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花创意结构游戏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6006601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构游戏在幼儿园游戏中是比较喜欢的游戏形式之一,游戏能通过各种结构材料搭建出各种各样的物体。既然游戏受幼儿欢迎,如果想在游戏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就可以通过创意结构游戏的实践和研究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探索能力。
  关键词:创意结构;游戏课程;想象力;创新意识
  一、研究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结构,例如,我们的住房、校园、游乐场、交通、机械、几何空间的认识等等。《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稿)》中指出:“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开发,应以观察、了解幼儿为基础,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既满足幼儿当前发展的需要,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与视野。”国务院2010年41号文件《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第八条提出“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加强幼儿园教玩具、幼儿图书的配合和指导,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而低结构材料却能激发少儿对周围科技世界的好奇和探究欲望,促进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获得基础的科学知识,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往能力、手眼协调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空间感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发展,让幼儿在创意结构主题活动中,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兴趣。树立起创新的自信心,享受创新带来的收获和欢乐。于是我们提出了“创意结构游戏”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研究课题。
  (二)创意结构游戏课程对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可行性的思考
  结构游戏是学前儿童自主的、创造性的游戏,并有着自身的特点、结构和教育作用。在幼儿园教育中组织和开展结构游戏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及手段。创造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必须依靠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的重要性早已被社会所重视。在19世纪时,福禄培尔就已经将创造力和想象力与儿童的精神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塞希尔等人则认为,创造力的发展是幼儿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园尝试采用多种形式开展结构游戏活动,初步构建了具有本园特色的结构类主题教育内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结构主题活动,建立了结构游戏活动教育的教师梯队,使全体幼儿受益。但随着活动的推进,在以往的结构游戏的探索活动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1)原有的结构类活动没有系统的课程建设,未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2)结构活动方式比较单一,教师讲解太多,幼儿自由活动、探索的空间不充足,自主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也不够。
  因此,我们着力于研究“通过创意结构游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的行为”。将现有的结构游戏资料进行整理,“从主题活动入手”“从发挥幼儿想象力入手”“从激发幼儿创造意识的行为入手”,为幼儿创设了创意结构活动室,开展结构类探究活动,引导幼儿发现和感知周围世界的神奇,参与到结构游戏的过程中,体验结构游戏的快乐。
  二、研究目标、内容、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目标
  ——构建通过“创意结构游戏”的园本课程,幼儿积极参与探索,参与到系统的探索活动中;
  ——在体验、感知创意结构游戏的过程中,提升幼兒想象力和创造意识。幼儿获得身心发展的需求,丰富经验,快乐健康地成长。
  ——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有特色的园本化课程,提升幼儿园的办园品质。
  (二)研究对象与内容
  研究对象:小红花幼儿园小、中、大三个年龄段558名幼儿。
  研究内容:在小、中、大三个年级组同时开展结构游戏的研究。在同一个主题下三个年级分别利用相同的操作材料探索,观察孩子们在搭建能力、想象能力、探索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和年龄间的不同表现。教师进行结构游戏的组织活动,研究各种游戏方式和教学方法。通过实践与研究形成自己园内的园本课程。
  (三)研究方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这种研究方法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客观规律,对教育过程中所经历过的事物、现象进行深入、系统的归纳、综合、分析、提炼、寻找出教育教学工作规律性的东西,即经验。并以此预测、指导今后的工作,改善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辅助方法:文献法:学习有关课程建设与科学教育的理论,跟踪当前课程改革与科学教育发展趋势,并通过文献学习改进研究方法和策略。观察法:教师观察幼儿是否对结构游戏的问题感兴趣?是如何观察、探究、获取相关信息的?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的?从而了解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行为,积累指导经验。行动研究法:教师成为研究者,在每一个活动现场观察和收集资料,着重对幼儿进行结构游戏做现场研究,以不断改善实践者行为和反应的质量。允许资料的自然涌现,不以事先想好的理论或强加的结构对待研究,从事实本身寻找其意义。不断调整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完善幼儿“创意结构游戏”园本课程。
  (四)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14.7-2014.8):收集国内外有关幼儿“创意结构游戏”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资料,初步拟定小、中、大各年龄段结构游戏教育目标体系;开展调研,了解现阶段的家长结构,结合家长和社区资源。
  实施阶段(2014.9-2015.6):设计框架图,含总目标、内容以及小、中、大各年龄段目标和内容;营造结构游戏氛围,创设让幼儿身临其境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各种材料,让幼儿充分与环境、材料发生互动,自主地参与探索;不断更新具有时代感的“创意结构游戏”活动素材,整理成较系统的园本教材;不断加强管理者的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全程参与、监督课题实施的全过程,对每阶段的课题实施情况给予评价指导;开展课例研究,形成科技教育的精品课。
  总结阶段(2014.7-2014.8):整理并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三、研究过程
  结构游戏也称建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建筑、结构材料等,进行建筑、构造的游戏。因此结构游戏是一种造型活动。在这种游戏中,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意愿进行构思、构造,表现一定的事物形态。从根本而言,这些事物的形态是直接、间接地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所以结构游戏是幼儿通过想象,也是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方式。
  (一)确立研究重点,规范课题管理
  1.进行相关理论文献研究,确立研究重点
  研究的第一阶段,我们首先确立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参加组员先采取自学、小组学习、集体学习、集体培训的方式,对目前国内外幼儿“创意结构游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的行为”的相关资料,对我国目前的研究状况做一次梳理和研究。在研究讨论中教师统一认识,形成研究方案。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以优化园本课程为研究方向,成立以科技组长、科技教师为主题的各年级课程研究组,分别确立研究重点,通过教研组、骨干项目组、园本培训方式,选择适于研究的措施开展实践研究活动。
  2.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提高对课程的重视
  幼儿园课程已成为幼教改革中的热点,但教师对课程在幼儿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显得非常茫然,因为涉及很多理论与实践问题。先讨论确定主题,制定合理的结构游戏目标。在进行结构游戏实践过程中,每月一次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备课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每周一次教研活动,探索结构游戏的新教法,解决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每月进行一节示范课,教师进行研讨、教研、修改提高,将活动进一步完善,推进园本课程的研究和建立。
  3.构建课题研究网络和档案,规范课题管理
  我们在以园长为核心的课程研究小组领导下,各年级研究小组负责,科技老师、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课题研究网络,如图:
  建立课题研究资料库,注意过程性资料的积累,每次活动的照片、记录表、教学案例、小论文、做到资料齐全、管理规范,为后续实践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二)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制定原本课程方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课程的管理中,教师是课程的实际操作者、实施者,教师最了解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力和执行力决定了课程的有效性。一线教师参与制订课程实施计划、提升课程认识的同时更能够提高教师课程实施的积极性。
  园内确立以园长为核心的课程领导小组,根据本园的特色和具体情况制订课程计划。召集科技组长、科技组员展开学习讨论,教师积极讨论、献计献策、调查讨论后把确立的课程计划给老师们解读,让教师明确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安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形成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
  (三)构建“创意结构游戏”园本课程框架
  我们以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安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形成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
  (四)创设“创意结构游戏”的环境,营造浓厚的创意结构游戏氛围
  注重“创意结构游戏”环境的创设。合理安排活动室布局,丰富活动室活动内容。
  活动室也分为好几部分,让幼儿有充分的活动环境,有尽情展示作品的区域。(如图所示)
  四、课题终结与成果体现
  本实践研究课题拟通过教育经验总结法来呈现科研成果。经验总结法是一种常规性、普及性的教育科研方法,由于它操作程序简单明了,既不会影响我们幼儿园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连续性,又可以促进幼儿园教育特色实践的发展,因此采用教育经验总结法。我们将依据课题实践所积累的经验材料,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进行理论性的分析,通过分析概括实践教学现象来揭示经验的实质,力求对经验实质的归结能达到科学理论的高度。
  在“创意结构游戏”的园本课程下,幼儿园小、中、大班幼儿同时在同主题下,利用相同的操作材料,系统地开展建构探索活动。建构活动促进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意识,促进感知和动作发展,培养幼儿动作的准确性和手眼协调的能力;建构材料帮助促进幼儿辨识客观事物个体多种属性的能力,如大小、颜色、性质、形状、重量等,同时激发幼儿空间概念(上下、前后、左右)和数量概念;培养幼儿坚毅的品质,增强自信心,健全人格,提升审美能力和表现创造美的能力。
  幼儿普遍遵循一定的规律进行游戏性的建构活动:认识和摸索结构材料;在尝试随意创造时挖掘规律和玩法;无意想象的建构或寻求建构的目标模版;根据建构经验再创造;突破想象空间,发挥自身创造力;根据掌握的玩法,设计蓝图进行建构。
  经过一系列主题建构活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均能获得一定提升。低年龄段幼儿相对高年龄段拥有充分的“预备时间”:无意识地摆弄积木,为玩具材料取名,在此基础上,结合实物或多媒体进行建构,一段时间后,幼儿延长了注意力集中时间,建构成品牢固性从松散过渡到紧密,能围绕着主题,搭建先期想好的目标事物。从作品中看出,幼儿在建构过程中,不满足于掌握简单的玩法,在成功尝试建构框架后,能通过不同的“修饰”、模仿和评价来达到个性化的目的。而高年龄段的幼儿更多地将“游戏规则”具体化:分配角色,分担任务,设计蓝图,建构作品。经过建构游戏活动,幼儿在其他表现如讲故事、手工制作、头脑风暴等竞赛中产生了更多的想象,培养了素养,幼儿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了想象和创造性的认可。
  同时,組织建构游戏的教师队伍在每次活动,每个主题活动的前、中、后期,积累过程性资料,不断更新和充实同主题下不同年龄段的课程设置、实施和评价,形成幼儿园系统的园本课程。
  参考文献:
  [1]梁志燊.学前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6.
  [2]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3.
  [3]刘良华.校本教学研究[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4]孟庆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在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实施无创呼吸机联合安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病例时段2018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例86例分组,设置为
众所周知,初中生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正确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其今后的人生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无论在教学模式还
期刊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对腹腔镜胃癌切除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46例我院收治的腹腔镜胃癌切除术患者进行观察,患者在2016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入院,采
目的:研究多样性护理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于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取12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患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