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规范化运行促进企业安全长效机制的建立

来源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she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分析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提出了规范运行的措施,以改进和提高体系绩效,为企业安全长效机制建立奠定基础。
  关键词:规范化运行;安全长效机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企业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56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9-0182-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9.090
  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一种企业自律的、稳定的,同时又能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运行机制。建立这种机制的首要任务就是实现安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最大限度地消除人为干扰,体系运转依靠一整套完整的制度来控制。
  1 规范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1.1 事故发生机理的要求
  事故危险的表现形式虽各有不同,但从发生事故的本质来讲,均可归结为能量的意外释放、转移或有害物质的泄漏、散发。发生事故危险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足以造成破坏的能量或有害物质(第一类危险源)和失控(第二类危险源)。前者是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和根源,决定了企业面临事故危险的类型,并且生产规模和工艺复杂程度越高,需控制的危险源也就越多,控制的难度也随之增大;后者主要表现为设施故障缺陷、人的失误和管理缺陷、环境因素等,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1.2 对安全状态的判别需要统一
  “安全”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安全与否要对照风险的接受程度来判断,作为企业必须通过制定的方针、目标和各类工作准则,来明确可接受或不可接受风险的标准,统一人们的行为和工作目标。
  2 全面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统一安全运行方式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是20世纪90年代在国际兴起的现代安全管理模式,它与质量体系(ISO9000)及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一并被称为后工业化的管理方法。作为一种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OHSMS引用了一些科学、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如过程方法、系统论、方针目标管理、持续改进、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技术、应急准备和响应、动态管理等。特别是持续改进的思想和体系的自律机制,通过周而复始的PDCA循环对体系进行的修正和完善,不断加强和提高体系的功能和绩效,是一个动态的自我完善和调整的管理系统,这一管理手段的应用将促进企业安全长效机制的建立。
  3 有效利用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技术
  安全与危险是一对矛盾,危险因素能引发事故,造成不安全的状况。安全的实质就是首先及时预知危险,随之消除危险或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程度。充分识别危险因素并正确评价,合理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控制措施,是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基础和出发点。危险因素辨识要经过两个步骤,即识别过程和辨识各过程的危险因素,必须采取措施确保辨识结果的充
  分性。
  3.1 全面的识别过程
  对系统涉及的所有管理和作业过程进行清查,列出管理流程图,其中包括大系统流程和相应若干子系统的流程。因为整个辨识工作可能要在多个职能部门和层次中进行,各职能系统主管部门和各层次安全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领导协调作用,注意各过程的接口和边缘过程不要遗漏。
  3.2 危险因素分类
  辨识过程中应针对人、机、料、发、环等五个方面展开,为防止遗漏,事先要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类,明确辨识方向。也可参照《企业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86)》中列示的13大类“人的不安全行为”和4大类“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和代码(GB 13816-92)》中规定的6大类35小类危险和危害因素和《企业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86)》综合考虑起因物、先发诱导等因素所确定的16类危险因素进行类别划分,前者比较适用于施工现场和生产车间的危险因素辨识,后者较适合于管理
  过程。
  3.3 应用“作业活动与危险因素矩阵组合辨识”技术
  对各过程的危险因素逐一辨识。将识别出的作业过程作为纵坐标,危险因素分类作为横坐标,建立一个组合矩阵,进行一对一的辨识,构成危险因素的画上“+”,然后逐个汇总列出“危险因素清单”。
  3.4 危险因素的评价
  采用适宜的风险评价技术对“危险因素清单”列示的逐一打分评价,确定风险等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非常适合对作业条件、环境变化较大的施工现场的作业活动风险性评价,而对于加工车间等环境变化不显著的单位,适宜采用“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评价法”。
  4 严格落实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案,强化运行的有效性
  根据危险因素制定的控制措施、重大危险因素管理方案和事故应急预案,是安全体系运行的主要措施,各实施单位和部门必须认真组织贯彻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类风险得以消除或降低。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相结合,及时纠正运行中的偏差。
  5 设置“安全控制点”,建立系统化的监测系统
  参照质量管理上的“质量控制点”的思想和方法,对安全生产体系也建立“安全控制点”,明确对生产流程进行监测的环节和内容,建立实施监控的框架,为监控和检查提供依据,以实现对体系的安全现状的整体把握。措施如下:绘制安全控制点系统图;明确监控人及其职责;监控信息的汇集和反馈机制。
  6 完善安全评价体系,建立预警机制
  体系评价是对系统运行的状况和效果进行系统的评估,确认满足要求的程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是建立评价体系的关键。不同的生产单位、不同的管理部门由于业务工作不同,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就有所区别。评价指标必须量化、具体,能覆盖系统过程和工作内容,覆盖标准、规范要求,同时要与目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否则就不能得出符合程度的判断。
  7 强化轻伤事故以及职业病的管理和控制
  国外对伤亡事故的统计表明,轻伤∶重伤∶死亡=300∶29∶1,即每发生330名伤亡事故,就会有300名轻伤、29名重伤和1名死亡事故,表明伤亡事故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性。如果轻伤事故增多,体系不符合的程度就在增大,发生重伤和死亡的可能性随之也会增大。因此对轻伤事故要予以高度重视,积极地分析其原因,查找系统的缺陷,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做到防微
  杜渐。
  职业病给员工和企业造成了身体、精神创伤和财产损失,也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随着经济水平提高,人们对防治职业病的要求越来越高。美国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人均收入5000美元时,人们注重的是安全,人均10000美元时,人们关心的不仅是安全,更关心健康。尽管经济指标可能不完全符合中国实际,但这种健康意识的增强是一致的。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要努力满足员工的健康需求,同时也是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
  8 树立“大系统、大安全”观念
  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国家、行业层面的系统,也有企业层面的子系统,各系统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由于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有时企业也不能完全左右内部安全生产,企业安全工作也不仅仅只是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强调综合治理,同时也不能仅为“安全”而安全。将企业安全工作融入社会大系统。国家对安全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管理机制,企业必须对其进行研究,采取措施适应这一机制的要求,并借助它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发展。《安全生产法》等法规,均明确了建设单位、勘察设计企业、施工企业、工程建立单位以及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各方职责的有效落实,对安全齐抓共管,必然给企业安全生产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健全安全生产企业标准,确保法规、制度落实。我国现行的安全法规和安全标准达几百种,以往企业以红头文件的形式,要求各级单位学习贯彻,注重员工安全基础知识的教育。
  作者简介:刘硕(1986-),男,河北唐山人,唐山虹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土建项目管理。
  (责任编辑:王 波)
其他文献
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是指脑血管破裂引起脑实质、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引起脑水肿,皮层神经元细胞异常放电而发生的癫痫。临床分早发性癫痫(发病2周内)和迟发性癫痫(发病2周后)
由于农业机械工作环境比较恶劣,保管和保养环境比较差,一旦维护保养不及时容易出现故障,耽误作业,影响工作进度。因此,掌握一些农机维修技巧,对于农机操作人员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下
胰腺癌是常见的腹部恶性肿瘤,病变早期难以发现,根治性手术时机难以把握。随着肿瘤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插植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新兴方式,目前临床应用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钾情况,探讨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钾情况的影响及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重要意义。方法将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又称血管滤泡样淋巴组织增生症(CD),自1956年由Castleman首先描述,故又称Cattleman’s disense。组织病理学分为:透明血管型(HV)、浆细胞型(PC)和混合型(Mix)。临床上又
联合收割机在停放期间的损坏,往往超过工作期间的损坏,甚至变成一堆废铁.为了延长小麦收割机的使用寿命,停用后一定要做好以下"四防":
许多机手在柴油机使用维修中存在一些误区,针对这些误区,笔者将柴油机维修保养中的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目的研究臭氧椎间盘内注射对间盘源性腰腿痛的治疗效果。方珐30例间盘源性腰腿痛患者,突出型17例,膨出型13例。C型臂下定位,正位透视针尖位于小关节内缘,侧位透视针尖位于病变间
新购一台偏置重耙,使用时间不长轴承就损坏,拆卸后经技术人员鉴定,轴承质量和使用保养上都没有问题,经询问机组安装人员,发现原来是由于安装中未按技术要求操作而造成的。该重耙每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空腹血糖诊断糖尿病具有快速、经济、简便和易被受检者接受的特点,一直被临床广泛应用。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