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林业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研究林业产业的发展,阐述了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对当前我国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进而促进我国林业产业健康、长远地发展。
关键词: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林业产业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1
林业不仅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的木材以及其他林产品,而且肩负着改善与维护生态环境的重任。林业产业的发展与林业建设是否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重视林业生态问题建设方面的同时,也应注重林业产业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贯穿于该产业发展的全过程,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
1.建立和谐的生态环境。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可以建立更合理的林业经济结构,为整个生态环境的和谐与持续发展提供条件[1]。整个森林的生态系统是林业的主体,我国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部分,是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是各个部门经济发展以及维护所有生物必不或缺的资源。对林业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是目前我国林业发展的需要,面对目前我国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的情况,只有合理、科学的对林业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才能够确保我国森林资源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才能够维护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在确保森林资源可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更好地维持生态的平衡,进而保证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保障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合理地利用。
2.保障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林业产业是我国产业的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对林业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并结合市场的需求,能够推动我国经济稳定的发展。林业经济是组成国民经济的元素之一,科学、合理的林业经济结构有助于尽早实现高效的林业经济效益的目的,进而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稳步的发展。
3.保障社会稳定。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来从事林业产业相关工作可以较好地解决一部分社会就业问题,但因林业产业结构不够规范,许多相关企业完全无法继续经营下去,如此就导致一大批从事林业产业的工作人员收入降低,甚至下岗。因此对林业产业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能够保障林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如此一来就能够保障从事林业工作的人员工作稳定,这对维持社会的稳定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这样的调整能够保障林业产业工作人员的基本工作,更能够保障林业工作人员生活的根本需求。
二、我国林业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1.林业产业结构单一化。从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历程来看,我国林业产业最初是木材采运业,随着木材采运企业在我国国有林区的逐步成立,最先是带动了商业、餐饮业、服务业、建筑业等非林行业的发展,就林业内部的发展时序而言,林产工业继木材采运业逐渐发展起来,而森林资源培育业则起步较晚,因为森工企业将重点放在木材采运业,所以其他产业发展的结构以及规模完全依赖于木材采运业,因此导致了林业产业结构的单一化。
2.林业所有制结构。当前我国林业产业的所有制结构依然是以国有制、集体所有制为主导,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林业企业属于国有企业,国家自负盈亏,企业根本不必担心收益的问题[3]。而如今市场经济时期,为了保障企业持续发展,企业自负盈亏,然而以国有制、集体所有制为主导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员工工作缺乏积极性,造成很多企业效益低下,甚至倒闭。
3.产业结构不合理。林业产业结构一直都存在产出低、投入高、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使得大批人工林的出现,大批的人工林存在会导致土壤严重退化,最终破坏了森林的生态结构。然而以森林旅游、保护生态系统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因其不能迅速地实现经济利益,其巨大的潜在价值往往被人们所忽略。
三、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措施
1.政府政策扶持。政府政策的支持是林业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政府的宏观调控可以促进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首先政府部门应当确定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方向,协调林业产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正确引导林业产业发展。其次要制定产业合理化调整策略,为林业产业基础部门的工作人员给予科学的指导。最后政府可以采取激励制度,实施产业政策,通过税收优惠、信贷政策以及价格政策等手段,调整投资结构,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2.依托市场需求。我国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依托市场与资源,将开发同市场经济相结合,将产业结构的调整纳入到市场经济运行的轨道,依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具体需求与发展规律,把握好发展方向,选择好发展项目。首先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求的各种相应的交易规则与管理原则,使我国林业的各类交易方式与市场需求符合。其次要明确林业企业的产权,树立正确的林业企业组织的产权运作以及市场联动的理念。最后应当建立有效的产业进退机制,利用市场规则对企业进行管理,大力整治不能适应市场要求的企业。
3.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与技术以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是做好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通过技术的革新,那么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也需要依赖先进的科技,以科技为支撑,如此才可以更好地做好林业工作的管理与发展。我国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应当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科技技术,促使我国传统产业逐步向现代产业转变。首先要将生产同科技相结合,将科技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做好新技术的运用,进而林业产品的进行改革,利用先进技术做好林业产品的深加工,以增加其附加值。其次是要建立、完善科技服务推广体系,面向市场开发科技含量高的林业产品,重点在于做好高档林业产品的开发和创新,保障中国林业产品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最后在于培养高级科技人才,我国林业应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将更多的优秀人才引进林业产业,创新人力资源开发并使用管理机制,将培训和引进相结合,创建一支精干的林业管理与技术人员队伍,加强对人才资源库的建设,为企业步入新兴行业储备人才。
四、结语
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应用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唯有让林业的发展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它才能有立足之地,才能够更好地发展,因此,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重要的,亦是必然,唯有适应市场的需要,符合自然规律的调整,才能够更快、更好、更稳定地做好促进林业事业发展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刘玉彪.浅谈我国林业经济结构的改革与调整[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1,6(6).
[2]吴志文.论林业信息化对传统林业的改造[J].林业经济问题,2012,23(1).
[3]魏远竹,朱永法.产业结构调整与林业增长方式转变[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23(1).
关键词: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林业产业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1
林业不仅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的木材以及其他林产品,而且肩负着改善与维护生态环境的重任。林业产业的发展与林业建设是否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重视林业生态问题建设方面的同时,也应注重林业产业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贯穿于该产业发展的全过程,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
1.建立和谐的生态环境。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可以建立更合理的林业经济结构,为整个生态环境的和谐与持续发展提供条件[1]。整个森林的生态系统是林业的主体,我国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部分,是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是各个部门经济发展以及维护所有生物必不或缺的资源。对林业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是目前我国林业发展的需要,面对目前我国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的情况,只有合理、科学的对林业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才能够确保我国森林资源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才能够维护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在确保森林资源可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更好地维持生态的平衡,进而保证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保障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合理地利用。
2.保障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林业产业是我国产业的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对林业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并结合市场的需求,能够推动我国经济稳定的发展。林业经济是组成国民经济的元素之一,科学、合理的林业经济结构有助于尽早实现高效的林业经济效益的目的,进而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稳步的发展。
3.保障社会稳定。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来从事林业产业相关工作可以较好地解决一部分社会就业问题,但因林业产业结构不够规范,许多相关企业完全无法继续经营下去,如此就导致一大批从事林业产业的工作人员收入降低,甚至下岗。因此对林业产业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能够保障林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如此一来就能够保障从事林业工作的人员工作稳定,这对维持社会的稳定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这样的调整能够保障林业产业工作人员的基本工作,更能够保障林业工作人员生活的根本需求。
二、我国林业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1.林业产业结构单一化。从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历程来看,我国林业产业最初是木材采运业,随着木材采运企业在我国国有林区的逐步成立,最先是带动了商业、餐饮业、服务业、建筑业等非林行业的发展,就林业内部的发展时序而言,林产工业继木材采运业逐渐发展起来,而森林资源培育业则起步较晚,因为森工企业将重点放在木材采运业,所以其他产业发展的结构以及规模完全依赖于木材采运业,因此导致了林业产业结构的单一化。
2.林业所有制结构。当前我国林业产业的所有制结构依然是以国有制、集体所有制为主导,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林业企业属于国有企业,国家自负盈亏,企业根本不必担心收益的问题[3]。而如今市场经济时期,为了保障企业持续发展,企业自负盈亏,然而以国有制、集体所有制为主导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员工工作缺乏积极性,造成很多企业效益低下,甚至倒闭。
3.产业结构不合理。林业产业结构一直都存在产出低、投入高、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使得大批人工林的出现,大批的人工林存在会导致土壤严重退化,最终破坏了森林的生态结构。然而以森林旅游、保护生态系统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因其不能迅速地实现经济利益,其巨大的潜在价值往往被人们所忽略。
三、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措施
1.政府政策扶持。政府政策的支持是林业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政府的宏观调控可以促进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首先政府部门应当确定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方向,协调林业产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正确引导林业产业发展。其次要制定产业合理化调整策略,为林业产业基础部门的工作人员给予科学的指导。最后政府可以采取激励制度,实施产业政策,通过税收优惠、信贷政策以及价格政策等手段,调整投资结构,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2.依托市场需求。我国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依托市场与资源,将开发同市场经济相结合,将产业结构的调整纳入到市场经济运行的轨道,依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具体需求与发展规律,把握好发展方向,选择好发展项目。首先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求的各种相应的交易规则与管理原则,使我国林业的各类交易方式与市场需求符合。其次要明确林业企业的产权,树立正确的林业企业组织的产权运作以及市场联动的理念。最后应当建立有效的产业进退机制,利用市场规则对企业进行管理,大力整治不能适应市场要求的企业。
3.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与技术以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是做好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通过技术的革新,那么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也需要依赖先进的科技,以科技为支撑,如此才可以更好地做好林业工作的管理与发展。我国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应当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科技技术,促使我国传统产业逐步向现代产业转变。首先要将生产同科技相结合,将科技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做好新技术的运用,进而林业产品的进行改革,利用先进技术做好林业产品的深加工,以增加其附加值。其次是要建立、完善科技服务推广体系,面向市场开发科技含量高的林业产品,重点在于做好高档林业产品的开发和创新,保障中国林业产品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最后在于培养高级科技人才,我国林业应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将更多的优秀人才引进林业产业,创新人力资源开发并使用管理机制,将培训和引进相结合,创建一支精干的林业管理与技术人员队伍,加强对人才资源库的建设,为企业步入新兴行业储备人才。
四、结语
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应用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唯有让林业的发展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它才能有立足之地,才能够更好地发展,因此,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重要的,亦是必然,唯有适应市场的需要,符合自然规律的调整,才能够更快、更好、更稳定地做好促进林业事业发展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刘玉彪.浅谈我国林业经济结构的改革与调整[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1,6(6).
[2]吴志文.论林业信息化对传统林业的改造[J].林业经济问题,2012,23(1).
[3]魏远竹,朱永法.产业结构调整与林业增长方式转变[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