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中明确提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教学活动新理念 相互沟通 自主学习
在新课改里,有这样一条理念:教师要多创设问题情景和融洽的气氛,在师生、生生之间多边互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研究和探索知识的意义和问题的解决办法,共同分享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也共同体验探索的艰辛和挫折的滋味,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经验的共享、情感的共鸣、心灵的融合和生命与人格升华的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的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在合适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构建知识,积极打造灵动课堂,这一直是我的教学梦想。
工作中常听同事这样说:语文老师可以让学生感受文章的优美;数学老师可以用他严密的逻辑思维令学生陶醉;体育、音乐这些学生们天天盼望着可以松口气、透透风的课,更是深受学生们的青睐。只有英语,太难教了,除了枯燥的背和读,好像也没有什么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的是这样吗?
英语中有一句谚语: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着手,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将学习变成学生自觉、自愿、高兴的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能设计出一些能激趣、导趣的活动形式,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教学思想,拿出来与大家探讨一下:
一、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
1.教学片断
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3 Asking the way,A部分语篇教学,我设计了如下引言部分:
Mr. Smith comes from Australia. He is living in Beijing now. He wants to visit the History Museum. But he doesn?蒺t know the way. He is asking Yang Ling how to get there.
在引导学生对语篇背景内容进行完整的解读之后,围绕主人公Mr. Smith的情况,设计以下问题情景:
Q1:Where does Mr. Smith come from?
Q2: Where is he living now?
Q3: What?蒺s wrong with him?
Q4: So what is he doing now?
2.思路分析
前两个问题看似“多此一举”,因为答案中没有任何新词句,感觉像浪费了学生宝贵的课堂时间,但是从语篇内容角度来看,Mr. Smith作为一个现居住在中国的外国友人,他想做的事情和他正在做的事情之间的原因是 Mr. Smith doesn?蒺t know the way,因此才需要问路。所以通过设计这样的问题使学生了解Mr. Smith 的国籍和现居住地并不是“画蛇添足”,而是为了通过学习具有完整意义的语篇获得有意义的内容。那些致力于“挖新”的问题往往关注“什么”,而忽略“为什么”,导致思维的含金量不高。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不要只关注与生词有关的局部情境,而忽视语篇这个大情境,设计的问题应该“合情合理”。
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9 The English Club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会用句型“I?蒺m from…”“I speak…”来介绍自己,并学会用“Where are you from?”“Do you speak…?”去询问别人,这样的四会句型学习起来比较枯燥、抽象,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对西方国家的背景知识知之甚少,教学起来,似乎比较困难。因此,我结合本课内容,把B部分国名整合到第一课时,从学习西方国家的国名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兴趣盎然,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做好心理准备。
1.教学片断
教学开始时,教师让学生观看具有显著国家特征的动物图片,将该国家的国旗隐藏在图片的下方。
T:Boys & girls, let?蒺s look at some pictures.
S: Great.
T: I like collecting flags, but I don?蒺t know where are they? Where are my flags? Can you guess?
S:Under the pictures.
T:Wonderful! What country(国家) is it? You can say in Chinese.
S:法国,英国,日本……
【媒体运用:白板】
2.思路分析
师生围绕学习内容,观看袋鼠、机器猫、自由女神像、大本钟、鸟巢和埃菲尔铁塔,这6个国家代表性的建筑物和图片,运用白板的遮盖功能,用这6幅图片,遮盖住6幅国旗,联系国家的英文表达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展开学生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先用中文表达,其中,学生已经认识China, the UK, the USA 等单词,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学习 country 这一新单词。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启迪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思维,又引导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从而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调整教学计划,使得教学效果有效,学生学得有趣,降低学习难度,拉近师生的距离。
三、强化主体意识,体现自主学习理念
高效的课堂就是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自己起辅助引导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
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3 At a Music lesson B,C部分,学习一些动词“sing, dance, swim, skate, ski…”,若是在以前,我会挨个出示图片,然后逐个教学,再让学生做做动作,说说“I can…”,也不管学生是不是真正会做这件事情。可是,自从学习了新课程的理念之后,我重新任教五年级,上这个单元的时候,我是这么做的:
把B部分图片贴在黑板上,抛出一个问题“What can you do?”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回答,正好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练习单词时,也不是让学生机械地说“Dance, dance, I can dance.”有些学生不会跳舞也跟着说“I can dance.”,这也不利于学生理解这个句型,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整个教学活动。
四、创设教学情境,教学生活真实有效
学生只有亲身经历和体验,收获才是真实的,也是最有效的。因此,课堂活动要贴近学生生活,力求人人参与,让每个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并且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教学情境是小学英语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绪,营造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活动的开展。设置的探究活动,应该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使学生能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我们需要展示的小学英语课堂不仅是一个灵动的课堂,还要不失英语教学真实的本质的东西。我们要让生命与生命真实地对话,思想与思想真实地碰撞。而展示灵动课堂,既是出发点,又是一个归属点,用扎实多样的互动合作,积极尝试自主学习途径,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
【关键词】教学活动新理念 相互沟通 自主学习
在新课改里,有这样一条理念:教师要多创设问题情景和融洽的气氛,在师生、生生之间多边互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研究和探索知识的意义和问题的解决办法,共同分享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也共同体验探索的艰辛和挫折的滋味,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经验的共享、情感的共鸣、心灵的融合和生命与人格升华的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的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在合适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构建知识,积极打造灵动课堂,这一直是我的教学梦想。
工作中常听同事这样说:语文老师可以让学生感受文章的优美;数学老师可以用他严密的逻辑思维令学生陶醉;体育、音乐这些学生们天天盼望着可以松口气、透透风的课,更是深受学生们的青睐。只有英语,太难教了,除了枯燥的背和读,好像也没有什么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的是这样吗?
英语中有一句谚语: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着手,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将学习变成学生自觉、自愿、高兴的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能设计出一些能激趣、导趣的活动形式,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教学思想,拿出来与大家探讨一下:
一、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
1.教学片断
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3 Asking the way,A部分语篇教学,我设计了如下引言部分:
Mr. Smith comes from Australia. He is living in Beijing now. He wants to visit the History Museum. But he doesn?蒺t know the way. He is asking Yang Ling how to get there.
在引导学生对语篇背景内容进行完整的解读之后,围绕主人公Mr. Smith的情况,设计以下问题情景:
Q1:Where does Mr. Smith come from?
Q2: Where is he living now?
Q3: What?蒺s wrong with him?
Q4: So what is he doing now?
2.思路分析
前两个问题看似“多此一举”,因为答案中没有任何新词句,感觉像浪费了学生宝贵的课堂时间,但是从语篇内容角度来看,Mr. Smith作为一个现居住在中国的外国友人,他想做的事情和他正在做的事情之间的原因是 Mr. Smith doesn?蒺t know the way,因此才需要问路。所以通过设计这样的问题使学生了解Mr. Smith 的国籍和现居住地并不是“画蛇添足”,而是为了通过学习具有完整意义的语篇获得有意义的内容。那些致力于“挖新”的问题往往关注“什么”,而忽略“为什么”,导致思维的含金量不高。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不要只关注与生词有关的局部情境,而忽视语篇这个大情境,设计的问题应该“合情合理”。
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9 The English Club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会用句型“I?蒺m from…”“I speak…”来介绍自己,并学会用“Where are you from?”“Do you speak…?”去询问别人,这样的四会句型学习起来比较枯燥、抽象,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对西方国家的背景知识知之甚少,教学起来,似乎比较困难。因此,我结合本课内容,把B部分国名整合到第一课时,从学习西方国家的国名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兴趣盎然,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做好心理准备。
1.教学片断
教学开始时,教师让学生观看具有显著国家特征的动物图片,将该国家的国旗隐藏在图片的下方。
T:Boys & girls, let?蒺s look at some pictures.
S: Great.
T: I like collecting flags, but I don?蒺t know where are they? Where are my flags? Can you guess?
S:Under the pictures.
T:Wonderful! What country(国家) is it? You can say in Chinese.
S:法国,英国,日本……
【媒体运用:白板】
2.思路分析
师生围绕学习内容,观看袋鼠、机器猫、自由女神像、大本钟、鸟巢和埃菲尔铁塔,这6个国家代表性的建筑物和图片,运用白板的遮盖功能,用这6幅图片,遮盖住6幅国旗,联系国家的英文表达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展开学生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先用中文表达,其中,学生已经认识China, the UK, the USA 等单词,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学习 country 这一新单词。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启迪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思维,又引导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从而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调整教学计划,使得教学效果有效,学生学得有趣,降低学习难度,拉近师生的距离。
三、强化主体意识,体现自主学习理念
高效的课堂就是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自己起辅助引导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
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3 At a Music lesson B,C部分,学习一些动词“sing, dance, swim, skate, ski…”,若是在以前,我会挨个出示图片,然后逐个教学,再让学生做做动作,说说“I can…”,也不管学生是不是真正会做这件事情。可是,自从学习了新课程的理念之后,我重新任教五年级,上这个单元的时候,我是这么做的:
把B部分图片贴在黑板上,抛出一个问题“What can you do?”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回答,正好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练习单词时,也不是让学生机械地说“Dance, dance, I can dance.”有些学生不会跳舞也跟着说“I can dance.”,这也不利于学生理解这个句型,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整个教学活动。
四、创设教学情境,教学生活真实有效
学生只有亲身经历和体验,收获才是真实的,也是最有效的。因此,课堂活动要贴近学生生活,力求人人参与,让每个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并且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教学情境是小学英语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绪,营造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活动的开展。设置的探究活动,应该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使学生能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我们需要展示的小学英语课堂不仅是一个灵动的课堂,还要不失英语教学真实的本质的东西。我们要让生命与生命真实地对话,思想与思想真实地碰撞。而展示灵动课堂,既是出发点,又是一个归属点,用扎实多样的互动合作,积极尝试自主学习途径,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