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民生促和谐

来源 :时代名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iguo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云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每一项重大决定、决议、决策都关系着民生福祉。本刊“高端声音”栏目,将摘编云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党政领导在当月的主要活动、重要讲话中所凸显出的民生大事,并对这些大事进行逐一整理,以飨读者。
  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
  “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要务是发展,支撑靠产业。”2014年9月4日,秦光荣在曲靖市调研时强调,贯彻省委九届八次全委会精神,关键在担当,重点在落实,必须将“敢于啃硬骨头”的胆识与“一项一项抓落实”的担当结合起来,把改革的“设计图”变成“施工图”,把“施工图”变成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美好图景。
  轻车简从,行程密集。当天上午,一次简短的汇报会在中巴车上展开。听取曲靖市产业转型升级情况汇报后,秦光荣指出,深刻领会省委九届八次全委会精神,必须把握好4个要点:第一,谱写中国梦云南篇章,加快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关键在跨越,重点在加快;第二,扩大投资既是云南当前扩内需、稳增长、促跨越的迫切需要,也是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增后劲的长远需要,特别是要扩大产业投资规模;第三,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抓好产业转型升级,集中培育发展大生物、大能源、大旅游、大制造、大服务5个“大产业”;第四,云南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工业,要以工业转型升级引领带动全省产业转型发展。
  曲靖市长范华平坦言:“受市场低迷和自身结构性矛盾的‘双重挤压’,曲靖工业正处于最困难的时期。”
  秦光荣回应:“这是结构调整的阵痛,也是转型升级的机遇。不仅在存量部分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更要在增量上突出转和调。”他要求,曲靖市继续做好煤电化冶产业、非煤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三篇文章”,尽快转变“轻工业偏重烟草、重化工偏重原材料”的畸轻畸重局面。
  “开放合作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不二选择。”在乔治白服饰有限公司、东来丝绸有限公司、新威电子工业有限公司考察时,秦光荣说,要实施精准招商,主动有序承接产业转移,着眼于提升产品层次和竞争优势、大力开展定向招商、补位招商、配套招商、以商招商,努力引进一批旗舰型企业和重大项目,加快延伸产业链条。
  “工业园区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在听取滇中产业新区马龙现代产业示范区规划汇报、考察陆良工业园区建设情况时,秦光荣强调,要加快推进滇中产业新区马龙片区、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县(市、区)工业园区“三大平台”建设,培育新的增长极;要坚持规划引领、基础先行、产城融合、创新驱动,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要提升路、水、电、气、讯等基础设施保障水平,特别要高度重视地下综合管网建设,尽量一步到位,最大限度减少城市路面“开膛破肚”的现象。
  调研中,秦光荣还反复叮嘱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改善民生一起抓,既不要带有水分的GDP,也不要污染环境的GDP,更不要“带血”的GDP。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和境界,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秦光荣强调,面对转型发展的繁重任务,我们要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担当,坚持转型升级抓好落实,把作风建设贯穿于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反腐败的全过程,以优良的作风推进云南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确保完成2014年各项目标任务。
  秦光荣还调研了曲靖市城镇上山、棚户区改造等项目。
  2014年9月9日,秦光荣第4次来到鲁甸6.5级地震震中龙头山镇,转达习近平总书记对灾区干部群众的亲切问候,并专程到板房学校看望慰问师生,代表省委、省政府向灾区老师致以节日祝福。
  鲁甸6.5级地震导致龙头山镇中学、小学和幼儿园严重损毁。板房学校建得好不好?老师和孩子们生活怎么样?教学秩序是否恢复正常?这是秦光荣心里始终牵挂的大事。
  第30个教师节前夕,秦光荣来到龙头山镇临时搭建的板房学校,这里334间蓝顶白墙的活动板房,容纳了3所学校的3300多个孩子。看到校园环境整洁,教学秩序基本恢复,师生们表现出坚强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他感到十分欣慰。
  “地震虽然可以使山河改变,摧毁了我们的家园,使我们痛失亲人,但改变不了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信心。”在八年级14班教室,秦光荣走上讲台,充满感情地对老师和同学们说,虽然板房学校的条件比较艰苦,但这是暂时的,我们一定会把灾区学校重建摆在优先位置,选择最安全的地方,建最安全的学校,让大家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
  “教育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你们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而且在抗震救灾中展现出了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伟大师魂。”在龙泉中学教务处,秦光荣向正在辛勤工作的老师们致以节日的问候。他希望,老师们继续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胸怀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以崇高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鼓舞学生、教育学生。他还专门走进中小学宿舍,摸一摸床板硬不硬、被子厚不厚,要求相关部门,提前准备物资,确保老师和学生温暖过冬;走进学校厨房,询问一周食谱,检查卫生条件怎么样,强调,一定要让师生吃上干净、营养的饭菜。随后,秦光荣和老师们共进午餐,边吃边聊。饭后他又来到龙头山镇幼儿园,轻轻走到小床边,看着孩子们熟睡的脸庞,舒心地笑了。
  下午1时许,龙头山镇又发生两次明显余震。而活动板房里,一场教师节座谈会正开得热烈,25位灾区教师代表纷纷向省委书记敞开心扉。
  “应该在中小学校普及自救知识,加强安全演练。”来自巧家县一中的张华老师建议。秦光荣十分赞同:“要加大‘三小’工程实施力度,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意识和能力。”苏家院镇中心学校校长张英说,“如果地震发生时,孩子们在学校上课,就不会有这么大的伤亡,“学校确实是最牢固的。”秦光荣回应,要继续实施好“校安工程”,真正让学校成为最安全、最放心的地方。龙泉中学校长李明响和龙头山镇小学老师易水平发言时说,很多灾区老师强忍悲痛、不顾辛劳,日夜坚守在救灾一线。秦光荣听了十分感动,再一次对大家表示衷心感谢,当即要求相关部门,为灾区教师做一次免费体检。   “教育系统要积极投入灾后恢复重建,努力把家园建得更美、学校建得更好。”秦光荣希望大家,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密切配合做好恢复重建工作,维护好教育教学秩序,同时要大力弘扬英模教师的崇高精神,强化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他还要求各级各部门切实为师生排忧解难,让教师专心工作、学生安心学习。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座谈会最后,秦光荣殷切希望,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满腔热情地关爱每一名学生,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敦品立德,为推进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和加快科教兴滇步伐再立新功。
  2014年9月12日,云南全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现场推进会议,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举行。会议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工作,对全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再动员、再推进、再落实。
  此次会议以“现场观摩+观看视频+集中开会+分片会议+领导讲话+交流发言”方式召开。秦光荣出席会议并讲话。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提升到关乎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战略位置,明确了扶贫开发在实现‘中国梦’中的地位分量。”秦光荣说,我们要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宗旨理念,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的使命感,以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奋勇担当、锐意进取,真正把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上去,让老百姓早日富裕起来,努力为全国的减贫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秦光荣指出,“十二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央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上海市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云南省始终把扶贫攻坚作为全省最大的民生工程,坚持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并重,以滇西边境片区、乌蒙山片区、迪庆藏区、石漠化片区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方式,采取超常举措加大扶贫力度,全省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具有云南特点的扶贫开发路子。3年来,4个连片特困地区的91个片区县人均GDP从12411元提高到17054元,贫困发生率由32.2%下降到20.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3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社会服务保障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扶贫开发仍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12355”的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推进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双轮驱动”,举全省之力、集各方之智,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通过5至6年的努力,从整体上加快改变连片特困地区面貌。要强化产业支撑,在提升发展动力上见成效;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在推进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上见成效;要突出民生保障,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见成效;要实施精准扶贫,在提高扶贫质量和效率上见成效;加大改革力度,在激发发展活力上见成效;要加大社会帮扶力度,在拓展帮扶合作空间和领域上见成效。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强势推进、层层落实、合力攻坚,强化考核督查,落实好干部驻村帮扶制度,确保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任务的顺利推进。
  “产业扶贫是真正的‘造血’式扶贫。”2014年9月12日下午,秦光荣在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推进会议上强调,要增强机遇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凝聚推动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强大气场,重点在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等6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不断提升内在可持续发展能力。
  秦光荣首先对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上海市以及各定点挂钩单位给予滇西边境片区的真情帮扶表示衷心感谢。他说,滇西片区扶贫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同时开发有优势,发展有潜力,社会帮扶资源富集。各级各部门要积极主动、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确保在6个方面取得新突破。一要在抓好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上下功夫,深度挖掘农业、旅游、民族文化等特色优势资源,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二要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加快交通、水利、电网等建设,畅通群众“致富路”;三要在抓好人力资源开发扶贫上下功夫,提高片区教育发展总体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和就业能力;四要在做好对外开放这篇文章上下功夫,努力融入“一带一路”规划,加快推进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门户建设,构建沿边开放经济带,带动滇西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五要在抓好民生保障上下功夫,整合资源,着力解决目前滇西边境片区部分群众存在的住房难、出行难、饮水难、就医难、上学难等问题;六要在落实帮扶责任上下功夫,履行好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发挥好片区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的牵头、统筹、协调作用,把责任落实到村到户,确保全面完成滇西片区的规划任务。
  据悉,中央启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战略以来,41家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160家省直单位定点挂钩滇西片区;教育部组织16所部属高校和10个职教集团帮扶滇西片区;上海市7个区对口帮扶红河、普洱13个县,与保山、西双版纳建立了重点经济合作关系。各帮扶单位真情实意、真金白银、真抓实干,在滇西片区共投入帮扶资金22亿多元,引进合作项目资金达42.6亿元。从2010年到2013年,片区生产总值从1911.62亿元增长到3308.24亿元,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从684.07万人减少到267.8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45.6%下降到17.9%,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154元增加到5552元,年均增长20.7%,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2014年9月15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出席并作重要讲话。
  云南等3个省及部分中央国家机关、央企、高校、部队,共8个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作交流发言。秦光荣以《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题,交流了云南省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一些认识、做法和成效。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是一个重要的认识问题,是对群众路线内涵的丰富和升华,是新形势下践行党的宗旨的新要求。”秦光荣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对贯彻群众路线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使群众路线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实现了新的拓展,丰富了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升华了群众路线的思想境界,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只有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理念,才能够以高度的行动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只有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理念,才能更直接、更彻底、更完全地为人民服务;只有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理念,才能切实把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   “打通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性和针对性,对促进党群干群关系融为一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秦光荣说,“最后一公里”常常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干部不了解基层、不熟悉基层,对群众的困难和问题不上心、不热心、不操心,服务群众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一些干部的群众观念淡漠了,宗旨意识不强了,官本位意识加重了,对群众的感情冷漠了,身在基层却“浮”在基层、“飘”在基层,成了党群干群之间的“隔离层”,形成服务群众“末梢堵塞”。打通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找准了穴位、抓住了要害,党员干部应该让思想灵魂、党风党纪、政风政纪来一次急行军,向着群众的需求跑步前进,以最快的速度消除这“最后一公里”的距离,使党与群众的关系更好地融为一体。
  秦光荣表示,要解决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必须强化问题导向,坚决打通各种阻碍点,真正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到位。近年来,云南省委对全省党员干部的思想、情感、工作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大检查、大排查,对影响“最后一公里”的各种阻碍点进行大疏通,着力让群众路线真正落实到位,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了一大批困难和问题。一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是非观、政绩观,进一步强化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全面推行“三深入四联户”制度,面对面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二是坚持正风肃纪下猛药,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出台了《云南省加强作风建设问责办法》,设定了兜底条款,整治潜规则、旧习惯、庸懒散等“四风”方面的痼疾顽症,为各种消极无为现象和顶风违纪违法行为划出警戒线;三是抓好“四风”问题整改落实,去年集中力量开展7个方面46项具体整改,今年又集中开展了11个方面、70项的专项整治,抓好“整改清单”,采取台账制和销号制的办法,把查摆出的问题一一整改到位;四是建章立制,增强制度保障力,建立完善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工作机制,用制度的形式将一些成功做法、鲜活经验固定下来,坚持下去。
  2014年9月18日下午,秦光荣在昆明会见了缅甸副总统吴年吞一行。
  秦光荣说,吴年吞阁下在参加完中国—东盟博览会后,专门来到云南就双方深化合作进行交流座谈,充分体现了缅甸政府在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下,对发展滇缅友好关系的高度重视。云南位于中国对缅合作的前沿,长期以来,我们十分重视发展滇缅友好合作,把与缅甸的经贸合作作为对外开放的一个重点,积极推动滇缅双方全方位合作。2013年双方进出口贸易额增幅达80%,充分显示出双方的经济互补和合作潜力。我们将按照中缅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推动滇缅双方合作不断深化。希望双方进一步提升边贸合作水平,推动跨境经济区建设,加快边境地区的发展步伐;积极推动通关便利化,促进双方人员往来;扩大进出口产品的品种及数量,不断提高边贸质量,提升边贸水平,推动滇缅合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他说,目前,云南与周边国家建立了多个合作机制,在机制框架下,各方充分交流、开展协商,解决了不少合作中的问题。希望滇缅双方进一步发挥合作论坛等机制的作用,共同解决好在合作交往中遇到的问题。
  “在发展中总要碰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的勇气,秉承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来化解矛盾、破解难题。”2014年9月18日,秦光荣与10位来自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部门的一线负责人面对面座谈,为贯彻落实好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作准备,同时就强化依法治省、推进司法改革等问题进行调研。
  “大家来自一线,对实际情况最了解,希望你们畅所欲言,特别是要多讲问题和困难。”座谈会开始,秦光荣一席话拉近了大家的距离。大家纷纷打开心扉,直奔主题。有的建议重视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检察院对法院的监督制约机制;有的建议加大对暴力恐怖犯罪案件、毒品犯罪案件、涉外刑事案件的工作力度;有的希望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水平;有的建议通过技术支撑、再教育等手段提高执法队伍和律师队伍素质。来自国土、住建、工商、食药监等行政执法单位的代表也联系各自工作实际,讲问题、谈困难、提建议。
  秦光荣不时与大家交流,听到重点就记在本子上。“你们讲的很好,提到的问题和建议都实实在在,让我们听到了真话、了解了实情,很受启发。”听完大家的发言后,秦光荣说,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对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对改善党的执政方式都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对依法治国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问题,在我国法治建设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全面加快云南依法治省发展进程。
  “依法治省工作内容多、要求高、难度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密切配合,以改革创新精神,强化问题导向,紧跟时代需求,扎实做好法治云南建设各项工作。”秦光荣指出,在立法上要着力解决地方性法规规章滞后的问题,在执法上要着力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存在的问题,在司法上要着力解决维护司法公平正义存在的问题,在守法上要着力解决法治精神缺失的问题。同时,要强化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团队,提高法制机构和法律服务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2014年9月18日,秦光荣在昆明会见了新华社总编辑何平一行。秦光荣代表省委、省政府对新华社长期以来给予云南的关心和帮助表示感谢。他说,一直以来,新华社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国家通讯社的权威作用,积极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反映海内外各领域新闻信息,为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新华社云南分社紧紧围绕云南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强正面宣传,正确引导社会热点,努力为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舆论支持的“正能量”。   在介绍了云南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道路、扩大对外开放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工作情况后,秦光荣说,云南地处西南边陲,集边疆、民族、贫困、山区于一体,发展意义大、发展责任重、发展成本高,更需要凝心聚力、鼓舞士气。希望新华社一如既往关心、支持云南发展,反映基层情况,反映群众诉求,多为云南传递正声音、聚集正能量、塑造正形象,多为云南改革发展出谋划策。
  “希望大家不要仅仅满足于论文发表,而要积极主动地把更多的理论成果转化为依法治省的生动实践,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依法治省的实际工作中去。” 2014年9月19日,秦光荣在与法律界专家学者座谈时提出殷切期望。
  在推进司法改革和依法治省工作中,如何加强组织领导,如何完善体制机制,如何全面贯彻新法治方针,如何培养好法治人才?带着这些问题,秦光荣与来自各司法机构和高校的10位长期从事法治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座谈。
  秦光荣认真倾听专家们的发言,仔细记录大家提出的一条条建议,并就部分问题与大家现场交流。“大家的意见建议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可行性,反映出对法治建设的热忱和期盼,对推进依法治省工作很有帮助,我们将认真梳理和吸收。”秦光荣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明确提出了加强法治建设的新要求,为开展法治理论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希望大家深刻领会,不断加强法治理论研究,服务好云南依法治省进程。
  “依法治国、依法治省离不开法律的制定、实施、服务、监督,面对着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需要法治理论研究提供支撑。”秦光荣说,希望全省法治理论工作者在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足实际开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主动投身于科学的民主的立法实践,主动为强化法律监督出谋划策,主动当好法治工作宣传教育者,主动推进法治理论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贡献智慧。他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关注专家学者的理论成果,搭建好转化应用平台,为推进法治云南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纪恒
  2014年 9月1日至2日,李纪恒率队深入鲁甸6.5级地震震区检查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他强调,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上来,继续做好过渡安置区各项工作,组织受灾群众生产自救,帮助群众尽快恢复家庭生活,用家庭温暖抚平创伤、稳定人心,增强重建美好家园的信心。
  李纪恒和副省长张祖林等一行先后来到昭阳区苏家院、鲁甸县龙头山镇、巧家县新店镇,察看受灾群众过渡安置工作开展情况。
  “地震摧毁了家园,摧毁了学校,但摧毁不了我们的意志。今天是秋季开学的第一天,看到大家能在安全、明亮的板房教室里如期开学上课,我的心里很高兴。”9月1日,恰逢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李纪恒一行来到龙头山镇中心小学5年级2班教室,与48名小朋友一道上震后“第一课”,齐声合唱少先队队歌。陈弼兴同学在地震中左手被压骨折,李纪恒拉着陈弼兴的小手,仔细询问治疗情况,祝福他早日康复,茁壮成长。地震中被严重损毁的龙头山镇中学、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在安全的地方集中安置,学校入口处竖立着的遇难学生名单格外醒目,李纪恒一行脱帽向遇难学生三鞠躬表达哀思。可以告慰他们的是,震区学校已全部如期开学,没有一个孩子因为地震灾害而辍学。李纪恒叮嘱,要精心选址、科学重建,把学校建成当地最牢固、最美丽的建筑,让孩子们安心读书。
  “您创造了奇迹,请安心养病,一切都会好起来!”被埋56小时获救的88岁老人熊正芬在龙头山镇卫生院住院治疗,李纪恒来到老人病床前看望慰问。龙头山镇卫生院24岁护士李美仙在地震中被困15小时获救后,立即投入工作,并一直坚守岗位。“你是英雄,谢谢!”李纪恒听完她的事迹后深受感动。在灾区现场,李纪恒向继续奋战在一线的部队官兵致敬,希望大家发扬优良作风,继续帮助灾区群众做好安置工作。“你们的工作十分有意义,感谢你们!”在震区心理安抚工作点,李纪恒感谢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们发挥专长,安抚受灾群众。
  “地震把大家的房子震垮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十分关心。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大家把房子盖起来,盖得比原来的还好。”李纪恒在龙头山镇灰街子集中安置点,与两位75岁的老人唐升贵、蔡顺友坐在一起,“讨教”民房重建的大计。在灾区各地检查过程中,李纪恒反复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不松劲、不懈怠,继续抓好次生灾害防范和卫生防疫工作,坚持包保责任制“一竿子”插到底工作方式,创建好抗震救灾红旗社区。要继续做好受灾群众吃饭、穿衣、饮水的保障工作,保证学校、医疗、商业、党政机构正常运转,强化社会管理和服务,持续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
  2014年 9月3日,云南鲁甸6.5级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全体(扩大)会议在鲁甸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使命担当,以更加得力的举措、更加深入的作风、更加扎实的工作,全力抓好过渡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准备工作,为灾后恢复重建奠定基础。
  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长李纪恒出席会议并讲话。“要多用身影指挥,少用声音指挥。”李纪恒在会上强调,各地各部门特别是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决不能掉以轻心,决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决不能有松松劲、歇歇脚的念头。务必时刻牢记责任如山,务必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鲁甸6.5级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决策部署,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全力抓好过渡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准备工作,为重建生态、安全、美丽新家园奠定基础。
  李纪恒要求,下一阶段要做好9项工作:一是毫不松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围绕“六有”目标,落实好各项救助措施,尽快恢复受灾群众家庭生活,让灾区群众过上一个和谐、温暖、安全的中秋佳节。二是毫不松懈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强化军地力量统筹,加强卫生防疫知识宣传和教育培训,强化食品卫生监管和环境整治,加强灾区群众心理疏导工作。三是毫不松懈防范余震和次生灾害。加强监测预警预报,强化应急准备,加强安全救灾,加快排危除险,严格落实临灾搬迁等措施,确保不因防范不力发生新的人员伤亡。四是毫不松懈保障基础设施运行和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道路、通信、电力、医疗等基础设施修复,确保受灾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五是毫不松懈维护灾区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加强灾区社会矛盾排查化解、社会管理和服务、社会面上的管控,切实增强灾区群众安全感。六是毫不松懈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前期工作。抓紧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和灾损鉴定,研究制定相关专项规划和政策,启动实施一批急需的恢复重建项目。七是毫不松懈加强感恩教育和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受灾群众在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激励和引导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八是毫不松懈落实包保责任制。做到抗震救灾不结束、包保责任不脱钩,恢复重建未完成、包保工作不脱责。九是毫不松懈抓好抗震救灾的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确保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下好“一盘棋”,齐心协力抓好抗震救灾各项工作。   2014年 9月4日至5日,云南省兴边富民工程工作会议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召开。会议强调,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要团结一心、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兴边富民工程目标任务,进一步提升开发开放水平,促进我省沿边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长治久安。李纪恒出席会议并讲话。
  9月4日,与会者用一天时间,深入文山市和西畴县观摩考察。大家在特色小镇、新农村、农村公路、甘蔗基地、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业园区和城市综合体建设现场,认真地看,仔细地听,相互交流经验,总结探讨切实可行的做法。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出路。一定要把群众组织起来,发动起来,建设美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李纪恒在现场观摩时强调,云南省25个边境县市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重要的开放门户,在国家沿边开发开放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放意识,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实施兴边富民工程与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同推进,促进富民、兴边、强省、睦邻,加快建设沿边开放新高地,推动云南省兴边富民工程取得新成效。
  “兴边富民工作任重道远,要做到感情往边疆洒,干部往边疆跑,项目往边疆放,资金往边疆投。”李纪恒看到西畴县三光片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取得实效后勉励大家,要鼓足干劲,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他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云南省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要在6个方面着力:着力完善基础设施,使沿边地区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重要通道枢纽;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逐步形成沿边地区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体系;着力深化沿边开放与合作,将沿边地区建设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集之地、畅通之地、兴旺之地;着力提升群众基本素质,增强沿边地区内生发展动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更多群众从兴边富民工程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着力建设和谐稳定边疆,确保祖国南疆安宁。
  9月5日,全省兴边富民工程工作会议会议当天,李纪恒在会上强调,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既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历史任务,又是一项非常迫切的政治任务,事关全省发展大局。边境各州、市、县和省直各部门各单位,要坚定信心、提振精神、攻坚克难,以更加得力的举措、更加深入的作风、更加扎实的工作,不断开创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新局面。
  2014年9月9日,第3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李纪恒来到昆明市盲哑学校和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亲切看望学校师生,向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李纪恒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召唤广大教师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执著的事业追求,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希望大家担当好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
  李纪恒一行来到昆明市盲哑学校看望师生。“我很感恩,我可以把我学到的东西教给跟我一样看不到的孩子们,让他们长大后能立足社会,自食其力,做个有用的人。”盲人教师王宇畅谈了12年的教学感悟。“特殊教育需要加倍努力,付出更多的心血与汗水,我代表省委、省政府感谢你们。”李纪恒说,正是你们这种爱的传承、爱的积淀和爱的传递,牵引着这所历经90多年风雨沧桑的特殊教育学校,自强不息、坚毅前行。他强调,发展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全省各地各部门要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均能接受教育,帮助他们全面发展,融入社会。
  位于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的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幽雅,新学期的各项教学工作已有序进行。近年来,该学院结合学校实际和我省产业发展需要,创新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李纪恒一行深入教学实习车间,实地查看3D打印、数控焊接、精密仪器安装等教学设施情况。李纪恒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云南省要加快建设具有云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着力建设一支规模庞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技能型人才队伍,为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在走访慰问结束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李乡旺等10位“2014年云南省教书育人楷模”受到表彰,兰元青等3位教师代表发言。李纪恒在认真听取大家的发言后说,你们是全省教育工作者中的优秀代表,长期在平凡的岗位上忠诚坚守、默默奉献、教书育人,用优良业绩证明了云南的教师队伍师德高尚、业务娴熟、奋发有为。李纪恒寄语全省广大教师,希望大家以优秀教师为榜样,更加勇于担当、善于担当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希望大家奋发有为、开拓进取,在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再立新功,希望大家结合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带头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他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投入支持教育事业,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保障好全省教育事业发展。
  2014年9月12日,云南全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现场推进会议,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举行。李纪恒就科学、精准、有效做好云南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提出六点要求:一要进一步理清扶贫思路,做到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户相结合、政策帮扶与自力更生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相结合、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抓扶贫与促改革相结合。二要进一步找准攻坚平台,坚持领导、政策、资金、帮扶力量向片区县倾斜;认真实施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探索开展跨行政区域的小片区开发试点;大力实施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三要进一步锁定扶贫对象,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全省扶贫信息网络系统,采用“靶向疗法”,完善认定机制,推进全面脱贫,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两手抓、就地扶持与易地搬迁相结合,把扶贫开发功能由保生存转到促发展上。四要进一步解决突出问题,破解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提升群众基本素质、创新金融扶贫、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五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贫困县考核机制,不再简单以GDP论英雄,建立有效的“减贫摘帽”机制;建立干部驻村帮扶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完善扶贫资源整合机制和社会扶贫机制。六要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坚持省负总责、部门配合、州市主导、县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片为重点、规划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各项工作,尽快改变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落后的面貌。   2014年9月12日,乌蒙山云南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推进会议召开。李纪恒强调,推进乌蒙山云南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是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是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举措,是鲁甸6.5级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的坚实支撑,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用心用情用力、精准精确精细打好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
  李纪恒指出,乌蒙山云南片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为一体,是云南省扶贫开发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打好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要做到“六个狠抓”:一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立足互联互通,统筹鲁甸6.5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与片区发展规划,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县际公路改扩建、重点水利设施、农村电力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狠抓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强化“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培育,探索股份化扶贫模式,建设清洁载能产业基地,打造劳务输出的乌蒙品牌,打开承接产业转移的广阔空间。三是狠抓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推动水、电、路、气、房、环境整治“六到户”,“托住”贫困群众基本生活这条底线,科学配置、配套公共服务资源和网点。四是狠抓金融扶贫,把扶贫开发政策和财政金融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发展普惠金融,改善贫困地区金融生态。五是狠抓群众素质提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加快推进合格学校建设和职业教育发展,提升贫困地区群众自立自强能力。六是狠抓生态环境治理,严格实施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和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李纪恒强调,进一步形成片区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必须强化责任落实,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考核;必须强化机制创新,引导扶贫项目、资金、措施、力量精确制导、精准“滴灌”;必须强化自立自强,依靠群众力量办群众受益的事,防止项目实施与农民脱贫致富“两张皮”;必须强化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必须强化作风转变,让贫困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仇 和
  2014年9月10日,在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仇和到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围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八次全委会精神,就推动云南省教育事业和水体经济发展作了专题报告。他强调,要立足大局面向未来,发展云南教育事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智力支撑;立足全域水体资源,在保护水资源、防止和杜绝水污染的前提下,科学发展云南水体经济,为产业转型升级拓展空间领域。
  “现代教育制度、市场经济制度是实现现代化的两个重要制度。”仇和指出,教育是经济跨越发展、实现富民强滇夙愿的基石,是科技创新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点,是人才优先发展、建设宏大人才队伍的基本,是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他强调,经济发展可以暂时处于相对落后的位次,但社会事业特别是教育卫生事业必须定位在更高层次。要坚持教育改革优先推进、教育投入优先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加快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发展医卫文体事业增强体能,发展教育事业提升智能。他还强调,全省各级党校要突出干部培训职能,当好思想引领主力,坚守理论建设阵地,发挥决策咨询作用,不断提高党校建设科学化水平。
  “水体经济是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特色、潜力、重点”。仇和提出,云南水体资源极为丰富。要强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提高“水质量”、丰富“水景观”,延展“水产业”、开发“水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新路。一要总结借鉴资源管理一体化、资源配置市场化、资源运营资本化、资源利用产业化、资源保护长效化“五大经验”,推动水资源合理利用。二要客观分析分布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发展性缺水、利用性缺水、水质性缺水“五大问题”,推动水资源节约利用。三要牢牢把握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发展与民生并重、抗旱与防汛并重、减排与治理并重、政府与社会并重“五大重点”,推动水资源安全利用。四要大力发展水电、水运、水生、水游、水岸“五大经济”,推动水资源综合利用,努力把水资源大省转变为水产业大省、水经济强省,实现由大山时代向大水时代的华丽转型。水电经济,就是要充分利用水能资源,凸显水电基地优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水运经济,就是要加快航道、口岸和水运枢纽建设,发展江海、铁海、陆海联运,构筑“两出省三出境”水运大通道。水生经济,就是要培育水体养殖业和水体种植业,突出淡水渔业,把云南打造成我国乃至世界范围重要的水产品养殖、加工和出口基地。水游经济,就是要挖掘水体旅游景观资源,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水游目的地。水岸经济,就是要有效开发水岸资源,建设水岸城镇带、物流带、产业带、旅游带、生态带、经济带。同时,大力发展水科技产业,为淡水净化利用、水资源保护开发、水产业培育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五要健全完善水行政管理、水利投融资、水资源管理、水污染治理、水产业发展集成“五大机制”,推动水资源科学利用。
  2014年9月12日,仇和在主持云南全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现场推进会议时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切实增强主观能动性,把贯彻省委九届八次全委会精神与落实本次会议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把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纳入“四化”同步发展中,真正把扶贫开发建立在坚实的内源基础上。
  2014年9月12日,仇和在迪庆藏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推进会议上强调,要认真贯彻全省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现场推进会精神,以更宽的视野分析研判迪庆藏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形势,快落实见成效、督落实推进度,用改革办法推动区域发展、行创新举措加快扶贫攻坚,早日实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仇和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七点要求,一是精确定位,致力同步全面小康。既要加快区域发展、做大经济总量,又要加强扶贫攻坚、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二是精准对接,倾力科学编制规划。要加快推进“四规合一”,建立城乡一体化、区域一盘棋、全域一张图、长远一贯性的规划管理和实施体制。三是精细实施,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要下更大力气抓好交通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支撑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四是精力集中,大力培育发展产业。要立足田间地头促进一产、引进车间工厂发展二产、拓展空间领域培植三产,走出一条绿色产业培育、绿色经济发展的新路。五是精深把握,借力发挥市场作用。要高度重视园区经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全神贯注加强招商引资,持续推进简政放权,用市场的办法满足发展需求,用改革的举措解决发展难题。六是精心关怀,竭力保障改善民生。要重点关注生存型需求、提供安全型需求、着眼发展型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族群众的需求,同时要综合考量,做到办实事符合民意、做好事不越实情。七是精神振奋,合力凝聚各方能量。要努力推动各族群众自力、上级部门给力、对口地区出力、社会各界助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   2014年9月15日,仇和赴巧家县调研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并召开工作座谈会。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务实苦干、攻坚克难,坚决打好灾后恢复重建这场硬仗,早日建成安全美丽幸福新家园。
  会前,仇和来到老店镇、包谷垴乡察看了过渡安置和恢复重建现场。在调研建材准备工作情况时,他强调,要全天候、全过程做好建材价格监管,严把建材价格关、质量关、规格关,切实做好钢材、水泥、砂石等建材供应。在云南建工集团钢结构样板房建设现场,仇和走上刚搭建好的样板房二楼,详细了解房屋户型、材料、价格和防震情况,他强调,要突出民风民俗、体现文化特色、尊重群众意愿,推广好、设计好、建设好钢结构民房。在包谷垴社区威宁寨安置点查看民房恢复重建情况时,他强调,要采取集中安置、分散安置、转移安置相结合的方式,科学确定民房恢复重建集中安置点,尽可能引导群众向城镇、中心村和公路旁集中,有效积累财富。
  仇和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指出,全面做好巧家片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恢复重建首要在规划引领。规划的关键在细化。要立足“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结合生态修复、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科学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做好恢复重建规划项目的联系对接,争取计划进笼子、项目进本子、资金进盘子。推进实施方案编制,细化时间表、任务量和责任人。第二,恢复重建重点在项目建设。坚持基础先行、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加强交通、能通、信通、流通以及水利设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巧家基础设施滞后型、制约型、遏制型、障碍型问题。当前,要优先解决受灾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住房、学校、医院等问题,使灾区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第三,恢复重建支撑在产业培育。一产方面要算好水资源和耕地“两笔账”,大力发展蚕桑、烤烟、核桃、花椒、蓝莓等特色优势产业;二产方面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提高精深加工水平;三产方面要在发展现代服务业、商贸流通业的同时,加快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业。特别是,要立足巧家水资源禀赋,在保护水环境、防止和杜绝水污染的前提下,全力发展水电经济、水运经济、水生经济、水游经济和水岸经济。第四,恢复重建目的在民生改善。经济发展可以暂时处于相对落后的位次,但社会事业发展必须定位在更高的层次。要把妥善安排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作为重中之重,重视温饱、着眼温暖、关注温心,保证防疫、保障上学、保持通畅。毫不松懈维护灾区社会和谐稳定,确保灾区每一位群众都有安全感。第五,恢复重建关键在工作落实。灾区无小事,件件是大事。省级相关部门要对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倾斜政策、倾注项目、倾力支持。市、县要把恢复重建工作的组织程度提升到最大化、把各级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化、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调动到最大化。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做好各环节的督察检查工作。广大灾区群众要主动参与恢复重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幸福生活。
  2014年9月16日, 仇和在昆明会见了缅甸华社文化交流团一行。仇和说,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互鉴而丰富。中国与缅甸山水相连、命运相系,“胞波”情谊源远流长。云南与缅甸人文相通、民俗相融,人文交流日益频繁。近年来,我们合作举办了泼水节、目瑙纵歌节、阔时节等传统友好节庆活动,持续开展了“文化周”、艺术团互访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青年互访等交流合作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此次缅甸华社文化交流团来滇访问考察,亲身感受、共同见证了云南的发展变化,有效促进了滇缅新闻媒体、文化艺术界的交流,建立了良好的联系沟通渠道,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和友谊。云南将按照国家总体外交战略部署,发挥地缘和区位优势,加强与缅甸全方位交流,努力推动滇缅友好交往与务实合作。
  2014年9月18日, 仇和在昆明会见孟加拉国民族主义党中央委员会常委、前科技部部长莫因·汗率领的孟加拉国民族主义党干部考察团。
  仇和代表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各族人民对莫因·汗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在简要介绍云南省情后,仇和说,云南是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起点。近年来,云南在与孟加拉国的交流合作中,不断加强高层互访、推动贸易往来、推动务实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孟加拉国已经成为云南在南亚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合作潜力无限、前景广阔。希望双方广泛搭建高层对话、经贸洽谈和智库交流三大平台,务实推进政策沟通、道路连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全方位构建“利益汇合点”和“利益共同体”。云南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不断提升双方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云南省政协主席罗正富
  2014年9月2日,由民革云南省委、云南省滇西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会、云南民族文化促进会共同举办的纪念滇西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在昆明举行。罗正富出席大会并讲话。
  罗正富在讲话中指出,正确认识和纪念滇西抗战,对于牢记抗战历史,弘扬中华民族正气和爱国精神,了解云南对抗战的重要地位和贡献具有重要意义。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抗战胜利70周年,我们要通过纪念活动,牢记历史、不忘过去,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贡献。
  2014年9月15日至17日,罗正富深入鲁甸、永善地震灾区,看望慰问灾区干部群众,鼓励他们树立信心,重建美好宜居幸福新家园。
  在鲁甸灾区,罗正富深入震中龙头山镇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在骡马口社区小博庆村民小组,罗正富坐在救灾帐篷里,鼓励地震中痛失5名亲人的余才多娘儿俩坚强起来。他说,只有活得更好,把家园建设得更好,才能告慰走了的亲人们。
  “微笑面对生活。”在龙头山镇板房学校,看到3300多名中小学生安心地在蓝白相间的板房教室里上课,罗正富高兴地和正在备课的教师聊了起来。他说,一个月时间不到,灾区就在废墟上建起了这样一所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进行设计,占地面积达11365平方米的板房学校,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在龙头山镇板房医院,罗正富详细了解板房医院建设情况,建成以来运行情况和医院人员编制情况。当得知地震中医院有5名医护人员遇难,医院现有医护人员不足时,他对医院院长说,你们仅靠板房医院的30多名医护人员和分布在各行政村的两三名村医护人员,承担着全镇5万多干部群众的医疗、防疫等繁重的任务,非常辛苦。
  在永善灾区,罗正富深入溪洛渡镇雪柏村桐兴一组,实地察看了因地震造成新的地质灾害搬离住地的65户216名受灾群众,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在听取鲁甸、永善两县领导情况汇报后,罗正富对两县在抢险救援、群众过渡安置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希望,灾区干部群众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有效指挥下,树立抗大灾促大发展的理念,借鉴我省丽江、四川汶川等地成功经验,化危为机,在恢复重建中结合好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产业建设、文化旅游建设,重点作好规划,在安全、宜居、美丽、富裕上着力,切实把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八包八保”落到实处,从废墟上站起来,从地震造成的阴影中走出来,自力更生、互助互建,把新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罗正富一行代表云南省政协机关和省政协香港、澳门33位委员,分别向鲁甸捐款130万元、向永善捐款100万元。
  (本文文、图根据云南网、云南日报等公开报道资料整理而成,对原作者及其媒体一并致谢。)
  责任编辑:张博雅
其他文献
入刊理由:  2013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GDP要在2017年破2万亿大关,在2013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到2017年,培育一批产值过亿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使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0%。而截止2012年,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仅为10%左右。有一条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捷径,就是成立一支全球并购基金,与上海的全球国际并购基金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并购。  
期刊
入刊理由:强化基层党政工组织落实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是烟草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需要,是贯彻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中国烟草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按照烟草行业“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重点、加强基础”的工作方针,卷烟工厂基层党政工组织必须强化分析研究、创新思路和措施,在落实办事公开的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近几年来,烟草行业积极推进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烟
期刊
入刊理由:  经济空间中在一定时期起支配和推动作用的经济部门(产业)称为增长极。增长极理论提出后,许多国家从城市与周围地区相互联系的角度出发,把其看成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模式。如何制定与实施增长极的发展战略模式?增长极发展战略模式有哪些缺陷?本文作者给出了详细的解答。  增长极之基  增长极发展战略模式的理论基础源自于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增长极理论。1950年,
期刊
蔡超,现为云南省旅游业协会旅游商品与装备分会会长。2007年成立云南五维健康投资有限公司并任该公司董事长。  云南五维健康投资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项从事健康产业和旅游产业投资的公司。并依托云南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将健康产业和旅游产业有机地相结合。公司目前的业务主要涉及药品、健康产品和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生产、旅游养生基地的开发和旅游养生服务、健康产品专卖连锁购物店、有机农业种植等,所投资控股的公司有云南通
期刊
编者按——  2014年8月27日,云南省委组织部长刘维佳宣布高劲松任中共昆明市委书记;同日,云南省委组织部发布干部任前公示,现任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党组书记罗应光拟任中共玉溪市委书记。这两个决定是云南省委充分听取了各方面意见后,从全省工作大局和保持昆明、玉溪两市经济社会发展连续性的实际出发,通盘考虑,反复酝酿,慎重研究后得出的。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相信高劲松同志和罗应光同志一定会在省委、
期刊
入刊理由:随着亨德森集团不断发展壮大,全教育价值链逐渐形成,为积极响应国家民办教育改革精神的号召,为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促使终身学习体系落到实处,亨德森教科院应运而生,它集纳各方优质资源,成为集科研、教研、培训、决策于一体的专业性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指挥中心。  亨德森教科院是亨德森集团直属的教育科学研究机构,是云南省第一家具备条件成立教科院的民办教育机构,也是亨德森集团化办学日渐成熟的标志。目前,
期刊
入刊理由:“一个人带动了一个品牌的发展,一个品牌又推动一个行业的发展。”这个行业就是云南地板行业,这个品牌就是“吉象”,这个人就是云南金财集团总裁——赵金才。  远远地,他走过来了。微笑之中带着稳重,清爽的发型显出豪迈的精神气概,一袭整齐的西装配上一件白色的衬衫,透露出企业家独特的气质。他的胸前,红色的政协委员代表证,显得格外惹人注目。  他是云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委员、云南省工商联副会
期刊
入刊理由:重视和开展好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既是领导联系职工群众的一个重要形式,又是职工群众履行参与民主化管理权利的最直接而有效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企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转变工作作风,提升管理水平、营造和谐氛围,做好新形势下“四群”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首先要以人为本,回复处理要及时,职工建言要有着落。  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是企业挖掘职工智力潜能,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是依靠职工
期刊
入刊理由:  为何很多老百姓会有从贫穷走向富裕,又从富裕走向贫穷的过山车式的经历?为何很多人愿意租房住也不愿买房?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兜里的钱应该投资到能真正产生收益的地方,如此才能获得最大的回报。笔者认为,盲目攀比建房,只会造成投资资本的浪费,最后成为“负翁”。  理性建房 规避因房致贫  自改革开放以来,上亿的农民通过打工或小本创业一度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但其中一部分人却因为缺少基本的经济学常识和
期刊
其实,我无意夸大编辑本身的苦与哀愁,因为记者并不是天生就为记录撰写别人的故事而活的。记者也有自己的生活和故事,充满涩涩的苦味,而今咀嚼起来却觉得很是温馨,甚至会在回忆起某事时莞尔一笑。本文撷取的几件旧事是我们作为记者和编辑最真实的生活侧面,在此我不隐恶,不虚饰。窥一斑以见全豹,也许通过本文读者能看到编辑、记者和俗世的紧密联系,并不像空中楼阁和象牙塔那样高不可攀。  五年前,我们的编辑部在别墅里,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