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克莱顿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出场及其实践诉求

来源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sh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在当今全球生态危机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思潮.菲利普·克莱顿等撰写的《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灾难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正式出场.有机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怀特海过程哲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从批判资本主义不正义、揭露“自由市场”不自由以及披露穷人待遇不公平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关于重组人类文明的生态宣言.这种致力于人类共同福祉、关注人与自然有机结合体的共同命运的世界观,为人类解决生态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其他文献
借助于朱熹《家礼》之类的文本,历史学家对宋代社会生活诸层面做了细致描述,不过,《家礼》中虽有对时俗的描写,也有相当部分内容只是书写者对理想社会秩序的设定,而非宋代已发生的事实.在宋代,虽有少量士人据《家礼》来指导日常之礼,但这一时期的实践者多为服膺朱学者的自觉,他们的演礼活动是用以反观儒学天理、人事的知识验证.另外,他们还在各地刊刻《家礼》,并以注释、附图等方式系统考订与完善礼书,这些纯学术化的知识方式,对加深礼书的理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后,日用类书改编、借用了宋代家礼书写者所订立的礼文,将纯学术化的
司马光《传家集》收录其与范镇论乐的一批书信,被称作"乐中公案"而历来颇受重视,然而研究者对这批书信写作时间的考证却存在不小的分歧,本文尝试从书信内容出发再作探讨.该批书信是马、范二人讨论具体问题的载体,那么,根据信件之间构成的问答关系,即可分作前后4组.除第1组写于皇祐三年外,第2、3、4组主要写于元丰六年,第5组更接近元丰八年.通过重新整理与研究,我们梳正了原有《传家集》的篇章命名与排序的错误,考证了各组书信的写作时间,使信件内容被明确地置入历史背景及其发展脉络之中,从而深入理解了范、马"乐中公案"之难
以"雷峰夕照"闻名于世的雷峰塔,于1924年9月25日下午轰然倒塌.当时的民众多将雷峰塔的倒掉视为不祥之兆,官方多积极筹划重建雷峰塔,媒体的新闻报道与文人雅士的文艺创作则充斥着惋惜、悲凄情绪.在这样的氛围中,鲁迅先后创作了《论雷峰塔的倒掉》《再论雷峰塔的倒掉》,旗帜鲜明地表示与民间吻合的欣喜态度,表达对"十景病"受到针砭的无尽畅快,最终,将对雷峰塔倒掉事件的反思引向对中国国民性痼疾的批判.鲁迅的这些理性思考与他此期的思想观念一脉贯通,而他对国人终将重建雷峰塔以补足十景的预判,在随后的历史中成为事实.200
在中国古代思想与学术传统的语境中理解以"经"为中心的语汇群,可以展现这一独特的语汇群如何创造了一个贯通各个文明和思想层次的意义网络."经"以独特的方式联结了天道、历史、典章、教化、修养与政治制度,成为纵贯文明结构的枢纽.经学则以一种具有超越性的历史意识为基础,创造了前经学时代的理想秩序与圣王想象,并以此为基础确立了以历史纪事为基本形式的天道与人性展现方式,成为宇宙人伦、政治权力,乃至个体修养的教化,更推动了诸子时代思想家追求理想秩序与天道人性的思想创造.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哲学史的建构与经学的关系,揭示在
早期中国哲学中关于"胜"的不同观点及其相互关系,为理解中国传统的某些文化特色提供了一个思想视角.在春秋争霸、兼并不断的大背景下,老子反对战争上的以力胜人,着眼于政治,提出一种以修身自胜为导向的制胜观.自胜的核心是不争与柔弱,其与世俗价值相反.老子采用独特的论说方式,讲明不争与柔弱的道理,许诺如此才能成为天下王.此时,兵家的孙子为争霸和兼并战争效力,其制胜观的要义是谋胜.儒家的孔子无意于争霸,希望恢复礼乐秩序,为此要加强人的道德修养,其自胜观的关键是克己.将他们的观点与老子进行比较,可以进一步看出思想的同异
本文以未来中国如何更好发展"大城市"为主题,探讨新时期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经济增长和转型的重要作用.首先,本文从都市圈视角回答大城市规模扩张的原因及其潜在边界.在此基础上,分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对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的影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将进一步强化"中心—外围"的城市体系与都市圈一体化的发展.都市圈的一体化会带来服务业型消费岗位向中心城市和中心城市中心城区集中,人流也将呈现出"向心"特征.综合来看,信息技术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将加强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本文认为政策上应以建设(国际)消
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一实践和成就背后的发展逻辑需要有新发展理念进行解释和总结.西方学者曾经提供了推动城市化发展的理念,例如中心地理理论、增长极理论、集聚扩散理论和"中心—外围"理论等,但这些理论都不能完全解释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成就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本文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五个维度阐述了我国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分析和刻画了新时代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态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尊重城市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有着特定而丰富的内涵.伟大建党精神生发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不懈探索中,根植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伟大实践中.伟大建党精神是立党的精神原点,是兴党的理论基点,是强党的行动起点.
鲁迅"用功很猛"的习佛时段在抄写《法显传》后戛然而止,意味着鲁迅的佛学修习最终从发起信心的尝试又回到了文学与历史的因缘层面.鲁迅所抄写的两部佛典的作者都对律戒十分重视,《法显传》中记载的佛陀生活遗迹所显示的佛陀人格,也在鲁迅人格生成中造就了一种深层的精神固结,这是理解鲁迅对大小乘佛教"先有""偏见"的一条路径.鲁迅一生都在文学与历史的领域中穿越往来,推崇"疑"的精神和知人论世的方法,也得益于僧佑学者人格的浸润.
邱捷教授1978年以“同等学力”资格考入我校历史学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位学者,在近代中国商人研究、孙中山研究、近代广东社会研究、晚清政治制度研究等课题都有创新成果,近十余年集中精力点注与研究《杜凤治日记》.邱捷教授对自己学术研究的特点与局限有客观的认识,对若干课题的拓展、创新也提出了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