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读书如采蜜,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所以我的教室就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采蜜乐园”。“采蜜乐园”里的孩子们就是爱读书的小蜜蜂,他们亲切地称呼我——“蜂王”。“采蜜乐园”里不仅有属于自己的班徽、班旗、班级出行服等外在的班级文化,还有班诗、班歌、班级特色课程。我们的班歌《我们是幸福花》还是一首原创歌曲,是学生屈想的爸爸专门为我们“采蜜乐园”创作的。每当在这个“采蜜乐园”里看到孩子们幸福的笑脸,我都会欢喜地想,这都是新教育仪式的作用与魅力吧!
仪式课程擦亮生命每一天
朱永新教授曾说过:“教育就是唤醒与给予。”2007年,我牵手新教育,仪式课程不断走进我和孩子们的生命,一次次难忘的仪式为我们擦亮生命中的每一个日子,缔造完美教室,唤醒孩子内在的潜能,给予我和孩子们生命向上的力量。
我们的仪式课程分为以下几类:入校(班)仪式、年级末仪式、毕业仪式、生日仪式。
入校(班)仪式
——我是一名小学生了
2011年8月,我迎来了新一届学生,未曾和孩子们见面,却已经开始感到肩上沉甸甸的!一张白纸,六年的时间我们要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卷?我开始畅想这六年要和孩子们一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打造一间“完美教室”,让孩子在这里享受六年的快乐时光。
开学时我们精心设计入学仪式“我是一名小学生啦”。以仪式来温暖、引领孩子们步入全新的小学生活。仪式上,邀请爸爸妈妈和孩子一道参加、一道见证孩子入学的瞬间。伴着优美的音乐,四年级学生为每个一年级孩子送上一束康乃馨,并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拥抱;校长和一年级的班主任都要为孩子们致以激情洋溢的欢迎词,传递出信心、温暖和尊重等讯息。仪式简单朴素却又是隆重的。也许在孩子们还不懂得学校及老师的用心,但至少会让他们消除心理上的恐惧,会感受到成为学校这个大家庭一员的温暖,感受到上学的快乐。我也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仪式在孩子们心灵中留下的记忆和温暖会是绵长的、幸福的。如今,孩子们已经上四年级了,他们变成给一年级小朋友献上康乃馨的大哥哥、大姐姐,通过仪式能感受到成长的变化。
记得新入学报到的第一天,是父母最不放心的一天。入班仪式上,为了尽快认识孩子们,我为他们精心设计了“小蜜蜂名片”,请孩子们把自己的名字写在这张名片上,留下自己最初的签名,六年以后再作为礼物送给他们留作纪念。
仪式上我精心为孩子们准备了两个PPT,一个是《采蜜乐园的故事》,把我上一届学生的故事呈现给孩子们,请他们入班时观看,不仅可以消除紧张情绪,还可以让他们爱上我们的“采蜜乐园”,对学校生活充满期待。第二个PPT是绘本故事《小魔怪要上学》,潜移默化中营造一种“爱上读书,爱上学校”的氛围。
年级末仪式
——聆听花开的声音
对于孩子而言,每个年级的跨越都是一种成长。为了让孩子们体会成长的快乐,也为了做好各学段的衔接,我为孩子们组织举办年级末的成长仪式。成长仪式通常定在暑假,可以是学期结束时,也可以是返校日。每次的主题我都会提前拟定,孩子们可以利用暑假精心准备排练。目前我们已经成功举行了三次年级末成长仪式。
一年级仪式
——我们长大啦!
孩子自己主持,自己表演,体会做小学生的独立、自主与快乐。
二年级仪式
——七彩童话伴我成长
经过一年的共同生活,孩子们都有演出经验,利用假期,分成小组自主排练。父母们也毫不示弱,从服装到布景,从舞台灯光到音响摄影,有的甚至全家总动员,连爷爷奶奶都拉上来友情客串。不仅“采蜜乐园”的大家庭其乐融融,连每个孩子的小家也无比温馨和睦。
三年级仪式
——舞动太极
我们的家乡焦作,是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是著名的太极故里。作为一个焦作人,不了解太极文化,不会练几招太极拳怎么能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焦作人呢?从二年级开始,我们班开设太极课程,孩子们每周四下午就多了一节太极拳课,能够有机会体验太极拳的柔和轻灵之美。而三年级的成长仪式主题就定为“舞动太极”。
毕业仪式
——花儿尽情绽放
毕业,对于一个成长中的生命具有特别意义,它是一段旅程的结束,又是一段新旅程的开始。毕业典礼,无疑是孩子们经历的无数次或大或小仪式和庆典中最为隆重的一次。
2011年我的第一届“采蜜乐园”有78只小蜜蜂即将毕业,我们也迎来了第一个毕业仪式。
在筹备仪式中,我买来78张书签送给孩子们,希望他们今后还可以常与书相伴,小小的书签似乎有些太过普通,我利用课余时间为78个孩子设计个性签名。
毕业仪式这天,我和孩子们朗诵一同创作的毕业诗《看着你们开花》,回忆、留恋、不舍,以及对未来的憧憬,浓缩在了十几分钟的朗诵中,很多孩子泪流满面。特别是孩子们的毕业告别演出,所有的人都掉泪了。这是孩子们的舞台,他们用诗、用歌、用音乐诠释了“结束”与“开始”的含义。
孩子们收到我为他们每个人精心设计的签名,高兴地互相欣赏。他们知道,在我为他们设计的签名中,包含着我对他们的信任、期待与祝福。
所以,仪式对于孩子而言,就是成长的记事本,从入学仪式到毕业典礼,仪式真实地记录了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重要时刻,见证着师生的奋斗和成长。想到了仪式,自然就想起经历过的点点滴滴,想起阳光曾如何照亮那些最初的梦想。
生日仪式
——反映当下 折射未来
1.生日故事
——属于孩子自己的故事
生日仪式的开始,我会播放孩子的成长记录片,把孩子从出生到现在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制作成PPT,再配以优美的音乐,加上父母的成长寄语,呈现出孩子成长的足迹,此时孩子就是全班关注的焦点,被浓浓的爱和祝福包围着。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生日故事更吸引他们,更容易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我尝试着给孩子们讲生日故事。生日故事的选择我会根据孩子的特点,和故事里的主人公,或是有相同的性格,或是有相似的经历。通过角色认同,孩子就是生日故事里的主人公,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产生不同凡响的教育意义。
《小蓝和小黄》送给李昊洋和周轩宇
2月16日,是我们班两个孩子的生日。
选一个什么样的生日故事呢?我看到《小蓝和小黄》,眼前一亮,这是一个既简单又有趣的绘本故事。虽然简单,却表达了许多内涵。在我看来,小蓝和小黄是两个要好的贪玩的孩子。两个小的颜色点代表着两个小朋友,他们一起上课,一起游戏,一起爬山,一起过隧道……在外面玩“疯”了,玩累了才想到回家。这个故事正适合这两个孩子。
下午我在大屏幕上打出故事的封面,孩子们立刻安静下来,虽然书中的画面和语言都是那样的简单,可是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仿佛这故事就发生在他们身边。当读到小蓝和小黄惊喜地拥抱在一起,越抱越紧,结果融合在一起变成了小绿时,他们会担心地说:“可坏了,分不开了,怎么办呀?”当读到小蓝和小黄回不了家时,他们也一样着急、伤心。当看到小绿流下眼泪,小蓝和小黄又恢复原样,他们高兴极了!特别有趣的是读到小蓝的爸爸妈妈高兴地拥抱小蓝,又拥抱了小黄,结果变成了绿色。孩子们有的担心地张着大嘴,有的喊出声来:“不行!要小心!”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已经进入故事的情境,和主人公同喜同悲,这就是角色认同。
故事的结尾我们请出小蓝——周轩宇,小黄——李昊洋(恰巧昊洋就穿了件黄色的羽绒服,角色就这么定下来了)。小蓝和小黄是好朋友,他们俩的生日是同一天,两个小伙伴互相抱一抱吧!坐在前排的杨欣臻忍不住说:“不能抱呀!会变成小绿的。”孩子们都笑了。在笑声中,在祝福声中,两个孩子融成了小绿。友谊和爱不正是在这样的包容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吗?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会真正懂得这个故事。
2.生日送诗
——唤醒孩子内在的潜能
自我挑战——创作藏头诗
每个孩子的生日诗都是独一无二的,它的内容要反映孩子的现在,折射孩子的未来。最初的生日送诗我以改编为主,后来尝试着自己创作。对于学美术专业的我来说,这是一种挑战,真是现学现卖。其实,生日送诗写作水平的高低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是真心送出的,这首诗也就定格在孩子的心里了。我们送给孩子的是温暖与关怀,是认同与欣赏,是鼓励与期待。孩子的内在潜能有可能在这样的仪式中被唤醒。
随着诵读课程的推进,我们告别了金波、金子美铃的儿童诗时光,走入古诗文诵读的日子,我也尝试着写一些藏头诗作为生日送诗。
吴一多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小男孩,就是有些心浮气躁。生日那天我写了一首《赠吴一多》的藏头诗送给他。孩子高兴极了!回家就背诵给妈妈听。
赠吴一多
吴门有子志气高,
一鸣惊人显英豪。
多才多艺多爱好,
勤奋好学不骄傲。
像这样的诗还有很多。看着自己编写的一首首藏头诗,就想起那一次次令人感动的仪式。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是这样编织在一起,为酿造生命的蜜糖而努力向上,向上!
不光是生日,当孩子面临一些特殊的事件时,还可以把属于孩子的生日诗以情境送诗的方式再送给孩子,也会起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秦智杰是转来的新同学,学习习惯不太好,写作业总是拖拖拉拉,能省事的就省事,我送给他一首这样的诗:
秦智杰勤
——赠秦智杰
秦岭巍峨令人羡,
智勇双全莫等闲。
杰出成就我为先,
勤奋好学以自勉。
生日时,孩子们收到最珍贵的礼物,不是蛋糕,不是衣物,而是老师送给他们的生日诗。生日送诗就是一粒爱的种子,在孩子生日庆典这天,播种在孩子的生命里,成为共同的语言密码,用爱的方式让孩子的生命开出花来。
我为孩子们举行生日仪式,写生日诗的做法,悄悄地改变着孩子们,也悄悄地影响着他们的爸爸妈妈。在我过生日的时候,孩子们还为我戴上生日帽,全班一起为我唱生日歌。我为他们分发蛋糕,我们班的孩子们还为我写了长达七页的生日送诗《致蜂王》和藏头诗《祝王老师生日快乐》。他们为我朗诵生日诗,用生日仪式彼此温暖,幸福溢满了整间教室。
航航是我们班一个长相有些特别的女孩,眼睛往外凸得特别厉害,乍一看有些吓人。正因如此,家里人没有让孩子上过幼儿园,没有体验过集体生活,她是在家人的保护伞下长大的。当航航入学后,有学生父母向学校反映要求调班,理由竟然是自己的孩子因为害怕航航的长相,晚上做噩梦,害怕给自己的孩子留下心理阴影。我顶着压力硬把航航留下,谁也不能剥夺孩子上学的权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让那些人看看航航不比他的孩子差。
事情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航航吐字不清,连拼音关都过不了,做口算题竟然一列一列的都是同样的答案,考试成绩总是二三十分——同学们的嘲笑,他人的冷眼,让航航抬不起头。我想不能就这样放弃,要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给孩子一些时间,慢慢来。
《特别的女生萨哈拉》是我们班共读的第一本书。我把这本书作为第一本共读书也是因为我们班的航航。原来航航像萨哈拉一样也热爱阅读,喜欢写作,除了规定的循环日记,航航一直坚持每天写一篇。
当我把航航的文章收录到我们班的文集里,校长和老师们都不敢相信这美妙的文字会出自那个曾经被人“特别看待”的航航。渐渐的,同学们也看到了航航的进步。有位同学还写了一首小诗送给航航《你是特别的
仪式课程擦亮生命每一天
朱永新教授曾说过:“教育就是唤醒与给予。”2007年,我牵手新教育,仪式课程不断走进我和孩子们的生命,一次次难忘的仪式为我们擦亮生命中的每一个日子,缔造完美教室,唤醒孩子内在的潜能,给予我和孩子们生命向上的力量。
我们的仪式课程分为以下几类:入校(班)仪式、年级末仪式、毕业仪式、生日仪式。
入校(班)仪式
——我是一名小学生了
2011年8月,我迎来了新一届学生,未曾和孩子们见面,却已经开始感到肩上沉甸甸的!一张白纸,六年的时间我们要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卷?我开始畅想这六年要和孩子们一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打造一间“完美教室”,让孩子在这里享受六年的快乐时光。
开学时我们精心设计入学仪式“我是一名小学生啦”。以仪式来温暖、引领孩子们步入全新的小学生活。仪式上,邀请爸爸妈妈和孩子一道参加、一道见证孩子入学的瞬间。伴着优美的音乐,四年级学生为每个一年级孩子送上一束康乃馨,并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拥抱;校长和一年级的班主任都要为孩子们致以激情洋溢的欢迎词,传递出信心、温暖和尊重等讯息。仪式简单朴素却又是隆重的。也许在孩子们还不懂得学校及老师的用心,但至少会让他们消除心理上的恐惧,会感受到成为学校这个大家庭一员的温暖,感受到上学的快乐。我也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仪式在孩子们心灵中留下的记忆和温暖会是绵长的、幸福的。如今,孩子们已经上四年级了,他们变成给一年级小朋友献上康乃馨的大哥哥、大姐姐,通过仪式能感受到成长的变化。
记得新入学报到的第一天,是父母最不放心的一天。入班仪式上,为了尽快认识孩子们,我为他们精心设计了“小蜜蜂名片”,请孩子们把自己的名字写在这张名片上,留下自己最初的签名,六年以后再作为礼物送给他们留作纪念。
仪式上我精心为孩子们准备了两个PPT,一个是《采蜜乐园的故事》,把我上一届学生的故事呈现给孩子们,请他们入班时观看,不仅可以消除紧张情绪,还可以让他们爱上我们的“采蜜乐园”,对学校生活充满期待。第二个PPT是绘本故事《小魔怪要上学》,潜移默化中营造一种“爱上读书,爱上学校”的氛围。
年级末仪式
——聆听花开的声音
对于孩子而言,每个年级的跨越都是一种成长。为了让孩子们体会成长的快乐,也为了做好各学段的衔接,我为孩子们组织举办年级末的成长仪式。成长仪式通常定在暑假,可以是学期结束时,也可以是返校日。每次的主题我都会提前拟定,孩子们可以利用暑假精心准备排练。目前我们已经成功举行了三次年级末成长仪式。
一年级仪式
——我们长大啦!
孩子自己主持,自己表演,体会做小学生的独立、自主与快乐。
二年级仪式
——七彩童话伴我成长
经过一年的共同生活,孩子们都有演出经验,利用假期,分成小组自主排练。父母们也毫不示弱,从服装到布景,从舞台灯光到音响摄影,有的甚至全家总动员,连爷爷奶奶都拉上来友情客串。不仅“采蜜乐园”的大家庭其乐融融,连每个孩子的小家也无比温馨和睦。
三年级仪式
——舞动太极
我们的家乡焦作,是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是著名的太极故里。作为一个焦作人,不了解太极文化,不会练几招太极拳怎么能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焦作人呢?从二年级开始,我们班开设太极课程,孩子们每周四下午就多了一节太极拳课,能够有机会体验太极拳的柔和轻灵之美。而三年级的成长仪式主题就定为“舞动太极”。
毕业仪式
——花儿尽情绽放
毕业,对于一个成长中的生命具有特别意义,它是一段旅程的结束,又是一段新旅程的开始。毕业典礼,无疑是孩子们经历的无数次或大或小仪式和庆典中最为隆重的一次。
2011年我的第一届“采蜜乐园”有78只小蜜蜂即将毕业,我们也迎来了第一个毕业仪式。
在筹备仪式中,我买来78张书签送给孩子们,希望他们今后还可以常与书相伴,小小的书签似乎有些太过普通,我利用课余时间为78个孩子设计个性签名。
毕业仪式这天,我和孩子们朗诵一同创作的毕业诗《看着你们开花》,回忆、留恋、不舍,以及对未来的憧憬,浓缩在了十几分钟的朗诵中,很多孩子泪流满面。特别是孩子们的毕业告别演出,所有的人都掉泪了。这是孩子们的舞台,他们用诗、用歌、用音乐诠释了“结束”与“开始”的含义。
孩子们收到我为他们每个人精心设计的签名,高兴地互相欣赏。他们知道,在我为他们设计的签名中,包含着我对他们的信任、期待与祝福。
所以,仪式对于孩子而言,就是成长的记事本,从入学仪式到毕业典礼,仪式真实地记录了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重要时刻,见证着师生的奋斗和成长。想到了仪式,自然就想起经历过的点点滴滴,想起阳光曾如何照亮那些最初的梦想。
生日仪式
——反映当下 折射未来
1.生日故事
——属于孩子自己的故事
生日仪式的开始,我会播放孩子的成长记录片,把孩子从出生到现在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制作成PPT,再配以优美的音乐,加上父母的成长寄语,呈现出孩子成长的足迹,此时孩子就是全班关注的焦点,被浓浓的爱和祝福包围着。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生日故事更吸引他们,更容易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我尝试着给孩子们讲生日故事。生日故事的选择我会根据孩子的特点,和故事里的主人公,或是有相同的性格,或是有相似的经历。通过角色认同,孩子就是生日故事里的主人公,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产生不同凡响的教育意义。
《小蓝和小黄》送给李昊洋和周轩宇
2月16日,是我们班两个孩子的生日。
选一个什么样的生日故事呢?我看到《小蓝和小黄》,眼前一亮,这是一个既简单又有趣的绘本故事。虽然简单,却表达了许多内涵。在我看来,小蓝和小黄是两个要好的贪玩的孩子。两个小的颜色点代表着两个小朋友,他们一起上课,一起游戏,一起爬山,一起过隧道……在外面玩“疯”了,玩累了才想到回家。这个故事正适合这两个孩子。
下午我在大屏幕上打出故事的封面,孩子们立刻安静下来,虽然书中的画面和语言都是那样的简单,可是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仿佛这故事就发生在他们身边。当读到小蓝和小黄惊喜地拥抱在一起,越抱越紧,结果融合在一起变成了小绿时,他们会担心地说:“可坏了,分不开了,怎么办呀?”当读到小蓝和小黄回不了家时,他们也一样着急、伤心。当看到小绿流下眼泪,小蓝和小黄又恢复原样,他们高兴极了!特别有趣的是读到小蓝的爸爸妈妈高兴地拥抱小蓝,又拥抱了小黄,结果变成了绿色。孩子们有的担心地张着大嘴,有的喊出声来:“不行!要小心!”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已经进入故事的情境,和主人公同喜同悲,这就是角色认同。
故事的结尾我们请出小蓝——周轩宇,小黄——李昊洋(恰巧昊洋就穿了件黄色的羽绒服,角色就这么定下来了)。小蓝和小黄是好朋友,他们俩的生日是同一天,两个小伙伴互相抱一抱吧!坐在前排的杨欣臻忍不住说:“不能抱呀!会变成小绿的。”孩子们都笑了。在笑声中,在祝福声中,两个孩子融成了小绿。友谊和爱不正是在这样的包容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吗?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会真正懂得这个故事。
2.生日送诗
——唤醒孩子内在的潜能
自我挑战——创作藏头诗
每个孩子的生日诗都是独一无二的,它的内容要反映孩子的现在,折射孩子的未来。最初的生日送诗我以改编为主,后来尝试着自己创作。对于学美术专业的我来说,这是一种挑战,真是现学现卖。其实,生日送诗写作水平的高低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是真心送出的,这首诗也就定格在孩子的心里了。我们送给孩子的是温暖与关怀,是认同与欣赏,是鼓励与期待。孩子的内在潜能有可能在这样的仪式中被唤醒。
随着诵读课程的推进,我们告别了金波、金子美铃的儿童诗时光,走入古诗文诵读的日子,我也尝试着写一些藏头诗作为生日送诗。
吴一多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小男孩,就是有些心浮气躁。生日那天我写了一首《赠吴一多》的藏头诗送给他。孩子高兴极了!回家就背诵给妈妈听。
赠吴一多
吴门有子志气高,
一鸣惊人显英豪。
多才多艺多爱好,
勤奋好学不骄傲。
像这样的诗还有很多。看着自己编写的一首首藏头诗,就想起那一次次令人感动的仪式。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是这样编织在一起,为酿造生命的蜜糖而努力向上,向上!
不光是生日,当孩子面临一些特殊的事件时,还可以把属于孩子的生日诗以情境送诗的方式再送给孩子,也会起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秦智杰是转来的新同学,学习习惯不太好,写作业总是拖拖拉拉,能省事的就省事,我送给他一首这样的诗:
秦智杰勤
——赠秦智杰
秦岭巍峨令人羡,
智勇双全莫等闲。
杰出成就我为先,
勤奋好学以自勉。
生日时,孩子们收到最珍贵的礼物,不是蛋糕,不是衣物,而是老师送给他们的生日诗。生日送诗就是一粒爱的种子,在孩子生日庆典这天,播种在孩子的生命里,成为共同的语言密码,用爱的方式让孩子的生命开出花来。
我为孩子们举行生日仪式,写生日诗的做法,悄悄地改变着孩子们,也悄悄地影响着他们的爸爸妈妈。在我过生日的时候,孩子们还为我戴上生日帽,全班一起为我唱生日歌。我为他们分发蛋糕,我们班的孩子们还为我写了长达七页的生日送诗《致蜂王》和藏头诗《祝王老师生日快乐》。他们为我朗诵生日诗,用生日仪式彼此温暖,幸福溢满了整间教室。
航航是我们班一个长相有些特别的女孩,眼睛往外凸得特别厉害,乍一看有些吓人。正因如此,家里人没有让孩子上过幼儿园,没有体验过集体生活,她是在家人的保护伞下长大的。当航航入学后,有学生父母向学校反映要求调班,理由竟然是自己的孩子因为害怕航航的长相,晚上做噩梦,害怕给自己的孩子留下心理阴影。我顶着压力硬把航航留下,谁也不能剥夺孩子上学的权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让那些人看看航航不比他的孩子差。
事情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航航吐字不清,连拼音关都过不了,做口算题竟然一列一列的都是同样的答案,考试成绩总是二三十分——同学们的嘲笑,他人的冷眼,让航航抬不起头。我想不能就这样放弃,要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给孩子一些时间,慢慢来。
《特别的女生萨哈拉》是我们班共读的第一本书。我把这本书作为第一本共读书也是因为我们班的航航。原来航航像萨哈拉一样也热爱阅读,喜欢写作,除了规定的循环日记,航航一直坚持每天写一篇。
当我把航航的文章收录到我们班的文集里,校长和老师们都不敢相信这美妙的文字会出自那个曾经被人“特别看待”的航航。渐渐的,同学们也看到了航航的进步。有位同学还写了一首小诗送给航航《你是特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