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模式桎梏的语文教学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语文教学可以借鉴好的教学模式,但一定不能在借鉴学习中迷失自己、泯灭个性,而应该扬长避短,在个性化教学中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一家风味。一、个性化教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前段时间看到一幅名为《寻找未被加工的人》的漫画,觉得耐人寻味,漫画上画着一个捆绑在工作台上的学生被一双粗蛮的大手施以斧凿刨锯,学生撕心裂肺的哀嚎没人理会。这是一幅让人含泪捧腹的漫画,形象夸张地反映了中国教育的现状。绝大多数学生都被格式化教材和格式化的教育形式加工成合格的和不合格的标准件,居于教育教学主导地位的老师也被固化的教学模式格式化,学生的个性还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2013年3月15日的人民网上登载了李培根写的一篇题为《“钱学森之问”怎样破题》的短文,文中提到:“长期以来,我们自觉不自觉地从工具的意义上解读教育,总是把学生培养成受过专业训练、具有特定思维模式的工具,于是形成了批量生产的教育模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评价缺乏个性的教育:“假如孩子离开你是灰色的、无个性的,那就意味着你没在他身上留下任何东西,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恐怕没有比这种结局更令人痛心了。”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他自己,”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解放思想,张扬教学个性,用独具个性的手段培养独具个性的学生。可见,打破模式桎梏是是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个性化教学顺应语文学科特点
  语文教学是一项人文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我们用不同的形式,不固定的变换来落实教学过程,亦即需要教师充满个性。有教师的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艺术。个性意识越强烈,教学创新意识就越强烈,愈能创造性地将教学个性运用于语文教学艺术之中。只有教师充满个性特征的课堂教学,才能教出自己的独家风味。老师或知识渊博,讲课有魅力,或书法功底深厚,板书赏心悦目,或的文采飞扬,下笔成文,这些特长,如果摆脱在固定模式的掣肘,就能掘出课文深层的生命活力,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热情,唯其如此,语文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神韵才能被学生所了解,所延续。
  三、个性化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许多老教师,工作勤勉循规蹈矩,却终生业绩平平,可是有些青年教师经过两三年历练,就能够迅速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独当一面的学科带头人。究其原因,正如李如密教授在《教学风格论》中所说:“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表现,是教学艺术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
  教师在培养自己的教学个性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教学思想,这种教学思想包含着教师的教育信念、思想底蕴。教师依据自己的教育信念做出教育教学决策,把思想底蕴、专业知识转化到教学实践中去。这一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要运用熟练的教学方法。任何一个能够形成有影响的教学风格的教师,都是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并能灵活而恰当地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于自己的教学之中才获得成功的,它需要自觉地将教学艺术运用于教学实践,将各种教学要素融为一体,并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再次,个性化教学要有独具特色的教学语言,教师教学的声音形象,也是教学风格形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高亢响亮、浑厚雄壮、抑扬顿挫的声音,与清脆柔美、清亮娓娓的声音,在教学中给学生的听觉美感是截然不同的。经常使用关切询问语气教学的教师,显出其教学言语风格的温婉;经常使用祈使命令判断语气教学的教师,又会显示出其教学言语风格的明快雄浑。用语规范,逻辑严密,通俗易懂,文理通顺是优秀教师的共性。 生动、灵活、亲切、精练、活泼、幽默、充满激情,则是教学语言的个性化体现,也是教师专业成熟的表现。
  1. 厚积薄发,做一个有底蕴的语文老师
  教师的教学方式只是教师的实现教育目标的“套路”,要让各种套路的效能发挥到极致,离不开教师文化底蕴这一坚实后盾。一个有志于语文教育的老师应该广泛涉猎,博览群书。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对其他学科的渗透。有些老师,因为有太多的盲点和弱点,对文本解析从来不敢充分展开,对学生的见解也不敢作出明确的评判,更谈不上诗意挥洒。还有些老师,讲起教育教学理念是一套一套的,但他对诸子百家、国内外经典著作却不甚了了,这样的老师,能用各种教育教学理论把别人的课评得惨不忍睹也常常会把一篇具有深厚文化蕴涵的课文上得索然无味。
  2. 打造个性化语言形象
  夸美纽斯说过:“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老师,他的声音应该像油一样浸如学生的心田,把知识一道带进去。”老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师将知识传导给学生的载体。除先天因素外,还涉及老师的语言功底、文化素养、思想深度、思维习惯及社会阅历。有些老师本来声音粗嘎,再加上语言单调、内容干涉、态度粗暴,整节讲课像锯一样折磨着学生,这样的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简直就是“灭绝师太”。再听那优秀老师讲课,语言或温婉,或幽默,或充满诗意,或绘声绘色,或发人深省,这样的老师通过独特的教学语言将强大的生命力投射在语文课堂,让学生如沐春风,心领神会,潜移默化。
  3. 善于思考,活化教材
  尽管我们的教材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科学性、系统性,教师还是应该抓住教材的重点、突破教材的难点,把教材变成教师的“作品”,于漪老师上《孔乙己》提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孔乙己姓甚名谁?”这一问题的设计巧妙之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孔乙己命运的思考,并且由此派生出一连串的疑问,学生的思维如电光火石般被激活,有位老师上《我的叔叔于勒》时曾这样问:“若瑟弗对于勒充满同情,对父母做法深感不满,可是回去的路上为何一句话都不说呢?”这一问,直接把学生从故事情节的欣赏引入对社会、对人情、对人生成长的思考。两则教学案例都是老师置疑教材、活化教材,启发学生思维的成功典范。成功的背后,是老师平时苦心孤诣的思考,正是执教者在处理教材上的孜孜以求,才让学生觉得这样的老师有深度,有手段、有个性。
  责任编辑邱丽
其他文献
初闯华尔街rn在纽约皇后区出生的卡尔·伊坎,既有着犹太人与生俱来的商业天赋,也有着本土纽约客追逐财富的本能与欲望.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入改革,高中阶段学校教学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环境的变化也给学校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进行模块选项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进行体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堂互动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课堂互动不足。为应对这些问题,更好促进课堂互动,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该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节能的重点已从工业逐渐转向建筑方面发,建筑行业节能问题日渐显著,建筑节能的主要部分就是暖通空调的节能,有必要对暖通空调系统在节能方面存在的
期刊
怎么说呢,她们当年都是毛纺厂的女工。为了生活,她们从这个城市迁徙到了另一个城市,她们能做什么呢?也只能做做保姆,或者去当钟点工,或者去小饭店帮着洗碗择菜。她们就像是某
期刊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学的作用不容小觑,因其反映的是原汁原味的英语,因而英美文学的阅读有利于学生了解真正的原始英文,有效地了解外国人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