚信”为主题,九年级以“责任、理想”为主题。读本内容涉及规范训练、文明礼仪、孝道教育、健康生活、创新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涵养“和雅”品质。
例如,《雅行》读本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赋予“雅行”以新的时代内涵,内容主要包括“中学生孝行雅行规范歌”“明理修身,心和雅行”“雅言雅行,彰显大智慧”“中国古代名人论孝雅”四个部分,语言简洁明快、琅琅上口。“中学生孝行雅行规范歌”分为序曲、孝行规范歌和雅行规范歌三大部分。序曲讲述何为孝、雅,为何倡导孝、雅,之后分列了校园、居家和社会三个情境的孝行和雅行规范。“明理修身,心和雅行”,则列述了雅行七言志、中学生雅行五项修炼和班级雅行“七主动”等“雅行”的详细行为表征。如“雅行七言志”包括课堂雅、自习雅、寝室雅、餐厅雅等行为准则,让学生对“雅行”了然于心。“中国古代名人论孝雅”则精选了传统文化中有关孝雅的经典内容,包括“践行孝道,感恩尚善”“言行高雅,举止文明”“雅言雅行经典五篇”等,用中华传统文化涵养学生的“和雅”品质。
《和于心,雅于行》特色读本从初中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富于时代气息;内容简明易懂,说理透彻,实现了“和雅”理念与教育的时代性、发展性的自然融合,为培育学生的“和雅”品格与精神追求提供了良好载体。
二、“三人行”班主任工作室,引领专业发展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以“三人行”班主任工作室为抓手,开展班主任队伍建设,以“和雅”理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人行”班主任工作室是学校最重要的校本研修平台。工作室主持人王文娟老师拥有十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取得了斐然的成就。她拒绝了学校以其名字命名工作室的嘉奖之意,以传承和发展的希望,将工作室命名为“三人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寄寓教师们要胸怀宽广,善于沟通和学习,师从同事、教育同行,师从家长、社会,也要师从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衷共济,共育“和雅”学子。
工作室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主题例会。工作室坚持每月一次业务学习,针对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提出若干主题,每次例会围绕一个话题展开探讨和学习。
例如2011年例会,2月以“如何有效开展工作室活动”为主题,集思广益,以民主的氛围赢得教师的信任和支持;3月则探讨“主题班会如何有效开展与实施”,帮助教师们打开思路;6月临近暑期,工作室以“如何提高班主任专业素质”为契机,激发了教师的学习热情,许多教师利用暑期开展了自主学习和阅读;9月是喜迎新生的日子,工作室及时与新教师畅谈“如何让新生更快融入学校生活”;11月的主题“沟通让教育更精彩”,更将“和雅理念”深入人心;12月,工作室做了全年总结——“有效德育,有效学习”,教师们共同分享成长的喜悦。主题例会由工作室成员轮流主持和主讲,其他成员则参与讨论。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了教师的讨论热情,大家畅所欲言,积极思考,更带动了全校教师的学习热情。
另外,“三人行”工作室从主题例会中,选取教师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开展课题研修,以研修带动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例如,如何有效开展班会活动是教师们普遍面临的困惑和难题。为此,工作室设计了系列研修活动:3月,先由主持人王文娟老师作专题讲座“班级活动的有效开展与实施”,以具体的班级活动为例,从活动设计、准备、注意事项等方面着手,就如何设计好的班会活动进行综合指导。4月,工作室成员、市骨干班主任冯丽萍老师又做了题为“班主任,做教育的主人”的讲座,为班主任开展研修实践鼓劲。9月,学校“和悦”心理咨询室的梁菊婴老师为学员上了一节团体辅导课——“寻找我的人际吸引力”,为老师们开展有效班会活动提供心理专业知识与支持;伍桂玲老师则开展了“青春最美”主题观摩班会,工作室成员观摩后进行交流和研讨。研修过程有理论提升,有心理支持,更有实践探索;系列活动逐层深入,让老师们有所感悟,更有所收获。
在“和雅”理念的感召下,“三人行”工作室成为教师们成长发展的“和雅”家园,促进了学校向学习型组织的转变。
三、序列化活动,养成健全人格
活动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而系列化的活动因其遵循学生的道德成长规律,更能深化学生的道德认知和体验。学校以“和雅”理念为指引,设计了序列化的德育活动,如七年级开展适应性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安全教育;八年级则进行生命教育、青春期教育、感恩教育,逐步引导学生向自主、自觉、自律转化;九年级则开展理想教育、责任教育以及考前心理调适教育。 序列化活动编排置于学校活动大主题之下,各年级自定活动目标,班级结合各自特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例如,本学期学校的大主题是“敢于拥有梦想,勇于实现中国梦、实中梦”。九年级活动目标定位为“为理想圆梦”,九(2)班据此制定了三个阶段的目标,依次是“为梦想加油”“梦想需要挫折”“为梦想冲刺”,为迎战中考喊出了“我们敢梦,我们敢想,我们敢赢”的终极目标,并开展了主题班会等活动,激励了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七年级则确立了“为理想创梦”的主题目标,引领新生尽快融入“和雅”校园生活。七(1)班据此设计了班级海洋文化主题,寓意尽快适应初中新生活,像鱼儿适应海洋一样,走进班级,自然而自由地呼吸和生活。
多年来,各年级在学校大主题的统领下,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活动中,学生们共同分享喜悦、面对挫折,学会了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提升了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获得了品质的发展。
序列化的活动强调“和而不同,雅而有致”,充分挖掘每一个班级和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促进了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学生在多元体验中发掘潜能,涵养“和雅”品质,形成健全人格,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四、家校互动,共育“和雅”学子
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生活世界在逐步拓展,其品德和人格的发展,受到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多重影响。作为寄宿制中学,学校深谙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多年前,便成立了家长学校,建立了家长委员会,注重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和谐共生。
如今,家校共育思想在“和雅”理念的催动下,焕发出新的活力。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和家委会,向家长传达“和雅”理念,共育“和雅”学子。
家访是学校实施家校共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的优良传统。学校制定了家访工作基本规范和工作指引,列述了家访数量和对象要求,家访前期准备,家访的行为举止规范等,并要求教师处理好登门家访和电子家访之间的关系。家访工作做到每学期有方案,过程有记录,并建立家访档案,体现既面向全体,又突出重点,将家访工作做细做实。
与家长恳谈是学校家访工作的一大特色。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为家长分组,根据家长的要求,每周由副班主任个别约谈,每学期每位家长单独与老师交流不少于2次,时间不少于3小时。其间,教师要做恳谈记录,家长也会带着问题和任务进行思考。人性化的恳谈活动增进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也使家长学校的指导更加个性化、具体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班主任在家访工作中曾经历这样一件事:班里有一位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又经常不完成作业。班主任多次通过电话与家长沟通,但家长态度较差,不肯配合。班主任耐心地约请家长来校恳谈,两位班主任客观地向家长分析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家庭实际,恳切地提出了学习建议和指导方式。家长深受感动,真诚地为自己过去的态度向老师道歉。有了家长的认同和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自然能顺利开展。
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成长规律,定期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当前的困惑和难题。据此,灵活设计不同年级的培训课程,满足家长的学习需求。例如,学校为七年级家长开设了“新生焦虑家长的配合”“如何对待孩子的青春期”等课程;八年级邀请知心姐姐报告团作了《关注孩子成长,建设温馨家庭》《关注孩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讲座,为家长们解读孩子的内心世界;九年级则特邀家庭教育专家许化利先生作了《以传感恩,点燃梦想》的讲座,以及香港脑科学专家陈惠良《把脑科学融进家庭教育》的科学普及活动,指导家长掌握家庭教育方法,学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针对目前复杂的家庭情况和青少年频发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和专职心理教师每月还抽出时间,接受家长的心理咨询,为家长提供专业指导。
每学期,家长学校都要配合学校的主题活动计划,策划、推进各项大型活动。例如,“共托明天的太阳”大型感恩活动、亲子绿道游、亲子运动会、赈灾捐款、亲子拓展等。年级家长理事会则在各班组织开展阶段性亲子活动,如亲子羽毛球赛、亲子才艺大比拼等等。
家长在活动参与中看到了孩子在不同领域的发展状况,许多家长还争当志愿者,“争夺”亲子互动的机会。学校则借此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情况和孩子的成长,增进家校和谐共育。
家长学校的培训活动灵活多样,满足了家长的实际需求,受到了家长的欢迎和赞誉。家长更加积极配合学校的“和雅”教育,主动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共同培育“和雅”学子。
“宽和雅正,心和雅行。”“和雅”教育在学生心灵中播下了美德的种子,这颗种子定能开出最美的花朵,正如“荷雅池”中出尘离染的莲花,芬芳学生的人生。
责任编辑 毛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