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深处的烤鸭店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gle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处前门东大街胡同深处的利群烤鸭店,第一次找起来挺费劲。穿过蜿蜒曲折的胡同,听着大爷大妈们字正腔圆的京腔,终于在正义路附近的北翔凤胡同东口看到了一些在墙壁上手绘的小鸭子,像是某种接头暗号。顺着小鸭子的指引,就到了一家门面不大的四合院——沒有广告牌,也没有醒目的装饰。只门口蹲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利群烤鸭”。
  几乎所有的外国驻华使节都来利群烤鸭店吃过饭。1997年,美国人编的一本叫《中国五十年》的画册里收录了“利群烤鸭店”的照片。美国《国家地理》拍摄的电视片《神奇的地球》在做“北京烤鸭”这期节目时选的主角,就是利群烤鸭店的主人张立群。
  今年62岁的张立群,高中毕业后去了延安插队,30岁后回到北京,干过建筑工。1982年,在一起插队的知青的介绍下,进入当时国营的全聚德烤鸭技术开发公司学习挂炉烤鸭。
  “当时全聚德在北京有好几家挂牌门店,”张立群说,“我在全国政协文化餐厅的门店工作。”
  张立群一干就是10年,还当上了烤鸭班班长。在这里,他有很多机会给很多政协领导烤鸭。据说一次杨尚昆吃完张立群烤的鸭子大悦,当场给全聚德题了词。
  1991年,全国政协文化餐厅的烤鸭店取消。张立群起了个临时照,利用自家的四合院卖起了烤鸭。他在四合院的天井处盖了一个烤鸭炉,每天给一个商亭送个十来只,再烤个两三只卖给周围的邻居。当时,张立群一家人还住在这个两百多平方米的小四合院里,如果赶上有人要在店里吃饭,张立群就在院子里临时支个饭桌,椅子不够就找左邻右舍去借。
  那时候来得最多的就是同仁堂和速递局的人。
  1993年,德国人利巴克在一位中国朋友的带领下来到了“利群烤鸭店”,成了第一个光顾的外国人。1995年,又来了一个在北京工作的美国小伙子。他吃完鸭子,带来了在美国驻华使馆工作的朋友。靠着口口相传的力量,利群烤鸭的名声逐渐积累了起来。
  张立群说,“利群”能够被人认同,鸭子好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靠的就是四合院的魅力。如今不管是北京人还是外国人,都对老北京的民俗味儿感兴趣,走进北京的胡同,落座在四合院里,点上一只烤鸭,就能感受地道的北京风味。
  与大门大户的烤鸭店装修豪华不同,“利群”的环境很简单,房间的装修也都保持着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风格——门前堆果木,鸭坯挂店前,明炉烘烤,一目了然。
  每天晚上吃饭时间,客人需要在门口排队才能等到座位。很多人都劝老板开分店,但张立群对于未来没有过多的奢望,只希望这家小小的烤鸭店能继续开下去,成为人们了解老北京文化的窗口。
  
其他文献
别看是在北京城,可想吃到正宗的北京菜却非常难。这座城市包容着太多不同的人群,以至于现在的北京大街上饭店五花八门,但想找一家北京菜却是难上加难了。  本期《时尚北京》寻访古香古色的北京菜色,带你探究如何在北京城吃北京菜,这个本应易如反掌,如今却也困难了起来的问题。  步入花家怡园总店,感觉最亲切的就是他那传统的四合院建筑。如今的北京建筑都在标新立异,过往60年不曾想过的奇怪建筑与装潢,现如今遍地开花
过去10年,中国润滑油市场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形成了“两大阵营,三足鼎立”的市场竞争格局,而自2010年开始的未来10年,这一必争之地进一步升温,成为兵家急争之地,而且竞争愈演愈烈。  与本土企业传统上固守中国市场的思维不同,面对国际品牌咄咄逼人的市场攻势,中石化润滑油公司一方面进行横跨汽车、钢铁、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的产业链合作,构建了中国润滑油品牌的生态圈,另一方面则开始了面向全球的金三角布局,
淄博不仅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也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特别是森林茂密的南部山区,一到夏季,就成了纳凉避暑的盛地。首选之地,当然是藏在大山腹中的溶洞了。  淄博南部山区的溶洞群景观在北方来说。是极为罕见的,洞内冬暖夏凉,气温常年保持在摄氏侣度左右。  最早开发的博山溶洞又名樵岭前风景区,位于淄博市博山城西南8公里的樵岭前村一带,景区内峰峦迭翠,飞流叠瀑。素有天然公园之称。主要由朝阳洞,王母池和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