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中多模态教学模式探究

来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el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学课堂教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信息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被不断尝试,多模态理论在当前教学改革的运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和关注。本文以多模态理论为基础,从教师话语、教师的肢体语言、工具PPT、课堂布局四方面来研究大学英语课堂的多模态教学模式,并分析探讨各模态相互配合以最大化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分别通过溶胶凝胶、水热法合成了上转换发光材料Er^3+Y3Al5O12和Er^3+:Y3Al5O12/ZnS复合物,并采用XRD和SEM进行表征,研究了Er^3+:Y3Al5O12/ZnS在可见光照射下降解次甲基蓝的催化
提出了一种通用的波形显示控件的设计方法.稍作修改,就可以用于其他任何需要显示波形的地方.
虚拟仪器技术同传统仪器相比具有开放性、易用性、性能价格比高的特点,目前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叙述了NI公司的ComponentWorksTM工具包的特点,分析了虚拟仪
根据试验、测控与仿真应用对实时操作系统的需求,介绍了适用于这些应用不同层面的几类典型的实时操作系统及相应的开发环境,特别是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并对它们加以比较,从而为工
本文探讨的是美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延伸威慑战略与防务政策上所面临的核心困境,以及美国为应对这种困境所展开的一系列政策上的探索与调整。核心回应的是在苏联既拥有在欧洲常规力量上的显著优势,又在战略力量建设方面持续投入,对美国本土构成越来越大的安全威胁的情况下,美国如何保持其对欧洲盟友安全承诺的可信性的问题。文章首先介绍了威慑理论的主要内涵,分析了理性主义观点和非理性主义观点的学者对威慑的差异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