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赛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置管(PICC)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共收治的20例肿瘤患者,对其运用改良赛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置管,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20例患者中,18例成功穿刺置管;1例送管不顺利,调整无效后再选择血管穿刺,送管成功;1例导管移位至颈静脉,调整后顺利到位。结论 运用改良赛丁格技术行PICC,并给予有效的护理,置管成功率高,效果显著。
【关键词】 改良赛丁格技术 PICC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3-0011-01
引言
目前,超声引导下的改良赛丁格技术行PICC是最先进的置管技术[1]。凭借着自身优势,它在临床工作中得到了较广泛应用。我院运用改良赛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对20例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并给予了相应的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作如下具体报告。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范围11~85岁,平均52.3±2.1岁;病程4~52d,平均病程11.2±4.5d;6例乳腺癌,5例肺癌,3例宫颈癌,1例结肠癌,1例淋巴瘤,3例胃癌,1例喉癌。全部患者均有多疗程放化疗病史,肘部无可触摸或可视血管,不具备良好的血管条件。
1.2 护理方法
1.2.1 置管前评估
置管之前,护理人员应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置管的意义及方法,并让其签署知情同意书。由于缺乏对疾病治疗、置管知识的了解,许多患者易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甚至拒绝治疗。针对这些情况,护理人员应积极与其交流,并耐心解答其疑问,消除其不良情绪。对患者的全身状况及出凝血功能进行正确评估,预防不良并发症。此外,还要认真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插管及静脉穿刺治疗史、输液治疗类型等,以便对患者做出全面的评估。
1.2.2 置管期间的护理
上臂深静脉血管常和淋巴管伴行,穿刺时极易误伤淋巴管[2]。所以,置管期间应注意保持动作的轻柔,注意细节。例如,操作前应做好沟通工作,注意进针角度、扩皮及运鞘的操作手法,掌握送管技巧。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查看有无不良反应,避免不良反应对穿刺置管产生影响。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掌握各种送管技巧及穿刺技巧,以利于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进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1.2.3 置管后的健康指导
肿瘤患者的治疗周期均较长。治疗期间大多患者会选择回家休养治疗,该阶段的留置导管维护、自我护理与家庭护理至关重要,尤其是导管留置过程中,对于并发症的处理[3]。因此,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导管维护的应注意事项,叮嘱患者密切观察导管,并让病人携带好导管维护的相关书面资料,以期为患者家庭所在地的护士提供参考。在为患者更换导管置入处的敷料时,应采用透明敷贴,因为它具有透气性好、粘贴牢固及便于观察等优点。
2 结果
20例患者中,18例成功穿刺置管;1例送管不顺利,调整无效后再选择血管穿刺,送管成功;1例导管移位至颈静脉,调整后顺利到位。1例患者置管2天后穿刺点渗液,疑是淋巴管损伤,加强换药护理后,置管2个月后穿刺点局部增生组织包裹导管渗液自愈,未见感染发生。全部患者均未出现静脉血栓、静脉炎等并发症。
3 讨论
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可清晰看到上臂血管的走向、有无静脉瓣、管径大小及栓塞等情况。对医护人员选择置管血管及提高穿刺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有文献[4]报道,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赛丁格技术行经PICC,能够有效减少或预防盲穿可能引发的并发症,置管成功率高,可达98.24%。本组患者全部置管成功,这与文献观点基本无异,甚至略优于文献结果。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本次选取病例较少有关,也可能与医护人员娴熟的技术有关[5]。
在穿刺置管的整個过程中,我院还对患者进行了有效的护理。置管前,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身体情况及既往病史,做了较全面的评估,有效减少了置管穿刺的风险。置管期间,注意观察患者体征,采用良好的运管技巧。置管后,告知患者维护导管应掌握的注意事项、选择透明敷贴更换敷料等。通过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患者置管成功率高达100%,且未出现静脉炎、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在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赛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并认真做好各个阶段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且无并发症、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付小伟,孙洪涛.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穿刺的临床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2):22-24.
[2]曹淑芬,虞爱霞,陈晓红.9号头皮针应用于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06):651-652.
[3]胡美云,岳顺,陆军.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中并发症的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1):120-121.
[4]李昌娣.彩色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0B):115-116.
[5]凌桂莲.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07):2094-2095.
【关键词】 改良赛丁格技术 PICC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3-0011-01
引言
目前,超声引导下的改良赛丁格技术行PICC是最先进的置管技术[1]。凭借着自身优势,它在临床工作中得到了较广泛应用。我院运用改良赛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对20例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并给予了相应的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作如下具体报告。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范围11~85岁,平均52.3±2.1岁;病程4~52d,平均病程11.2±4.5d;6例乳腺癌,5例肺癌,3例宫颈癌,1例结肠癌,1例淋巴瘤,3例胃癌,1例喉癌。全部患者均有多疗程放化疗病史,肘部无可触摸或可视血管,不具备良好的血管条件。
1.2 护理方法
1.2.1 置管前评估
置管之前,护理人员应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置管的意义及方法,并让其签署知情同意书。由于缺乏对疾病治疗、置管知识的了解,许多患者易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甚至拒绝治疗。针对这些情况,护理人员应积极与其交流,并耐心解答其疑问,消除其不良情绪。对患者的全身状况及出凝血功能进行正确评估,预防不良并发症。此外,还要认真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插管及静脉穿刺治疗史、输液治疗类型等,以便对患者做出全面的评估。
1.2.2 置管期间的护理
上臂深静脉血管常和淋巴管伴行,穿刺时极易误伤淋巴管[2]。所以,置管期间应注意保持动作的轻柔,注意细节。例如,操作前应做好沟通工作,注意进针角度、扩皮及运鞘的操作手法,掌握送管技巧。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查看有无不良反应,避免不良反应对穿刺置管产生影响。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掌握各种送管技巧及穿刺技巧,以利于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进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1.2.3 置管后的健康指导
肿瘤患者的治疗周期均较长。治疗期间大多患者会选择回家休养治疗,该阶段的留置导管维护、自我护理与家庭护理至关重要,尤其是导管留置过程中,对于并发症的处理[3]。因此,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导管维护的应注意事项,叮嘱患者密切观察导管,并让病人携带好导管维护的相关书面资料,以期为患者家庭所在地的护士提供参考。在为患者更换导管置入处的敷料时,应采用透明敷贴,因为它具有透气性好、粘贴牢固及便于观察等优点。
2 结果
20例患者中,18例成功穿刺置管;1例送管不顺利,调整无效后再选择血管穿刺,送管成功;1例导管移位至颈静脉,调整后顺利到位。1例患者置管2天后穿刺点渗液,疑是淋巴管损伤,加强换药护理后,置管2个月后穿刺点局部增生组织包裹导管渗液自愈,未见感染发生。全部患者均未出现静脉血栓、静脉炎等并发症。
3 讨论
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可清晰看到上臂血管的走向、有无静脉瓣、管径大小及栓塞等情况。对医护人员选择置管血管及提高穿刺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有文献[4]报道,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赛丁格技术行经PICC,能够有效减少或预防盲穿可能引发的并发症,置管成功率高,可达98.24%。本组患者全部置管成功,这与文献观点基本无异,甚至略优于文献结果。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本次选取病例较少有关,也可能与医护人员娴熟的技术有关[5]。
在穿刺置管的整個过程中,我院还对患者进行了有效的护理。置管前,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身体情况及既往病史,做了较全面的评估,有效减少了置管穿刺的风险。置管期间,注意观察患者体征,采用良好的运管技巧。置管后,告知患者维护导管应掌握的注意事项、选择透明敷贴更换敷料等。通过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患者置管成功率高达100%,且未出现静脉炎、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在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赛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并认真做好各个阶段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且无并发症、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付小伟,孙洪涛.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穿刺的临床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2):22-24.
[2]曹淑芬,虞爱霞,陈晓红.9号头皮针应用于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06):651-652.
[3]胡美云,岳顺,陆军.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中并发症的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1):120-121.
[4]李昌娣.彩色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0B):115-116.
[5]凌桂莲.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07):2094-2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