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术评价制度的变迁逻辑考察:基于学术场域与权力场域互构的视角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imoom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术评价制度和政府治理模式演变的历史回顾,可以看到,我国学术评价制度的变迁是学术场域与权力场域互构的结果。改革开放前,政府实行总体性支配,学术场域的自主性较小,政府依赖"以政治评价为中心"的学术评价制度维系意识形态的合法性,两者都服膺价值理性;及至改革开放初的政府治理模式转型期间,学术场域自主性趋强,学术评价制度转以"行政评议与同行评议相结合"为主要特色;而从1990年以来,随着政府技术性治理模式的确立,学术场域量化考评模式开始盛行,政府治理与学术管理双双进入"工具理性"的牢笼。我们
其他文献
朱启钤是清末民初政坛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与北京城关系尤其密切。本文运用清代档案及未刊函电,揭示了朱氏在京师大学堂译学馆,处理瞿鸿禨儿子组织革命党事件之经过:跟随徐世昌
黑格尔的宪政思想不是附庸欧洲君主复辟潮流,而是面对时代精神冲击时的理论反应。他通过对德意志宪政窘境的考察,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宪政经验,将开明君主传统与自由的时代精神
本文从中国道德哲学的高度,从哲学和道德社会史、中国社会史和医学社会史等视角,在全面系统回顾西方国家伦理学史和西方国家个人主义生命伦理学典范历史演变的基础上,在中国
邱红,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视觉传达设计、传统图形符号与现代设计语义研究。
以《汪荣宝日记》为基本材料,从个体化的微观视角考察和勾勒汪氏在清末修律中的作用及贡献,重新修复和还原了那一段有关修订法律馆的历史记忆,可见其对清末修律所造成的重要
先秦时期的道德生活是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发展的第一阶段,也是中华民族道德观念魅力四射、道德实践活动丰富多彩、道德传统初步形成的时期,它所锻造的价值观奠定了中华道德生活的
滋贺秀三(日)1983年论文指出从1979年刑法中可以看出与律相似之处。滋贺所提观点虽有不足,但除了在1997年刑法取消比照以外,时至今日基本上他的看法是妥当的。不过,关于量刑(滋
《华侨导报》是一份深受中国共产党影响的海外华文报刊。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该报以辛亥革命纪念为契机、以三民主义为主线,批判国民党的反动独裁统治。盛赞共产党在民主
在种种限制之下,底层妇女难以形成群体,难以进行有效的利益表达,碎片化状况十分突出。民间妇女组织的整合有助于其为弱势妇女群体进行有效利益表达。妇女组织的整合应以妇女
2012年3月3日,由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主办的“能源法制创新研讨会暨能源法律与政策研究所”成立大会在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举行。能源法律与政策研究所的成立借学校规划交叉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