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 想象”让高年级习作更灵动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jian1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年级“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循着课标的指引,笔者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发现: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学会生动描写,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引领学生把习作写具体、写生动,提高习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赏析佳作,探究“描写 想象”的方法和技巧
  习作指导,首先应努力推进师生心灵的沟通和交流。有的放矢的习作指导,才能富有实效。因此,在学生习作前后,教师应适时营造轻松愉悦的聊天氛围,引导学生讨论习作困惑,引发习作思考。然后,引领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那一个个精挑细选出来的出自于名师名家手笔的经典片段,引导学生去欣赏,去发现。
  1.感受描写的精妙,提炼描写的方法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题习作“写一篇描绘剪纸作品的习作”,是一个比较棘手的习作题材。大多数学生对于如何表现剪纸的“美”“有趣”等感到一片茫然。教师也经常为“难以指导”而头痛不已。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赏析从《姥姥的剪纸》《安塞腰鼓》等课文中节选出来的精彩片段。学生在教师的巧拨妙引中轻而易举地提炼出了描写“剪纸之美”的方法。
  顺势而导,教师可向学生们清晰明确本次的习作目标:
  (1)描写 想象,生动、具体地描绘出剪纸者剪纸时的各种突出表现。
  (2)描写 联想,鲜活、形象地抒写自己从剪纸作品和剪纸者的行为表现中获得的特别感受。
  有了清晰的方法引领,便能化难为易。良好的语感,再配以高超的技巧,学生描绘艺术作品特有的魅力,也就变得简单多了。
  2.感受想象的魅力,发掘想象的技巧
  在描寫中,巧妙引入神奇、丰富的联想或想象,可以让习作插上飞翔的翅膀,让习作更加具有灵性和活力。
  有位教师在“用细节写‘活’人物”习作指导课中为了引导学生把人物塑造得鲜活而饱满,教者首先让学生们回顾课本中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詹天佑、钱学森、林肯、扫路人、刘老师……然后引导学生提炼出人物描写最关键的写法:
  (1)精选典型、新颖的具体事例。
  (2)引入生动、具体的人物细节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3)表现出人物最突出的特点和品质。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述说习作的困惑,带着困惑,顺势而导,通过组织学生赏析《“老太太”肖像描写》《“林冲棒打洪教头”动作描写》《“走上讲台之前”心理描写》……透过大量精美片段的品读和赏析,学生们欣喜地发现了想象的方法其实很简单。联想、想象,是指由于某人或某事而想起其他相关事物,或者直接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比喻型想象、拟人型想象、对比型想象、夸张型想象猜测型想象……
  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是拓展作文思路的羽翼,是增强文章活力的泉源。而习作中,“描写”与“想象”的完美相融,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丰富语言,给文章添彩增味,营造出美妙的意境。
  二、鼓励模仿,推进“描写 想象”的迁移和创造
  习作指导重在用心,重在得法。创新习作形式,化难为易,顺势而导,便能于无声、无形处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写作技巧。
  1.特色仿写,以模仿推进迁移和运用
  小学生在习作中的模仿,不应是僵化的抄袭,而应是同类写作方法的有效迁移和灵活运用。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与课文相联系的仿写是练笔的好方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意以课文为导引,提炼和总结对学生习作有启发的“法”,为学生提供仿写契机,可以促进学生在模仿中进行迁移和运用,最终实现个性化的创造。
  以《黄果树瀑布》为例,课文通过移步换景的写法,讲述了“我们”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所闻、所见、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教学中,教师在学生理解“移步换景”的写法后,进一步深入课文,引领学生发现课文在每部分中都是先写见闻,再写感受,最后还运用了“移情”徐霞客塑像的方式,表达了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整个写作方法的模式为:“描写 想象”。在学生充分了解作者的写法后,教师以学导写,鼓励学生迁移运用,要求学生以“美丽的校园”为题,先到学校里走一走,看一看,然后仿照课文“描写 想象”的方法展现校园的美丽,描述校园生活的美好,抒发对母校的真情实感,为校园谱写一首心灵的赞歌。并进一步提示:
  (1)移步换景,清晰介绍校园整体布局;
  (2)生动描写,展现校园景色的特点;
  (3)丰富想象,为景物赋予生机和灵性;
  (4)人称转换,直接抒发内心真情实感;
  (5)适时插入回忆,为校园生活涂抹迷人的魅力。
  遵循习作指导的层次和规律,循序渐进,也是习作教学中化难为易,集训练和指导于一体的有效策略之一。有了这样逐层深入的提示和引领,相信学生们的习作能力会自然提升于无形中。
  2.创意续编,在想象中激发创作欲望
  续写,更多注重的是要激发学生自主创作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顺着思路去想象、创编新的故事情节,从而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如《螳螂捕蝉》一课的故事续编,教师可以出示:请以“第二天,吴王坐在朝堂上,面对下面的诸位大臣,摇了摇头……”为开头,进行故事续编。
  教学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尽量尝试用人物的微小动作去渲染故事的情境,大胆去构想接下来的故事发展。在各抒己见之后,学生编故事的欲望和兴趣被彻底激发出来,虚构出来的故事结局也是五花八门。
  在学生虚构出故事后,教师还需要更进一步引导学生往合理的方向进行想象和续写。如此,整个续编的“习作要求”变成了这样:展开丰富想象,虚构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细节描写生动具体,人物形象鲜明;主题鲜明,人物的命运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
  说写联动,有了这样的引领,学生们的续写便不会天马行空,毫无章法,有效地开启了续写的习作之旅。
  三、反复修改,实现“描写 想象”的巩固和提升
  课标明确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把修改的重点放在语句的修改上,力求准确、具体、生动。
  1.巧指引,开展片段互改
  例如,在写一篇描绘剪纸作品的习作点评课中,教师呈现了一段学生关于剪纸作品的描写片段,进而引发学生评议:“你觉得这个片段写得怎么样?”最后明确修改要求,提供修改指引。
  2.妙点拨,着力全文自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如果学生能在这样的改写指导中学会生动描写,学会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也同样能写出好文章。
  例如,在让学生写命题习作《暑假乐事》时,学生所遇到的困境是,习作枯燥、乏味,难以让读者感受暑假期间的欢乐和有趣。在师生讨论中,教师给出习作方向:怎样才能生动、具体地描写出“暑假乐事”最精彩的镜头呢?接着给出修改方法:尽量略写枯燥无味的”口水话”,尽量避免详略平均的“流水账”,生动详写事件中最精彩的情节,充分体现“欢乐、有趣”的主题,把文章构建成一个有趣的“大肚子娃娃”。然后教师将整个教学梳理出这样几个环节:把过程写具体(一波三折)——把人物细节写生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把事物特点写清楚(大小、颜色、形状、变化、动态、静态等)——把感受写真实。
  有针对性地修改习作,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总之,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快点长大,就像春日里的竹子一样拔节,那是一种成长的快感。习作训练应讲求层次性,应该让学生们在由易到难、由扶到放、循序渐进的习作点拨和指导中,得到实实在在的进步,切身感受到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跳跃和生长,获得一种生命拔节的感觉,奏响灵动习作的新乐章。
  (作者单位:安徽天长市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翠鸟》是作家青莽的一篇散文。作者抓住翠鸟的特点进行观察和描写,生动地再现了翠鸟的形象,再加上作者喜爱翠鸟,热爱自然的情怀在文中真诚袒露,很适合处于习作起步阶段的三年级学生借鉴模仿。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都编排了这篇文章,笔者细读之后发现,两个版本的课文在结尾处存在差异。教学中,可以抓住两个版本的不同之处进行对比阅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差異呈现  人教版《翠鸟》课文结尾:  我们真想捉一只翠
在《狼和七只小羊》的故事中,小羊妹妹跟妈妈一起救出了被大灰狼吃掉白六个哥哥且姐。为了奖励小羊妹妹的机智,羊妈妈给小羊妹妹买了许多她喜欢的零食,小羊妹妹很开心。  小羊妹妹把一整罐的糖果分享给了两个小姐姐,房间里充满了甜甜的味道。  小羊妹妹把新鮮的水果分享了两个小哥哥,房间里飘来了一阵阵果香。  小羊妹妹把蛋糕和甜甜圈分享给了大哥哥口大姐姐。  零食都被分完了,小羊妹妹开心极了,原来分享比得到奖励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合适的引导,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进而让学生充分理解文本语言,有效地进入文本意境,感受文字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在教材中,几乎所有的课文都配有插图,插图能很好地补充文字内容。然而,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没能够合理地利用插图资源,使得资源被浪费。插图是非常直观化、情境化的表现方式,可以让学生较快地进入文本情境。所以,在开展教学时,教师要对插图进行合理的运用,同时基于
今天是周末,熊妈妈带着熊小弟一起出门踏青。可是没过一会儿,突然下起了雷阵雨。熊妈妈赶紧带着熊小弟回家。  熊小弟赶紧把鸡大哥喊过来,并且邀请他去自己家避雨。  路上,他们遇到羊妹妹走在电线杆旁,熊妈妈说:“雷雨天不能走在电线杆附近,容易被雷电击中。”  熊小弟赶紧把羊妹妹叫了过来,并且邀请她去自己家里避雨。  熊妈妈、熊小弟、鸡大哥和羊妹妹一起回家。路过一个大广场时,看到调皮的狗小弟在水池边玩水龙
镇江市润州区南徐新城幼儿园 黄思昀  亲子游戏是父母与孩子交往及情感联系的重要方式。在亲子游戏的诸多类型中,语言类亲子游戏是亲子交流的重要方式,能有效地开发幼儿语言的感知力和表达能力。  游戏一 小动物送果子  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坐在小椅子上,孩子扮演小动物,带着水果,模仿小动物的声音、语气和神态去送水果,一边送一边说:“我请爷爷吃××。”……直到把水果送完。  游戏二 你来比划我来猜  
散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散文的文体特征开展教学是阅读教学中的关键一环。  一、散文文体的主体性特征  散文是一种主体性较强的文体,更容易突显作者的个性与思想。散文表面上是在写所见所闻,实际上是通过所见所闻表达所感所悟、所思所想,而且富有鲜明的主体性。谢大光的《鼎湖山听泉》一文表达了作者不同于他人的独特感受。鼎湖山有无数可写的景物,层峦、叠嶂、繁花、修竹作者均舍弃,重点描写了泉神、泉韵。由
习作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在习作中,学生能提升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形成丰富的语感。但是,现在很多学生对习作都失去了兴趣,甚至出现谈“文”色变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只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习作技巧的传授,没有注重学生平时的积累,更没有关注学生的學习兴趣。近年来,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进入到教育领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笔者尝试结合微课资源进行习作教学,取得了一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随文练笔,就是在阅读教学之中或阅读教学之后,在学生理解了文本内容、学习了文本的表达方式、领会了作者的表达意图后,进行的练笔活动。这样的练笔活动,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还有助于学生及时积累运用文本语言,掌握文本的语言表达方式、结构特点等习作知识和技能。在教学实践中
正值青春年华,我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家乡,成了一名自豪的小学老师。  那天,我走上讲台,那一张张小小的笑脸齐刷刷地迎过来,那一双双清澈的眸子注视着我、跟随着我,我困窘,我惶恐,我自豪,享受着学生那崇拜的眼神,一股莫名其妙的热流涌遍全身。  忘不了,那一头毛糙蓬乱的头发,那个瘦小的背影,那个喜欢偷偷摸摸拿走同学文具的学生。“老师,她以前总拿我的东西,借了也不还,还……您看,我才买的钢笔……”“老师,她总
自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学过的词汇并不少,接触过的句式也很多,但最后写出的习作常常平淡无奇,空洞无物,枯燥无味。若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首先要明确语文学科的本质,确立语文教学的目标,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习得语言表达的方式。教学《颐和园》一课,我们不仅要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