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践型教学是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实现高职思政课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是高职生实现走向社会的重要途径。高职思政课实践型教学模式主要有认知感悟型实践教学模式、亲身体验型实践教学模式、调查研讨型实践教学模式、集成综合型实践教学模式。加强高职思政课实践型教学必须做好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关键词]高职 思政课 实践型教学
[作者简介]陈雪珍(1982- ),男,浙江温州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传播系,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浙江温州 325035)
[课题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新环境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09SCG435)和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基于实践导向的高职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研究”(课题编号:WZYS2008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4-0161-02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育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灵魂。如何提升高职生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是当前摆在各大高职院校面前的共性问题和紧迫任务。在坚持抓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主渠道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创新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加强和深化实践型教学。
一、实践型教学在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职思政课实践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高职思政课的教学要求,以强调创造性和实践性的主体活动为形式,以组织和引导高职生参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获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基本要求方面的直接体验为主要内容,以提高高职生思想政治理论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的教学活动。加强实践型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效果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践型教学在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
1.实践型教学是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变革现实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这种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在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投身于实践,加强实践型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提高高职生的思想道德、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2.实践型教学是实现高职思政课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实践中理解基本原理,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强调,大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更多地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逐步锻炼成为有用的人才。实践型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获取社会现实生活的直接体验,而且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消化学过的知识,促进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切实增强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3.实践型教学是高职生实现走向社会的重要途径。实践型教学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效地增强思政课教学在专业学习、能力培养、个性完善等方面中的综合效能。它是连接校园与社会的“桥梁”,在校学生通过这座“桥梁”可以顺利实现从学生到社会工作者的转型。通过实践型教学,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培养高职生在已知领域寻求答案的本领,培养他们探索未知的思维方法与实践能力,积极引导与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提高分辨是非曲直和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奉献精神,逐步使高职生适应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成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复合型人才”。
二、高职思政课实践型教学模式
1.认知感悟型实践教学模式。认知感悟型实践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接受课堂理论教育教学之后,在教师有组织地安排下参加与理论相关内容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再次认知书本知识并在实践环节中有所感悟。常见的活动形式是参观、访问、观摩、看录像、听报告等。认知感悟型实践教学模式,借助传统教育与现代实验实训原理相结合的形式,着力给学生搭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平台,让高职生在创设的德育情境中,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联想、感受、领悟等心理发生发展过程,触动心弦,引导思考,陶冶情操,创造寓教于乐、寓情于景的思想政治教育特殊场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情景化、知识教育具体化、品德教育实践化,有效提高当今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行为能力。
2.亲身体验型实践教学模式。亲身体验型实践教学模式是通过体验项目的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思想道德情感体验和经验,从而达到提高思想道德实践能力,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它是一种以实践训练活动为载体,受教育者亲身参与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模式。亲身体验型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包括实训基地锻炼、学校社团活动、学生创业实践、参加义务劳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置更多的实践型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当地的社会实践。亲身体验型实践教学模式改变了空洞说教的教学方式,通过活动和训练,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统一,促使受教育者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3.调查研讨型实践教学模式。调查研讨型实践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针对当今社会和自身的一些思想、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辩论、探讨,从而使学生在参与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深入生活、了解社会、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调查研讨型实践教学模式主要通过调查选题确定、搜集资料、调查研究、提炼观点、辨析研讨、得出结论、撰写报告与心得等一系列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和要求。调查研讨型实践教学既是学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锻炼提高他们组织能力、人际协调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好方法和好措施。
4.集成综合型实践教学模式。集成综合型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比较大型的实践教学活动,是集成认知感悟型实践教学、亲身体验型实践教学、调查研讨型实践教学等多种实践教学模式的功能,综合性地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的一种模式。集成综合型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活动、党团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载体,这些综合型实践教学活动有助于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地训练与提高,促进受教育者知情意性行各方面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塑造。
三、加强高职思政课实践型教学探讨
1.观念创新是加强实践型教学的前提。加强思政课实践型教学,高职院校领导要创新观念,重视实践型教学的建设,调动各方积极因素,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实践型教学;作为教学主管部门的教务处和督导处要转变观念,根据实践型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为教师教学创造条件,提供便利;思政课教师要树立创新观念,正确处理好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关系,确立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正确处理好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确立以实践能力为中心的学生发展观。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和锻炼,选聘校外实践指导老师,善于接受新观念、新思想、新理论,对教法的研究、课堂的设计大胆创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现实问题。
2.制度创新是加强实践型教学的根本。有效的实践教学离不开必要的制度支持,思政课实践型教学本身是一个系统,在组织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制度创新规范实践活动的随意性、盲目性和无序性。根据高职院校相关工作的规定,结合院校实际制定有关实践教学环节必备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实践型教学,提高管理效率,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对做得不到位的及时整改。根据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教学的特点,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不仅包括宏观上的组织领导、督导检查、经费保障、任课教师进修培训、实践设施等相应的制度,也涵盖微观上的实践规章、实践操作注意事项、实践组织纪律、实践管理制度等,要完善创新实践型教学各项制度,以保证教学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
3.管理创新是加强实践型教学的关键。加强思政课实践型教学离不开有效的管理,管理创新是加强实践型教学的关键。在时间管理方面,要统筹规划,确保实践教学的时间。在制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计划时,必须为实践教学留有足够的课时量,保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完成实践的时间。在实践教学环节管理方面,要明确实践教学的主题,科学地选择实践基地,确定实践教学要求与目标,合理安排设计实践内容与环节,加强实践教学检查与反馈,严格把关验收实践成果,注重实践总结与交流。在实践考核管理方面,要努力变革传统的考试方法,采取口试、答辩、写收获体会、小论文、调查报告等考核形式来检测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4.实践基地建设是加强实践型教学的保障。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必须加强思政课实践型教学基地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是开展实践型教学的重要保障。实践基地包括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校内实践基地是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向社会实践过渡的中间桥梁,学校内部的教学与管理机构、实验与实训中心、创业与商业中心、各种活动场所等,是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实践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地方,必须加强建设和协调。同时,要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充分调动和利用社会资源。积极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等联系,本着合作共建、互惠互利的原则,从地方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出发,建立多种类型的社会实践基地。另外,学校可以与社会上一些单位协商,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相对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学校的名义与一些知名企业和单位签约挂牌,建立多个相对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有计划地、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学习、参观、考察、调研、实践,保证社会实践活动持久、有效地开展,从而达到最佳的实践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931759.htm,2004-08-26.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6]5号)[Z].2005-02-07.
[3]全国普通高校“两课”教育科学调研工作领导小组.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文献选编(1949-2003)[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张蔚萍,张民堂.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实训编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5]王荣发.实践性教学:理论与探索[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6]涂淑珍,何永胜.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5(2).
[关键词]高职 思政课 实践型教学
[作者简介]陈雪珍(1982- ),男,浙江温州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传播系,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浙江温州 325035)
[课题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新环境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09SCG435)和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基于实践导向的高职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研究”(课题编号:WZYS2008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4-0161-02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育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灵魂。如何提升高职生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是当前摆在各大高职院校面前的共性问题和紧迫任务。在坚持抓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主渠道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创新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加强和深化实践型教学。
一、实践型教学在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职思政课实践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高职思政课的教学要求,以强调创造性和实践性的主体活动为形式,以组织和引导高职生参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获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基本要求方面的直接体验为主要内容,以提高高职生思想政治理论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的教学活动。加强实践型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效果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践型教学在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
1.实践型教学是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变革现实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这种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在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投身于实践,加强实践型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提高高职生的思想道德、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2.实践型教学是实现高职思政课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实践中理解基本原理,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强调,大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更多地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逐步锻炼成为有用的人才。实践型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获取社会现实生活的直接体验,而且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消化学过的知识,促进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切实增强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3.实践型教学是高职生实现走向社会的重要途径。实践型教学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效地增强思政课教学在专业学习、能力培养、个性完善等方面中的综合效能。它是连接校园与社会的“桥梁”,在校学生通过这座“桥梁”可以顺利实现从学生到社会工作者的转型。通过实践型教学,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培养高职生在已知领域寻求答案的本领,培养他们探索未知的思维方法与实践能力,积极引导与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提高分辨是非曲直和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奉献精神,逐步使高职生适应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成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复合型人才”。
二、高职思政课实践型教学模式
1.认知感悟型实践教学模式。认知感悟型实践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接受课堂理论教育教学之后,在教师有组织地安排下参加与理论相关内容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再次认知书本知识并在实践环节中有所感悟。常见的活动形式是参观、访问、观摩、看录像、听报告等。认知感悟型实践教学模式,借助传统教育与现代实验实训原理相结合的形式,着力给学生搭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平台,让高职生在创设的德育情境中,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联想、感受、领悟等心理发生发展过程,触动心弦,引导思考,陶冶情操,创造寓教于乐、寓情于景的思想政治教育特殊场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情景化、知识教育具体化、品德教育实践化,有效提高当今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行为能力。
2.亲身体验型实践教学模式。亲身体验型实践教学模式是通过体验项目的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思想道德情感体验和经验,从而达到提高思想道德实践能力,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它是一种以实践训练活动为载体,受教育者亲身参与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模式。亲身体验型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包括实训基地锻炼、学校社团活动、学生创业实践、参加义务劳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置更多的实践型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当地的社会实践。亲身体验型实践教学模式改变了空洞说教的教学方式,通过活动和训练,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统一,促使受教育者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3.调查研讨型实践教学模式。调查研讨型实践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针对当今社会和自身的一些思想、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辩论、探讨,从而使学生在参与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深入生活、了解社会、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调查研讨型实践教学模式主要通过调查选题确定、搜集资料、调查研究、提炼观点、辨析研讨、得出结论、撰写报告与心得等一系列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和要求。调查研讨型实践教学既是学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锻炼提高他们组织能力、人际协调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好方法和好措施。
4.集成综合型实践教学模式。集成综合型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比较大型的实践教学活动,是集成认知感悟型实践教学、亲身体验型实践教学、调查研讨型实践教学等多种实践教学模式的功能,综合性地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的一种模式。集成综合型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活动、党团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载体,这些综合型实践教学活动有助于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地训练与提高,促进受教育者知情意性行各方面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塑造。
三、加强高职思政课实践型教学探讨
1.观念创新是加强实践型教学的前提。加强思政课实践型教学,高职院校领导要创新观念,重视实践型教学的建设,调动各方积极因素,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实践型教学;作为教学主管部门的教务处和督导处要转变观念,根据实践型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为教师教学创造条件,提供便利;思政课教师要树立创新观念,正确处理好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关系,确立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正确处理好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确立以实践能力为中心的学生发展观。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和锻炼,选聘校外实践指导老师,善于接受新观念、新思想、新理论,对教法的研究、课堂的设计大胆创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现实问题。
2.制度创新是加强实践型教学的根本。有效的实践教学离不开必要的制度支持,思政课实践型教学本身是一个系统,在组织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制度创新规范实践活动的随意性、盲目性和无序性。根据高职院校相关工作的规定,结合院校实际制定有关实践教学环节必备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实践型教学,提高管理效率,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对做得不到位的及时整改。根据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教学的特点,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不仅包括宏观上的组织领导、督导检查、经费保障、任课教师进修培训、实践设施等相应的制度,也涵盖微观上的实践规章、实践操作注意事项、实践组织纪律、实践管理制度等,要完善创新实践型教学各项制度,以保证教学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
3.管理创新是加强实践型教学的关键。加强思政课实践型教学离不开有效的管理,管理创新是加强实践型教学的关键。在时间管理方面,要统筹规划,确保实践教学的时间。在制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计划时,必须为实践教学留有足够的课时量,保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完成实践的时间。在实践教学环节管理方面,要明确实践教学的主题,科学地选择实践基地,确定实践教学要求与目标,合理安排设计实践内容与环节,加强实践教学检查与反馈,严格把关验收实践成果,注重实践总结与交流。在实践考核管理方面,要努力变革传统的考试方法,采取口试、答辩、写收获体会、小论文、调查报告等考核形式来检测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4.实践基地建设是加强实践型教学的保障。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必须加强思政课实践型教学基地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是开展实践型教学的重要保障。实践基地包括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校内实践基地是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向社会实践过渡的中间桥梁,学校内部的教学与管理机构、实验与实训中心、创业与商业中心、各种活动场所等,是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实践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地方,必须加强建设和协调。同时,要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充分调动和利用社会资源。积极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等联系,本着合作共建、互惠互利的原则,从地方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出发,建立多种类型的社会实践基地。另外,学校可以与社会上一些单位协商,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相对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学校的名义与一些知名企业和单位签约挂牌,建立多个相对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有计划地、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学习、参观、考察、调研、实践,保证社会实践活动持久、有效地开展,从而达到最佳的实践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931759.htm,2004-08-26.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6]5号)[Z].2005-02-07.
[3]全国普通高校“两课”教育科学调研工作领导小组.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文献选编(1949-2003)[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张蔚萍,张民堂.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实训编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5]王荣发.实践性教学:理论与探索[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6]涂淑珍,何永胜.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