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香道,你也可以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u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今天还保留着传统的三“雅道”,即茶道、花道、香道。这日式三“雅道”其实都传自中国,宋朝文人间也流行四雅事:挂画、点茶、插花、烧香。其中的点茶、插花、烧香在日本演变成了茶道、花道、香道,但在中国本土,文人四雅事后来却全面没落,比如“烧香”一词,宋人一般用来指称一种雅玩,即焚香;而现在却与“拜佛”连用,指一种民间祭拜仪式,雅味全失,俗气尽显。
  遥想当年,一炉袅袅飘着轻烟与香气的焚香,在宋人生活中的地位,就如今日小资家中终日飘扬的轻音乐吧。宋人在读书、闲居、烹茶、雅集、欣赏音乐、宴客的时候,都会烧一炉合香,氤氲一室。深谙香道的黄庭坚还归纳出“香之十德”:“感格鬼神,清净心身,能除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中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障”。可见香在文人心目中的重要性。如果抽掉了焚香,宋朝文人一定会认为他们的生活将失去了数不尽的清趣。
  今天,在广州等地的小圈子内,传统的香道有复兴之势,不过香道毕竟非常小众,这是因为,香料非常昂贵,花大钱买香料来烧掉,非有钱有闲的人不可为。这个时候,如果你对香道文化深感兴趣,不妨仿效宋人,自己制作香品——用非常普通的材料,都可以做出不错的香品。
  
  合香:DIY香品
  宋人玩香道,一般都用人工调制的合成香料,叫“合香”,而不是直接将沉香、檀香等拿去烧。宋人陈敬撰著的《陈氏香谱》载:“合香之法,贵于使众香咸为一体。麝滋而散,挠之使匀;沉实而腴,碎之使和;檀坚而燥,揉之使腻。比其性,等其物,而高下如医者,则药使气味各不相掩。”这是宋人制香的原则:按“君臣佐使”的道理配伍香药,和合各香,使其激发出来的气味更加宜人。
  许多宋朝士大夫都喜欢亲手调香,并将调香当成文人生活的雅趣。我们熟悉的爱国诗人陆游就是一位调香高手,他的《焚香赋》描写的就是调香之法:“暴丹荔之衣,庄芳兰之茁;徙秋菊之英,拾古柏之实;纳之玉兔之臼,和以桧华之蜜。”
  宋朝文人焚香,并不追求香气的浓烈,而更为心仪香味幽长耐久、淡雅清逸的合香类型。宋时从海外贩入的番舶沉香,由于香味“腥烈,不甚腥者,意味又短,带木性,尾烟必焦”,并不受士大夫欢迎;其中有一种番香,因为在广西钦州集散,被称为“钦香”,其特点是“质重实多大块,气尤酷烈”,宋人便认为它“不复风味,惟可入药,南人贱之”。
  宋人还喜欢用鲜花或水果蒸香,使花果的香味沁入香料中,焚香时便可以嗅到花香或果香。有一款叫做“返魂梅”的合香,烧起来有梅花的香味。“返魂梅”的名字为黄庭坚所取,黄庭坚与好友惠洪游潭,恰好衡山花光寺的长老派人送来两幅墨梅。黄庭坚在灯下欣赏后,评价说:“好画!唯一的缺憾是没有花香”。此时惠洪从囊中取出一粒香丸,投入香炉内,顿时闻到梅花的暗香浮动。黄庭坚问这是什么香。惠洪说,此香为韩琦所创,后苏轼学到调制的手法,又传给了他。惠洪还取笑黄庭坚:苏大学士都知道你有香癖,却不肯将此香制法相授,真不够朋友。黄坚庭遂给这一合香取名“返魂梅”。
  宋人的所谓“烧香”,其实也不是用火“烧”,而是用炭“炙”。《陈氏香谱》说得很清楚:“焚香,必于深房曲室,矮桌置炉,与人膝平,火上设银叶或云母,制如盘形,以之衬香,香不及火,自然舒慢,无烟燥气。”利用炭火的炙烤激发出香料的香味,同时又避免了香料燃烧时发出的烟气。而用来炙烤香丸的香炉,宋人也形象地称之为“出香”。
  杨万里有一首《烧香》诗,描绘的“烧香”其实也是隔火熏香:“琢瓷作鼎碧于水,削银为叶轻如纸。不文不武火力匀,闭阁下帘风不起。诗人自炷古龙涎,但令有香不见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表现烧香题材的宋画上,往往只看到香炉,而不见烟雾缭绕。
  便宜的山林四和香
  清贫的宋人如果有雅兴,也可以焚香。宋代有人调制出一种成本十分低廉的“山林四和香”:“香有富贵四和,不若台阁四和,台阁四和不若山林四和。盖荔枝壳、甘蔗滓、干柏叶、茅山黄连之类,各有自然之香也。”宋代的“四和香”是名贵香品,由沉香、檀香、龙脑香、麝香四味珍贵香料合成。而“山林四和香”的原料只是荔枝壳、甘蔗滓等生活废弃物,可谓“变废为宝”。制法也很简单,《陈氏香谱》收录了一款跟“山林四和香”差不多的“小四和香”配方:“香橙皮、荔枝壳、榠楂核或梨滓、甘蔗滓,等分,为末,名‘小四和’。”四种寻常原料以1:1:1:1的比例搭配,研成粉末,加梨汁和成丸,阴干即可备用。
  不要以为这是胡扯,《陈氏香谱》载,荔枝,“取其壳合香,甚清馥”。你不妨做一个试验:将荔枝壳晒干,然后用电蚊香机烤热,保准会散放出浓烈的香味。陆游就曾利用荔枝壳调制合香。宋仁宗宠爱的张贵妃也用荔枝壳制作了一款清新朴素的“阁中香”:“温成皇后阁中香,用松子膜,荔枝皮、苦练花之类,沉檀、龙麝皆不用。”
  以荔枝为主香的香品,古人发明了好几种,我且介绍几款给诸位。一、小四和香:用料是香橙皮、荔枝壳、榠楂核或梨滓、甘蔗滓。二、四叶饼子香:用料是荔枝壳、松子壳、梨皮、甘蔗柤(滓)。加入降真屑、檀末同碾,效果更佳。三、穷六和香:用料是甘蔗滓,干柏叶,黄楝头(即苦楝花),梨、枣核,任加松、枫毬。
  制作的方法也非常简单,四种(或六种)香料按1:1的比例配伍,全部研成粉末,加入梨汁和成丸状,阴干即可。
  宋朝市井中也有香道。你到酒店喝杯小酒,只要付一点点小费,招呼一声,便有“香婆”捧着香炉上前,在你的酒桌上给你焚香。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说,杭州的酒楼“各分小阁十余,酒器悉用银,以竞华侈。……及有老妪以小炉炷香为供者,谓之香婆。”当然,“香婆”所用香丸,肯定不是名贵香药,好在价格便宜,一般市民都消费得起。
  宋人的焚香,你要说它平民化,它又讲究到极致,连“气尤酷烈”的名贵番舶沉香都被士大夫评为“不复风味,惟可入药,南人贱之”,剥夺了其作为焚香品的资质。但你要说它太讲究,它又有十分平民化的一面,寒门子弟用荔枝壳调制出来的合香,也被誉为“有自然之香”,优雅的焚香之道,始终向寒士敞开一扇门扉。这也是宋代香道兴盛的一大原因吧。
  我觉得,焚香之道,不在于你所用的香料是不是很名贵,而在于你是不是懂得创造雅致的审美生活。心有雅兴,低成本也可以玩香道。
其他文献
今年9月底,共享短租平台Airbnb成功融资5.555亿美元,这令Airbnb的估值高达300亿美元;消息传出的第三天,Airbnb发出了在华招聘15人的启事;10月底,Airbnb的代表又马不停蹄与北上广深相关部门逐一签下合作备忘录。入华两年一直保持低调的Airbnb为何在此时高调行事?它有着什么样的计划和部署?风靡一时的共享经济是噱头是泡沫,还是不可忽视的未来?Airbnb能否打破国外互联网公
北京同事来广州出差,晚上在一间小牛杂店吃夜宵,回来后在朋友圈“怒”发一句:在这张桌上谈创业,是对“邦记牛杂”的侮辱!问她为啥这么讲,她答:我以为北京才人人谈创业呢,想不到连广州也一样!  也是,如今创业俨然超过了八卦、养生、亲子,成为社交圈最热辣的话题。饭局上,聚会时,星巴克,茶餐厅,无论你主动还是被动,总有无数的项目涌进耳朵里:谁谁谁正在招人啦,谁谁谁拿到A轮融资啦,谁谁谁准备上市啦……  蒋方
参加乌兰巴托那达慕大会射箭比赛的选手。射箭、骑马、摔跤被成吉思汗称为“男儿三艺”,精通这三艺成为世代众多蒙古族青年孜孜以求的目标。穿着传统服饰前来参加乌兰巴托那达慕大会的妇女。  那达慕——在蒙语中是“娱乐”和“游戏”的意思,是蒙古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据说当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为了检阅自己的部队、维护和分配草场,每年到了夏季,便举办大聚会,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在射箭、赛马和摔跤
第一次听到“最长的午餐”时,可能大家脑中浮现的是,从中午一直进行到半夜,每道菜都要伸长脖子等得海枯石烂的情景。这也太坑爹了,有什么好报道的?!不不不,2015年2月末在墨尔本举办的年度World’s longest lunch,“最长”指的其实是饭桌。  当中国大部分城市还笼罩在雾霾和阴雨中时,南半球的墨尔本却是夏末,风和日丽得让人无所适从。想想看,在富有英国乡村气息的费兹罗花园中,铺着雪白桌布的
20世纪30年代上海外滩上的汽车。  按中国现行交通法规,在高速公路上,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120公里,最低车速不得低于每小时60公里。市区最高车速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路状有不同要求,有每小时60 公里的,有每小时70公里的,有每小时80公里的。至于开豪车飙车的速度那另当别论了,常常每小时200公里以上,超过飞机起飞速度也是常有的事,那是让人心惊肉跳的速度。可是在民国时期,飙车的速度只相当于现今市区
人体就像是台机器,用久了零件难免有磨损的时候,一早起来头疼脑热脚步虚浮,你今天还去上班吗?  在我们的文化里,带病工作是种美德,从上学时起,班主任老师表扬“优秀学生”时都会附带一句“本学期全勤”,到了单位评先评优也常说某某在医院拔掉针头转身又返回工作岗位之类的。这种兢兢业业的精神特别让人佩服,给大家树立榜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群体压力,仿佛工作表现跟出勤率是成正比的,所以请病假也要掂量一下。甚至当
一部剧集,光是对着麦德林黑帮贩毒集团与哥伦比亚政府之间调戏历史一般的史实照本宣科,就能具备神剧的潜质了。更何况还有《精英部队》制作班底的编排和打磨,更能将令人愕然的史实进化为邪异史诗。虽是涉毒题材,但《毒枭》跟《绝命毒师》截然不同。我更愿意将之与强尼·戴普主演的《大毒枭》摆在一起。在那部同样将“魔”还原成“人”的电影里,有一句台词:“我的一生,野心比实力高得多,充满了不切实际的追求。”这句话放在位
网络时代,任何公共事件都有可能漫出当地,成为举国关注的大事。温州苍南县城管查抄路边摊贩、围殴拍照路人,引发民众激愤,城管遭痛打,就是一起典型的“小事变大事”的群体性事件。  从这起事件出发,跳出事件思考,两个普遍性问题需要探讨:城管为何热衷于喋血街头?路边摊贩到底招谁惹谁了?  我们知道,路边摊贩是社会的底层人民,一个家庭的生计寄托于一个小摊位,一天的收成左右着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准。我们不太知道的是
获奖理由  褚时健即将进入耄耋之年,却无心成为潮人,他的橙子已经一橙难求,通过电子商务进入万家餐桌。从风云人物到白发农夫,成为业界良心的代言人,褚时健的经历本身,就是一个有味道、有温度的故事。故事有点苦,橙子却很甜。    从74岁开始,褚时健才真正找到“回到自己”的感觉。这一年,他从狱中归来,按照中国人常理,他应该就此退隐,打发晚年,但他偏偏选择了创业,创下了褚橙的奇迹。  褚时健的魅力,也许诚
历史上的哲人和学者,都曾试图在这群特殊的小动物身上,寻找忧虑重重的人类亘古以来提出的终极问题的答案。  “蜜蜂兄弟来了!”当两位法国中年人出现在2017傅雷翻译出版奖现场时,大家都窃窃私语。对于达瓦佑兄弟的这个昵称,来自他们近期被翻译成中文的书《蜜蜂与哲人》。而他们“哲学家 养蜂人”的这种作者身份组合,也给这本哲学小品带来了特殊的趣味性。  哥哥弗朗索瓦·达瓦佑是法国上卢瓦尔省的专业养蜂人,与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