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人生的境界融个人理想于民族复兴的伟业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yingh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四单元,第九课《我们共同的理想》论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材115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人有责……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教材117页“人人有行动,人人有贡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就能早日变为美好的现实。”“和谐社会是万丈高楼,做它的一砖一瓦吧;和谐社会是滚滚长江,做它的涓涓浪花吧。”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与这个社会息息相关。假如社会是一棵大树,我们则是树上的枝叶;假如社会是一条山脉,我们则是一块山石;假如社会是一片海洋;我们则是一朵浪花;离开这个社会我们将没有办法生存,也没有多少价值。“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社会养育了我们,我们就应该回报社会。我们个人的理想要与民族的理想融为一体,才有价值。为此,我们要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自然境界
  
  一个人做事,只是顺着他的本能,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的人生境界,就是自然境界。佛洛依德把这种境界称为“本我”。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
  作为高度社会化的人类,他的理想必须高于这个境界,否则,人与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也没有办法生存。所以,我们有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人的各种本能的行为,使人的行为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常规教学中要通过一些简单的事例教会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如讲文明懂礼貌等,不做既损人又不利己的事。
  
  二、功利境界
  
  一个人为自己而做各种事,其动机是利已,而客观上利于他人。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功利境界。佛洛依德把这种境界叫做“自我”。意思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现在的我们大多属于功利境界的人。“主观上为自己,客观上为他人”,一度成为极其响亮的口号,这里过分强调了个人的利益和价值。然而一个人又怎么可能独立于社会之外呢?所以我们做各种事情,不仅考虑自己,还要考虑别人。做各种事情,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不危害别人。日常管理中,要让学生懂得: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自己自由,也给别人自由,遵纪守法,不做损人利己的事。
  
  三、道德境界
  
  有的人,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他是真正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道德境界。佛洛依德把这种境界叫做“超我”。它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
  这种境界,应是我们努力追求的境界。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不能把眼光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那样人生的舞台就小了,命运的天空就窄了,事业的发展就停滞不前了。我们要教育学生,做事情不要总以个人为中心,要把自己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就像周恩来一样“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梦求小家安小家,胸怀天下有天下。
  
  四、天地境界
  
  当一个人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之时。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这种境界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天地境界。中国哲学美学所谓的“天人合一”,从某种角度说就是这种境界。我们不仅关注人类,更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甚至整个宇宙。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宇宙的和谐。
  人与人和谐相处,人类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宇宙共存共生,那将是多么令人向往的美景啊。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提高,对宇宙了解探索的深入,相信人类越来越接近天地境界。在对学生的理想教育中,要因地制宜的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润物无声,熏陶渐染,久而久之,便能水到渠成。
  四种境界中,我们重点要把握的是“道德境界”。
  假如把“自然境界”比作是“汽车”,那么“功利境界”就是“司机”,“汽车”是必须加以控制的。“道德境界”是“红黄绿灯”,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交通规则”。它在为每个行人服务,是“道德”的标志,是保证公共秩序、公共道德的底线,是前进方向的引导。既是对个人的约束,又是对每个人的保护。我们只有达到了“道德境界”才能使交通顺畅,才能达到目的地,你的出行才有意义。
  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中,要教育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人生不仅为自己,也为别人。生活中想得更多的是别人,就如同义务交通协管员一样,拿出自己的时间来做义工,做志愿者。为他人送去帮助,送去方便,也送去温暖。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怀,互相照顾,把大家的事看成自己的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有社会价值。
  那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目前阶段应该怎样做呢?
  在自己生活的范围内做好本职工作,尽力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每一个人。无私奉献,不求回报。走出自己生活圈子的时候,平等博爱的对待每一个陌生的人,不爱屋及乌,不固守小集体。融入到大集体当中去。为整个社会服务,实现你生存的社会价值。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和时候才最有力量。这是雷锋同志日记里记载的一句话,这充分体现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我要强调的是要有一个大集体的观念。这个集体,目前来说就是我们整个的中华民族。就是全体中国人民。像雷锋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大河有水小河满,说的是集体发展壮大了个人的利益会得到一定的提高,个人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单位,一个小集体,妥善处理好了这个关系,集体的利益才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个人的利益也会得到保障和实现。历史证明了这一点。抗击非典、抗击雪灾、抗击洪水、举办奥运,神州飞天、抗击金融风暴等都在精彩展示集体的力量。
  中国有古谚语说“单人不成阵,独木不成林;一根铁丝容易折,十根筷子拗不弯。”
  “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牛顿
  “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的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哪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奥斯特洛夫斯基两卷集》
  “个人之于社会等于身体的细胞,要一个人身体健全,不用说,必须每个细胞都健全。”——闻一多。
  美国大名鼎鼎的“篮球飞人”乔丹率公牛队四夺总决赛冠军,人们都说是“飞人”乔丹造就公牛队,乔丹却说:“不,是公牛队造就了我。”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是世界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的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为繁荣富强的国家。只是到了工业革命之后,中国才落后。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直接导致了中华民族的落后。
  回望160多年中国的历史,中国人民从饱受欺凌、贫穷落后,到奋起抗争、艰辛探索,找到一条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这一历史性巨变,使我们更加由衷地感受到: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今天这样一个走向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中国。
  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作为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把自己的人生境界提高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把自己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复兴民族的伟大理想,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工作当中,从一点一滴做起,使自己的行动符合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为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提升人生的境界,把我们个人的理想融入到“我们共同的理想”中来,为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人人有行动,人人有贡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就能早日变为美好的现实。伟大的中华民族将会为整个人类创造出比古代文明更为辉煌灿烂的文明,引领世界未来发展的方向,在人类与自然与宇宙的和谐发展历史上,必将作出更为伟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河北省肃宁县官厅中学)
其他文献
今年3月28日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地区汛情、灾情严重,特别是进入6月,西南地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哪里有险情就冲锋在哪里,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为了尽最大力量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人民子弟兵以灾情为号令,闻讯而动,向险而行。他们从祖国各地迅速集结、昼夜兼程、马不停蹄驰援抗洪抢险一线;他们与时间赛跑,同洪水较量,坚持人民至上、生命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二十一世纪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
【内容摘要】德育教育中的班级管理存在两个极端,一是教师管得太严,强调“师律”;二是过于注重自主管理;由此笔者提出循序渐进的“三律”——“师律”“生律”“自律”的班级管理招术,三者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且循序渐进。  【关键词】班级管理 师律 生律 自律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更是德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班级管理模式存在的两个极端:一、班主任管理学
前段时间听了本校老师一节语文课。听完后,不论是听课的老师,学生,还是上课的老师都给人以同一种感觉,那就是——累!这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风筝》的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进行了朗读和字词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堂课,老师备教材备得很充分,可是一上课,老师就发现学生没有按照自己的预设去进行思考,他们的回答很多都让老师“没有想到”,所以措手不及的老师只好对学生强拉硬拽,迫使他们走进自己为他们设置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意义,生成自己的经验和解释。知识的建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自主进行的。教学不是传递知识,而是创设一定的环境和支持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  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知识的遗忘速度相当的快,这和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系统认识有关,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是非常零散的,感觉它们之间彼此是互不相关的,认为会做题目就行了。但往往结果是有些学生很用功,做了很多题目
古诗鉴赏的复习难度很大,高考得分也较低。怎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复习效果,得到理想的分数?  一、把握文体,积累知识  古诗鉴赏的诗歌材料不管是诗、词、还是散曲,它们从根本上来说都是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表情达意。鉴于这一点,我们得出古诗鉴赏必须注意的五大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五点的把握对于老师来说不是难事,而学生在复习时,大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我国教育界早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点,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法律上明确规定:使受教育的儿童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在基础教育中贯彻执行素质教育,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为了贯彻国家的义务教育方针,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采用切实可行的提高
语文高考结束后,老师家长总问学生老生常谈的问题:试卷好做吗?学生大都苦笑一下:做是做了,对不对不太清楚。其实何止学生不清楚,说实在话,假如让老师做,也很难吃准。要么在高考阅卷中,为什么要添加许多“额外”的答案呢?因为连出卷专家经过少日日夜夜苦思冥想定下的答案也很难十全十美,所以学生在答题过程中难免有缺失,只是多少而已,不足为奇。  然而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一句话:“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同样专家们
【内容摘要】根据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的情境中去。如何才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情感呢?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以用借助多媒体、设置悬念、讲故事及反复朗读课文的方法来试一试。  【关键词】情感 多媒体 悬念 故事 朗读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
一、继承优秀文化、推动教育发展  在中国封建社会,要想通过科举改变人生命运,就必须进学读书,学习文化知识。这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化的普及,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科举制把任官制度、取士标准、教育内容统一起来。这种教与学、学与考相统一的考试制度,对课程、教学内容和学习标准的统一起了积极作用。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下,中国国民形成了普遍重视教育的民风,既传承了民族文化,也提高了国民素质。  同理,高考对这些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