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者》中的越南形象研究

来源 :文学教育(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阮清越在小说《同情者》中,以难民的视角关照了美国人眼中的越南人形象.美国人眼中的越南人是野蛮丑陋甚至是肉欲的代名词,这种失真的形象在学院和好莱坞电影的共谋中加固,并形成闭合的知识循环,无限生产单一化的“越南”形象.文章拟采用比较文学形象学视角,且结合后殖民主义理论,分析《同情者》中的越南形象,探索美国在生产越南形象时学院和好莱坞电影起到的作用.
其他文献
欧·亨利在他的多数短篇小说中运用了上帝视角,这不仅增强了叙事方面的艺术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看似无情的视角表达对小人物的复杂感情,使读者体悟到隐藏在作品背后的情感态
安吉拉·卡特的代表作《染血之室》中的两个主要男性人物侯爵和盲人调音师表现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男性气质.本文结合R.W.康奈尔的男性气质理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友爱”思想,指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也就是说,学生的发展应该是数学课程
期刊
《好人难寻》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著名小说家弗兰纳里·奥康纳最有影响也最难理解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揭示了二战后美国社会物欲横行、宗教信仰失落
新课程的实施,靠的是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学会合作,必须具备合作精神。师生间的合作,是一种启发,是一种帮助,是一种人文关怀。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合作时,
期刊
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了多丽丝·莱辛的第一部小说《野草在歌唱》中的空间意象和空间叙事,探索了空间和女性身份、自我认知的关系.囿于父权社会的性别分工和女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