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统都曾到这里进修
这里是世界上第一的厨艺进修圣地,它的兴起与法国美食的风靡和政治人物的积极推广息息相关。
丽萨(Lisa)是一名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读书的中国女孩。前年秋天,在前往瑞士参加一场学术会议时,她特意挤出了一天时间留给自己,来完成一个多年前的愿望。Lisa的愿望其实很简单,就是像韩剧《加油 金三顺》里的三顺一样到法国蓝带厨艺学院学习糕点制作,然后做给自己心爱的人吃。2011年11月7日早晨八点半,丽萨准时来到位于巴黎15区的蓝带厨艺学院,她报名参加的课程是半天的“向茱莉亚?柴尔德致敬(In Honor of Julia Child)“。在短暂的几小时中,丽萨学习了米其林三星餐厅大厨带来的白葡萄酒酱蘑菇扇贝、龙蒿酱鸡肉、传统法式巧克力舒芙蕾一套完整的法式厨艺。
大概也是在秋天这样的季节,时光倒流到62年前——1949年,被命名为课程名称的人物茱莉亚当年还不是一位美国名厨。她和丽萨一样,怀揣着立志为美国外交官丈夫保罗做一手好菜的梦想,希望完成从一个粗线条、只会做汉堡薯条的美国主妇到能够烹饪各种法国珍馐称职妻子的转变。为茱莉亚达成这个心愿的,正是著名的“蓝带厨艺学院“。
法国美食发迹历程
1895年,一个叫马尔特?迪斯泰的法国美食杂志记者为了拓展和读者的关系,随之举办一些美食课程邀请读者参加。如今,厨艺学习班已经由一项媒体读者服务发展到世界上最久负盛名、最历史悠久的厨艺学院——蓝带学校。
表面上看是一本杂志给了蓝带学校创始的机会。但蓝带学校诞生有其必然性。法国号称世界第一美食国家,从王室到街头,从宴会到普通咖啡馆,从国王到市民,对美食都有几近偏执的追求。
1578年――法国国王亨利三世创立了“圣灵骑士团”,这些骑士其实是专门为宫廷庆典准备美味佳肴的。每位由国王亲自任命的皇家骑士身上都佩有一枚系着蓝带的十字勋章,从那以后,“蓝带”成为卓越厨艺的象征。
蓝带勋章兴起的时代正值欧洲文艺复兴,那时,法国餐饮也摆脱了中世纪的黑暗与落后,跟着繁荣起来。真正法国的饮食起源,要追溯到十六世纪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大帝在位期间。在他在位之前,法国还是处于用手抓饭、火熏肉的“蛮荒”状态,所谓的美食更是无从谈起。
直到16世纪意大利女子Catherine(凯瑟琳)嫁给法兰西国王亨利二世以后这种情况得以终结。她把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牛肝脏、黑菌、嫩牛排、奶酪等烹饪方法带到法国。到路易十四的时候,他还曾发起烹饪比赛,获胜者会被招入凡尔赛宫授予“全法国最好的工艺者”的功勋奖也就是所谓的“蓝带奖”,蓝带同时也是法国最重要奖章之一。这成为了全法国厨师们梦寐以求的目标,而这一大奖更是保留至今。
伴随着巴士底狱的炮声,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和宫廷的美食作了无奈的永别。而法国美食却没有因此而受到消极影响。大量宫廷厨师随着革命流落了民间,他们开始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开设餐馆以求维生。所以,大量宫廷膳食随着这些“御膳房”的出现,成为了大多数法国阶层都能有机会享受的佳肴。
在拿破仑之后,法国的美食有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但所幸由于一位文豪的复兴运动而得以再接再励下去。此人正是写下了《三剑客》和《基督山伯爵》的大仲马,其一生中最后的遗作并不是什么小说或是什么剧本,却是一本厚厚的《美食大辞典》。在他的晚年,他几乎吃遍了巴黎所有的大小餐馆,成为了法国最早开始写食评的人,每到一处便边吃边写笔记心得,各大食铺的大厨几乎都成为了他的好友。当时,法国的各大名厨无一不歌颂大仲马为“知音”。这部《美食大辞典》被普遍评价为“能看,可读,好用”,成为19世纪饮食界的经典之作,也成为了法国美食得以为继的强心剂。
外交官妻子为“蓝带“打开名气
一般说来,蓝带学校大名鼎鼎的声望首先是和法国菜在世界上的地位有关,然而蓝带真正的名气也来源于这些年一些人对它很好的传承和理解。
上文提及的茱莉亚对蓝带厨艺学校在全球的广泛传播发挥了很大作用。她1949年进入巴黎蓝带学校学习后,并投学于法国最著名厨师马克斯?比尼亚尔门下,经过多年在美食方面的努力,最终成为美国的知名厨师,曾以"法兰西厨师"(the French Chef)的称号声名远扬。后来,她连续几十年主持美国公共电视网的每日厨艺节目,撰写一系列讲述烹饪的书籍,她的《掌握法式烹饪艺术》(Mastering the Art of French Cooking),指导了千千万万美国人法式烹饪术。好莱坞大热的电影《Juliet
这里是世界上第一的厨艺进修圣地,它的兴起与法国美食的风靡和政治人物的积极推广息息相关。
丽萨(Lisa)是一名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读书的中国女孩。前年秋天,在前往瑞士参加一场学术会议时,她特意挤出了一天时间留给自己,来完成一个多年前的愿望。Lisa的愿望其实很简单,就是像韩剧《加油 金三顺》里的三顺一样到法国蓝带厨艺学院学习糕点制作,然后做给自己心爱的人吃。2011年11月7日早晨八点半,丽萨准时来到位于巴黎15区的蓝带厨艺学院,她报名参加的课程是半天的“向茱莉亚?柴尔德致敬(In Honor of Julia Child)“。在短暂的几小时中,丽萨学习了米其林三星餐厅大厨带来的白葡萄酒酱蘑菇扇贝、龙蒿酱鸡肉、传统法式巧克力舒芙蕾一套完整的法式厨艺。
大概也是在秋天这样的季节,时光倒流到62年前——1949年,被命名为课程名称的人物茱莉亚当年还不是一位美国名厨。她和丽萨一样,怀揣着立志为美国外交官丈夫保罗做一手好菜的梦想,希望完成从一个粗线条、只会做汉堡薯条的美国主妇到能够烹饪各种法国珍馐称职妻子的转变。为茱莉亚达成这个心愿的,正是著名的“蓝带厨艺学院“。
法国美食发迹历程
1895年,一个叫马尔特?迪斯泰的法国美食杂志记者为了拓展和读者的关系,随之举办一些美食课程邀请读者参加。如今,厨艺学习班已经由一项媒体读者服务发展到世界上最久负盛名、最历史悠久的厨艺学院——蓝带学校。
表面上看是一本杂志给了蓝带学校创始的机会。但蓝带学校诞生有其必然性。法国号称世界第一美食国家,从王室到街头,从宴会到普通咖啡馆,从国王到市民,对美食都有几近偏执的追求。
1578年――法国国王亨利三世创立了“圣灵骑士团”,这些骑士其实是专门为宫廷庆典准备美味佳肴的。每位由国王亲自任命的皇家骑士身上都佩有一枚系着蓝带的十字勋章,从那以后,“蓝带”成为卓越厨艺的象征。
蓝带勋章兴起的时代正值欧洲文艺复兴,那时,法国餐饮也摆脱了中世纪的黑暗与落后,跟着繁荣起来。真正法国的饮食起源,要追溯到十六世纪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大帝在位期间。在他在位之前,法国还是处于用手抓饭、火熏肉的“蛮荒”状态,所谓的美食更是无从谈起。
直到16世纪意大利女子Catherine(凯瑟琳)嫁给法兰西国王亨利二世以后这种情况得以终结。她把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牛肝脏、黑菌、嫩牛排、奶酪等烹饪方法带到法国。到路易十四的时候,他还曾发起烹饪比赛,获胜者会被招入凡尔赛宫授予“全法国最好的工艺者”的功勋奖也就是所谓的“蓝带奖”,蓝带同时也是法国最重要奖章之一。这成为了全法国厨师们梦寐以求的目标,而这一大奖更是保留至今。
伴随着巴士底狱的炮声,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和宫廷的美食作了无奈的永别。而法国美食却没有因此而受到消极影响。大量宫廷厨师随着革命流落了民间,他们开始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开设餐馆以求维生。所以,大量宫廷膳食随着这些“御膳房”的出现,成为了大多数法国阶层都能有机会享受的佳肴。
在拿破仑之后,法国的美食有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但所幸由于一位文豪的复兴运动而得以再接再励下去。此人正是写下了《三剑客》和《基督山伯爵》的大仲马,其一生中最后的遗作并不是什么小说或是什么剧本,却是一本厚厚的《美食大辞典》。在他的晚年,他几乎吃遍了巴黎所有的大小餐馆,成为了法国最早开始写食评的人,每到一处便边吃边写笔记心得,各大食铺的大厨几乎都成为了他的好友。当时,法国的各大名厨无一不歌颂大仲马为“知音”。这部《美食大辞典》被普遍评价为“能看,可读,好用”,成为19世纪饮食界的经典之作,也成为了法国美食得以为继的强心剂。
外交官妻子为“蓝带“打开名气
一般说来,蓝带学校大名鼎鼎的声望首先是和法国菜在世界上的地位有关,然而蓝带真正的名气也来源于这些年一些人对它很好的传承和理解。
上文提及的茱莉亚对蓝带厨艺学校在全球的广泛传播发挥了很大作用。她1949年进入巴黎蓝带学校学习后,并投学于法国最著名厨师马克斯?比尼亚尔门下,经过多年在美食方面的努力,最终成为美国的知名厨师,曾以"法兰西厨师"(the French Chef)的称号声名远扬。后来,她连续几十年主持美国公共电视网的每日厨艺节目,撰写一系列讲述烹饪的书籍,她的《掌握法式烹饪艺术》(Mastering the Art of French Cooking),指导了千千万万美国人法式烹饪术。好莱坞大热的电影《Juli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