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长期以来艺术院校党建工作基础相对薄弱,党员数量少等多项难题,如何彻底改变艺术院校党建弱的“老大难”问题,已成为艺术院校党务工作者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党务工作者应加以解决的重任。北京电影学院党委近几年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使学院党建工作在近几年已有进步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并取得了显著实效,从根本上改变了艺术院校党建工作长期薄弱的状况,党建工作得到了广大师生员工的认可。
艺术院校加强党建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由于艺术院校的党员和党组织担负着国家文化发展与建设的重任,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显得更为特殊,更为重要。
艺术院校党建工作的特殊性:一是党员“少”。艺术院校中党员教师与党员学生所占的比例,与其他高校相比要低很多。二是党员意识“淡”。艺术院校的党员教师对党员身份所赋予的与普通教师和普通艺术创作者的特殊要求没有明确的认识。三是干部队伍“散”。干部队伍“散”既不利于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也影响了党的先进性的发挥。四是基层组织“弱”。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吸引力、实效性不强,难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甚至被“边缘化”。五是工作责任“重”。艺术院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直接与能否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相关。
艺术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实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艺术是国家意识形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国家软实力、保证坚持正确方向,是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和青少年为实现新世纪民族复兴、中华崛起历史重任的重要元素之一。艺术院校直接培养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艺术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与其所担负的历史重任是相辅相成的。加强艺术院校党建工作不仅责任重大,而且付出的努力也是艰辛和繁重的。
艺术院校加强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与实践
1.党委从艺术院校担负文化建设任务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其党建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学院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达标验收为契机,将规范化与创新结合起来,加大工作力度、严格考核标准,从基础抓起,从基层抓起,从班子自身抓起,常抓不松,坚持不懈。
2.以建设一流的发展目标凝聚党员和群众,在中心工作中体现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影响力
党委明确提出了“认准一个目标—建设世界一流电影学院,坚持一个中心—以教学为中心,抓住两个根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实施十大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教学质量建设、实践教学建设、人才强校战略、提高管理水平、校园文化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国际交流和党的建设”的发展思路和措施。
学院2004年获得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单项进步奖提名奖,2005年先进性教育活动群众民主测评满意率达98.4%,2006年荣获“北京市教育创新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近4年来是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富有成效的4年,是师生员工团结进取、奋发有为的4年,是人才培养和办学质量显著提升的4年,是建设世界一流电影学院进程中至关重要、成绩显著的4年。党委把党的建设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加强对中心工作的领导,强调党组织和党员在中心工作中体现先进性,极大地凝聚党员和群众的思想,使学院党组织的地位、作用和影响有显著的改变。
3.从艺术院校实际出发,创新工作思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特色鲜明,成果突出
党委非常重视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带头进行思想理论学习,在理论武装上作表率;大力加强先进性建设,在作风建设上作表率;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在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上作表率;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上作表率。领导班子建设的成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好评,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群众满意率达98.4%,2007年和2008年对班子建设进行民主测评,满意率均在90%以上,群众对班子的整体评价较高。
党委十分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认真领会中央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实质,以创新精神改革不适应当前情况的旧的做法,“不等不靠”,紧密结合学院的实际创造性地解决上级条例规定不够具体的实际问题,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培训提高环节上都做到有所创新。
4.注重规范与创新结合,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真正改变艺术院校基层组织薄弱的状况
党委在基层党建中毫不动摇地始终做到“五个不放松”:紧抓基层组织建设不放松,紧抓党务干部的培训不放松,紧抓党员发展工作不放松,坚持创先评优不放松,坚持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不放松。通过“五个不放松”,基层组织建设成效显著,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加强,党员的模范作用明显发挥。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党委坚持从体制机制上创新,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探索实行党内民主的有效途径。2004年,学院举行了届中党员大会,党委向全院党员报告工作,请党员审议。党委还坚持从制度上创新,除干部任用制度、民主建设制度外,党委建立了基层党建经费支持制度。创新机制和制度的建立健全不仅鼓励了基层组织在党的建设中积极创新,而且对建立健全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很有帮助。
通过持续努力,党的基层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都得到明显增强。3年来,全院教职工党员获得各种表彰和荣誉称号的共计195人次,占获奖教职工总数60%以上。
主要成效
在党委高度重视和不懈努力下,学院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创“世界一流电影学院”的发展目标越来越深入人心。学院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在不断提升,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领导班子整体形成了能把握方向和全局,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领导集体。2002年党委正常换届,2004年召开届中党员大会审议检查工作,2007年党委正常换届,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本科教学评估、党建评估等中心工作中凸显了党委的坚强领导和把握全局的能力。
第二,形成了一支事业心强、作风好、能力突出的中层干部队伍,成为学院骨干力量,在学院的中心工作中发挥出核心骨干作用。
第三,打造了一支无私奉献、踏实肯干、积极向上的党务干部队伍。这支队伍在先进性教育、教学评估、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冲锋在前,身体力行,无私奉献,充分发挥团结、凝聚、带领党员和群众在学院的各项事业中积极工作的战斗堡垒和保驾护航作用。
第四,通过“五个不放松”,基层组织建设成效显著,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加强,党员的模范作用明显发挥。基层党组织从2002年的31个发展到目前的46个,总支从1个发展成5个,有12个直属支部,15个教工支部,学生党支部由1个发展到14个。总支和直属支部书记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60%。2007年,对总支、直属支部和基层支部书记的工作进行测评,群众满意率达96%。2004年以来全院共发展党员341名,党员人数增加到目前的700名,其中学生党员281名。目前,研究生中党员人数占学生总数的31.3%,本科生中党员人数占学生总数的8.9%;教工党员占教工总数的44.1%;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党员人数占54.5%。
第五,学院师生员工思想稳定,干群关系和谐,创一流目标深入人心,“求发展、谋事业”在教职员工中形成主流。在党委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创造和形成了党的工作与学院中心工作“两翼齐飞”的工作局面。党在学院事业的发展中真正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也得到群众的普遍信任和赞扬。
(作者单位:北京电影学院 籍之伟系该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蔡桂兰]
艺术院校加强党建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由于艺术院校的党员和党组织担负着国家文化发展与建设的重任,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显得更为特殊,更为重要。
艺术院校党建工作的特殊性:一是党员“少”。艺术院校中党员教师与党员学生所占的比例,与其他高校相比要低很多。二是党员意识“淡”。艺术院校的党员教师对党员身份所赋予的与普通教师和普通艺术创作者的特殊要求没有明确的认识。三是干部队伍“散”。干部队伍“散”既不利于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也影响了党的先进性的发挥。四是基层组织“弱”。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吸引力、实效性不强,难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甚至被“边缘化”。五是工作责任“重”。艺术院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直接与能否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相关。
艺术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实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艺术是国家意识形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国家软实力、保证坚持正确方向,是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和青少年为实现新世纪民族复兴、中华崛起历史重任的重要元素之一。艺术院校直接培养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艺术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与其所担负的历史重任是相辅相成的。加强艺术院校党建工作不仅责任重大,而且付出的努力也是艰辛和繁重的。
艺术院校加强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与实践
1.党委从艺术院校担负文化建设任务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其党建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学院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达标验收为契机,将规范化与创新结合起来,加大工作力度、严格考核标准,从基础抓起,从基层抓起,从班子自身抓起,常抓不松,坚持不懈。
2.以建设一流的发展目标凝聚党员和群众,在中心工作中体现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影响力
党委明确提出了“认准一个目标—建设世界一流电影学院,坚持一个中心—以教学为中心,抓住两个根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实施十大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教学质量建设、实践教学建设、人才强校战略、提高管理水平、校园文化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国际交流和党的建设”的发展思路和措施。
学院2004年获得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单项进步奖提名奖,2005年先进性教育活动群众民主测评满意率达98.4%,2006年荣获“北京市教育创新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近4年来是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富有成效的4年,是师生员工团结进取、奋发有为的4年,是人才培养和办学质量显著提升的4年,是建设世界一流电影学院进程中至关重要、成绩显著的4年。党委把党的建设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加强对中心工作的领导,强调党组织和党员在中心工作中体现先进性,极大地凝聚党员和群众的思想,使学院党组织的地位、作用和影响有显著的改变。
3.从艺术院校实际出发,创新工作思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特色鲜明,成果突出
党委非常重视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带头进行思想理论学习,在理论武装上作表率;大力加强先进性建设,在作风建设上作表率;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在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上作表率;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上作表率。领导班子建设的成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好评,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群众满意率达98.4%,2007年和2008年对班子建设进行民主测评,满意率均在90%以上,群众对班子的整体评价较高。
党委十分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认真领会中央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实质,以创新精神改革不适应当前情况的旧的做法,“不等不靠”,紧密结合学院的实际创造性地解决上级条例规定不够具体的实际问题,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培训提高环节上都做到有所创新。
4.注重规范与创新结合,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真正改变艺术院校基层组织薄弱的状况
党委在基层党建中毫不动摇地始终做到“五个不放松”:紧抓基层组织建设不放松,紧抓党务干部的培训不放松,紧抓党员发展工作不放松,坚持创先评优不放松,坚持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不放松。通过“五个不放松”,基层组织建设成效显著,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加强,党员的模范作用明显发挥。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党委坚持从体制机制上创新,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探索实行党内民主的有效途径。2004年,学院举行了届中党员大会,党委向全院党员报告工作,请党员审议。党委还坚持从制度上创新,除干部任用制度、民主建设制度外,党委建立了基层党建经费支持制度。创新机制和制度的建立健全不仅鼓励了基层组织在党的建设中积极创新,而且对建立健全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很有帮助。
通过持续努力,党的基层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都得到明显增强。3年来,全院教职工党员获得各种表彰和荣誉称号的共计195人次,占获奖教职工总数60%以上。
主要成效
在党委高度重视和不懈努力下,学院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创“世界一流电影学院”的发展目标越来越深入人心。学院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在不断提升,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领导班子整体形成了能把握方向和全局,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领导集体。2002年党委正常换届,2004年召开届中党员大会审议检查工作,2007年党委正常换届,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本科教学评估、党建评估等中心工作中凸显了党委的坚强领导和把握全局的能力。
第二,形成了一支事业心强、作风好、能力突出的中层干部队伍,成为学院骨干力量,在学院的中心工作中发挥出核心骨干作用。
第三,打造了一支无私奉献、踏实肯干、积极向上的党务干部队伍。这支队伍在先进性教育、教学评估、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冲锋在前,身体力行,无私奉献,充分发挥团结、凝聚、带领党员和群众在学院的各项事业中积极工作的战斗堡垒和保驾护航作用。
第四,通过“五个不放松”,基层组织建设成效显著,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加强,党员的模范作用明显发挥。基层党组织从2002年的31个发展到目前的46个,总支从1个发展成5个,有12个直属支部,15个教工支部,学生党支部由1个发展到14个。总支和直属支部书记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60%。2007年,对总支、直属支部和基层支部书记的工作进行测评,群众满意率达96%。2004年以来全院共发展党员341名,党员人数增加到目前的700名,其中学生党员281名。目前,研究生中党员人数占学生总数的31.3%,本科生中党员人数占学生总数的8.9%;教工党员占教工总数的44.1%;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党员人数占54.5%。
第五,学院师生员工思想稳定,干群关系和谐,创一流目标深入人心,“求发展、谋事业”在教职员工中形成主流。在党委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创造和形成了党的工作与学院中心工作“两翼齐飞”的工作局面。党在学院事业的发展中真正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也得到群众的普遍信任和赞扬。
(作者单位:北京电影学院 籍之伟系该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蔡桂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