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养是留白的艺术培养孩子成长的内驱力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pppp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珠海 519000)
  摘 要: 慢养是一种教育的智慧,本文基于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急于求成等问题,深入探索慢养理念的原因,从理论上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提出教育建议和方向。
  关键词: 慢养 内驱力 理性教育
  卡尔·欧诺黑在畅销书《慢活》(In Praise of Slowness)提倡的“慢活主义”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推崇,慢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生活品质。教育同样是一种慢的艺术,重在培养孩子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慢养孩子要有等待“农作物”生长的耐心,好比“煲汤”,只能“慢煨”,不可“急烧”,要沉住气,更不可拔苗助长导致丢失孩子成长的灵魂性。然而在教育实践中由于各种理念的偏颇,“速成”教育被过于夸大,甚至“神化”,催生各种教育病态。
  一、问题提出
  (一)抢跑问题严重,孩子身心不堪重负。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对教育存在严重误导,这种商业化、功利性的观念几乎成为“集体无意识”的囚徒困境,得到广泛的认可和追捧。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之间相互攀比,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违背教育的客观规律,一味为孩子的“成功”安排各种培训班、训练并不断加码。古语云:“欲速则不达。”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往往事与愿违,与教育者的初衷相悖,久而久之扼杀孩子的兴趣,孩子沦为学习的工具,主动性消失殆尽,由此产生各种压力,严重的可能引发生理、心理障碍。
  (二)理念方向偏颇,效果南辕北辙。
  一些家长往往注重功利性和实用性,重知识技能,轻品德教育导致教育恶性竞争的死结。这不是快和慢的问题,而是偏离正确方向或者跑反了。往瓶子里装东西时,如果先装石头,装满了还可以再往里面装细沙、水;如果先装细沙、水,就很难有多余的空间装石头。然而现实中存在这样普遍的现象,幼儿园学小学的东西,小学上中学的课,一味地快马加鞭习得知识、技能,到了大学,很多人反而要补幼儿园该学的东西,比如行为习惯、人格修养等。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教育效果不佳。
  基于此,台湾著名成功学大师黑幼龙先生提出“慢养”孩子的家教理念,他说:“养孩子就像种花,要耐心等待花开。”正如每种花各有生长习性,花期早晚和长短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慢养,就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尊重其成长规律,如同遵循他们的花期,以一种从容的心态支持孩子像花儿一样自然长大。
  二、慢养的客观原因探究
  (一)格赛尔的成熟论。
  格赛尔的研究说明,在心理发展的两个因素中,成熟较学习更重要,强制性训练和不当的过量学习之“性价比”很低,所获成绩和暂时性优势在进一步的成熟过程中会很快消解掉,而生理、心理上的负面作用难以评估,对学习和事业乃至对人生发展的影响不可测。孩子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表现出一定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过程,不同的阶段具有“质”的不同,是一个漫长的、体验的过程,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爱心等待孩子们的成熟,而不是逾越和无视。
  (二)素质冰山模型。
  素质冰山模型是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在1973年提出的。他把个体素质形象地比喻为漂浮在洋面上的冰山,知识、技能是裸露在水面上的显性素质,通过短期培训可以习得。动机、价值观、品质、自我认知等是潜藏于水下的隐性素质,也称为鉴别性素质,对支撑人的潜能不断开发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孩子的成长如同冰山的形成,关键根基的打牢需要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快养”在短期内固然可以通过高强度的训练实现,但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只能成为自欺欺人的幻象,支撑个人成长的动力丧失,何来可持续发展呢?
  (三)慢与快标准的主观性。
  动作缓慢一般是相对而言的,有时成人眼中的“慢”,可能是因为达不到其期望的速度或者孩子没有充分理解成人的意图,往往被贴上“磨蹭”、“散漫”、“慢吞吞”等字眼。何况有的孩子天生就是个“慢羊羊”,我们需要懂得因势利导培养孩子良好的适应性。孩子动作慢,成人不要急于纠正,更不能训斥,强迫其马上改变。其实,有时候做事慢也代表一个人做事细心、认真。多一些鼓励和赞赏,少一些催促和批评,慢养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智慧。
  三、结论与建议
  慢养是留白的艺术,是三分教,七分等,如和风细雨般慢慢浸润心灵。那么教育要怎样慢下来,才能推动孩子更好地成长呢?
  (一)遵循认知规律,关顾孩子需求。
  慢养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事实上,很多国家明令禁止超前教育,在德国,幼儿园期间不允许教授孩子专业知识,顺应其天性,快乐成长才是他们的使命,到了中学、大学才逐渐进入慢跑、快跑通道。法国思想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按孩子的认知发展阶段教育孩子,不急不躁,孩子这枚丰满和甜美的“果实”就不会因过于早熟而腐烂。同样,不要急于为孩子“塑形”,就像一粒种子,我们只需要呵护他们长成他们应有的样子,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容许他慢慢勾画自己的人生蓝图,而不是事先画好一个样子让他们照样去长。
  (二)设定合理期望,赢在终点。
  为遏制教育中的“拔苗助长”,2012年9月国家教育部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孩子每个年龄段成长的合理期望和适当建议。合理适度的期望如同一盏明灯指引孩子前进的道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和模式,有时候成人的要求过高,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给孩子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久而久之孩子容易形成自卑、退缩的性格。同时由于孩子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允许孩子犯错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孩子在慢慢摸索的过程中学会了纠错,习得了经验并且懂得了承担责任,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承受挫折的心理耐受力。即使孩子的现状不尽如人意,我们还是要多鼓励多支持,大器晚成的人不在少数,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我们永远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感去探索去拼搏。“童年是旅程,不是赛跑”,孩子厚积薄发的后续发展才是“赢在终点”的砝码。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首先要有平和的心态,尊重孩子成长的个性差异,对孩子的期望要设定在其最近发展区内,促进其在原有的水平上向更高的水准努力,实现个性化发展,而不是依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強加给孩子。
其他文献
本文比较观察了6种抗菌药对鸭疫里氏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强力星"、氯霉素、甲砚霉素、先锋霉素、阿米卡星、氨苄青霉素对该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10、30、20、10、30、
作文教学要做到:读写结合;说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放收结合。
1 手术方法1.1 采用眠乃宁进行全身麻醉.并在手术过程中适时、适量地追加麻醉.手术全过程共用眠乃宁2.2mL,首次用量1.2mL(11min后动物进入全麻状态),以后分五次追加麻醉,每次
中职学校的礼仪教育强调学生的场景应用,身临其境的职场体验,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更加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1 症状病犬靠两后肢腹中部长有一个直径12cm、厚6cm的肉瘤.采食、活动基本正常.
摘 要: 实效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的问题,也是其生命力,反映大学生在信仰、理想、行为及人格魅力等方面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后提升的程度。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高素质应用人才的高职院校更应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上下功夫。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实效性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坚定的理想信念对于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定位、个人未来的发展及“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