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余份文件泄露:伊朗的秘密行动

来源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u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0月中旬,动荡的气氛笼罩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上空。示威者们在街上游行,抗议政府贪污受贿的行为,并要求总理阿迪勒·阿卜杜勒·迈赫迪辞职。此外,他们还焚烧伊朗国旗,袭击伊朗领事馆,以此谴责该国过度干预伊拉克内政。动荡中,一位神秘访客悄悄溜进了这座城市。
  这位访客就是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而他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游说伊拉克国会里的一位盟友,希望他能帮助伊拉克总理渡过危机,保住职位。
  这不是苏莱曼尼第一次被派遣到巴格达控制局势。对于德黑兰来说,只要迈赫迪在位,伊朗就能对伊拉克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最近,多份伊朗情报机构的秘密文件泄露于众。它们向世人揭露了伊朗多年以来,如何通过各种手段干预伊拉克内政,如何影响该国领导人,甚至收买曾经为美国情报机构工作的伊拉克员工……
  伊朗的傀儡
  身处现代社会,各国政府难免遭遇私密信息和个人邮件泄露的情况。但鉴于伊朗对信息管控一向十分严格,这次事件便显得更加非同一般。
  此次泄露的文件有700余份,是由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告发者通过加密渠道发送给调查新闻网站The Intercept的。这名告发者表示“要让全世界知道伊朗在我的国家伊拉克做了什么”。
  这些文件里描述的间谍活动,就像是小说里的桥段:为伊朗工作的间谍在巴格达机场蹲点,偷拍美军行动;为了避免被跟踪,间谍在去参加秘密会议的路上绕道前行。有时,他们还会用开心果、藏红花、古龙香水之类的礼物贿赂伊拉克官员。在被泄露的文件里,甚至还有一张伊朗情报局官员的报销单,上面清楚地标着送给库尔德指挥官总计87.5欧元(约合人民币682元)的礼物。
  根据泄露出来的情报,早在萨达姆·侯赛因在位时,现任伊拉克总理迈赫迪就已经和伊朗有所接触。2014年,在他担任伊拉克石油部部长时,更被曝出与伊朗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
  “尽管迈赫迪不一定曾为伊朗政府工作,但是没有伊朗政府的默許,没人能够坐到伊拉克总理的位置上。”一位前美国高级官员说。2018年,人们普遍认为迈赫迪正是因为既能让伊朗满意又不得罪美国才成功当选伊拉克总理的。
  这次泄露出来的700余份文件和电报主要产生于2014年和2015年,且多出自伊朗情报与安全局官员之手。这个组织相当于伊朗的CIA(中情局),擅长分析各种情报。但是它的光芒经常被另一家机构——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情报组织所掩盖。
  200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情报组织在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要求下成立,它是一个独立机构,其组织成员们会悄悄潜入伊拉克、黎巴嫩和叙利亚这些对伊朗安全至关重要的国家,展开实地调查,并为伊朗的政治决策收集情报。
  革命卫队情报组织和情报与安全局在伊拉克分头行动,互不干涉,收集来的信息也会传回他们各自在德黑兰的总部。
  在他们的众多任务中,收买伊拉克官员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多年前为了对抗萨达姆,很多伊拉克官员早已与德黑兰建立了秘密联系,所以收买工作容易了不少。“伊拉克领导人中有很多我们的盟友”,一位伊朗政府的分析师向媒体证实了这一点。
  当被问及泄露的情报是否真实存在时,前任伊朗驻伊拉克大使及革命卫队海军副司令哈桑·达纳伊法尔拒绝给出明确回答,但他暗示伊朗确实掌控着伊拉克各方面的信息,尤其是涉及美军在伊拉克行动的情报。
  在接受媒体的采访中,伊朗官员坦言监控美军在伊拉克的行动关乎伊朗的存亡与安全。美军一推翻萨达姆政权,伊朗立刻派遣国家情报与安全局以及革命卫队情报组织的成员前往伊拉克。
  2011年,美国从伊拉克撤军,之后,伊朗迅速出击,开始收买CIA曾经的员工。他们首先找到美国国务院内的一名官员,用高薪、金币和其他礼物利诱他向伊朗提供情报。虽然外界并不知道这次收买是否成功,但根据文件的描述,这位官员的职位很高,高到足以使其知道几乎所有美国在伊拉克的行动和计划。
  从Donnie Brasco到“眼线134992”
  由于拥有同样的信仰和部族联系,伊朗在伊拉克南部一直以来都有极强的存在感。他们在伊拉克的圣城开设宗教事务办公室,在街上拉起印有伊朗革命领袖哈梅内伊头像的横幅。他们支持伊拉克南部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团体,还派遣伊朗学生及工人到这里学习和建设。
  尽管在影响巴格达政府的竞争中,伊朗赢了美国,但长达数周的抗议说明它还没能赢得伊拉克人民的心。在伊拉克南部,有伊朗背景的政党总部大楼被烧毁,甚至几名党首也被刺杀。种种迹象表明,伊拉克人民现在不仅想摆脱美国的影响,更急于走出邻国的控制。
  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美国才是那个间接帮助伊朗侵蚀伊拉克政治体系的幕后“帮手”。
  萨达姆政府倒台后的几年内,伊拉克的安保和基础水电设施极为混乱。此外,美国还将原属于萨达姆复兴党的成员赶出了政府系统和新组建的部队。这些被边缘化的复兴党成员大多是逊尼派穆斯林,他们失落、愤怒,最终发起了一场针对美国和什叶派的暴力叛乱。
  突然间,什叶派嗅到了潜在的威胁,但由于当时美国没能提供任何有效的保护,他们便把希望寄托在邻国伊朗身上。
  除此之外,2011年美军撤兵后,CIA把曾经为他们工作过的伊拉克籍人员抛弃在了这个被战火折磨到奄奄一息的国家。这些人员不仅没有工作还要担心因为和美国的关系而被杀害。为了生存和钱,很多人选择倒戈,转向了伊朗。
  根据被泄露的电报,2014年11月,一名前CIA间谍主动投靠德黑兰。在CIA时,这名间谍被叫做Donnie Brasco,现在他被伊朗上司称为“眼线134992”。在向伊朗表明忠心后,“眼线134992”和盘托出他所知道的和美国有关的信息,比如CIA的秘密联络处、情报机构互相碰头的宾馆及其他为美国工作过的伊拉克籍人员的姓名。
  “眼线134992”还告诉他的长官,从2008年开始,他在一个专门针对基地组织的项目里为美国工作了18个月。当时美方为他提供了每月3000美元的薪水,外加2万美元一次性奖金和一辆车。   面对着《古兰经》,“眼线134992”发誓已经和美国完全断绝了联系。“我将会上交在美国机构训练时的一切文件和视频,”他说道,“还有能识别出其他CIA学员的照片。”
  对此,CIA拒绝评论。
  “我们有的是棋子”
  2014年底,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控制了伊拉克的西部和北部地区。为了打击恐怖武装,美国再次向伊拉克派遣军队。伊朗也有击败武装分子的想法,并开始向邻国提供帮助,于是伊拉克的年轻人坐着大巴,穿沙漠越沼泽,到伊朗进行军事训练。
  一些美国和伊朗的政府官员曾坚信两个国家应该联手应付这个共同的敌人。但是,泄露的电报显示,伊朗并没有把美国当成潜在的合作对象,反之认为其在伊拉克的活动只是为收集伊朗情报打掩护。
  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崛起也使美国和伊拉克高层间的关系渐渐疏远。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经认为,由于对逊尼派的长期打压,当时的伊拉克总理马利基和当地恐怖势力的迅速增长脱不了干系。此外,美国还逼迫伊拉克以马利基下台为条件来换取美军的帮助。
  马利基的继任者是受过英式教育的阿巴迪,他没有明显的宗教派别,普遍被认为对西方世界更加友好。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时任伊朗驻伊拉克大使达纳伊法尔在使馆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与工作人员共商未来。
  会上,随着讨论的进行,他们发现阿巴迪对他们没有任何威胁,于是在他们的口中,这位新上任的伊拉克总理就被“贬”为了“那个英国佬”和“美国竞选人”。说罢,达纳伊法尔还拿起一张伊拉克内阁人员名单,一个一个描述和他们的关系——伊朗还有很多棋子,没必要因为一个新总理而恐慌。
  当时的伊拉克外交部长伊普拉辛·贾法里也被曝出与伊朗有“特殊关系”。在一次采访中,他坦言与伊朗交情甚好,但在与其他国家交涉的过程中,自己一直将伊拉克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
  除了“大将”,伊朗也不放过“小卒”。
  报告显示,伊拉克的市政、传媒和人权部部长“都是我们的人”。环境部部长“尽管是逊尼派,但与我们通力合作”。提到交通部部长巴彦·贾布尔时,文件上清楚地写着“十分亲密”。贾布尔之前领导内政部的时候,有数百名囚犯在监狱里被什叶派军官折磨致死,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风波。报告最后提到了伊拉克的教育部部长,文件写着“没问题”。
  前任伊拉克市政、传媒和人权部部长都曾是巴德尔组织的成员,这个组织是20世纪80年代被伊朗扶持成立的,其目的主要是对抗萨达姆势力。前任市政部部长否认和伊朗有任何特殊关系。而前任人权部部长则坦言与伊朗关系紧密,并赞扬伊朗在打击萨达姆独权和“伊斯兰国”的过程中给予了伊拉克不少帮助。
  伊朗对那些跟美国交往甚密的伊拉克官员也盯得很紧。但实际上,他们并不需要过度担心,因为每次伊拉克官员和美国官员谈话后,伊朗总能很快获知会谈内容。
  2014年至2015年期间,美国驻伊拉克大使斯图尔特·琼斯经常会见伊拉克国会议长萨利姆·贾博里。档案显示,早在那时,一名贾博里身边的高级政治顾问就已经在向伊朗秘密提供情报了。这名政治顾问告诉他的伊朗上线:“(我)每天都会出现在他的办公室里,仔细观察他与美国人的一举一动。”除此之外,他还敦促伊朗立刻采取行動,以打乱美国在伊拉克培养新一代逊尼派领导人的计划。
  来自伊拉克的情报不止步于政治。
  贾博里的那位间谍顾问在一份发给伊朗的报告中透露,美国有意进入拥有天然气田的阿克卡斯地区,并很可能会将天然气出口到欧洲。接着他又向德黑兰建议可以将上述情报透露给俄罗斯和叙利亚。
  重蹈覆辙
  自从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来,伊朗就努力想成为什叶派的靠山。卡西姆·苏莱曼尼更是一直通过间谍和秘密军事行动确保什叶派领导人稳坐江山。但是,这种做法最终扰乱了伊拉克的稳定。2014年一起发生在Jurf al-Sakhar的袭击就是生动的例子。
  Jurf al-Sakhar坐落在幼发拉底河流域,这里到处都是橘子和棕榈树。2014年,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占领了这里,并把它用作袭击圣城卡尔巴拉和纳杰夫的后方基地。由于坐落在什叶派穆斯林去圣城朝圣的必经之路上,Jurf
其他文献
子凡坐在爸爸的车里,父子俩向着机场飞驰。咦,他们又要乘坐飞机旅行吗?不像,因为车子里没有任何行李,却有一堆好像狗粮的东西,还有不少瓶装水。这是什么情况?  原来,子凡的堂姐子琪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外地工作,生活节奏非常快,平时难得与家人团聚,只有过年过节才有时间回家探亲。为了下班回家不感到寂寞(搞不好真相是因为终于有了“自己说了算”的小窝,嘿嘿),她在公寓里养了一只可爱的棕色哈士奇。不过,这只狗狗的名
20年前,孤身与两名歹徒搏斗的警察罗金维,身负重伤,被摘除左脑,智商仅相当于五六岁的孩子。20年后,从清江河畔走来的土家族女子用陪伴和照顾,抚慰英雄受伤的心灵,让英雄成为一个懂情懂爱的人……公安英雄遭遇婚变:我愿陪你一辈子  2004年初夏,宋石燕从清江河畔走进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城罗金维的家,眼前的情景让她心酸落泪:罗金维半躺在床上,他弟弟端着水杯,抱住他的头喂药,两鬓斑白的罗父吃力地给他按摩,凌乱
星期天晚上,我坐在阳台上,望着宁静的夜空。天空中群星闪烁,有明亮的北极星,有趣的牛郎织女星,还有宽阔的银河。多么美丽而神秘的夜空啊!  “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我躺在床上,轻轻地唱起了儿歌,心里想:我要是能上天逛逛,那该有多好啊!我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我自由自在地飞了起来。我飞到了天空,白云从我身边飘过。我踩在云上,飞翔着……
三七,止血,散血,定痛,金不换。  看见这行字,他在心底喟叹了一下,面上是微哂的表情。  表情是稍纵即逝的,却依然被老中医眼角余光捕捉,不愧出身于中医世家,望闻问切乃看家本领。  可别小看这三七!老中医友情提示的口吻很浓。  怎么又让人高看呢?区区一味中药而已。他用话外音质疑。  人这一生吧,凭你怎么努力,也不外乎三成收获,七成损失。老中医并非画外音的回应不亢不卑。  他是来看病的,口鼻出血,头痛
放寒假了,小李的父母还在忙生意,小李就迫不及待地先坐高铁回武汉老家去了。小李从小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和他们特别亲,半年没见到了,他连做梦都常常梦见爷爷奶奶,还有那些昔日的玩伴。一想到早早回去,能够和朋友们看电影、逛街、吃各种美食,真是开心呀!  小李的父母是22号回家的,一家团圆,阖家欢乐。哪曾想到冠状病毒疫情严重,为了控制疫情蔓延,最有效的办法是封城。但是一旦封城,就意味着城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
上次旅行,子凡和雨瑶增长了很多见识,尤其是学到很多关于飞机的知识。于是,这一次的旅行,他们再次选择乘坐飞机。  很巧的是,子凡这次的座位紧挨着应急出口,前方的空间比较宽敞,子凡相当满意:“哎哟,我这大长腿啊,终于可以伸直了!”招致大家一阵窃笑。  “好啦,舒服舒服就行了,不要乱蹬,万一弄开了安全门就不妙喽!”说话的是子凡的妈妈,对于子凡的调皮,她总是无计可施。  子凡下意识收了收腿,说:“应该没有
一  1881年9月29日,彭寂宽出生在峨山彝族自治县大塘子边(现为文星街29号)一个贫穷的人家。她的父亲叫彭寿山,元江县西门村人。自从父母亲因患疟疾相继去世后,彭寿山就成了孤儿,流落到峨山县,给一户姓陈的地主家放马。由于他辛勤劳动,不怕吃苦,为人老实,得到地主的赏识,地主就把一个名义上是养女,实际上是丫头的彝族姑娘许配给他。婚后不久,他俩离开陈家,在峨山县城以挑担叫卖糯米白酒和摆摊为生。  彭寿
地雷作为一种古老的武器,因其“无差别杀伤”特性对平民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从而成为国际军控议程的焦点之一。据英国路透社报道,2019年11月底,来自受影响国家、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在挪威奥斯陆开会,讨论如何实现“无地雷世界”。这一愿景离成为现实尚有很长的路,但就“如何有效应对地雷的威胁”,世界各国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雷患”困扰多国,  七成伤亡者是平民  非政府组织“国际禁止地雷运动”的监测报告
橡木桶之战  1325年,由于一个微不足道的橡木桶,意大利博洛尼亚和摩德纳两座城市开始了一场长达十几年的战争。  在中世纪的欧洲,教权与王权之间的博弈正日益白热化,意大利国内也分为支持罗马教宗的教皇派,以及效忠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皇帝派。其中,博洛尼亚市支持教皇,而摩德纳市支持皇帝,所以这两座相距不过44千米的城市,因政见不同,关系一直剑拔弩张。  公元13世纪末,摩德纳市派出一支7000人的队伍进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编者按:  “天下之本在家。”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本文选自中国方正出版社《清风传家》一书,深入挖掘于敏、黄旭华、高铭喧、张伯礼、王继才、樊锦诗等获得国家级荣誉的英模党员在家风建设方面的先进事迹,从中汲取他们人格力量,感知家风建设的重要。  于敏:干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