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活性材料的发展和趋势——EV和HEV用化学电源的潜力(Ⅰ)

来源 :电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fire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动车(EV)和混合电动车(HEV)对化学电源有独特的要求,对电极活性材料也有较高的要求,如高比容量、高放电倍率,长循环寿命和工作寿命,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优越的安全性,低成本,对环境友好等。综述了提高动力电源活性材料性能的方法——掺杂或取代、表面改性、混配、非化学计量化合物或超晶格结构化合物的应用、纳米活性材料的开发等,并简述了活性材料的发展过程和趋向。
其他文献
应该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柔软的地方,犯罪的人也不例外。
设计了平直并联和蛇形流道以及平整式和开孔式电极结构,比较了它们对全钒液流电池(VRB)性能的影响。在单体电池的充电电压为1.6V,放电电阻为1Ω的情况下,蛇形流道和开孔式电极能够
用机械振荡法制备了Zn—Ni二次电池负极活性物质锌酸钙[Ca(OH)2·2Zn(OH)2·2H2O],并研究了电化学性能。模拟电池可循环950次,循环500次后容量比第5次循环仅减少25%;Ca(OH)2&#1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首次启动的隔膜烧结中,组装压力对隔膜电化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最佳值为2.4MPa。隔膜烧结初期的短期内,组装压力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隔膜电化学性能无影
分析了空间用高压氢镍电池在耐用性、可靠性及使用寿命等方面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壁状催化灯芯技术、电堆热平衡技术、高耐用性Pt/C催化剂应用等有效的解决方法和可行的技术途径
对部分锂离子电池产品进行了航空运输条件检测,其中有两批电池在温度循环试验中发生漏液。研究这两批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发现电池在试验中发生漏液的原因主要是制造工艺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