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猎头,也称人才经纪人,是人才市场竞争与发展的产物。它的诞生,令人惊喜地领略到人才资源配置的合理与妙处,感受到人才价值、人性价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回归和提升。
猎头的神秘就在于他在职场上扮演的不平常的角色。“挖墙脚”、“夺梁柱”、“打地洞”、“秃鹰”、“人精”等词,都曾用来描述猎头的形象,在这里,我们不妨也来给猎头画画像。
才市侦探 思想工作者
猎头的工作方式,常以“才市侦探 思想工作者”来描述。他们关注各种行业、企业动态、媒体新闻、热门人物;马不停蹄地参加各类研讨会,结识各种各样的企业老板和业务骨干;与行业协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获取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在著名的高等学府举办人力资源论坛和就业讲座,与MBA 和EMBA 学员愉快而轻松地沟通;此外,他们也参加一些高级俱乐部和金领Party,在一个个精英聚会中搜罗人才。猎头,将他们的触角伸及每一个可能的角落,敏锐地捕捉每一个潜在的猎物。
接下来,猎头就要展开巧妙游说,发挥自己“巧舌如簧”的口才和辩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利,利用高超的心理战术,从薪水、自我价值追求和体现等诸多方面打动、说服目标客户,促使交易达成。
进入人才经纪人时代
多年前,商业杂志就预言说,好莱坞风格的人才经纪人(星探)将出现在商业舞台上。而今,经纪人已是一个并不陌生的称谓。文化界、体育界、影视界、娱乐界的明星人物,都有自己专门的经纪人,为其代理洽谈业务、对外宣传、跳槽转会等。许多有才干的管理者总是渴望拥有不断提供新挑战的事业。正是基于他们的需求,人才经纪人见缝插针,挖猎人才去解决问题和寻求机会。在人才行业,猎头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将自己眼中的顶尖人才推介给自己的客户,并代理其跳槽事务。
猎头行业是人才市场竞争与发展的产物。在深圳鹰眼人力资源顾问服务公司,已出现了“金牌经纪人”这样的职位,他们接受高级人才的职业委托,全权代理高级人才同接洽的企业进行薪金及其他报酬的谈判、签订劳动契约等事务。湖北德邦人才经纪有限公司的人才经纪业务,就包括委托访寻(猎头)、白领世界、独家专场招聘会、临时雇员等。
猎头高手紧缺
猎头一族不仅猎取各行业的人才,也猎取各行业的经验与智慧,做猎头一年得到的锻炼,有时抵得上做别的行业两三年。“善猎人者,人亦猎之。”猎头队伍中的精兵猛将,不时也成为他人的捕猎目标,跳槽之后做老本行的居多,也有改做人力资源管理等新行当的,同样胜任有余。
前几年猎头大都处于摸索阶段,互相挖人的现象比较少见。近几年随着一批有经验的猎手成长起来,猎手逐渐成为“抢手货”,尤其是一些成立不久的猎头公司更加热衷于“挖墙脚”。上海目前人才中介机构已达数百家,这些机构产生的一个重要根源就是:原有老机构不断蜕变。上海两家有政府背景的人才中介公司,目前都已从原来母公司中各自分裂出五家人才中介咨询公司。以深圳展动力猎头公司为例,在过去的三年里,数量不多的高级猎头人才队伍总共走了4 位主力,其中两位自己开公司,另两位到其他企业做人力资源经理。业内的智联猎头顾问陆蓉承认,她和她的同事经常接到猎头的电话,而且来挖猎手的不仅有同行,也有自己的客户。
不可能“批量生产”
中国猎头业与国际接轨,“猎手”素质不高、业务不精、水平不高、方法不妥等方面,明显是弱项。只有精英中的精英,才能猎到精英,猎头必须是这样一类人。北京赛思卓越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黄剑表示:目前大多数
猎头公司找不到类似总经理助理职位的高级人才。他说,猎头公司本身急需引进对特定行业比较熟悉的高级猎头。“挖”人就是要“挖”最好的,“挖”人者首先要对各个企业的风格比较熟悉,这类高层管理人才本身就必须是最优秀的人才。
问题在于,高素质猎头是不可能“批量生产”的。猎头的对象往往是高学位、高职位、高价位三位一体的高级管理人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作为猎头,应该具备这些人“瞧得起”、乐于接受的素质、能力、品位等等,进而言之,高素质猎头本身就是高级人才圈内一分子。这种要求,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也是世界猎头业发展方向之一。
另外,猎头是一个操作性极强的职业,必须“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任何一个具备优秀猎头潜质的人也必须“沿着接单、分析客户需求、访寻候选人、推荐面试、背景调查、协调上班、后期跟踪服务”这一串“作业链”,点点滴滴积累经验教训。在无数个电话、无数份报告、无数次面试、无数场磋商的千锤百炼之下,一个本来对猎头一无所知的人,最后才能成长为一名阅人无数、敏锐精明的猎头顾问。按照猎头业的发展规律,要想成为一名成熟猎头不仅需要出众的基础素质,而且要经历四个阶段:咨询员、助理顾问、顾问、高级顾问。一般的猎头都是要从底层培养的,要成为助理顾问需要2 年时间,成为顾问需要5 年时间,高级顾问则至少需要10 到12 年时间。有关专家分析,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一是中国目前还缺乏一定的市场环境;二是人才培训跟不上,中国尚没有培养人才职业经纪人的专业。因此,培养一个高素质猎头,所耗费的人力、财力颇为可观,还需较长时间的具体实践。大多数猎头公司都想走捷径,即通过招聘和“猎头”的方式解决人才瓶颈问题。
职业猎手必备素质
现年已60 岁的MPS 总裁托马斯· 格罗斯金先生被称为“猎头教父”,生于美国。在老托马斯的履历中,除了良好的经济学、金融学与商业管理教育背景外,在其与猎头有关的经历中,不能不提到他在美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驻军服役时,担任“类似间谍”的情报工作的历
史,这训练了他“如何了解一个人的本质和能否胜任工作”的本领。在业内,猎头公司必须承认的是,“猎手”的作业是高度个性化的,即完全依据个人的能力和水准来完成,很难通过“团队合作”完成,有人称其为“仅依附于个体的高智商的行为”。那么一名好猎头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呢?
首先,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猎头每天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客户及千奇百怪的要求,因此,猎头不仅要拥有专业背景,而且还应具有信息学、社会学、心理学和市场学、法学等相关人文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包括给予与国际接轨的高工资并进行市场化标准的考核考评。其次,过硬的职业素养和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第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第四,广泛的社会网络和丰富的人脉资源。第五,良好的职业道德。此外,猎头还需具备娴熟的人际沟通能力、持久的忍耐力等。真正高明的猎头是很好的鼓动者。做猎头并非易事,找“猎物”可谓是费尽心机,从搜寻、面试到最后双方签约直至“猎物”正式上班,期间充满变数,有时感觉一帆风顺,不料却险象环生;有时眼看着“柳暗花明”了,瞬间却又是“山重水复”。当一位记者问杰拉德· 罗谢:“你第一次给郭士纳打电话,让他出任IBM 一把手时,他让你走开,这是真的吗?”这是当今最伟大的猎头之一罗谢先生津津乐道的一个故事。“是的”,他答道,郭士纳先生是要他走。“很多人都这样。他们不是直说让我走;他们说不感兴趣,他们现在工作得很开心;越是优秀的人越难‘挖’到;优秀人物都是大忙人;优秀人物不喜欢三心二意。”当猎头追踪、捕捉企业界的大人物时,他们需要耐心。因为当他们失去耐心的时候,同时也就失去了明智的头脑。可以说,猎头活在风口浪尖之上,时刻面临危机,没有持久的韧性和亲和力,到嘴的“猎物”也吃不上。
猎头的神秘就在于他在职场上扮演的不平常的角色。“挖墙脚”、“夺梁柱”、“打地洞”、“秃鹰”、“人精”等词,都曾用来描述猎头的形象,在这里,我们不妨也来给猎头画画像。
才市侦探 思想工作者
猎头的工作方式,常以“才市侦探 思想工作者”来描述。他们关注各种行业、企业动态、媒体新闻、热门人物;马不停蹄地参加各类研讨会,结识各种各样的企业老板和业务骨干;与行业协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获取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在著名的高等学府举办人力资源论坛和就业讲座,与MBA 和EMBA 学员愉快而轻松地沟通;此外,他们也参加一些高级俱乐部和金领Party,在一个个精英聚会中搜罗人才。猎头,将他们的触角伸及每一个可能的角落,敏锐地捕捉每一个潜在的猎物。
接下来,猎头就要展开巧妙游说,发挥自己“巧舌如簧”的口才和辩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利,利用高超的心理战术,从薪水、自我价值追求和体现等诸多方面打动、说服目标客户,促使交易达成。
进入人才经纪人时代
多年前,商业杂志就预言说,好莱坞风格的人才经纪人(星探)将出现在商业舞台上。而今,经纪人已是一个并不陌生的称谓。文化界、体育界、影视界、娱乐界的明星人物,都有自己专门的经纪人,为其代理洽谈业务、对外宣传、跳槽转会等。许多有才干的管理者总是渴望拥有不断提供新挑战的事业。正是基于他们的需求,人才经纪人见缝插针,挖猎人才去解决问题和寻求机会。在人才行业,猎头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将自己眼中的顶尖人才推介给自己的客户,并代理其跳槽事务。
猎头行业是人才市场竞争与发展的产物。在深圳鹰眼人力资源顾问服务公司,已出现了“金牌经纪人”这样的职位,他们接受高级人才的职业委托,全权代理高级人才同接洽的企业进行薪金及其他报酬的谈判、签订劳动契约等事务。湖北德邦人才经纪有限公司的人才经纪业务,就包括委托访寻(猎头)、白领世界、独家专场招聘会、临时雇员等。
猎头高手紧缺
猎头一族不仅猎取各行业的人才,也猎取各行业的经验与智慧,做猎头一年得到的锻炼,有时抵得上做别的行业两三年。“善猎人者,人亦猎之。”猎头队伍中的精兵猛将,不时也成为他人的捕猎目标,跳槽之后做老本行的居多,也有改做人力资源管理等新行当的,同样胜任有余。
前几年猎头大都处于摸索阶段,互相挖人的现象比较少见。近几年随着一批有经验的猎手成长起来,猎手逐渐成为“抢手货”,尤其是一些成立不久的猎头公司更加热衷于“挖墙脚”。上海目前人才中介机构已达数百家,这些机构产生的一个重要根源就是:原有老机构不断蜕变。上海两家有政府背景的人才中介公司,目前都已从原来母公司中各自分裂出五家人才中介咨询公司。以深圳展动力猎头公司为例,在过去的三年里,数量不多的高级猎头人才队伍总共走了4 位主力,其中两位自己开公司,另两位到其他企业做人力资源经理。业内的智联猎头顾问陆蓉承认,她和她的同事经常接到猎头的电话,而且来挖猎手的不仅有同行,也有自己的客户。
不可能“批量生产”
中国猎头业与国际接轨,“猎手”素质不高、业务不精、水平不高、方法不妥等方面,明显是弱项。只有精英中的精英,才能猎到精英,猎头必须是这样一类人。北京赛思卓越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黄剑表示:目前大多数
猎头公司找不到类似总经理助理职位的高级人才。他说,猎头公司本身急需引进对特定行业比较熟悉的高级猎头。“挖”人就是要“挖”最好的,“挖”人者首先要对各个企业的风格比较熟悉,这类高层管理人才本身就必须是最优秀的人才。
问题在于,高素质猎头是不可能“批量生产”的。猎头的对象往往是高学位、高职位、高价位三位一体的高级管理人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作为猎头,应该具备这些人“瞧得起”、乐于接受的素质、能力、品位等等,进而言之,高素质猎头本身就是高级人才圈内一分子。这种要求,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也是世界猎头业发展方向之一。
另外,猎头是一个操作性极强的职业,必须“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任何一个具备优秀猎头潜质的人也必须“沿着接单、分析客户需求、访寻候选人、推荐面试、背景调查、协调上班、后期跟踪服务”这一串“作业链”,点点滴滴积累经验教训。在无数个电话、无数份报告、无数次面试、无数场磋商的千锤百炼之下,一个本来对猎头一无所知的人,最后才能成长为一名阅人无数、敏锐精明的猎头顾问。按照猎头业的发展规律,要想成为一名成熟猎头不仅需要出众的基础素质,而且要经历四个阶段:咨询员、助理顾问、顾问、高级顾问。一般的猎头都是要从底层培养的,要成为助理顾问需要2 年时间,成为顾问需要5 年时间,高级顾问则至少需要10 到12 年时间。有关专家分析,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一是中国目前还缺乏一定的市场环境;二是人才培训跟不上,中国尚没有培养人才职业经纪人的专业。因此,培养一个高素质猎头,所耗费的人力、财力颇为可观,还需较长时间的具体实践。大多数猎头公司都想走捷径,即通过招聘和“猎头”的方式解决人才瓶颈问题。
职业猎手必备素质
现年已60 岁的MPS 总裁托马斯· 格罗斯金先生被称为“猎头教父”,生于美国。在老托马斯的履历中,除了良好的经济学、金融学与商业管理教育背景外,在其与猎头有关的经历中,不能不提到他在美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驻军服役时,担任“类似间谍”的情报工作的历
史,这训练了他“如何了解一个人的本质和能否胜任工作”的本领。在业内,猎头公司必须承认的是,“猎手”的作业是高度个性化的,即完全依据个人的能力和水准来完成,很难通过“团队合作”完成,有人称其为“仅依附于个体的高智商的行为”。那么一名好猎头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呢?
首先,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猎头每天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客户及千奇百怪的要求,因此,猎头不仅要拥有专业背景,而且还应具有信息学、社会学、心理学和市场学、法学等相关人文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包括给予与国际接轨的高工资并进行市场化标准的考核考评。其次,过硬的职业素养和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第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第四,广泛的社会网络和丰富的人脉资源。第五,良好的职业道德。此外,猎头还需具备娴熟的人际沟通能力、持久的忍耐力等。真正高明的猎头是很好的鼓动者。做猎头并非易事,找“猎物”可谓是费尽心机,从搜寻、面试到最后双方签约直至“猎物”正式上班,期间充满变数,有时感觉一帆风顺,不料却险象环生;有时眼看着“柳暗花明”了,瞬间却又是“山重水复”。当一位记者问杰拉德· 罗谢:“你第一次给郭士纳打电话,让他出任IBM 一把手时,他让你走开,这是真的吗?”这是当今最伟大的猎头之一罗谢先生津津乐道的一个故事。“是的”,他答道,郭士纳先生是要他走。“很多人都这样。他们不是直说让我走;他们说不感兴趣,他们现在工作得很开心;越是优秀的人越难‘挖’到;优秀人物都是大忙人;优秀人物不喜欢三心二意。”当猎头追踪、捕捉企业界的大人物时,他们需要耐心。因为当他们失去耐心的时候,同时也就失去了明智的头脑。可以说,猎头活在风口浪尖之上,时刻面临危机,没有持久的韧性和亲和力,到嘴的“猎物”也吃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