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和谐与否重在“善”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x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师生关系;学生;倾诉;成绩
  [中图分类号]C-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11(B)-003-01
  
  时代呼唤和谐,社会发展需要和谐。构建和谐的学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时代赋予每一位教师的责任。教育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既要重视行为的规范性。又要考虑尊重人的情感。对待学生,首先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刚柔相济,以理服人”才能使学生感到温暖,才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如果班级管理缺乏人性化,不及时矫正,那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迟早会有崩溃的一天。因此,班主任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和谐关系。在教育界有一句流行的名言:“把学生看作天使,教师便生活在天堂;把学生看作魔鬼,教师便生活在地狱。”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
  通过班级管理的实践,笔者觉得能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班主任要“以己之身。及人之身”。以热情换取坦诚,以坦诚换取信任,以信任换取和谐。
  
  一、“善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每一个班级或多或少都有几个学困生,教师与他们之间也最容易发生矛盾。其实,学困生比其他学生更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与爱护,因为他们比学习好的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所以,教师一定要善待他们,用真心真诚去打动他们、启发他们,逐步增强他们的信心、勇气,并耐心细致地培养他们。
  
  二、“善处”冒犯教师的学生
  
  学生往往缺乏自控能力,容易冲动,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冒犯教师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于学生的冒犯,若处理不当,会造成不良后果。因此,班主任应严肃谨慎地应对学生的冒犯。应冷静,切忌激动、急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
  “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以确保自己胸怀宽广。”
  
  三、“善扬”有个性的学生
  
  人是有个性的,这种个性表现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倾向。就性格特征而言,有的好动,有的孤僻、有的软弱。由于学生的个性表现往往影响着班级的整体形象和荣誉,所以,班主任要因势利导,发现并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于学生的个性表现。班主任必须持宽容态度,努力优化并赞扬其个性优势,不断地帮助他们克服不好的一面,把劣势转化为优势。
  
  四、“善对”犯错的学生
  
  学生违规犯错是不可避免的。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不是圣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有待于教师去培养造就,教师要善于和学生交谈,给他们改正的机会。教育学生时,要力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五、“善听”学生的心声
  
  要建立起师生间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关键在于教师要积极地倾听学生的心声。在形成有效的双向交流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能够使用常用的并带有描述性的语言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积极倾听首先是一种态度。对我们来说。积极地倾听学生的心声,能传达出我们参与真正的双向交流的愿望,当我们开始倾听,并带着理解与同情做出反应时,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建立。
  
  六、“善言”学生的表现
  
  成绩是学生、家长和教师都倍加关注的核心因素,身为班主任应有大局意识,从宏观上把握本班成绩,对每位学生的成绩了如指掌,帮助每个学生制定具体的目标与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于部分患了“成绩冷漠症”的学生,应通过以点带面的方法帮助他们重新拾起久违的自尊、自信。重新赢得重视与尊重进而获得学习成绩上的“新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心中有了“爱”,才能善待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状态,从而让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进而“亲其师,信其道”。只要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用一颗慈爱的心去善待学生的一切,那么,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
  
  编辑:郭裕嘉
其他文献
[关键词]师生关系;和谐;策略;爱心;榜样;语言艺术: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11(B)-0036-01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由此可见,要当一名好教师,必须善于和学生交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当教师和学生关系融洽了,才能享受到师生成长的快乐,体会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在Hela细胞系上检测了来自紫球藻的胞外多糖及其组分的抗呼吸道病毒(RSV)活性.发现紫球藻胞外多糖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具有强烈的抑制活性,同时对宿主细
[关键词]校长管理;职能;战略决策;教学管理;内外协调;开拓创新  [中图分类号]G4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12(B)-0023-01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要实现学校管理的最佳效能。关键在于校长怎样管理学校。下面,笔者就校长如何在管理中实现四个职能谈一些看法。  一、战略决策职能  一个校长的教育思想首先体现在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