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探寻皮影戏的秘密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jhh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影戏是源于中国古代的最原汁原味的动画电影。幕布上的光影流动,皮影人物举手投足的灵动逼真,传说故事的音韵唱词,在方寸舞台上综合呈现。
  世界上有多少种戏是专为孩子来演的?
  世界上有多少种戏是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来演出的?
  世界上还有多少种戏是在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通过光影变换进行表演的?
  简单的戏台上,一幕白色的隔亮布将台前和幕后隔成两个世界:操纵皮影和敲锣打鼓的民间艺人坐在白布后面,白布前则是人山人海,欢闹的孩童正等待着自己能看懂的“戏曲”上演。在一阵清脆的锣鼓声中,白布上出现了小巧玲珑的人物,伴随着粗犷激昂的唱腔,这些雕刻精致的皮影,仿佛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将一个又一个戏中的故事“说”给孩子们听。
  这次,请随我们一起,走进皮影戏的世界,去看、去玩、去学,去探寻皮影戏的秘密。
  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
   中国的皮影艺术,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次创举。它融合了剪纸、雕刻、美术、戏剧、音乐和口技等多种艺术形态。在表演时,它要求演员同时动手、动口、动脑、动耳、动眼。可以说,从古至今,皮影戏不仅带给孩子们欢乐,更是集艺术大成者。
  看一看:头大手长眼睛大
  如果有机会,可以让孩子看一看小巧的皮影戏箱,里面装的全部是精巧的道具,多是皮影人物。引导孩子观察:为什么这些皮影人物多是侧身的五分脸或七分脸,绝大多数只刻画一只眼睛呢?这是由于幕布上是平面表演,这样的制作方式会让皮影在屏幕上的呈现更加立体。还可以让孩子说说看到的皮影人物身体比例与真人有什么不同。答案是“头大手长眼睛大,双臂长出许多”,这也是为了方便在屏幕上做出各种动作。
  皮影人物的身体是按照颈、肩、腕部、肘、腰、膝等关节分开的,一般来讲,一个皮影人物的零部件共有11个:头、上身、腰臀、腿、大臂、小臂和手等,制作时先分别刻制这些零部件,再全部缝连在一起。这样制作出的皮影人物才能在表演中呈现灵活的动作。
  辨一辨:从皮影的细节处发现它究竟是谁
  ● 看五官辨忠奸
  想知道皮影戏里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吗?那要教会孩子看刀雕的方式和颜色。大多数情况下,皮影戏中的正面人物用阳刻,反面人物则多用阴刻。阳刻是把五官的线条勾勒出来,其他的镂刻掉,表现人物的纯真。阴刻是将五官的线条刻掉,留下脸部的肉质,以便勾勒出面部各种形态和色彩。皮影人物面部颜色设计的一般规律是:黑忠、红烈、花勇、白奸、阳正、阴邪。
  ● 看面部辨地域
  想知道各个地方的皮影有什么不一样吗?关中皮影脸部的额头、鼻子、下巴都很立体;河北皮影的脸部从额头到鼻尖是一条直线;北京的皮影,特地将京剧的脸谱勾画了进去……不同地域的皮影造型各不相同,有的写意,有的写真,都融入了当地文化的特色。下次再看皮影戏时,可以提醒孩子先看看皮影人物有哪些特色,一起猜一猜它们可能是哪个地域的皮影。
  ● 看服饰辨角色
  每一个皮影人物上场,通过他的服饰、头发、鞋子就能大致辨别出他的身份,比如说文戏中的人着宽袍袖、梳发髻、文质彬彬;武场上的人戴头盔、着戎装、英姿飒爽。
  梳着辫子的人物是未婚的,在腦后盘发髻的是已婚的。男士一般穿厚底靴,女士则穿小脚绣花鞋。诸如此类的讲究,让经过时光洗礼的皮影戏,还依旧能保持着原汁原味。
  一口道尽千古故事,双手挥舞百万兵
  很多孩子都对皮影戏台的后台感到好奇:“那究竟是怎样一个世界?小人儿为什么如此活灵活现?”“一专多能”是指一个优秀的皮影艺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按照剧情进行配唱、对话,模拟各种声音,还要操纵好手里的一个或者几个皮影人物,是不是很厉害!
  如果有机会,孩子到了后台都会跃跃欲试,可他们会发现,在表演者手中服服帖帖的纤细操作手杆到了自己手中却变得完全不听话,这里面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呢?
  操作手杆是皮影能动起来的关键
  皮影戏分为文戏和武戏,文戏中一般的人物基本都是3根杆,而武戏中就要有4~8根杆,最多的时候甚至一人要拿18根杆。这可是要经过辛苦的练习才能掌握的,而且,表演者不仅要能“玩转”这些操作杆,还要通过控制手中的几根手杆来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坐立行走、洗脸梳头、端茶倒水、玩刀舞枪等动作和心理变化。
  皮影的操作口诀:通过动作表达人物的情感
  和京剧一样,皮影戏中的角色有生旦净丑,但这些用皮子雕刻而成的人物的表情是固定的,不能像京剧演员那样自如地表达喜怒哀乐,所以表演者就要带着剧中人物的情感进行表演和说唱,尽量将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手中的皮影和唱腔表现出来。
  比如花旦代表的多是性格泼辣的女性形象,操纵者会让“她”一上场就掐腰身乱,表现夸张。而性格鲁莽的毛净上场时,表演者多是让“他”伸开双臂翻身上场,表现出强大的气场。表达女性快乐时,表演者会让“她”以袖掩口,好像在笑;而表达悲伤时,则会以袖掩面,头部轻轻晃动,配合哽咽的声音。
  了解了这些小秘密,再带孩子去看皮影戏时,孩子不会只是好奇了,他会被皮影人物表达出的故事深深吸引。因为他懂得了戏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和情感。
  皮影戏的玩法这么多,孩子们怎么入门呢?
  孩子的手较小,经过训练,可以操纵由3根杆组成的皮影人物,通过这3根杆将戏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坐立行走表现出来。
  剪影式的美感,源于能工巧匠的用心
  好看又好玩的皮影人物,其制作过程也颇为讲究。从用料的选择,皮质的处理,到绘画和雕刻,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手艺人的心血。对于孩子们来说,看皮影制作的过程是一种体验艺术如何隽永的享受;如果能亲手制作,更是一种健脑益智的趣味游戏。
  制皮∶讲究颇多,工序繁复
  在传统的制作工艺中,6岁左右的黄牛或驴的皮比较适合用来做皮影的原料。猪皮、马皮等较为粗糙,多用来制作场景中的道具;羊皮可以用来制作皮影工艺品。选择好兽皮之后,先把兽皮用清水浸泡数日,取出后将皮的两面反复刮制干净,再刮薄至透明。洗净后,于木框上绷紧阴干。   为什么要选用6岁左右的黄牛和驴的皮做皮影?
  很多小朋友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不能选别的动物的皮呢?”“为什么是6岁呢?”动物的寿命和人类不同,牛和驴的寿命只有20~30岁。它们6岁的年龄相当于人类的20岁左右,正处于青壮年时期,皮质和柔韧度都非常好,做出的皮影人物透明度高,韧性好,因此舞台效果会更好。
  画稿:用心勾勒角色的线条
  兽皮后背部分的皮质光滑平整,适合做影人的头部和身体;兽皮四肢及肚皮部分的皮子比较厚,适合做影人的腿部或桌椅等。做影人前先要将制好的皮料切块,经湿布捂软后,用硬木推板打磨光平。
  做影人前,要将影人的图稿画在纸上,再将图稿的造型描画到皮子上。如果皮子透明度较好,可以直接将图稿描绘上去,如果透明度不好,可以通过灯光的照射,将图稿描到皮子上。
  雕镂∶推皮走刀的神奇技艺
  老艺人要画出需要雕刻的刀口,还有各种专用的刻刀,有的用来刻花纹,有的用来刻圆圈。镂刻的技法也很多,各地不太相同。雕镂完毕后,要擦洗干净,压平,为着色做准备。
  着色∶色彩搭配的魔法
  老艺人用的颜料都是自己制作的,采用当地的矿物质做成红、绿、黑3种颜料。现今常用透明色料取代過去的传统色料,既方便,透光效果又好。着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5种纯色,一般互不调配,但可分深浅色区分层次,进行平涂,双面着色。
  脱水:慢慢等待颜色渗入
  为了让色彩更好地渗透到皮子里面去,一般是将影人夹好,放在火炕上,适当加温后颜色将渗入兽皮;或把影人夹好压平,慢慢阴干,使颜色渗入。
  上油∶让角色更有韧性
  东北部地区的皮影在压平后,还要上一层桐油或清漆,以增强透明度和耐用性。
  钉缀∶赋予皮影人物鲜活的灵魂
  在影人的两手、两下臂、两上臂、上身、下身和两腿10个部件的关节点处,用线钉缀起来,再用一皮条包围在上身的脖领处作为安装影人头的插口。最后在脖领前钉上一根铁丝作为支撑影人的主杆,在两手端处用线各拴一根铁丝为耍杆,插上影人头后,一个完整的皮影人即告完成。
  动动手:
  小朋友也可以亲手做皮影人物
  1. 准备简单的影人模板形象;
  2. 不需要用刻刀,直接将影人的每个部位剪下来;
  3. 想好并给每个部位涂上需要的颜色;
  4. 每个部位都有连接点,用针将其缝起来(这一步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
  5. 用剪刀将吸管剪出1厘米长的口,将口打开压平;
  6. 将吸管用胶带贴到影人的头部和手部。
  7. 一起来表演吧!
  特别推荐
  去中华皮影文化城(中国京西皮影非遗园),开启皮影初体验:这里是北京市级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是全国第一家专业研究中小学生认知皮影艺术的非遗场馆,2011年被北京市教委评为市级“第二批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北京市民族艺术进校园演出单位”。
  观看皮影戏:让孩子们从小了解即将失传的皮影艺术的魅力。
  参观博物馆:感受皮影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不同流派的皮影。
  动手做皮影:让学生们体验皮影制作的流程,感受皮影艺人的工匠精神。
  学跳皮影操:用皮影舞的方式锻炼身体,感受传统艺术独特的魅力。
其他文献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户外,天气炎热的时候,蚊子似乎无处不在。你知道怎么替宝宝赶走讨厌的蚊子吗?宝宝被蚊虫叮咬后,你知道哪些處置方法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吗?听听药师的建议。
琳达刚从床上爬起来,正准备下地,恶心突然涌上心头,她一头冲进洗手间,抱着洗手盆开始呕吐起来,惹得身边的老公很是紧张。开始只是在清晨起床时干呕几下,后来竟发展到吃什么吐什么。唉,做妈妈怎么就那么难?吐得天翻地覆胎宝宝吸收不到营养,咋办?琳达在朋友圈里求助,很快就被潮水般的信息淹没了,很多还相互矛盾,有说要吃酸,有说要吃辣,有说这样宝宝聪明,有说因为怀的是女孩……奇奇怪怪的说法彻底让她不知所措了。  
2015年11月,“经典回归,童心不老—著名童话作家朱奎回归庆典及出版启动仪式”在上海展览中心上海童书节会场签售区举办。活动邀请到著名童书作家冰波先生、21世纪出版社集团副总经理林云女士,以及尚童童书总经理唐媛女士等与作家朱奎先生进行一场以“我们的童话30年”为主题的对谈。  尚童童书是北京21世纪环球传媒有限公司旗下的童书品牌,尚童认为: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努力满足孩子在不同年龄的成长需求,让孩子在
2 岁以内是孩子的第一个快速生长期  营养素的不平衡可能对孩子的身高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长得快的孩子对营养素的需求相对更高  规律、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孩子身高增长的另一基础  早睡早起更有利于促进孩子的生长  2 个信号,告诉你宝宝在长个儿  宝宝究竟会在什么时候身高急速往上蹿?有2 个信号可以告诉你。胃口好了! 宝宝的胃口比以前好,食欲大增,这说明他要长个儿了。鞋小了! 如果你发现宝宝的脚长得很快
各种闲聊,在亲子关系和孩子的教育中都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你也许会说,不知道该跟孩子聊些什么,甚至能直接把天聊死。是时候get一些和孩子愉快聊天的新技能了。  我发现很多父母是不跟或者很少跟孩子聊天的。日常的对话,通常聊的就是生活和学习,很少“扯开了”聊点什么。就像很多父母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一起玩,也有很多父母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聊天。但其实各种闲聊,在亲子关系和孩子的教育中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肚脐鼓出那么大个包,好吓人!这个鼓包是什么?有没有危险?需不需要手术?  宝宝的肚脐或腹股沟怎么突然鼓出一个鼓包?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疝气、小肠下垂,医学上称之为脐疝和腹股沟斜疝。疝气不是一个单纯的包块,其实这个包块里通常是宝宝腹腔内的肠管或其他器官。所以,对于这样的“包块”,家长不可大意置之。  宝宝为何会患疝气?  疝气的发生除遗传因素外,与疝气发生部位的特点也有关。  脐疝是怎么出现的? 
入园季·心理篇 陈雅川  爱上幼儿园第1步  对幼儿园充满期待  “分离焦虑”作为入园综合征的最明显特征,几乎是每一个孩子都会遇到的,它是孩子离开依恋对象的一种不安全感。其实,分离焦虑非常正常,是儿童成长的必经阶段。而且可预期的焦虑和可控的依恋,是亲子关系健康最强有力的证据之一。“陌生焦虑”则与“分离焦虑”有关但又有所区别。“陌生焦虑”是孩子因接触到新环境而感到的紧张,新环境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孩子哭闹,  除了表达身体不舒服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  就是简单、快速、直接、清晰地表达独立。  而且,在某些孩子那儿,  哭泣可能还成了一个可以不断进行探索尝试的研究项目。  陈策  清华大学硕士,家有一儿一女  女儿是有名的哭鼻子大王,家里人都知道,一旦她开启“哭泣”模式,就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一是特别大声,老远就能听见;二是持续时间长,哭起来没完没了,有一次哭了1个小时还停不下来;三
今年夏天我去潜水,很意外地拍到了胖乎乎的海星爬行的视频。之前我都不知道这家伙居然长了很多细细小小的脚,共同协作来让自己挪动位置。我把这段视频发给我家小朋友看,他忽然问我:“妈妈,海星是怎么拉粑粑的?”  好吧,小朋友的思维就是比较跳跃。这问题还真的问倒我了,我不知道啊!只能答应说,等回来了我们一起查资料。  结果回来以后没多久,我带他去郊外玩,发现一个废弃的砖窑,居然住着一大群羊!我们爬上砖窑二楼
回顾童年,我们美好的记忆总是和自然有关。  大自然中蕴含的能量以及对儿童的益处也无须赘述。  孩子,应该走出都市,重归自然。  然而,在他还小的时候,父母是他走向大自然的領路人。  我们应该把自然教育当成家庭教育的一部分,给孩子制造一切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  和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一致,我们必须自己先成长为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父母,  才有可能引领孩子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如何让孩子进入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