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qiqi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我们广大的教师应当不遗余力地探索、研究适合社会发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创新教育体系。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不墨守成规,敢于向传统挑战。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教育 教育观念 教学方法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现在的社会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变化离不开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要培养创新人才,关键在教师。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我们广大的教师应当不遗余力地探索、研究适合社会发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创新教育体系。教师在创新方面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应当比学生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具备教育创新能力,逐渐由教书匠向教育家位移。我在创新教育方面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教育观念的创新
  更新观念是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的前提,创新是以观念转变为先导。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中学语文教学要创新,也要更新观念。没有创新的意识,没有新的教学观念,创新只是空话而已。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不墨守成规,敢于向传统挑战。课型要创新,设计要创新,课堂组织形式要创新,教学方法要有创新,教学手段等也要有创新。语文教育只有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在授知的同时,注重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并针对语文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选择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求知欲中学习,在主动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还要树立新的学生观。要摒弃单纯重视“教”,把视点转向“学”,真正使学生通过“学”来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即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和积极性,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作文、自己领悟,使学生能够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内容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法与学法。可是目前教学方法上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那就是只重教师的教法而忽视学生的学法,这是与素质教育是相悖的。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授人鱼不若授人渔”,教师的教法最终是让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达维多夫说:“要解决现代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归根结底要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而改变思维类型”,所以我认为发展学生思维和培养其能力是教学方法创新的基点。
  1、发展学生质疑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诱发思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联系课内、外,本学科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不训斥、不敷衍学生的提问。提问是学生自学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外显,能充分体现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与求同思维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有助于撞击出聪明的火花。求异思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探索性与创新精神,教师不能以一绝对的答案封死学生的灵活大脑,扼杀了他们的创造精神。
  3、发展学生想象思维
  想象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对学生想象思维的练习与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师可以在课文教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可以在课外活动中练习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只要我们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我们的语文教学是能够培养出有创造精神的人才的。
  三、教学手段的创新
  教师要能够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把复杂的教学内容以简单、生动、具体的方式表现出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进行创造性思维,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可以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充分领略到人类的创造发明所带来的高科技成果对于人类的价值,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从而激发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接受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现代化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多种教学媒体的形、光、音、色等信息输出功能,立体地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使抽象变得具体,使复杂变得简明,使不可见变为可见,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新,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
  四、评价方式的创新
  教师要能够采用多样化的的评价方式。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不能采取单一的、绝对化的评价标准,尤其是不能轻易对学生的创新活动成果进行评判。为了保持学生的创新热情,教师要掌握多样化的的评价方式,因为创新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教师评价或鉴别创造力的标准不在于给创造力打分或把学生划分成“有创造性”和“无创造性”,而是为了能在创造力出现的时候把它辨别出来,并为其发展创造条件。所以,教师要能够客观地对学生的创新成果加以鼓励,肯定其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发挥,而不是用单一的、绝对化的标准去抑制学生的创造动机与热情。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创新就是为了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但创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需要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
其他文献
摘要:愉快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教学目的要求的教学活动。实施愉快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实施愉快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多种多样,在这里,笔者仅从激发兴趣和创设情景方面对“中学语文实施愉快教学”做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愉快教学 兴趣 情景  一、激发兴趣法  1.培养积极的
摘要:培养创新素质的关键在于培养创造性思维。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一是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二是依托教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三是利用识字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要增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并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会被激活,  关键词:小学 语文 创造性 思维 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创
摘要:当今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英语成为人们交流工具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产生,使得我们的英语教学方式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改进。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也成为必然。它要求我们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英语教学的观念、目标、内容、策略、手段、评价等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以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此,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
摘要:有效提问是精彩数学课堂的达成手段。本文何为有效提问和怎样有效提问提出了个人见解。  关健词:预设 有效提问 提问途径 生成  法国教育家保罗·费来雷说过:“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课堂提问是师生课堂对话的主要形式,它不仅是课堂预设的生成和重新建构,也是课堂效能的关键所在。有效提问是建立在教师的学识魅力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技巧,适时恰当的有效提问是学生探究
摘要:运用歌曲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活动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同时,拓宽学生的英语学习渠道,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课程资源。教师在课前应该对歌曲的使用做好研究,在课堂上加以良好的利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素质,提高人文素养,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摘要:常言道:“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现在有些学生往往因为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致力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挖掘出学生的智力潜能,激活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习惯 学习效果  众所周知,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利于知识的习得,有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