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责任

来源 :国际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ao0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同其他多边国际会谈一样,刚刚落幕的G20多伦多峰会上,各国有很多分歧:失业率居高不下的美国,希望继续执行经济刺激计划,但饱受债务危机折磨的欧盟极力主张推行紧缩经济政策;作为金融危机重灾区的欧美发达国家,主张对大银行征税并制定全球统一监管标准,而对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并不积极,但金融业不发达、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受灾相对较轻并渴望增加全球话语权的新兴经济体却明确反对对银行业征税,希望落实匹兹堡峰会的承诺,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改革,增加新兴经济体的份额……尽管分歧多,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大家都对中国给予了充分关注。“中国责任”,一时成为国际社会与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热点。
  “中国责任”,并不是一个新名词。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美发达国家成为重灾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虽然也受到波及而巡受重大损失,但相对影响较小且复苏较快,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成为拉动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4月发布的半年度《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全球今、明两年经济将分别增长4.2%和4.3%,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分别增长2.3%和2.4%,亚洲新兴经济体在前几年受影响相对较小的基础上,将分别增长6.3%和6.5%,中国分别为10.0%和9.9%,印度分别为8.8%和8.4%。在此背景下,新兴经济体地位凸显,很多西方学者认为,没有新兴经济体的参与,许多全球性经济问题根本无法解决。素有“富人俱乐部”之称的G8地位逐步下降,而囊括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在内、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85%的G20走上了历史的前台。G20华盛顿峰会上,新兴经济体第一次以平等的身份,在一个全球顶级政府间平台上,与发达经济体共商全球经济大事。其后,伦敦峰会、匹兹堡峰会直至多伦多峰会,新兴经济体—直受到关注。其中,中国以巨大的外汇储备、持续的高经济增长率和较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局势,尤其为各方瞩目,许多外国媒体甚至评论G20的核心是G2(中国、美国),中国是G20峰会当之无愧的明星。
  与此同时,西方普遍对中国寄予高期望值,甚至希望中国承担全球经济“救世主”的角色。
  有些西方学者和政客借鉴当年捧杀日本的经验,制造“中国独秀论”,对中国采取“捧杀”策略,企图通过过度夸大中国模式和中国国力,达到要求中国承担更多“责任”的目的。2004年5月,美国人乔舒亚·库珀·雷默在《北京共识》中提到的“中国模式”得到普遍关注。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使“中国模式”再次受到热炒,英国《卫报》将2008年称为“中国模式年”,甚至有人认为中国将“拯救世界”。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2009年底的研究表明,“中国作为一个经济超级大国的崛起”已成为过去10年世界头号新闻,其受关注度甚至超过了伊拉克战争和“9-11”恐怖袭击。一些西方学者认为,既然中国是G2之一,就应当对世界承担更多的责任。
  有些西方学者和政客则借鉴冷战思维,继续制造“中国威胁论”,同时通过把金融危机归咎于中国,达到要求中国承担更大责任的目的。他们指责中国和其他国家的高储蓄助长了美国的过度消费和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国家的高顺差才是本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他们还声称中国是全球金融危机最大的受益人,因此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买单”;他们在人民币汇率和国际贸易方面对中国施加种种压力,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空前激烈。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9年中国遭遇贸易摩擦的金额为历史之最,而今年1-4月又有13个国家和地区针对中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殊保障措施)38起,同比上升26.7%;前不久,欧盟又挑起中欧最大贸易摩擦,涉案金额41亿美元。
  西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们看一下美国。奥巴马宣布了一项促进美国出口的新战略,承诺今后5年要使美国出口翻一番,指出美国经济要转向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与此相应,希望中国减少出口、增加进口、人民币汇率升值。这是解决美国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增长乏力的需要,是美国总统大选等的需要。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增长堪称世界奇迹,但也付出了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巨大代价。中国至今仍是发展中国家,至2009年,人均GDP也仅3711美元,世界排名96位。世界银行2009年4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的贫困人口为2.54亿,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中国同样受到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2008年10月起中国外贸出口连续大幅下挫,2009年底中国连续出现3个月负增长,最大降幅达20%,货物出口额减少16%。尽管今年上半年已有明显回升,但预计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仍需2至3年。中国虽然是大国,但距世界强国仍很遥远。此外,中国经济长期形成的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任务艰巨。
  而且,中国并不是此轮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的国家。这轮金融危机存在以发达经济体为主的核心区和以新兴经济体为主的波及区两大板块,波及区受灾相对较轻、复苏普遍较快,如巴西、印度都增长强劲。而发达国家中,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经济形势也相对乐观。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但只能承担起与其国力相应的国际责任。早在亚洲金融危机时期,中国顶住各方压力,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推动了亚洲经济的复苏,对全球经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此轮金融危机中,中国自身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也很多。作为世界第一大人口大国与第三大经济体,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中国将自己的事情做好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中国政府对银行强化监管,避免了像欧美某些银行那样的悲剧,为世界金融监管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中国4万亿刺激计划,不仅加速了中国经济复苏,也为全球经济增加了动力。匹兹堡峰会上,中国同意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等多边金融机构注资400亿美元,这对于世界经济将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今年6月17日,中国发布了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决定;6月21日,央行等六部门下发通知,跨境人民币结算扩展至所有国家和地区,同日,中国证监会明确表示将推出以人民币计价的人民币国际版。中国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受到普遍赞赏。
  中国责任必须与中国的国际权利相一致。西方一直鼓吹“民主”,而权责一致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但在中国问题上,很多西方学者与政客却经常“选择性失忆”。他们常常只关注中国能贡献什么、需承担什么,却不考虑中国能得到什么,甚至不能接受中国提出的正当、合理的利益诉求。如在中国承诺对国际金融机构注资时,西方出现一些分歧,不愿、拖延赋予中国与此相应的国际话语权。而且,西方社会常常对“中国责任”产生误解,例如,在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联合打击索马里海盗、在维护中国利益的同时也致力于维护国际社会整体利益时,西方国家有一部分人质疑、扭曲中国的出发点,认为中国在扩展自己的利益;中国积极打击包括“东突”在内的国际恐怖活动时,西方一部分人也常常产生误读。
  随着中国履行国际责任力度的加大,中国正在成为国际事务中越来越重要的参与者,与此相应,西方需要改变冷战思维,减少对中国不合时宜的固执与偏见。中国与世界之间已经不是从前的那种不平等的被动式反映关系,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平等的、相互借鉴和学习的关系。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主要是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以“主动接轨”为主;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中国与世界将更多地以相互沟通、互相倾听为主。这是一个“地球村”时代,我们相互合作、相互依赖,共同应对危机,共同迎接挑战,共同维护所有国家的共同利益,共同实现全人类的繁荣与发展。任何推诿责任、转嫁矛盾、为一己之私而损害他国利益的行为,都将损害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延缓经济复苏的步伐。任何狂炒“中国责任”、过度夸大“中国责任”的行为,都只是一种偏见,无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各国应当抛弃冷战思维,强化G20峰会两年多来的积极成果,增强彼此信任,团结起来共同应对挑战。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西方尤其需要持更加冷静、客观和务实的态度。
  中国在不断发展自身的同时,将更加重视履行对世界的承诺和责任,同时希望得到、也必须享有相应的国际权利,以更加积极、有效、务实而富有创造性地融入全球经济社会体系中。这是一个大国所应有的气度与魄力。在G20框架内,中国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均衡和可持续增长。同时,我们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客观分析西方舆论背后的深层次动机,尤其是正确认识西方“捧杀论”,承担力所能及的国际责任。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