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吞咽障碍患者的膳食营养被认为是康复治疗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内目前尚缺乏对吞咽障碍患者食品的分级及营养管理标准。为了建立健全吞咽障碍膳食中国标准,推动吞咽障碍特殊食品产业发展,由中国康复医学会吞咽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共同牵头,推出2019版《吞咽障碍膳食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共识包括定义和概述、吞咽障碍食品的分级、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管理等三个部分,明确的界定了适合中国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吞咽障碍患者的膳食营养被认为是康复治疗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内目前尚缺乏对吞咽障碍患者食品的分级及营养管理标准。为了建立健全吞咽障碍膳食中国标准,推动吞咽障碍特殊食品产业发展,由中国康复医学会吞咽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共同牵头,推出2019版《吞咽障碍膳食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共识包括定义和概述、吞咽障碍食品的分级、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管理等三个部分,明确的界定了适合中国吞咽障碍患者的膳食食品类型、级别,系统地阐述了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管理流程及内容,可供从事吞咽障碍临床专业人员和企业相关人员参考使用。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食物性状改良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训练,对照组在研究期间摄入常规性状食物,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饮食调整策略对其食物性状进行改良。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对比2组患者误吸人数、食物剩余量、继发肺部感染以及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发现
目的评价中国人吞咽安全有效性测试(CSSET)指导下的直接摄食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80例入选的脑卒中吞咽障碍留置胃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常规留置鼻胃管护理,观察组在中国人CSSET指导下给予带管直接摄食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评价2组患者的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吞咽安全性(呛咳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健康老年人及吞咽障碍老年人在吞咽8种不同性状食品及液体[根据国际吞咽障碍饮食标准香港版(IDDSI-HK)配制]过程中,其上舌骨肌群肌肉活动及表面肌电变化。方法共招募健康长者及吞咽障碍长者各1例,分别进食IDDSI-HK 8种不同性状食物、液体及其唾液。每种食物或液体受试者需吞咽10次,每次吞咽前受试者保持静止状态5 s(期间采集数据作为基线数据),受试者在每次吞咽结束后均有10
目的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探究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和恢复的相关皮质下区域。方法纳入大脑中动脉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患者10例(吞咽障碍组)和未发生吞咽障碍的大脑中动脉梗死后患者10例(非吞咽障碍组)。选取胼胝体等11个感兴趣区(ROIs),比较吞咽障碍组和非吞咽障碍组病灶侧与健侧的扩散张量参数扩散各向异性(FA)的比值rFA的差异,以及吞咽障碍组1个月和3个月吞咽障碍恢复时的rFA值的变化,
目的通过观察舌压和吞咽造影时吞咽器官的形态学动态变化,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舌肌及舌骨运动与咽期咽腔活动的相互影响。方法纳入符合入组条件的13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对所有患者进行舌压测定(日本JMS舌压测定器),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舌压测定后即刻行吞咽造影检查,使用吞咽功能影像数字化采集与分析系统以30帧/秒的速率记录吞咽过程,截取目标图像。使用吞咽造影分析软件进行吞咽时吞咽器官
目的探讨吞咽专科培训后护士的核心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为健全培训体系、完善培训内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69名参加首届吞咽专科护士培训并取得资格证的吞咽专科护士基本资料及核心能力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吞咽专科护士主要在三级公立综合医院(88.41%)的康复科(43.50%)病房工作,以本科学历(84.06%)为主。与培训前相比,培训后护士核心能力均有显著提升(P<0.001),各维
目的观察间歇性管饲技术联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气管切开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气管切开合并吞咽障碍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针对吞咽功能障碍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留置鼻饲管技术给予营养支持,治疗组采用间歇性管饲技术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30 d后(治疗后)采用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估标准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并记录治疗期间2组
少肌性吞咽障碍是指因全身骨骼肌减少和吞咽肌群质量和功能减退引起的吞咽功能紊乱,高发于有急性和慢性疾病老年人,严重影响临床结局和生活质量。本文旨在通过介绍少肌性吞咽障碍的定义、评估流程、主要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以及营养康复治疗的方法和措施,帮助临床医疗人员提高对少肌性吞咽障碍的认识,做好其预防、评估和康复治疗工作。
目的探索改良容积粘度测试(VVST-CV)在吞咽障碍安全性、有效性指标的灵敏性、特异性。方法对容积粘度测试(VVST)中溶剂、容积、粘度、测试指标进行改良,使用改良容积粘度测试对吞咽障碍患者89例进行评估,记录其安全性指标(咳嗽、声音变化、血氧饱和度下降≥3%)、有效性指标(唇闭合不良、口腔残留、咽腔残留、分次吞咽)的阳性率,并与吞咽造影检查(VFSS)的渗漏、误吸、残留的阳性率对比,计算改良容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