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中,一些消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养成,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道德自律能力下降、有限岁月虚度和对生命漠视的行为状态。有资料表明,中国每年有20万人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自杀成为15~35岁人群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且近两年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使我们认识到对高中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迫切性。
为促进高中生身心全面发展,改变高中生生命悲剧发生率逐年递增的趋势,学校教育增强了对生命教育的关注,但在教学内容上较为零散,在课堂上缺少系统详细的讲解,更多的是流于形式而并未真正开展,缺乏完整的生命教育体系。
在教学方式上,学校更多是直接、灌输性的教育,缺乏体验性活动,没有按照生命的发展规律进行教育,收效甚微。此外学校教育的焦点聚集在危机干预等补救性措施上,仅仅是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防治,却忽视了要更多关注学生的积极力量。积极心理学不断发展,成为心理学的新兴力量,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生命教育与积极心理学的本质都是为了促进生命个体的发展,实现生命最大的价值。因而,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指导下探索体验式生命教育将为高中生的生命教育注入新鲜血液,为生命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新高考改革生涯教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最强音背景下,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关注学生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精神(心理)素质发展成为高中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基本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学会生存生活”,重视生命教育的要求,这说明,生命教育已成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决策。《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湖南省中小学生命与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也明确指出要在中小学大力开展生命教育。
一、构建生命教育体系
学校教育理念应倡导高中生个性化发展,强调自主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其教育理念应源于生命,循于生命,达于生命。通过唤醒生命意识的“生存保护教育”、激发生命潜能的“生涯规划教育”和提升生命质量的“生命价值教育”三个部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三生”体验式生命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三生”意识,即生存保护意识、生涯规划意识和生命价值意识,让学生学会活着、活好并活出价值,做健康人、优秀人和幸福人。
1.
为促进高中生身心全面发展,改变高中生生命悲剧发生率逐年递增的趋势,学校教育增强了对生命教育的关注,但在教学内容上较为零散,在课堂上缺少系统详细的讲解,更多的是流于形式而并未真正开展,缺乏完整的生命教育体系。
在教学方式上,学校更多是直接、灌输性的教育,缺乏体验性活动,没有按照生命的发展规律进行教育,收效甚微。此外学校教育的焦点聚集在危机干预等补救性措施上,仅仅是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防治,却忽视了要更多关注学生的积极力量。积极心理学不断发展,成为心理学的新兴力量,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生命教育与积极心理学的本质都是为了促进生命个体的发展,实现生命最大的价值。因而,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指导下探索体验式生命教育将为高中生的生命教育注入新鲜血液,为生命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新高考改革生涯教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最强音背景下,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关注学生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精神(心理)素质发展成为高中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基本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学会生存生活”,重视生命教育的要求,这说明,生命教育已成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决策。《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湖南省中小学生命与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也明确指出要在中小学大力开展生命教育。
一、构建生命教育体系
学校教育理念应倡导高中生个性化发展,强调自主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其教育理念应源于生命,循于生命,达于生命。通过唤醒生命意识的“生存保护教育”、激发生命潜能的“生涯规划教育”和提升生命质量的“生命价值教育”三个部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三生”体验式生命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三生”意识,即生存保护意识、生涯规划意识和生命价值意识,让学生学会活着、活好并活出价值,做健康人、优秀人和幸福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