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都在喊“冷”,但你真的感到冷吗?
“十项注意”“N不原则”正确吗?
危机中的“机”你真的能抓住吗?
这是一个不少职场人第一次遇到的“冬天”,有点慌乱,有点不知所措,有点沮丧。网上流行的职场生存“十项注意”、“N不原则”,被当作了生存指南、救命稻草。
这些游戏规则是否真的需要被奉为圭臬?如果不是,那职场人该遵循的危机生存法则又是什么?本刊特邀职业规划、HR管理方面的三位资深人士,以深刻剖析流行论调的方式,告诉你一个金融危机下真实的职场。
大家都说:这个时候不容易找到好工作,还是老老实实地待在单位吧,千万不要跳槽。
程社明博士,资深职业生涯指导专家——职场跳高而不是跳槽
被动地“呆”在原单位不是积极主动的进取心态,特殊时期也并非是决定是否职业转换的关键因素。即使没有严重的经济危机,也不能说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顺境中也会有很多人盲目跳槽。
不应因为不容易找到好工作,才要老老实实留在原单位,而是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现状,清楚自己的工作状态,明确自己追求的过程目标或职业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现在做出的决定是否能与发展目标一致。
一个人在本职工作岗位上会经历四种工作阶段和工作状态。
学习阶段——被动工作。处于学习阶段的时候,由于没有经验,对于工作缺少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工作往往比较被动。这时就要虚心学习,勇于接受挑战。这个时段对丰富自己的内职业生涯等因素(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素质)非常重要,一定要认真对待。
进步阶段——适应工作。你会发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都在迅速增长,进步的速度和遇到的挫折成正比。由于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大,在这个时候往往容易退缩,很容易产生跳槽的念头。只有顽强坚持才能在困难中提升自己,这是一个提高职场情商的重要过程。
掌握阶段——主动工作。到达掌握阶段时,证明你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经过无数次突破自己的心理极限,克服了很多困难,具备了正确的工作观念和比较强的工作能力。由于心态的改变与成熟,看待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更高更广的角度,即使遇到紧急问题和特殊情况也能处理得比较得当,恰到好处。
熟练阶段——创新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已是最低标准,你可以熟练应用各种工作表格、工具、流程,并结合自己的经验找到更好的工作方法和步骤,为企业节约成本,提出更高效的管理方案,带领团队实现目标,成为对企业负责、具有杰出贡献的人。
如果处于学习阶段和进步阶段,就要静下心来提升内职业生涯素质;如果处于掌握阶段和熟练阶段,要通过主动创新的工作为所在组织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在时机成熟时,结合职业生涯发展更高目标做出有效决定,这样才能做到职场跳“高”而不是跳槽。
同事说:你只是一个普通员工,老板和经理对整个经济形势、公司经营状况都无能为力了,更何况你?混日子吧,总之现在还有人发薪水。
宋炜,资深企业管理咨询顾问,从业十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其实,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工作态度与经济形势的好坏完全没有关系。对于一个力求上进、实现人生价值的年轻人来说,无论何时,都应该保持一个认真的工作态度。
在不利的形势之下,如果抱着混日子的态度,那么只能是“死”得更快。
在这场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中,大量的企业开始裁员,最新消息是联想集团也准备裁去全体员工的10%。为公司创造的价值抵不上所获薪水的“混日子型”员工,自然是第一批被清理的对象。“混日子吧,总之现在还有人发薪水”,其中的因果逻辑显然错了,应该是“千万不能混日子,否则连薪水都没了” 。
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在不利形势之下相当数量的员工会态度消极。原因就是,外部环境的恶劣很有可能导致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或达不到期望的效果。例如,在经济高涨时期,自己付出十分的努力就可以换回 100台机器的销量,当下即便付出十二分的努力,也换不回 50台了。
但必须了解,危机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是多元化的,负面影响是需求绝对减少,但同样会有正面影响——挤泡沫。危机是让我们审视工作方式的绝佳时机,被之前的欣欣向荣所掩盖的种种不足此时会毫不留情地暴露出来。在这种情势下,一些不能创造价值的泡沫式产品、泡沫式工作手段必然会被淘汰。例如,以往有的销售员通过回扣的方式就能搞定很多客户,现在危机到来,客户现金流也受到了影响,即便给更高的回扣也不能实现销售了。所以,对于销售员来说,必须深入挖掘产品对于客户的价值,用各种方式让客户相信:购买我的产品有助于度过危机。
俗话说,锦上添花人人会,雪中送炭方见情。在危机时刻,员工表现出的优秀品格更显得可贵,这些都会被老板、同事、朋友看在眼里,自然也就为日后的职业发展贴上了一个很不错的标签。当然了,如前面所讲,工作态度和经济形势无关,它发自内心。若要成为杰出的职场人物,我们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永远以最认真的态度投入工作。
HR说:你应该比以往更加努力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保住饭碗。
沈卫星,北京赫美时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培训事业部经理——特殊时期,本职工作有更广的外延
身处职场者,在这个非常时期,除了埋头做好岗位工作,还有以下几项必须做到。
创造直接价值:谁都知道,一个精明能干、能为企业创造直接价值的人是所有老板的青睐对象。无论在平时还是在经济不佳的大环境下,企业真正需要的都不是加班加点的 “老黄牛”,而是能创造更多直接价值的员工。如果可能,主动、适度承揽工作,成为“节约型人才”,将大大减少被别人替代的几率。
理解降薪决定:降薪相比失业,已经是幸运了。如果是集体降薪,应该更努力地工作,让老板看见你的工作韧性和愿意与公司共成长的决心。如果只有少数人被降薪,而自己当选,就要考虑自己的工作方式和表现能力是否有问题了。
莫信传言:裁员风浪声势浩大,职场内外人心惶惶。不要轻易受传言影响,排除郁闷和恐慌心理。
抓紧积累技能:时刻保持职业危机感,除了学习与自己工作有关的专业技能,还要积累一些可迁移能力。保持信息通畅,尽可能多接触一些信息和资讯。
事实上 ,老板不是傻子 ,真正为企业着想的员工是不会失业的。
老板说:你被裁了,因为你真的不行。
程社明博士,资深职业生涯指导专家——裁员给我们重新选择的勇气和机会
如果被企业裁员,可能是由于自己职场能力差,也可能是由于企业规模性裁员或功能性裁员。职业能力差的人,早晚会被企业裁掉,经济危机只是一个更为合理的契机。而规模性裁员是企业组织结构规模的缩编,不一定是由于员工本人的能力低下。功能性裁员是指所在单位取消了组织结构的某种功能,因而裁减原先完成这些功能的相关人员。比如北京公交公司有一位全国著名的劳模,在取消公交车人工售票这一功能后,不管她原来工作多么出色,只要她没有给自己的职业备胎,都会面临事业危险。如果被企业裁掉,不要悲观失望,也许正是因为被裁掉,才使得一个人不得不寻找职业生涯再次发展的机会,重新明确对职业的选择。
无论是哪一种裁员,面临的问题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明天我将走向何方?很多外在因素是我们难以把握的,化解职业危机最终要靠自己的努力。如果是因为自己能力差而被企业裁掉,就必须进行一番深刻的反省。在当今社会,原地踏步就等于退步。不会终生学习的人是无法在市场经济浪潮中生存的,如果认识不到继续学习的重要性,就永远不会有出路。面对规模性裁员或功能性裁员,我们要学会洞察社会的瞬息万变,清楚知道自己所处行业和所从事职业的发展趋势。要有未雨绸缪的思想准备:如果有危机来临,我该怎么度过?
在职业生涯发展的道路上,重要的不是现在所处的位置,而是迈出下一步的方向。过去和现在的辉煌不能代表今后的成功。当你到达成功的巅峰,如果搞错方向,多走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现在的危机也不代表世界末日。企业裁员并不可怕,反而可能是给我们一次重新选择、重新规划的机会。当你跌到失败的谷底,如果找对方向,每走一步都有无限希望。只要我们正视现实、正视自己,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的心态,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就会让自己的职业发展获得质的飞跃!
“十项注意”“N不原则”正确吗?
危机中的“机”你真的能抓住吗?
这是一个不少职场人第一次遇到的“冬天”,有点慌乱,有点不知所措,有点沮丧。网上流行的职场生存“十项注意”、“N不原则”,被当作了生存指南、救命稻草。
这些游戏规则是否真的需要被奉为圭臬?如果不是,那职场人该遵循的危机生存法则又是什么?本刊特邀职业规划、HR管理方面的三位资深人士,以深刻剖析流行论调的方式,告诉你一个金融危机下真实的职场。
大家都说:这个时候不容易找到好工作,还是老老实实地待在单位吧,千万不要跳槽。
程社明博士,资深职业生涯指导专家——职场跳高而不是跳槽
被动地“呆”在原单位不是积极主动的进取心态,特殊时期也并非是决定是否职业转换的关键因素。即使没有严重的经济危机,也不能说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顺境中也会有很多人盲目跳槽。
不应因为不容易找到好工作,才要老老实实留在原单位,而是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现状,清楚自己的工作状态,明确自己追求的过程目标或职业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现在做出的决定是否能与发展目标一致。
一个人在本职工作岗位上会经历四种工作阶段和工作状态。
学习阶段——被动工作。处于学习阶段的时候,由于没有经验,对于工作缺少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工作往往比较被动。这时就要虚心学习,勇于接受挑战。这个时段对丰富自己的内职业生涯等因素(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素质)非常重要,一定要认真对待。
进步阶段——适应工作。你会发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都在迅速增长,进步的速度和遇到的挫折成正比。由于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大,在这个时候往往容易退缩,很容易产生跳槽的念头。只有顽强坚持才能在困难中提升自己,这是一个提高职场情商的重要过程。
掌握阶段——主动工作。到达掌握阶段时,证明你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经过无数次突破自己的心理极限,克服了很多困难,具备了正确的工作观念和比较强的工作能力。由于心态的改变与成熟,看待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更高更广的角度,即使遇到紧急问题和特殊情况也能处理得比较得当,恰到好处。
熟练阶段——创新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已是最低标准,你可以熟练应用各种工作表格、工具、流程,并结合自己的经验找到更好的工作方法和步骤,为企业节约成本,提出更高效的管理方案,带领团队实现目标,成为对企业负责、具有杰出贡献的人。
如果处于学习阶段和进步阶段,就要静下心来提升内职业生涯素质;如果处于掌握阶段和熟练阶段,要通过主动创新的工作为所在组织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在时机成熟时,结合职业生涯发展更高目标做出有效决定,这样才能做到职场跳“高”而不是跳槽。
同事说:你只是一个普通员工,老板和经理对整个经济形势、公司经营状况都无能为力了,更何况你?混日子吧,总之现在还有人发薪水。
宋炜,资深企业管理咨询顾问,从业十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其实,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工作态度与经济形势的好坏完全没有关系。对于一个力求上进、实现人生价值的年轻人来说,无论何时,都应该保持一个认真的工作态度。
在不利的形势之下,如果抱着混日子的态度,那么只能是“死”得更快。
在这场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中,大量的企业开始裁员,最新消息是联想集团也准备裁去全体员工的10%。为公司创造的价值抵不上所获薪水的“混日子型”员工,自然是第一批被清理的对象。“混日子吧,总之现在还有人发薪水”,其中的因果逻辑显然错了,应该是“千万不能混日子,否则连薪水都没了” 。
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在不利形势之下相当数量的员工会态度消极。原因就是,外部环境的恶劣很有可能导致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或达不到期望的效果。例如,在经济高涨时期,自己付出十分的努力就可以换回 100台机器的销量,当下即便付出十二分的努力,也换不回 50台了。
但必须了解,危机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是多元化的,负面影响是需求绝对减少,但同样会有正面影响——挤泡沫。危机是让我们审视工作方式的绝佳时机,被之前的欣欣向荣所掩盖的种种不足此时会毫不留情地暴露出来。在这种情势下,一些不能创造价值的泡沫式产品、泡沫式工作手段必然会被淘汰。例如,以往有的销售员通过回扣的方式就能搞定很多客户,现在危机到来,客户现金流也受到了影响,即便给更高的回扣也不能实现销售了。所以,对于销售员来说,必须深入挖掘产品对于客户的价值,用各种方式让客户相信:购买我的产品有助于度过危机。
俗话说,锦上添花人人会,雪中送炭方见情。在危机时刻,员工表现出的优秀品格更显得可贵,这些都会被老板、同事、朋友看在眼里,自然也就为日后的职业发展贴上了一个很不错的标签。当然了,如前面所讲,工作态度和经济形势无关,它发自内心。若要成为杰出的职场人物,我们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永远以最认真的态度投入工作。
HR说:你应该比以往更加努力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保住饭碗。
沈卫星,北京赫美时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培训事业部经理——特殊时期,本职工作有更广的外延
身处职场者,在这个非常时期,除了埋头做好岗位工作,还有以下几项必须做到。
创造直接价值:谁都知道,一个精明能干、能为企业创造直接价值的人是所有老板的青睐对象。无论在平时还是在经济不佳的大环境下,企业真正需要的都不是加班加点的 “老黄牛”,而是能创造更多直接价值的员工。如果可能,主动、适度承揽工作,成为“节约型人才”,将大大减少被别人替代的几率。
理解降薪决定:降薪相比失业,已经是幸运了。如果是集体降薪,应该更努力地工作,让老板看见你的工作韧性和愿意与公司共成长的决心。如果只有少数人被降薪,而自己当选,就要考虑自己的工作方式和表现能力是否有问题了。
莫信传言:裁员风浪声势浩大,职场内外人心惶惶。不要轻易受传言影响,排除郁闷和恐慌心理。
抓紧积累技能:时刻保持职业危机感,除了学习与自己工作有关的专业技能,还要积累一些可迁移能力。保持信息通畅,尽可能多接触一些信息和资讯。
事实上 ,老板不是傻子 ,真正为企业着想的员工是不会失业的。
老板说:你被裁了,因为你真的不行。
程社明博士,资深职业生涯指导专家——裁员给我们重新选择的勇气和机会
如果被企业裁员,可能是由于自己职场能力差,也可能是由于企业规模性裁员或功能性裁员。职业能力差的人,早晚会被企业裁掉,经济危机只是一个更为合理的契机。而规模性裁员是企业组织结构规模的缩编,不一定是由于员工本人的能力低下。功能性裁员是指所在单位取消了组织结构的某种功能,因而裁减原先完成这些功能的相关人员。比如北京公交公司有一位全国著名的劳模,在取消公交车人工售票这一功能后,不管她原来工作多么出色,只要她没有给自己的职业备胎,都会面临事业危险。如果被企业裁掉,不要悲观失望,也许正是因为被裁掉,才使得一个人不得不寻找职业生涯再次发展的机会,重新明确对职业的选择。
无论是哪一种裁员,面临的问题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明天我将走向何方?很多外在因素是我们难以把握的,化解职业危机最终要靠自己的努力。如果是因为自己能力差而被企业裁掉,就必须进行一番深刻的反省。在当今社会,原地踏步就等于退步。不会终生学习的人是无法在市场经济浪潮中生存的,如果认识不到继续学习的重要性,就永远不会有出路。面对规模性裁员或功能性裁员,我们要学会洞察社会的瞬息万变,清楚知道自己所处行业和所从事职业的发展趋势。要有未雨绸缪的思想准备:如果有危机来临,我该怎么度过?
在职业生涯发展的道路上,重要的不是现在所处的位置,而是迈出下一步的方向。过去和现在的辉煌不能代表今后的成功。当你到达成功的巅峰,如果搞错方向,多走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现在的危机也不代表世界末日。企业裁员并不可怕,反而可能是给我们一次重新选择、重新规划的机会。当你跌到失败的谷底,如果找对方向,每走一步都有无限希望。只要我们正视现实、正视自己,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的心态,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就会让自己的职业发展获得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