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对临床采用柴胡疏肝散合小陷胸汤对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某院1年内收治的42例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合小陷胸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主要症状有效改善情况,以及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临床主要症状有效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61.90%。两组各项指标间均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柴胡疏肝散合小陷胸汤对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 小陷胸汤 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
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属于比较常见的胃食管反流疾病类型,主要是指出现了与反流相关的不适症状,通过临床检查并不会发现食管以及食管黏膜位置出现破损[1]。该疾病的患者均会出现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主要临床症状。一般情况下,临床会采用西药进行治疗,现为了对临床采用柴胡疏肝散合小陷胸汤对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本次研究选取了某院42例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42例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16岁~52岁,平均年龄(34.33±3.14)岁,病程90d-11年,平均病程(4.64±3.0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本组患者予以西药治疗。每例患者均口服奥美拉唑片,20mg/次,2次/d。
观察组患者治疗方法:本组患者予以柴胡疏肝散合小陷胸汤进行治疗。中药处方为:柴胡、白芍、枳壳、川芎、白芍、香附、法半夏、瓜蒌各10g,陳皮、黄连、甘草各6g,1剂/d。
1.3 疗效判定
按照中医内科消化疾病诊疗指南,将本次研究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为痊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消失为显效;患者临床正有所减轻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并未好转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临床主要症状有效改善情况
通过上表相关数据可以发现,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临床主要正传有效改善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较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情况
通过上表相关数据可以发现,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61.9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非糜烂性分流性食管炎属于“吐酸”、“吞酸”、“胸痛”等范畴,主要原因为患者的饮食失调,其脾胃较虚弱,主要发病位置应该为肝和胃,表现为脾虚气滞、肝郁脾虚和肝郁犯胃[2]。临床采用柴胡疏肝散合小陷胸汤对非糜烂性分流性食管炎进行治疗的效果比较良好,主要由于柴胡疏肝散能够有效的对患者进行疏肝理气,而小陷胸汤则能够对小结胸证进行有效的治疗。该中药处方当中,柴胡能够起到疏肝作用,白芍能够恰到柔肝和养肝的作用,黄连能够清除肝胃的郁热,陈皮能够起到理气、和胃的作用,法半夏和瓜蒌均能够进行化痰与和胃。整个中药处方均具有良好的清化痰热,并且能够疏肝和胃,因此能够在治疗非糜烂性分流性食管炎当中对患者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临床主要症状进行有效的改善,具有显著疗效[3]。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合小陷胸汤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仅采用奥美拉唑片进行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临床主要症状有效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61.90%。两组各项指标间均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采用柴胡疏肝散合小陷胸汤对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治疗,与采用西药,即奥美拉唑片的临床治疗效果相比较而言,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肖定洪,吴晓华,黄天生,等.小陷胸汤合四逆散治疗肝胃郁热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4,06(06):56-59.
[2]梁建芬.柴胡疏肝散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09(06):18-20.
[3]王骁,顾芳芳,唐艳萍.疏肝解郁中药配合西药治疗伴情绪障碍非糜烂性食管反流病35例[J].陕西中医,2014,12(05):529-531.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 小陷胸汤 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
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属于比较常见的胃食管反流疾病类型,主要是指出现了与反流相关的不适症状,通过临床检查并不会发现食管以及食管黏膜位置出现破损[1]。该疾病的患者均会出现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主要临床症状。一般情况下,临床会采用西药进行治疗,现为了对临床采用柴胡疏肝散合小陷胸汤对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本次研究选取了某院42例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42例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16岁~52岁,平均年龄(34.33±3.14)岁,病程90d-11年,平均病程(4.64±3.0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本组患者予以西药治疗。每例患者均口服奥美拉唑片,20mg/次,2次/d。
观察组患者治疗方法:本组患者予以柴胡疏肝散合小陷胸汤进行治疗。中药处方为:柴胡、白芍、枳壳、川芎、白芍、香附、法半夏、瓜蒌各10g,陳皮、黄连、甘草各6g,1剂/d。
1.3 疗效判定
按照中医内科消化疾病诊疗指南,将本次研究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为痊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消失为显效;患者临床正有所减轻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并未好转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临床主要症状有效改善情况
通过上表相关数据可以发现,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临床主要正传有效改善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较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情况
通过上表相关数据可以发现,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61.9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非糜烂性分流性食管炎属于“吐酸”、“吞酸”、“胸痛”等范畴,主要原因为患者的饮食失调,其脾胃较虚弱,主要发病位置应该为肝和胃,表现为脾虚气滞、肝郁脾虚和肝郁犯胃[2]。临床采用柴胡疏肝散合小陷胸汤对非糜烂性分流性食管炎进行治疗的效果比较良好,主要由于柴胡疏肝散能够有效的对患者进行疏肝理气,而小陷胸汤则能够对小结胸证进行有效的治疗。该中药处方当中,柴胡能够起到疏肝作用,白芍能够恰到柔肝和养肝的作用,黄连能够清除肝胃的郁热,陈皮能够起到理气、和胃的作用,法半夏和瓜蒌均能够进行化痰与和胃。整个中药处方均具有良好的清化痰热,并且能够疏肝和胃,因此能够在治疗非糜烂性分流性食管炎当中对患者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临床主要症状进行有效的改善,具有显著疗效[3]。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合小陷胸汤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仅采用奥美拉唑片进行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临床主要症状有效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61.90%。两组各项指标间均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采用柴胡疏肝散合小陷胸汤对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治疗,与采用西药,即奥美拉唑片的临床治疗效果相比较而言,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肖定洪,吴晓华,黄天生,等.小陷胸汤合四逆散治疗肝胃郁热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4,06(06):56-59.
[2]梁建芬.柴胡疏肝散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09(06):18-20.
[3]王骁,顾芳芳,唐艳萍.疏肝解郁中药配合西药治疗伴情绪障碍非糜烂性食管反流病35例[J].陕西中医,2014,12(05):529-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