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品质的形成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有具备创新的能力,才能不断取得进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只有给学生留足空间,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如今,新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知识更新快、容量大,学生只有具备不断更新和扩大知识量的能力,才不会被社会淘汰。因此,教师必须从点滴抓起,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触类旁通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兴趣,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一、把课堂留给学生,更把信心留给学生
在讲授新知识点前,笔者从不事先讲解有关内容,只是提醒学生怎样去做,从何处入手。刚开始时,笔者感觉这样做有一定的难度,但当学生形成了独立的学习习惯和驾驭知识的能力时,他们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幅提升。实践证明,即使这一过程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其代价也是值得的。
在整个初中阶段,笔者始终坚持学生“自主发现”的原则。如完成时态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很多学生对它都是一知半解。但只要学生经过努力,发现了其中的规律,便会因强烈的刺激而留下深刻的记忆。笔者的教学方法是:首先,让学生找出其结构,即have(has) done。这是学习这一语法点的基本前提;其次,让学生归纳该完成时态的使用范围,并通过大量例句形成初步概念。在此基础上,笔者适时推出句型“How long has his grandfather been dead?”这样学生就能完全掌握这个句式了;接着,学生以此句式为切入点,翻阅了大量资料,记录笔记,归纳出how long、since 和for与非延续性动词连用时的一些基本规律;最后,由学生分别列出例句,通过反复操练,使其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概念。整个过程全由学生独立完成,笔者始终以“导游”的身份介入,只把“游客”带到景点外,让学生在“景点”内自由活动。一周下来,学生基本能掌握完成时态,还能提出与之有关的许多问题,这证明学生的探究活动初见成效。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英语的内在含义有了更深的认识,悟出了中英文在某些方面的微妙差别与相似之处,并由此不断地拓展,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感悟英语的能力均有所增强。
二、把轻松留给学生,更把兴趣留给学生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因。笔者经常在教学中运用实物、图片,甚至难度适中的英文原版电影,让学生置身于英文世界之中。也许学生无法完全听懂,但只要稍微能听懂一部分,他们就会产生巨大的成就感,大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笔者曾教过一个基础较差的班级,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找来英文原版动画片,让学生定期观看。虽然学生听起来比较费力,但凭着对动画片的浓厚兴趣,学生还是坚持看完了整部动画片。在观看的过程中,笔者还不时地让学生复述片中的原话,并组织小组竞赛。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感悟力都有了显著提高。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英语学习的乐趣,减少了学习的紧张感和焦虑感,充分发挥出他们的潜能和思维能力,不仅增强了记忆效果,而且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适度的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更能充分调动他们动脑开口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适时地抓住机会,科学地指导和安排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新知并提高能力。如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应讲清活动目的;在活动中,教师应指导各小组成员之间如何协作;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从而使实践活动更加合理、有效。每周,笔者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类似英语角的活动,话题不限,但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只能说英语,而且每一个学生都要开口说。
这样的实践活动对学生学科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濂江中学)
一、把课堂留给学生,更把信心留给学生
在讲授新知识点前,笔者从不事先讲解有关内容,只是提醒学生怎样去做,从何处入手。刚开始时,笔者感觉这样做有一定的难度,但当学生形成了独立的学习习惯和驾驭知识的能力时,他们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幅提升。实践证明,即使这一过程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其代价也是值得的。
在整个初中阶段,笔者始终坚持学生“自主发现”的原则。如完成时态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很多学生对它都是一知半解。但只要学生经过努力,发现了其中的规律,便会因强烈的刺激而留下深刻的记忆。笔者的教学方法是:首先,让学生找出其结构,即have(has) done。这是学习这一语法点的基本前提;其次,让学生归纳该完成时态的使用范围,并通过大量例句形成初步概念。在此基础上,笔者适时推出句型“How long has his grandfather been dead?”这样学生就能完全掌握这个句式了;接着,学生以此句式为切入点,翻阅了大量资料,记录笔记,归纳出how long、since 和for与非延续性动词连用时的一些基本规律;最后,由学生分别列出例句,通过反复操练,使其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概念。整个过程全由学生独立完成,笔者始终以“导游”的身份介入,只把“游客”带到景点外,让学生在“景点”内自由活动。一周下来,学生基本能掌握完成时态,还能提出与之有关的许多问题,这证明学生的探究活动初见成效。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英语的内在含义有了更深的认识,悟出了中英文在某些方面的微妙差别与相似之处,并由此不断地拓展,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感悟英语的能力均有所增强。
二、把轻松留给学生,更把兴趣留给学生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因。笔者经常在教学中运用实物、图片,甚至难度适中的英文原版电影,让学生置身于英文世界之中。也许学生无法完全听懂,但只要稍微能听懂一部分,他们就会产生巨大的成就感,大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笔者曾教过一个基础较差的班级,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找来英文原版动画片,让学生定期观看。虽然学生听起来比较费力,但凭着对动画片的浓厚兴趣,学生还是坚持看完了整部动画片。在观看的过程中,笔者还不时地让学生复述片中的原话,并组织小组竞赛。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感悟力都有了显著提高。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英语学习的乐趣,减少了学习的紧张感和焦虑感,充分发挥出他们的潜能和思维能力,不仅增强了记忆效果,而且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适度的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更能充分调动他们动脑开口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适时地抓住机会,科学地指导和安排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新知并提高能力。如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应讲清活动目的;在活动中,教师应指导各小组成员之间如何协作;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从而使实践活动更加合理、有效。每周,笔者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类似英语角的活动,话题不限,但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只能说英语,而且每一个学生都要开口说。
这样的实践活动对学生学科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濂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