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政策的实行以及素质教育的提倡那个,要求教师打破古板的教学方式,将课堂的主体角色转换到学生的身上来,让学生学会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会去质疑和发问,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当中来,提升他们对科目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高中政治;主体性;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8.118
高中政治教学其实和当代的生活联系紧密,与时代的一些热点话题和政策都密切挂钩,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掌握一定的学习的能力,对政治的各种知识点拥有充分的理解力和提炼能力,所以,政治学科对于学生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高度的。大多数的传统印象里,政治可能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很容易在學习过程中失去兴趣,产生抵触的心理,所以政治教学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找寻回兴趣点。
一、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高中政治教学缺乏对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引导,虽然高中政治的学习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影响比较小,但是通过这门课程学习,能够适当地培养学生的理解知识点的能力。但是大多数的教师在平时的政治教学过程当中,更加重视课本的知识教学,没有做到引导学生如何自主地去思考问题,教师的教学方式太过于机械化,忽视了学生对于知识接受的限度在哪里,降低了他们的学习耐心。
其次是教学存在与时事政治脱轨的问题。大多数的政治老教师对于新鲜的事物的接受的速度相对来说比较慢,知识库的容量更新也跟不上时事热点的变化,政治教学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点,而是应该要让给学生能够针对于现在所发生的一些时事热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所以在政治的教学过程当中,还要适当地将时事热点融入到教学中,避免让学生成为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再者是课堂上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和交流性。政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仍然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教学思维走,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意识,造成学生学习的低效化和被动化,即使有的教师注意到了和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但是互动的形式还是存在着过于单一化的现象,例如在讲解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抽取部分同学来发表个人的观点,这个过程当中,往往忽视了那些不太爱表现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就会逐步地脱离课堂。
另外,政治教学容易忽视掉学生自己的思维,政治这门学科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不仅仅应对基本政治题型就足够,还需要能够综合性地去解答出问题。所以部分教师更加偏向于提问一些比较低级的问题,学生完全能够凭借自身的常识认知回答出来,所以这类问题的提问就完全没有存在的实际意义,学生的热烈讨论其实也只是一种假象而已,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掉问题,没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兴趣,多方面地去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最后是对师生关系和师生情感的忽视。教师为人师表,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也是教师情感上的朋友,因为大部分的政治教师都不是班主任,所以和学生的交流相对来说也比较少。很多情况下,学生是否喜欢这门学科和他们对该任课教师的情感态度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教师重视教学的过程当中,也要重视和学生之间联络感情,不要进行呆板的教学。
二、实施以生为本的高中政治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适当地放松教师对于课堂的完全把控。它具备一系列的特征,例如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对于学生的启发性和情感性的培养。
首先,是注重学生的个性的发展,满足学生学习和进步的需求。高中学生的理性观念很强烈,所以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渴望自己能够在政治学习当中拥有特别突出的成绩和表现,当然这也需要教师适当地去营造良好的政治学习氛围,才能够最终实现。所以教学过程当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创造能够让他们自主发挥和表现的空间,让他们拥有通过自己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在智力、情感等多个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在讲解经济与政治生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当中买与卖的交易过程,去尝试着发现和理解,而不是通过教师一股脑灌输的方式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体性。
其次是教师要积极地转换自己的角色,和学生成为既是朋友,又是师生的关系。教师一直是课堂中的权威,学生的一切行动都是在教师的领导之下,但实际上,我们不能够简单地对学生的思想进行禁锢,而要在教学中真正地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讲解文化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有关于道德或者是法治的相关内容教学,教师在实现道德法治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拉近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价值观,同时对于有的比较偏激思想的学生的观念要进行正确的引导,真正做到和学生亦师亦友。
再者是教师要把充分的空间留给学生自己,教师不要再继续自己的“独角戏”。很多教师对于完全放开双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都有怀疑的态度,认为学生在学历、经验等方面都还不足够胜任,但实际上,学生的能力要远远地超出教师的想象范围之内,很多学生认知的切入点和解题点都非常的细致和巧妙。所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能够在有限范围内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值。
最后是教师需要平等地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以狭隘的成绩评定的方式单方面地来评价学生,这种方式反而会让学生逐步地丧失学习的自信心,没有前进的动力。所以教师一定要从多角度来评价学生,发现学生的长处,肯定学生的价值所在,帮助学生树立必要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学生迈出第一步的动力,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才会觉得自己拥有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能,敢于去尝试和实践,实现教师教学中以生为本的教育宗旨和理念。
教师教学的主体必须逐步地转换到学生身上来,将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式的学习,考虑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主体,而并不是单纯地以时间上的学生为先,教师为次。高中政治教学以学生为本,能够让学生宏观上地去树立关注重大国家大事和时政新闻的意识和观念,在奠定政治的基础学习的根基之上,还能够培养自己的政治核心素养和能力,一举两得,所以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政治课堂,是势在必行以及必须纵深发展的教学措施。
参考文献
[1]杨涛.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华少年.2017(26)
[2]蔡琴娟.以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的高中政治课堂核心素养生成[J].高考.2019(32)
【关键词】高中政治;主体性;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8.118
高中政治教学其实和当代的生活联系紧密,与时代的一些热点话题和政策都密切挂钩,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掌握一定的学习的能力,对政治的各种知识点拥有充分的理解力和提炼能力,所以,政治学科对于学生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高度的。大多数的传统印象里,政治可能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很容易在學习过程中失去兴趣,产生抵触的心理,所以政治教学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找寻回兴趣点。
一、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高中政治教学缺乏对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引导,虽然高中政治的学习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影响比较小,但是通过这门课程学习,能够适当地培养学生的理解知识点的能力。但是大多数的教师在平时的政治教学过程当中,更加重视课本的知识教学,没有做到引导学生如何自主地去思考问题,教师的教学方式太过于机械化,忽视了学生对于知识接受的限度在哪里,降低了他们的学习耐心。
其次是教学存在与时事政治脱轨的问题。大多数的政治老教师对于新鲜的事物的接受的速度相对来说比较慢,知识库的容量更新也跟不上时事热点的变化,政治教学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点,而是应该要让给学生能够针对于现在所发生的一些时事热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所以在政治的教学过程当中,还要适当地将时事热点融入到教学中,避免让学生成为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再者是课堂上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和交流性。政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仍然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教学思维走,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意识,造成学生学习的低效化和被动化,即使有的教师注意到了和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但是互动的形式还是存在着过于单一化的现象,例如在讲解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抽取部分同学来发表个人的观点,这个过程当中,往往忽视了那些不太爱表现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就会逐步地脱离课堂。
另外,政治教学容易忽视掉学生自己的思维,政治这门学科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不仅仅应对基本政治题型就足够,还需要能够综合性地去解答出问题。所以部分教师更加偏向于提问一些比较低级的问题,学生完全能够凭借自身的常识认知回答出来,所以这类问题的提问就完全没有存在的实际意义,学生的热烈讨论其实也只是一种假象而已,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掉问题,没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兴趣,多方面地去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最后是对师生关系和师生情感的忽视。教师为人师表,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也是教师情感上的朋友,因为大部分的政治教师都不是班主任,所以和学生的交流相对来说也比较少。很多情况下,学生是否喜欢这门学科和他们对该任课教师的情感态度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教师重视教学的过程当中,也要重视和学生之间联络感情,不要进行呆板的教学。
二、实施以生为本的高中政治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适当地放松教师对于课堂的完全把控。它具备一系列的特征,例如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对于学生的启发性和情感性的培养。
首先,是注重学生的个性的发展,满足学生学习和进步的需求。高中学生的理性观念很强烈,所以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渴望自己能够在政治学习当中拥有特别突出的成绩和表现,当然这也需要教师适当地去营造良好的政治学习氛围,才能够最终实现。所以教学过程当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创造能够让他们自主发挥和表现的空间,让他们拥有通过自己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在智力、情感等多个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在讲解经济与政治生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当中买与卖的交易过程,去尝试着发现和理解,而不是通过教师一股脑灌输的方式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体性。
其次是教师要积极地转换自己的角色,和学生成为既是朋友,又是师生的关系。教师一直是课堂中的权威,学生的一切行动都是在教师的领导之下,但实际上,我们不能够简单地对学生的思想进行禁锢,而要在教学中真正地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讲解文化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有关于道德或者是法治的相关内容教学,教师在实现道德法治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拉近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价值观,同时对于有的比较偏激思想的学生的观念要进行正确的引导,真正做到和学生亦师亦友。
再者是教师要把充分的空间留给学生自己,教师不要再继续自己的“独角戏”。很多教师对于完全放开双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都有怀疑的态度,认为学生在学历、经验等方面都还不足够胜任,但实际上,学生的能力要远远地超出教师的想象范围之内,很多学生认知的切入点和解题点都非常的细致和巧妙。所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能够在有限范围内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值。
最后是教师需要平等地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以狭隘的成绩评定的方式单方面地来评价学生,这种方式反而会让学生逐步地丧失学习的自信心,没有前进的动力。所以教师一定要从多角度来评价学生,发现学生的长处,肯定学生的价值所在,帮助学生树立必要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学生迈出第一步的动力,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才会觉得自己拥有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能,敢于去尝试和实践,实现教师教学中以生为本的教育宗旨和理念。
教师教学的主体必须逐步地转换到学生身上来,将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式的学习,考虑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主体,而并不是单纯地以时间上的学生为先,教师为次。高中政治教学以学生为本,能够让学生宏观上地去树立关注重大国家大事和时政新闻的意识和观念,在奠定政治的基础学习的根基之上,还能够培养自己的政治核心素养和能力,一举两得,所以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政治课堂,是势在必行以及必须纵深发展的教学措施。
参考文献
[1]杨涛.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华少年.2017(26)
[2]蔡琴娟.以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的高中政治课堂核心素养生成[J].高考.20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