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导航
文档转换
企业服务
Action
Another action
Something else here
Separated link
One more separated link
vip购买
不 限
期刊论文
硕博论文
会议论文
报 纸
英文论文
全文
主题
作者
摘要
关键词
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期刊论文
PAC-1和CD62P在脑梗死急性期的表达
PAC-1和CD62P在脑梗死急性期的表达
来源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dkd03
【摘 要】
:
PAC-1和CD62P是血小板活化的标志物,流式细胞仪能快速敏感检测PAC-1和CD62P.血栓性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活化,PAC-1和CD62P表达增加.心源性脑栓塞急性期的血小板活化状态有待进
【作 者】
:
蒙绪卿
廖小平
龙志刚
【机 构】
:
570311
【出 处】
: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发表日期】
:
2005年11期
【关键词】
:
PAC-1
CD62P
急性血栓性脑梗死
急性心源性脑栓塞
流式细胞仪
PAC-1
CD62P
thrombotic cerebral infarct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下载此文
赞助VIP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AC-1和CD62P是血小板活化的标志物,流式细胞仪能快速敏感检测PAC-1和CD62P.血栓性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活化,PAC-1和CD62P表达增加.心源性脑栓塞急性期的血小板活化状态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动物模型无助于急性卒中治疗的发展吗?
急性卒中治疗的发展往往以动物实验为先导,但动物实验的良好结果未必能再现于卒中患者的临床试验中,因此有关动物实验对急性卒中治疗发展的作用颇有争议,本文就此进行了讨论分析。
期刊
卒中
治疗
动物实验
神经保护剂
眼的血管改变可预测严重高血压风险
据美国心脏学会杂志Hypertension报道,向视网膜供血的微血管在血压超过正常范围之前即可出现狭窄。一项长期研究表明,视网膜小动脉相对狭窄的患者5年内患严重高血压的危险性可能是小动脉相对较宽者的2倍。
期刊
视网膜供血
眼
高血压
收缩压
动脉硬化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手术时机
背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破裂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时机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早期夹闭可预防再出血,后者是SAH后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早期手术也有可能的有害作用,即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本综述评价了不同手术时机对SAH后转归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据。
期刊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手术时机
手术治疗
动脉瘤夹闭术
选择素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黏附分子在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等病理生理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选择素家族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密切.文章就P-、E-和L-选择素的作用、特征、相互关系以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
期刊
选择素
缺血性脑血管病
黏附分子
缺血再灌注
selecti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dhesion molecule
手术减压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有效,证据不足,还是对传统思维的挑战?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后的高死亡率,很大程度上与恶性脑水肿引起的占位效应导致的颅内压升高和脑疝有关.内科保守治疗的结局总是很差.手术减压虽然已经进行了70多年的尝试,
期刊
脑水肿
手术减压
大脑中动脉
颅内压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手术减压治疗
恶性
梗死
证据
内科保守治疗
高死亡率
占位效应
血管生成素与脑缺血
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是一族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Tie—2为其内皮特异性共同受体,Ang1能保持血管内皮的稳定性,促使血管成熟;Ang2能拮抗Ang1,破坏血管的稳态,与内皮细胞的增殖有关。Ang及其受体在缺血脑组织中的特异表达与脑缺血半暗带血管重建、侧支循环的形成和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密切相关,有望成为缺血性卒中新的治疗靶点。
期刊
血管生成素
脑缺血
血管内皮细胞
生物学特征
基因治疗
angiopoietins angiogenesis cerebral ischemia
雌激素受体α基因突变与卒中风险
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 α,ESR1)基因突变与多种重要的雌激素依赖性特征有关,包括脂质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对激素替代疗法的反应、冠心病风险和偏头痛。生殖类固醇在脑血管病理生理学和脑缺血中所起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由于携带c.454-397T〉C(rs2234693)CC基因型的男性中心肌梗死风险显著增高,因此,麻省理工学院肿瘤研究中心的Shearman等对这种基
期刊
雌激素受体Α
基因突变
风险
卒中
雌激素依赖性
激素替代疗法
动脉粥样硬化
麻省理工学院
基因型
褪黑激素能降低偏头痛发作的频率和强度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褪黑激素的分泌和松果体功能与头痛病有关,在丛集性头痛、有先兆型和无先兆型偏头痛、月经性头痛以及慢性偏头痛患者中均已发现褪黑激素水平的改变。据Neurology报道,一项开放剂量的试验表明,褪黑激素能减少慢性偏头痛患者的头痛发作的频率和强度。
期刊
偏头痛
褪黑激素
发作
慢性
患者
丛集性头痛
开放剂
体功能
松果体
分泌
亚低温与缺血性神经元凋亡
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元凋亡的机制还不清楚,可能与内源性和外源性胱冬酶介导的细胞死亡途径的激活有关,但也可能与不依赖胱冬酶的凋亡诱导因子介导的凋亡有关。亚低温(33~35℃)可能是迄今惟一有效的神经保护措施,可以通过抑制胱冬酶活性、促进Bcl-2表达、影响神经元相关基因的表达等机制,减少脑缺血神经元凋亡,继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期刊
亚低温
缺血性神经元凋亡
脑缺血
胱冬酶活性
基因表达
mild hypothermia ■ apoptosis ■ cerebral ischemia
老年期抑郁中的血管性抑郁
文章系统回顾了近10年来对血管性抑郁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学、神经影像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认识和研究,探讨了血管性抑郁诊断标准的建立.
期刊
老年期抑郁
血管性抑郁
血管危险因素
脑血管疾病
senile depression
vascular depression
vascular risk
其他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