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运动教育模式的概念与内涵,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高校健美操运动教育模式的构成要素和实施条件,以期能够为高校健美操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运动教育模式 健美操教学 高校体育
运动教育模式(sport education model,SEM)最早是由美国学校体育学家俄亥俄州立大学的Daryl Siedentop教授提出的。在运动教育模式发展的初级阶段,其主要是被用于球类项目的教学的,而且多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但是,如今随着运动教育模式的不断发展和运动教育模式研究的逐渐深入,运动教育模式也开始逐渐在其它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中得到了应用,而且也被引入了高校体育教学领域之中,为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鉴于此,本文就在系统阐述了运动教育模式的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校健美操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一、运动教育模式的概念与内涵
率先提出运动教育模式的Daryl Siedentop教授在自己2004年出版的《Complete Guide to Sport Education》中,对运动教育模式做出了如下界定:运动教育模式是一种课程和教学模式,其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在体育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真实的、愉悦的学习体验。如今,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运动教育模式的概念也有了更为详尽的阐述,具体来说,运动教育模式就是一种以游戏理论为主导思想,以竞技比赛为教学主线,以团队分组为主要组织形式的一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真实的竞技运动体验的课程和教学模式。
运动教育模式相较于其他的体育教学模式而言,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在运动教育模式下,整个的教学单元实际上就是一个赛季,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单元而言要明显更长;二是,群聚性的基本特征。通过上文所阐述的运动教育模式的概念可知,运动教育模式是以团队分组为主要组织形式的,且在整个学年中学生分组是固定的,而且无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均采用同样的分组来开展体育活动,从而使得整个学习活动带上了群聚性的特点。
二、高校健美操运动教育模式的构成要素
要确保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注意明确高校健美操运动教育模式的构成要素,只有明确了高校健美操运动教育模式的构成要素,才能够确保高校健美操运动教育模式的按部就班开展。概括而言,高校健美操运动教育模式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了教学目标体系、教学过程结构以及教学策略系统和教学评价系统四点:
首先是教学目标体系。教学目标体系,简单来说,指的就是通常所谓的教学任务,是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所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目标体系的合理制定是确保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基本前提。结合高校健美操教学的特点和实际,高校健美操运动教育模式下的教学目标体系主要应囊括发展学生的健美操技术、培养学生健美操动作的创编能力、理解健美操项目的规则、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其次是教学过程结构。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应用运动教育模式时,教学过程的实施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教学过程结构则是支撑运动教育模式的基本骨架。对于高校健美操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过程结构而言,其指的就是整个运动季的教学设计。而在开展整个运动季的教学设计工作时,为了确保工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应从赛季前准备阶段、课堂教学的实施阶段两个方面入手来制定合理的赛季日程和课堂教学过程。
再次是教学策略系统。教学策略指的就是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关于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使用的总体思路。为了完成高校健美操教学的教学目标,确保运动教育模式的应用成效,在高校健美操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策略系统中,主要应包括课堂管理与行为发展策略、学生分组策略、分配角色与职责的策略以及比赛设计策略和氛围营造策略等几个主要的方面。
最后是教学评价系统。教学评价系统的合理制定也是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健美教学中有效应用的重要保障。由于运动教育模式不但关注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还非常重视学生运动文化和运动热情的培养,所以高校健美操运动教育模式下的教学评价系统也应围绕以上三点展开,将学生健美操技术的评价、健美操理论知识的评价、学习过程中角色职责完成情况的评价、学习态度的评价等都纳入教学评价系统之中。
三、高校健美操运动教育模式的实施条件
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必须依托一定的教学条件才能够实现,因此,在开展高校健美操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因为运动教育模式所具有的优势,就在教学中盲目的套用,而是要在全面考虑学校现有教学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取舍。具体来说,要确保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一是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有专业的教师负责督促和引导;二是,运动教育模式中的分组练习只有在运动场地器材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因此,要注意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条件能否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三是,教学时间的保障。因为在采用运动教育模式开展高校健美操教学时,一个教学单元就是一个赛季,如果教学的时间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存在随意挤占、停课或者是延课等问题必然会影响到这一教学单元的质量和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 孙琴,熊艳.美国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运动.2016.01.
[2] 杨敏,任春香,陈惜娜.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6.02.
关键词 运动教育模式 健美操教学 高校体育
运动教育模式(sport education model,SEM)最早是由美国学校体育学家俄亥俄州立大学的Daryl Siedentop教授提出的。在运动教育模式发展的初级阶段,其主要是被用于球类项目的教学的,而且多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但是,如今随着运动教育模式的不断发展和运动教育模式研究的逐渐深入,运动教育模式也开始逐渐在其它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中得到了应用,而且也被引入了高校体育教学领域之中,为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鉴于此,本文就在系统阐述了运动教育模式的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校健美操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一、运动教育模式的概念与内涵
率先提出运动教育模式的Daryl Siedentop教授在自己2004年出版的《Complete Guide to Sport Education》中,对运动教育模式做出了如下界定:运动教育模式是一种课程和教学模式,其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在体育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真实的、愉悦的学习体验。如今,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运动教育模式的概念也有了更为详尽的阐述,具体来说,运动教育模式就是一种以游戏理论为主导思想,以竞技比赛为教学主线,以团队分组为主要组织形式的一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真实的竞技运动体验的课程和教学模式。
运动教育模式相较于其他的体育教学模式而言,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在运动教育模式下,整个的教学单元实际上就是一个赛季,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单元而言要明显更长;二是,群聚性的基本特征。通过上文所阐述的运动教育模式的概念可知,运动教育模式是以团队分组为主要组织形式的,且在整个学年中学生分组是固定的,而且无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均采用同样的分组来开展体育活动,从而使得整个学习活动带上了群聚性的特点。
二、高校健美操运动教育模式的构成要素
要确保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注意明确高校健美操运动教育模式的构成要素,只有明确了高校健美操运动教育模式的构成要素,才能够确保高校健美操运动教育模式的按部就班开展。概括而言,高校健美操运动教育模式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了教学目标体系、教学过程结构以及教学策略系统和教学评价系统四点:
首先是教学目标体系。教学目标体系,简单来说,指的就是通常所谓的教学任务,是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所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目标体系的合理制定是确保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基本前提。结合高校健美操教学的特点和实际,高校健美操运动教育模式下的教学目标体系主要应囊括发展学生的健美操技术、培养学生健美操动作的创编能力、理解健美操项目的规则、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其次是教学过程结构。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应用运动教育模式时,教学过程的实施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教学过程结构则是支撑运动教育模式的基本骨架。对于高校健美操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过程结构而言,其指的就是整个运动季的教学设计。而在开展整个运动季的教学设计工作时,为了确保工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应从赛季前准备阶段、课堂教学的实施阶段两个方面入手来制定合理的赛季日程和课堂教学过程。
再次是教学策略系统。教学策略指的就是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关于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使用的总体思路。为了完成高校健美操教学的教学目标,确保运动教育模式的应用成效,在高校健美操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策略系统中,主要应包括课堂管理与行为发展策略、学生分组策略、分配角色与职责的策略以及比赛设计策略和氛围营造策略等几个主要的方面。
最后是教学评价系统。教学评价系统的合理制定也是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健美教学中有效应用的重要保障。由于运动教育模式不但关注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还非常重视学生运动文化和运动热情的培养,所以高校健美操运动教育模式下的教学评价系统也应围绕以上三点展开,将学生健美操技术的评价、健美操理论知识的评价、学习过程中角色职责完成情况的评价、学习态度的评价等都纳入教学评价系统之中。
三、高校健美操运动教育模式的实施条件
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必须依托一定的教学条件才能够实现,因此,在开展高校健美操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因为运动教育模式所具有的优势,就在教学中盲目的套用,而是要在全面考虑学校现有教学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取舍。具体来说,要确保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一是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有专业的教师负责督促和引导;二是,运动教育模式中的分组练习只有在运动场地器材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因此,要注意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条件能否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三是,教学时间的保障。因为在采用运动教育模式开展高校健美操教学时,一个教学单元就是一个赛季,如果教学的时间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存在随意挤占、停课或者是延课等问题必然会影响到这一教学单元的质量和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 孙琴,熊艳.美国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运动.2016.01.
[2] 杨敏,任春香,陈惜娜.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