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魅力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sl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记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明确提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历史的发展赋予教育的使命就是培养人、锻炼人和造就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就为社会带来了压力,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根本的途径是优先的教育,可面对课改下的新一代,教书与育人之间如何沟通呢?
  
  一 、建构生命课堂中的对话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崭新的理念冲击着传统的教育。从本质上看,课堂是主战场,无论理念如何先进,教材如何更改,最后终要在教师和学生在对话中完成。
  1.找寻课堂中的心灵沟通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体现在师生的双边对话中。要想让课堂亮出风采,方法之一离不开老师和学生间的沟通,在这一绚烂的艺术中若能使双方达成共鸣,定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我所听过的一节语文课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在《感谢 …… 》中,老师没有用过多的笔墨去渲染和勾画,而是用亲身的经历谈出了对父母的感谢。本堂课由于受老师真实的感情和细腻的语言所感染,学生完成了自己的作文,争先恐后的发言,想让其他人了解自己的感谢之情。成功的心灵沟通使本课的高潮令人震惊,学生们的感情跃然纸上,听课的老师还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后来回忆起本节课时,我充分体会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教学追求的是平等的沟通,这是一条实践于教学中的好方法。
  2.传播课堂中的人情信息
  教师的职业性质是“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我们,一直在扮演着这个角色,可是在课堂中学生是具有思维的人,不是我们散播知识的机器。教师上课不能只见物而不见人。有时可以听到同行抱怨:学生听不进去或者是上课学生打瞌睡,诸如此类的话。此时我们能否从人情的角度关心孩子呢?或许是由于他们不舒服所造成的。在上《我爱爸爸妈妈》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给爸爸妈妈画一张贺卡。不一会儿,大多数的学生开始动手了。可当我检查的时候,仍然有一名学生在愣神,我好奇地问他:“怎么还不画呢?”可他的答案却令我有些惶恐,他反问我:“老师我能只给爸爸画吗?因为我也不知道妈妈在哪里,我从没有见到过她。“听到这里,我难受极了,如果当初我再能补充一句:爸爸妈妈选择一位也可以。那该多好呀!多一些考虑,多一些人情,就不至于使这位学生陷于尴尬和难堪之中,于是,我同意了。结果是他画得美极了!一件小小的事情让我明白了多一份理解和宽容这不正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吗?
  3.营造轻松的心理氛围
  平静祥和的氛围可以让人心情愉悦, 兴趣十足,在此氛围内也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其创造的欲望。教师不仅仅是活动的参与者,也是课堂的裁定者。当学生获得老师对或不对的肯定时,都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开发,他们肯定会提出新想法和新见解的。
  在一节《称象》的课中,有位老师在课中带去了水槽、天平和砝码。当这些教具进入课堂后,它无形之中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时,课堂气氛异常轻松,他们争着去实验,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看着他们探索创造的精神,我不由自主地为老师和学生给予了赞许、信任和鼓励。本节课快乐地结束了,这种以“演”代“教”的方法好极了,这就是学生获得轻松后的自由对话。
  
  二、建构师生关系中的对话
  
  卡耐基说过:“如果想要快乐,就要定下目标,让它支配思想,从而放出活力,鼓舞希望。这样的快乐就会永存于生活中。”这句话引用到教师和学生间再恰当不过。学生在通向人生幸福之路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课堂中的快乐,整个学习阶段的快乐对于其生活的积累,经历的积淀更为重要。
  1.注重关心是对话的保障
  关心与被关心都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我们缺乏关心就无法生存下去,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人人都需要关心与理解,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更希望得到关心和关注。同时,当他们受到关心时,也会去关心需要关心的人。
  在2004年的冬天,我校的一名六年级学生不幸被查出患上了白血病,由于家庭状况的限制,没有办法及时治疗。当得知此消息后,我校的老师先自发地捐款以解燃眉之急。可是消息不胫而走,我校的一些学生被老师的举动所感染,许多学生也慷慨地拿出了零花钱,为在北京治病的学生奉献了爱心,这种爱使他们感受到了关心后的幸福。
  因此,关心是师生关系中最好的对话方式,教育围绕关心来组织和设计,可以使教育呈现出新的面貌,让学生踏上健康发展之路。
  2.满足学生是对话的基石
  在与学生的交往对话中,作为教师能领悟学生的需求并能适宜地满足他们,定会为师生间的关系发展打下基石。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走向学生的需求对于教师而言,要不断地发现并擅于捕捉,只满足于课堂中是远远不够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老师若只能解决书本知识,肯定会被社会甚至被学生所淘汰。当学生不经意间与老师融于书本、上网、旅游、烹饪等多种领域时,定会被老师的渊博所叹服。正如一节课上,学生问到太阳系的问题,我当时就懵了,这可不属于我教的学科呀!还好,我灵机一动,在大多数学生的帮助下,艰难地闯过了这一关。事后想来,师生间的对话不仅是本教材中,老师更重要的是还要俯下身子,贴近孩子们,与他们亲密接触,满足学生的需求,才能成为平等对话的基石。
  3.培养个性是对话的手段
  “人心不同,各有其面”。作为社会中的人由于环境不同,个性也不尽相同,要想完善平等的对话,试着去了解并培养每位学生可以成为一种常规性的手段。
  只要老师是从学生的眼睛看世界,从学生的个性去培养,就能具有完善对话的方法。
  在通向科学殿堂的道路上,老师与学生共同演绎着各自的角色,可这两个角色并非孤立的,是相辅相成的,互为推进的。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让我们肩负使命,努力前进吧!为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打下基础,并展现出其内在的魅力吧!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42小学)
  编辑/何 妍 舒 娟
其他文献
在学校工作中,‘形成健康文化,促进人的发展成长是学校教育永远追求的最高目标。我校在充分整合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提炼出了我校的核心办学理念——“致力于每个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