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队列追踪研究探索我国婴儿睡眠模式发展轨迹并评估常见不良入睡习惯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在上海浦东新区仁济医院按照入组标准共招募262例健康新生儿,其中男孩132例,女孩130例。在婴儿42天以及3、6、9、12月龄时进行追踪随访,使用国际通用简明婴儿睡眠问卷-加长版(BISQ-E)评估婴儿睡眠及睡眠习惯。结果:婴儿白天睡眠时间在42天、3月龄6月龄变化显著,从42天的(6.6±2.8)h逐渐减少到6月龄的(3.7±1.5)h;夜间睡眠时间在42天及3月龄变化显著,从42天的(7.6±2.3)h逐渐上升到3月龄的(8.7±2.0)h;夜间觉醒次数从42天的平均(2.4±0.8)次减少为3月龄的(1.6±0.8)次,6、9月龄婴儿的觉醒次数有轻度的反弹,分别为(1.7±1.1)和(1.6±1.0)次,到12月龄左右,觉醒次数再次下降到(1.2±0.8)次;婴儿不良入睡方式在各随访点所占比例分别为96.1%、96.1%、92.2%、84.0%和78.5%;婴儿夜间觉醒次数与奶睡(含乳头或奶瓶入睡)以及奶睡加抱睡(拍抱或摇晃入睡)入睡方式呈正相关(标准化β=0.31~0.40;均P<0.05)。结论:婴儿睡眠模式在出生后6个月内变化显著,6~12个月变化趋于平稳。不良入睡方式与婴儿夜间觉醒明显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