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入学前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究竟持什么样的观念,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呢? 一是要认识到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次,父母教育的很多条件是幼儿园、小学的教育无法相比的。二是进行游戏,寓教于乐。包括做游戏的有心人;做游戏的协调者;注意游戏方式的多样化;怀着饱满的情绪去做游戏。三是重视外界环境的作用,培养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入学前 孩子 家庭教育 观念 方法
年轻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在当代,人们可以说衣食无忧,要使孩子身体健康是容易的。但怎样使自己的孩子变得聪明呢?有的父母感到茫然,不知如何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的家庭教育;有的父母以成人的教育方式,盲目地教孩子数数、识字、背唐诗等等;有的父母则认为孩子的学习是学校老师的事,不必花心思对孩子进行家庭的教育。对于入学前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究竟持什么样的观念,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呢?
一、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
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出世后,最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父母的身边。孩子最先了解的人就是父母。第一个给他玩具、逗他嬉戏的是父母;扶他学步、教他学语的也是父母。初生的孩子大脑里一片空白,是在父母的抚育关怀和直接教育中学习。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在孩子脑中形成了最深的印象。孩子掌握初步的知识、智力的早期发展、生活习惯、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的形成,都是父母影响的结果。
其次,父母教育的很多条件是幼儿园、小学的教育无法相比的。一是时间长。孩子从出生就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从0—3岁,孩子只接受家长的教育(少数上托儿所的孩子除外),即使孩子到3岁以后,上了幼儿园,也还有三分之二的时间与父母在一起。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如果家长能够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教育,那么,教育效果肯定是非常显著的。二是教育手段丰富多样。家长教育孩子的手段不是上课,而是各种各样的日常生活、家庭游戏、外出活动、平常交谈等活动,这些活动的丰富多样,是幼儿园、小学的教育手段无法相比的。三是最能因材施教。幼儿园和学校的教育,是老师面向一批学生的教育方式,由于种种原因,老师们难以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但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却是完全的因材施教和个别教育方式。只要家长对孩子的知识和能力真正地了解,又有适当的教育方法,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当然,我们强调家长教育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降低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可以让孩子学到系统、全面的知识,发展孩子各种能力,使孩子得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这是家庭教育不可替代的。家长既要重视家庭教育,又要配合好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育,这才是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二、进行游戏,寓教于乐
l.做游戏的有心人。每做一个游戏,要有一定的目的。父母和孩子做游戏,在别人看来,是家长和孩子在其乐融融地玩,在享受天伦之乐。孩子也是沉醉在游戏之中,其乐无穷,不知道做某个游戏可以学到什么。而父母心里应清楚做游戏的目的,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各种能力。例如,教孩子倒数10—1。我运用了“火箭发射”这个游戏。在孩子已能牢靠而又熟练地顺数1—50的基础上,针对孩子对电视新闻中播放的火箭发射比较感兴趣的情况,我提出要与孩子做火箭发射的游戏。孩子当然非常高兴。于是,我们一起动手用积木制作“火箭”,准备“发射”。在“发射”前,我给孩子讲了火箭的作用,火箭发射的程序。火箭发射前要倒数10。所以我要孩子在“火箭”“发射”前,也要倒数。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我要求孩子先倒数5—1,孩子很乐意,并能很快掌握。在以后的几次游戏中,我逐渐将倒数的数增加至10—1。孩子掌握起来也比较轻松,以至于在不到4岁时就能倒数20—1了。
2.做游戏的协调者。孩子爱做游戏。但并不是孩子想做的游戏就能做得到。因为有的游戏用现成的玩具是不够的。这需要家长为孩子另外准备一些游戏用的材料。这些材料除可以购买外,家中的很多物品都可以用来做游戏,如凳子、椅子、被子、锅碗瓢盆等等。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个游戏,就是孩子在两岁左右,一次逛街回来,他非要做“卖鳝鱼”的游戏。而且还要给他准备纸条(当鳝鱼)、钉子、两根小板凳、小盆、小刀(玩具塑料刀)。准备完后,他就真的卖起鳝鱼来了:坐在一根小板凳上,用小刀划钉在另一根小板凳上的纸条(鳝鱼),凳子下面的小盆用来装划好的鳝鱼。孩子做得很投入,津津有味,持续时间不下半个小时。显然,孩子在游戏中得到了乐趣,而且也培养了他的记忆、想象等能力。以后,孩子几乎每次外出活动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做有关他见过的感兴趣的游戏,家长自然就是一阵忙碌。但可喜的是,孩子专注于游戏的时间越来越长,注意力也越来越集中。这对于他以后专注于正规的学习、对学习感兴趣是大有裨益的。
3.注意游戏方式的多样化。一般来讲,孩子喜欢将自己感兴趣的游戏重复多次,比如搭积木(可拆装的积木),可以由简单搭到非常复杂,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搭,到自己独立搭,而且搭出家长都难以想象的形状来。但是,有时孩子也对某种游戏很快产生厌倦。这样,就需要家长变换游戏的方式,最好是不同的方式交替进行。就是同一种类的游戏,也要有多样化的形式。例如,识字游戏,就有讲故事、学识字,卡片法识字(卡片上有字,还有人、物、花鸟的图画),生活中识字(将字与生活中的实物对照)等等形式。
4.怀着饱满的情绪去做游戏。家长怀着饱满的情绪,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正在做的是活泼有趣的游戏。孩子对游戏有兴趣,教育效果才会好。为了让饱满的情绪感染孩子,家长应多说说鼓励的话。孩子受到表扬和鼓励,兴致就会更高,头脑会更灵活。家长的鼓励,还能培养孩子一项极其重要的品质——自信,这对孩子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极为有益的。
三、重视外界环境的作用,培养良好的习惯
幼儿的模仿性非常强,模仿是他们的主要学习方式,看见小朋友做什么,自己也要去做,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也想要。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建立良好的习惯;同时,成人所没有意识到的一些行为小节,也可能被孩子模仿而形成不良习惯。因此,家长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环境也在育人。例如,家长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这样幼儿就会无意识中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在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的品质时,家里成员之间应互敬互爱,使幼儿在互相关心和谐氛围中学会关心帮助他人;家长要有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有孩子在家尽量少看电视;等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养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需要家庭、幼儿园、学校的共同努力。本文只就家庭教育方面,谈了一些肤浅的看法,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同行指正。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入学前 孩子 家庭教育 观念 方法
年轻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在当代,人们可以说衣食无忧,要使孩子身体健康是容易的。但怎样使自己的孩子变得聪明呢?有的父母感到茫然,不知如何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的家庭教育;有的父母以成人的教育方式,盲目地教孩子数数、识字、背唐诗等等;有的父母则认为孩子的学习是学校老师的事,不必花心思对孩子进行家庭的教育。对于入学前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究竟持什么样的观念,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呢?
一、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
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出世后,最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父母的身边。孩子最先了解的人就是父母。第一个给他玩具、逗他嬉戏的是父母;扶他学步、教他学语的也是父母。初生的孩子大脑里一片空白,是在父母的抚育关怀和直接教育中学习。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在孩子脑中形成了最深的印象。孩子掌握初步的知识、智力的早期发展、生活习惯、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的形成,都是父母影响的结果。
其次,父母教育的很多条件是幼儿园、小学的教育无法相比的。一是时间长。孩子从出生就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从0—3岁,孩子只接受家长的教育(少数上托儿所的孩子除外),即使孩子到3岁以后,上了幼儿园,也还有三分之二的时间与父母在一起。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如果家长能够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教育,那么,教育效果肯定是非常显著的。二是教育手段丰富多样。家长教育孩子的手段不是上课,而是各种各样的日常生活、家庭游戏、外出活动、平常交谈等活动,这些活动的丰富多样,是幼儿园、小学的教育手段无法相比的。三是最能因材施教。幼儿园和学校的教育,是老师面向一批学生的教育方式,由于种种原因,老师们难以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但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却是完全的因材施教和个别教育方式。只要家长对孩子的知识和能力真正地了解,又有适当的教育方法,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当然,我们强调家长教育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降低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可以让孩子学到系统、全面的知识,发展孩子各种能力,使孩子得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这是家庭教育不可替代的。家长既要重视家庭教育,又要配合好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育,这才是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二、进行游戏,寓教于乐
l.做游戏的有心人。每做一个游戏,要有一定的目的。父母和孩子做游戏,在别人看来,是家长和孩子在其乐融融地玩,在享受天伦之乐。孩子也是沉醉在游戏之中,其乐无穷,不知道做某个游戏可以学到什么。而父母心里应清楚做游戏的目的,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各种能力。例如,教孩子倒数10—1。我运用了“火箭发射”这个游戏。在孩子已能牢靠而又熟练地顺数1—50的基础上,针对孩子对电视新闻中播放的火箭发射比较感兴趣的情况,我提出要与孩子做火箭发射的游戏。孩子当然非常高兴。于是,我们一起动手用积木制作“火箭”,准备“发射”。在“发射”前,我给孩子讲了火箭的作用,火箭发射的程序。火箭发射前要倒数10。所以我要孩子在“火箭”“发射”前,也要倒数。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我要求孩子先倒数5—1,孩子很乐意,并能很快掌握。在以后的几次游戏中,我逐渐将倒数的数增加至10—1。孩子掌握起来也比较轻松,以至于在不到4岁时就能倒数20—1了。
2.做游戏的协调者。孩子爱做游戏。但并不是孩子想做的游戏就能做得到。因为有的游戏用现成的玩具是不够的。这需要家长为孩子另外准备一些游戏用的材料。这些材料除可以购买外,家中的很多物品都可以用来做游戏,如凳子、椅子、被子、锅碗瓢盆等等。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个游戏,就是孩子在两岁左右,一次逛街回来,他非要做“卖鳝鱼”的游戏。而且还要给他准备纸条(当鳝鱼)、钉子、两根小板凳、小盆、小刀(玩具塑料刀)。准备完后,他就真的卖起鳝鱼来了:坐在一根小板凳上,用小刀划钉在另一根小板凳上的纸条(鳝鱼),凳子下面的小盆用来装划好的鳝鱼。孩子做得很投入,津津有味,持续时间不下半个小时。显然,孩子在游戏中得到了乐趣,而且也培养了他的记忆、想象等能力。以后,孩子几乎每次外出活动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做有关他见过的感兴趣的游戏,家长自然就是一阵忙碌。但可喜的是,孩子专注于游戏的时间越来越长,注意力也越来越集中。这对于他以后专注于正规的学习、对学习感兴趣是大有裨益的。
3.注意游戏方式的多样化。一般来讲,孩子喜欢将自己感兴趣的游戏重复多次,比如搭积木(可拆装的积木),可以由简单搭到非常复杂,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搭,到自己独立搭,而且搭出家长都难以想象的形状来。但是,有时孩子也对某种游戏很快产生厌倦。这样,就需要家长变换游戏的方式,最好是不同的方式交替进行。就是同一种类的游戏,也要有多样化的形式。例如,识字游戏,就有讲故事、学识字,卡片法识字(卡片上有字,还有人、物、花鸟的图画),生活中识字(将字与生活中的实物对照)等等形式。
4.怀着饱满的情绪去做游戏。家长怀着饱满的情绪,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正在做的是活泼有趣的游戏。孩子对游戏有兴趣,教育效果才会好。为了让饱满的情绪感染孩子,家长应多说说鼓励的话。孩子受到表扬和鼓励,兴致就会更高,头脑会更灵活。家长的鼓励,还能培养孩子一项极其重要的品质——自信,这对孩子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极为有益的。
三、重视外界环境的作用,培养良好的习惯
幼儿的模仿性非常强,模仿是他们的主要学习方式,看见小朋友做什么,自己也要去做,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也想要。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建立良好的习惯;同时,成人所没有意识到的一些行为小节,也可能被孩子模仿而形成不良习惯。因此,家长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环境也在育人。例如,家长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这样幼儿就会无意识中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在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的品质时,家里成员之间应互敬互爱,使幼儿在互相关心和谐氛围中学会关心帮助他人;家长要有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有孩子在家尽量少看电视;等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养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需要家庭、幼儿园、学校的共同努力。本文只就家庭教育方面,谈了一些肤浅的看法,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同行指正。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