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前言
经过多年的实验室教学,亲眼目睹中小学实验装备不断升级,装备的复杂化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说实验室装备是硬件,那么对实验装备的有效管理是软件,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才能使其发挥最大效用。因此,如何装备实验室,并管理好实验室,使其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已经成为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2 合格的实验室装备是实现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2.1 实验仪器、用品的装备
早在2006年9月,教育部就发布《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等4个标准,至今几年过去了,在实验装备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有的学校“达标”时就有实验室,过后就挤占实验用房;有的学校用旧课桌改做实验台;有的实验室水、电不到位,消防设备简陋;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按规范配备实验装备,解决以往实验教学人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力争做到化学和生物实验室水到桌,物理实验室电到桌,在使实验室标准的同时,完善实验教学仪器。解决以往仪器种类与数量不足、实验药品匮乏,以及仪器配件正常损坏后无法更换而闲置的问题。
2.2 实验教学人员的配备
实验教学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笔者从事实验教学工作十几年,很少有机会得到专门的培训,有步骤、有计划地对现有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是加强实验室管理的有效途径。对实验教学人员的责任心与事业心及业务水平、组织才能提出更高要求。比如:要求实验室教师课前认真做好教案,实验课后填写好实验记录,总结每节课的经验。要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实验课的最终目的。
3 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是发挥实验室功效的有力保障
经过多年实验教学,充分体会到实验室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的面很广,既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又有技术与艺术;既有教育教学,又有行政工作。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工作必须在学校管理和教学管理规律与原则指导下提高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以推进素质教育进程,达到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因此,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研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对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面对实验室的管理,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3.1 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制度化、规范化
近些年仪器设备的配备速度大大加快,但管理工作明显跟不上配备速度,如:有的教师嫌麻烦不愿做实验,有的教师做实验不写通知单,实验时不及时做实验记录,不及时对仪器进行维修保养,借出仪器不登记。究其原因是没有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未能形成制度管理。针对这些问题,建立明确的实验室岗位制度及规范已经迫在眉睫,其中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上下班制度;理、化、生实验人员的工作规范;仪器设备和药品保管、使用制度;仪器维修、损坏赔偿制度;学生实验操作规范;实验室安全、保卫、环境卫生制度;等等。这些规范应该打印成册,人手一份,并做到在使用中逐步完善,在完善中自觉执行。一切按制度办事,切实做到有章可循,有矩可守。
3.2 实验室物品存储、摆放科学化,加强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仪器、药品摆放科学规范,应将理、化、生三门学科的仪器分成三大块,每一块按一定顺序分类编号、定橱定位,做到上轻下重,排列成行。每件仪器、药品瓶上有标签,橱上有卡和仪器编号,使用后的仪器、药品及时整理放回原处,并恢复原状,使实验室仪器药品的放置达到整洁、有序、规范的要求。
高度重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对实验室装备的教学仪器设备的保管、安全、维护使用等方面均要管理到位,实验室安全设施设备的配套、通风、换气、灭火、三废处理、危险有毒物品的隔离都要达到规定的要求。实验后的许多剩余的或生成的物品,如锌、铜、二氧化锰、精盐、无水硫酸铜、酸、碱等应回收利用,做到物尽其用。特别要重视安全防护工作,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杜绝触电、着火、爆炸、中毒、割伤和烧伤、失窃等事故发生。危毒化学药品专用储藏柜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对进、出库的危毒药品的名称、数量、用途、领取和归还人必须进行详细登记并履行签字手续。危毒药品用后剩余部分应及时回收并放入专用储藏室和储藏柜存放。
3.3 实验室与学校相关部门配合协调化
学校存在部门之间不够协调现象,实验与教学环节之间、实验人员与任课教师之间,甚至教导处、总务处、实验室各部门之间分家现象,造成实验室管理工作步调不一,矛盾突出,效率不高,未能发挥仪器设备应有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单位:河北省任丘市沧州教育局石油分局采一中学)
经过多年的实验室教学,亲眼目睹中小学实验装备不断升级,装备的复杂化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说实验室装备是硬件,那么对实验装备的有效管理是软件,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才能使其发挥最大效用。因此,如何装备实验室,并管理好实验室,使其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已经成为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2 合格的实验室装备是实现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2.1 实验仪器、用品的装备
早在2006年9月,教育部就发布《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等4个标准,至今几年过去了,在实验装备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有的学校“达标”时就有实验室,过后就挤占实验用房;有的学校用旧课桌改做实验台;有的实验室水、电不到位,消防设备简陋;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按规范配备实验装备,解决以往实验教学人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力争做到化学和生物实验室水到桌,物理实验室电到桌,在使实验室标准的同时,完善实验教学仪器。解决以往仪器种类与数量不足、实验药品匮乏,以及仪器配件正常损坏后无法更换而闲置的问题。
2.2 实验教学人员的配备
实验教学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笔者从事实验教学工作十几年,很少有机会得到专门的培训,有步骤、有计划地对现有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是加强实验室管理的有效途径。对实验教学人员的责任心与事业心及业务水平、组织才能提出更高要求。比如:要求实验室教师课前认真做好教案,实验课后填写好实验记录,总结每节课的经验。要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实验课的最终目的。
3 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是发挥实验室功效的有力保障
经过多年实验教学,充分体会到实验室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的面很广,既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又有技术与艺术;既有教育教学,又有行政工作。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工作必须在学校管理和教学管理规律与原则指导下提高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以推进素质教育进程,达到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因此,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研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对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面对实验室的管理,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3.1 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制度化、规范化
近些年仪器设备的配备速度大大加快,但管理工作明显跟不上配备速度,如:有的教师嫌麻烦不愿做实验,有的教师做实验不写通知单,实验时不及时做实验记录,不及时对仪器进行维修保养,借出仪器不登记。究其原因是没有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未能形成制度管理。针对这些问题,建立明确的实验室岗位制度及规范已经迫在眉睫,其中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上下班制度;理、化、生实验人员的工作规范;仪器设备和药品保管、使用制度;仪器维修、损坏赔偿制度;学生实验操作规范;实验室安全、保卫、环境卫生制度;等等。这些规范应该打印成册,人手一份,并做到在使用中逐步完善,在完善中自觉执行。一切按制度办事,切实做到有章可循,有矩可守。
3.2 实验室物品存储、摆放科学化,加强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仪器、药品摆放科学规范,应将理、化、生三门学科的仪器分成三大块,每一块按一定顺序分类编号、定橱定位,做到上轻下重,排列成行。每件仪器、药品瓶上有标签,橱上有卡和仪器编号,使用后的仪器、药品及时整理放回原处,并恢复原状,使实验室仪器药品的放置达到整洁、有序、规范的要求。
高度重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对实验室装备的教学仪器设备的保管、安全、维护使用等方面均要管理到位,实验室安全设施设备的配套、通风、换气、灭火、三废处理、危险有毒物品的隔离都要达到规定的要求。实验后的许多剩余的或生成的物品,如锌、铜、二氧化锰、精盐、无水硫酸铜、酸、碱等应回收利用,做到物尽其用。特别要重视安全防护工作,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杜绝触电、着火、爆炸、中毒、割伤和烧伤、失窃等事故发生。危毒化学药品专用储藏柜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对进、出库的危毒药品的名称、数量、用途、领取和归还人必须进行详细登记并履行签字手续。危毒药品用后剩余部分应及时回收并放入专用储藏室和储藏柜存放。
3.3 实验室与学校相关部门配合协调化
学校存在部门之间不够协调现象,实验与教学环节之间、实验人员与任课教师之间,甚至教导处、总务处、实验室各部门之间分家现象,造成实验室管理工作步调不一,矛盾突出,效率不高,未能发挥仪器设备应有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单位:河北省任丘市沧州教育局石油分局采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