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中作用的初步探讨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u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初步探讨术前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在症状性基底动脉重度狭窄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介入科连续收治的15例症状性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70%)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所有患者均采用HRMR-VWI评估基底动脉狭窄处粥样斑块的位置、易损性及其与重要分支血管的关系。15例患者中,2例接受单纯球囊扩张术,13例行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评估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通过临床随访明确随访期间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通过影像学随访评估基底动脉有无再狭窄。

结果

15例患者术前的HRMR-VWI检查结果提示,动脉粥样斑块位于基底动脉背侧9例,腹侧2例,左侧壁7例,右侧壁6例。4例患者存在易损斑块表现。2例患者的动脉斑块毗邻左侧小脑前下动脉,5例位于基底动脉下段及双侧椎动脉汇合处。术中无一例发生基底动脉穿孔和下游血管栓塞。术后30 d内,1例患者发生1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例患者均无出血性卒中和死亡事件。15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7.5个月(范围为5.0~9.0个月),无卒中及死亡事件,末次随访时mRS的中位数为1分(范围为0~1分)。8例患者术后6个月行影像学随访,其中1例患者发生基底动脉再狭窄(狭窄率为50%),其余7例行影像学复查未发现靶血管存在≥50%的再狭窄。

结论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症状性基底动脉重度狭窄,HRMR-VWI可用于评估动脉狭窄处的斑块位置、易损性及其与重要分支血管的关系,有助于增加其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

其他文献
期刊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57岁,主因"脸圆红7年,头颈部胀痛6年,血糖升高3年"入院。2013年起患者逐渐出现向心性肥胖。2014年发现高血压,2017年发现糖尿病,血压、血糖药物控制不佳。2020年1月患者出现多发皮下痛性肿物,拟行手术切除,术前于当地医院评估发现其血压、血糖明显升高,存在手术禁忌证,暂停手术。患者2020年11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入院后经全面检查诊断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37岁,因"双手湿疹反复发作3年"入院。症状体征患者双手手指、手背及手腕处可见多处红斑、丘疹,部分病灶伴破溃或渗出,病损处瘙痒较为剧烈,皮肤可见抓痕,双手手指各关节活动良好,皮肤血运及感觉良好。诊断方法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可进行诊断,采用手部湿疹严重指数(hand eczema severity index,HECS)评分以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估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使用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76岁,因"反复心悸10年,再发1周"入院。10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心悸,伴乏力,当地医院就诊,查电解质提示血钾低,波动于2.3~3.5 mmol/L,予以补钾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1周前患者心悸再发,乏力明显,自行口服氯化钾缓释片后症状缓解不明显,查血钾提示:2.77 mmol/L。既往有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脑梗死病史。症状体征体温36.9 ℃,脉搏140次/min,呼
目的探讨桡动脉作为第二动脉旁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9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心胸血管外科同时使用左胸廓内动脉和桡动脉进行旁路移植的连续5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36例,女性149例,年龄(63±10)岁(范围:36~86岁)。有糖尿病史者占40.7%(238/585),多支血管病变者占75.6%(442/585)。201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复发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采用PED治疗的14例复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患者中,仅行PED治疗10例,PED联合弹簧圈治疗4例。所有患者均行临床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行影像学随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估颅内动
目的评价机械取栓治疗不同类型基底动脉(BA)闭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9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连续收治的95例行机械取栓治疗的BA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BA闭塞是否为串联病变,分为非串联病变组(67例)和串联病变组(28例)。比较两组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3级)的比例、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3分)的比例、术中挽救
目的初步观察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6分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1月北京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30例ASPECTS<6分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位数(范围)为17(7~37)分,ASPECTS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