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科学素养的教育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u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家的竞争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创新人才的竞争。目前,中小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意识的激发、科学思维的训练、科学能力的培养普遍重视不够,青少年对科学的关注程度远远低于其它方面,对科学感兴趣的人数还不到三成。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创新科学素养的培养已迫在眉睫。做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首当其冲地予以重视,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因素,有机渗透和尝试对学生进行创新科学素养的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 科学素养
  一、从人物精神魅力入手,注重科学情感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涉及到大量的历史和现代的典型人物,教材内容往往表现出人物之美。人物美之根本源于人格的熠熠光彩,精神世界的伟大高尚。科学家或科学类文章中的人物,他们的聪明、智慧的思维火花,严谨、勤恳的治学风范,始终如一、孜孜不倦的执着态度,尊重事实、注重调查的科学方法,不畏艰难、追求真理的勇敢精神,质疑寻思、敢于创新的灵活思想等,无不使学生深受感动和敬佩,无不激励和促动着学生的行为。引领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感悟,体会科学类课文中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精神实质,是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任务。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更能促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涤荡,形成景仰、羡慕的理性情感,从而使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行为得以内化。如教学《詹天佑》一文,可紧扣“爱国、杰出”,具体可从以下方面感悟詹天佑的人格魅力。詹天佑在受阻挠、受要挟、受嘲笑的情况下出任总工程师,使学生感受其的不怕困难、不怕嘲笑的“耐压”品性;抓住人物语言、行动、心理活动学习“勘测线路”部分,感悟他的“勤恳、严谨、自信”的工作态度;从采用“中部凿井法”“人字形铁路”解决修路难题中,展现出其的聪明、才智,感受其的“杰出工程师”的形象。通过以上几方面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便可激起学生对詹天佑的无比敬佩之情,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使学生的科学情感素养得到了培养。
  二、从巧设问题入手,注意科学思维的培养
  巧设问题能够激发和诱引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的思维活跃,情绪激昂,课堂气氛热烈,往往能够掀起教学的“波澜”。教学过程中,教者要能正确处理好教材,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和捕捉蕴含在教材中的合理性因素,并作巧妙地设计,刨设“问题诱因”,进而借机实现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的目的。如教学《捞铁牛》一课时,笔者巧抓课文中人们对“怎样捞铁牛”的纷纷议论,设计了这样的“诱因”性问题:试想一下,“如果你是观众,你会采用什么办法捞铁牛?”这一问题假设,有效地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议论纷纷的景象顿时出现在课堂上。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捞铁牛的种种不同办法,达到了培养学生大胆想象,敢于求新求异,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品质。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怀丙和尚怎样利用浮力捞铁牛的?在当时情况下,你的办法和怀丙和尚的比,谁的办法好?好在哪儿?这一“比较式”诱因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会使学生认识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要注意思考的全面、广度、周到、严谨。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三、从恰当时机入手,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天真可爱、童心未泯,爱于幻想,敢于提问,对于任何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表现出浓厚的求知欲。一句话,孩子们具有无穷无尽、用之不竭的创造力的源流。作为教育者千万不能成为扼杀孩子天性和禀赋的“刽子手”。这就需要教师作开掘和诱导,应鼓励和引导他们充分发挥年龄特点优势,通过多种途径,找准培养的最佳时机,使学生的“大胆想象,善于求异”的创新能力,“勤于操作、乐于动手”的实践能力,“勇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恰到好处,最大可能的培养,从而达到发展学生个性,开掘学生创新潜能的目的。如教学《蝙蝠和雷达》一文时,在学生认识到“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这一仿生学方面的知识后,可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人们摹仿哪些生物的特点,发明了哪些东西?”这一问,使学生思维被激活,思路被打开,很快收集了所掌握的知识,说出了许多类似“根据蜻蜓,发明和制造了直升飞机”的回答,拓展了想象的空间,激起了主动创新、积极尝试的欲望。紧接着,及时抓住这一“契机”进一步诱导,启发学生思考:你会根据哪些生物给你留下的深刻启示创造、发明出有益于人们生活的东西来呢?在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学生思维活跃,创新的火花频频闪现。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爱科学的兴趣,而且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终目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从人物精神魅力、巧设问题等方面人手,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叶圣陶说过:人人即是创新人才,时时即是创造之机,处处即是创造之地。只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有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索状态,具有不断创造的欲望,学会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本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就会逐渐培养起来。使天真可爱的小学生形成较好的科学素养。
其他文献
摘要:情景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并不是孤立地分开的,而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科学地创设各种各样的情景教学能达到让小学生想学、乐学、善学的目的,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英语 情境教学 兴趣  学习的兴趣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 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 根据小学外语教学的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学要贯彻直观性、趣味性、实践性和交际性的原则,教学方法要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试从创设形象、领略内涵、彰显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 想像力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
摘要:本文阐述了机械专业的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感觉机械制图学未致用。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让机械制图的跟上技术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就要及时进行教学改革,以期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人才来。  关键词:学未致用 改革 学以致用  近年来,由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机械制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尤其是计算机的普及,手工制图逐渐被电脑绘图所淘汰。以及各个学校的先进设
摘要:新的课程改革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理念。新课标提出:“口语交际是一种必备的能力,应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进行文明和谐地交流的素养。我们应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会交际,在生活中实践交际的能力,实现练于课堂,得益于课外,让学生掌握交际的技能,养成与人交往、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本文结合新教材就小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  摘要: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 口
摘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理论,是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巴班斯基创立的。他指出:“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通过选择一种适合教育过程具体情况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效果。”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在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优化课堂,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优化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与学的
近来的发展过程是市场的粗放型增长阶段,在市价总值、交易量、上市公司数、运作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截止2005年6月9日,A股上市公司家數多达1348家,发行A股总股数7279亿股,上市流通的A股有2060亿股,流通市值9738.22亿元,总市值高达32245亿元,总市值约占GDP的三成,而我国证券市场以后的发展目标应该是功能性拓展,健全市场各项功能,拓展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即股价运行的市场化和
摘要:对于初中英语教师来说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要想学好任何一门语言,这四个方面是离不开的。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进行英语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英语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好基础,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意味着学生英语素质的提高,这对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是必
摘要:语文课堂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由于有不少语文教师对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特点不够明晰,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探索一些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方法,本文对语文课堂上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谈谈自己的认识。  传统的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教材的灌输,轻教法的改进和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