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足三里穴,是中医经脉“足阳明胃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针灸或按摩此穴位具有调理脾胃、通经活络、祛风化湿、扶正祛邪之效。 现代医学对足三里穴进行了全面的研究。针灸或按摩足三里穴,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并可调节胃肠蠕动,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提高T淋巴细胞转化率,调节铜锌失调等。 足三里穴位于髌骨下缘3寸(可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宽度即为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足三里穴,是中医经脉“足阳明胃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针灸或按摩此穴位具有调理脾胃、通经活络、祛风化湿、扶正祛邪之效。
现代医学对足三里穴进行了全面的研究。针灸或按摩足三里穴,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并可调节胃肠蠕动,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提高T淋巴细胞转化率,调节铜锌失调等。
足三里穴位于髌骨下缘3寸(可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宽度即为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拇指指关节横度)处。
传统灸法中,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的说法。可采用拇指点按、按揉或艾条灸穴位的方法坚持2~3个月,就会使胃肠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
其他文献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s)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良性肿瘤,在新生儿中发病率可高达10%,以颜面部最为好发.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患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皮肤上出现蚊咬状红点,并迅速增长,以3~4个月时最为显著。
胰母细胞瘤为一罕见的恶性肿瘤,尤其新生儿,本院收治1例新生儿胰母细胞瘤,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患儿,男,3 d.出生体重4 800 g.因皮肤黄染2 d人院.产前B超未发现异常.入院检查:入院体重4 350 g,全身皮肤重度黄染,双眼部可见脓性分泌物,腹略胀,肝肋下4.0cm,质中,脾肋下3.0 cm,质中.上中腹可及大小6.0 cm×5.0 cm肿块,质中,界尚清,可部分
肛周脓肿是婴幼儿常见疾病,发病年龄大多在3岁以下,新生儿和3个月以内婴儿最为多见,男孩占80%[1].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单纯切开引流,待瘘管形成后再次行肛瘘切除,这样病程长痛苦大.为了缩短病程有人报道采取Ⅰ期切开挂线治疗肛周脓肿,实践证明可以防止肛瘘形成或瘘管的复发.我院从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根据小儿肛周脓肿的病理特点和解剖特点,避免挂线造成的不适.采取一次性切开引流33例,取得了满意的
巨大心包内疝是一罕见发育畸形,并且合并先天性脐膨出,更加少有,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患儿,男,3个月,因反复呕吐1个月入院.患儿生后家属发现脐部突出肿物就诊我院,诊断为先天性脐膨出,行"脐膨出修补术",术后顺利出院,1个月前,患儿出现反复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量少,无胆汁及咖啡样物,未予重视,平时食欲差,无腹胀,大小便正常,近来出现气喘,咳嗽,无发绀,就诊我院,胸片示胸腔肠
长夏的划分是7月23日—9月22日,包括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四个节气。中医认为,长夏养生,重在于脾。脾脏的特点是“喜燥而恶湿”。长夏是湿热多雨季节。从中医学角度来讲,湿和热都是导致人体发病的六邪之一,“湿气通于脾”。所以,长夏是脾脏保健和养治的重要时期。 长夏健脾 “脾病起于长夏”,夏季末期湿邪最盛。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尤其是脾阳。脾脏喜燥而恶湿,一旦受湿气伤扰,则会导致脾气不畅。表现为消化吸
夏至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或22日。《恪遵宪度抄》上说:“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就是最热的天气。 《礼记》中记载:“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说明这一时节可以开始割鹿角,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