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血动物也温情

来源 :科学大众(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w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动物界有一种根据动物体温是否变化来划分类别的方法,将各种动物划分成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又叫温血动物,我们熟知的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都属于这一类。它们的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而另外一类称为变温动物,如鱼、蛙、蛇等都属于这类,它们的体温会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所以也叫“冷血动物”。
  在我们的印象中,冷血动物往往和冰冷无情这样的形容词并列,它们凶狠、残忍,没有丝毫的温情,不像温血动物那样,同类之间有情感联系。无论是夫妻之间的爱情还是对待子女可以舍生忘死的亲情,似乎都是温血动物的专利,和冷血动物毫无关联。其实并非如此,殊不知冷血动物界也不乏令人感动的亲情、爱情和友情。
  
  感人亲情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中国古代,有一位名叫周豫的读书人,有一天一个朋友送了周豫最喜爱吃的黄鳝来,于是他煮了一锅清炖黄鳝汤。当鱼汤煮沸之后,周豫将锅盖掀起,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锅中有一条黄鳝的整个腹部竟然向上拱起,露出水面,只留头部跟尾巴在汤水之中。周豫看到这种情形,感到十分好奇,立刻将这条形状奇特的黄鳝捞出,在剖开它的腹部之后,周豫惊奇地发现,鱼腹中竟有满满的鱼卵,数目之多,难以计算。原来这条母黄鳝为了保护肚子里的众多鱼卵,不知费了多少力气,挣扎着让自己的腹部避开滚烫的热水,一直到自己死了,整个身体仍保持着拱起的姿势,而没有倒下去。事实上,黄鳝确实具有护卵、护仔习惯。在产下卵后,黄鳝往往会在产卵的洞附近守护它的孩子,而且异常敏感警惕,如果它认为有什么会威胁到它的孩子,黄鳝妈妈都会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将入侵者赶跑。
  
  母亲护蛋
  
  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鳄鱼是嗜杀成性的恶魔,残害亲生骨肉的坏蛋,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传说鳄鱼吞食自己生的小鳄纯系不实之词。说起来,鳄鱼还是了不起的好妈妈呢,它们对儿女的关怀不亚于任何富有爱心的父母。交配结束的两个月后,雌性鳄鱼就要准备产卵了。它会勘查四周,寻找理想的产卵地——通常会在水边干燥的地方或岸上挖一个坑。雌鳄鱼一般会在坑中下25到80个蛋。在3个月的孵化期里,它通常会格外警惕。除了到树阴下稍事休息或下水舒展一下之外,雌鳄鱼是不会离开巢穴的。而雄性的鳄鱼通常也会呆在附近,让掠食者们知难而退。小鳄鱼破壳出来时会大喊大叫。鳄鱼妈妈听到小宝宝的叫声,立即刨开巢穴,用嘴移开卵,有时候甚至需要和雄性鳄鱼一起滚动这些卵,以帮助小鳄鱼破壳而出。然后用嘴巴把小宝宝一个个衔到水里。小鳄鱼一到妈妈的嘴里,原来那种急切的叫声立刻变成轻柔的吱吱声,那声音充满了喜悦和欢乐。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是,小鳄鱼最长会在妈妈的保护下生活3年的时光。
  虽然多数蛇产卵后就离开卵堆。但是,也有一些蛇有护卵现象。比如,眼镜王蛇能利用落叶做成窝穴,产卵后再盖上落叶,母蛇俯伏在上面不动,父蛇则在附近活动。蟒蛇、银环蛇、五步蛇产卵后,也有终日盘伏在卵上的护卵习性。蟒蛇伏在卵堆上,可使卵的温度增高4~6℃左右,显然这是有利于卵的孵化的。但是,即使在同一种蛇中,护卵的习性也有不同。例如欧洲的普通水蛇,在英国的一个公园内,一条母蛇看护它的卵堆,孜孜不倦达13天之久;而就在它旁边有一条母水蛇,下蛋之后就转身离去,再也没有见它来看护过这堆缺乏“母爱”的蛇蛋。
  大多数冷血动物“父母”都是撒手不管,让它们自生自灭,因此也很少出现温血动物中配偶为对方和孩子觅食、喂食的动人场面。这也是人类鄙视冷血动物的重要原因。其实,冷血动物的行为模式和它们自身的体质不无关系。冷血动物不需要用自己的能量来取暖或降温,与温血动物相比,同样质量的冷血动物消耗的能量只需要温血动物的1/10~1/3,因此也只需要同样少的食物即可生存。因此,在食物同样匮乏的恶劣环境中,冷血动物可以比温血动物有更多的存活机会。而温血动物为了让自己的后代继续繁衍,就要更加小心地呵护它们成长一段时间,为它们提供足够的食物和生活条件,直到它们能够自立为止。从这些方面看,温血动物的温情也是天性使然,冷血动物的别样温情也同样是如此。因此,我们不要再指责冷血动物的无情,要知道它们一样有自己的感人亲情。
  
  鳄鱼求爱
  
  “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在动物的求偶行为里,雄性动物往往以鸣叫、舞蹈甚至争斗作为手段,一次获得雌性动物同意与之交配。相对于人类,男女交往过程里表达爱意的鲜花、浪漫烛光晚餐或是单身酒吧里的邂逅,以及任何用来吸引对方的策略,不也和动物界里的求偶行为有异曲同工之妙?
  生活在美国东南部的雄性美洲鳄实在算不上“美男子”,它皮肤粗糙、牙齿暴露,它对待“心上人”却格外温柔。交配前,雄性美洲鳄耐心地守候在雌性身边,不时地用前肢抚摸情人的身体。几天之后,雌鳄如果答应了求婚,雄鳄依然柔情地用头在雌鳄的喉咙边轻轻摩擦,或许是为了逗雌鳄开心,它竟然在心上人的脸颊旁吹起了小泡泡。
  
  蜗牛飞镖
  
  一只蜗牛会向一个喜欢的异性发射“爱的飞镖”,也就是一种黏液,就像人类传说的“丘比特之箭”。每年的春、秋两季为蜗牛的生殖季节。到那时,蜗牛就伸出触角东游西荡,一旦选定了“情侣”,就蠕动前去。两只蜗牛遇到一起,先互用触角厮摩表示亲热,然后跳起慢动作的舞蹈。之后,蜗牛靠近自己的“情侣”,突然喷射出一股液体。这种石灰尘质的液体长约1厘米,它能凭着冲劲刺入对方的身体。长期以来动物学家的解释是:它能诱使雌雄蜗牛的情欲更加强烈。最近,美国的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蜗牛放出的液体里含有刺激蜗牛达到兴奋高潮的化学物质。此后,蜗牛的恋曲进入尾声,两只蜗牛的刺颈紧紧结合在一起(那儿正是生殖孔的位置),完成受精过程。
  当一条雌性响尾蛇到了繁殖阶段时,雄性响尾蛇就会进行残酷的竞争,它们不是直接厮咬打斗,而是进行“跳舞战斗”,就是相互比舞,直到自己是胜利者。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最后的胜利者还是摇来摆去不停地跳舞,直到引起雌性蛇的兴趣为止,有的蛇甚至会累死。
  
  海马舞蹈
  
  一般来说,生育后代都是雌性的责任,而雄性海马十分心疼“爱妻”,亲自担当其生育后代的职责。雌雄海马交配之前也要表演一番,它们做着旋转木马般的游戏,身体相互触碰,由水下至水上,再由水上至水下。这样的舞蹈要持续几个小时。在雄性海马的尾部下方,有一个由两层褶皮连接形成的孵卵袋。交配时,雌性海马把生殖乳头插入孵化袋中,10分钟后,当数百枚桔红色的卵塞满孵化袋,雄性海马便会沉入水底,找块安静的水域照顾它的后代。受精卵经过3周的发育,孵化出小海马,当小海马出生时,它们的爸爸用弯起的尾部缠住水草,身体前后摆动,孵化袋慢慢张开,依靠肌肉的收缩,把小海马一只只地挤出来。
  在现代的人类社会里,不少女性寻找配偶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对方“有房”,其实在冷血动物世界里,一些雌性对于住所的要求也是非常强烈的。比如,三棘刺鱼为找“新娘",首先必须准备一份固定资产——“房子”。要知道,雌鱼相当“势利”,根本不愿意嫁给那些没有“房产”的雄鱼,因为动荡不安的环境太不利于它们繁殖后代。洞房竣工以后,雄鱼开始追逐雌鱼。当接近满腹是卵的雌鱼后,雄鱼便跳着“之”字形的舞蹈,把雌鱼引进洞房。雌鱼入巢产卵后不会常住,会悄悄离开,然后雄鱼再进巢去给卵受精。最后,雄鱼单独呆在巢里,精心照料自己的后代,并把所有的竞争者、雌鱼以及任何靠得太近的动物统统驱逐开。约一星期后,幼鱼孵出离巢,形成密集的小群,在“父亲”的看护下,到巢附近活动。如果小鱼掉了队,父亲就会把它含在口里送回鱼群。几星期后,小鱼便离开“爸爸”单独生活了。
  
  蜥蜴战斗
  
  冷血动物不但有亲情和爱情,甚至有友情。最近,美国科学家发现一种蓝喉雄蜥蜴会为同伴而战斗。研究人员指出,喉咙为蓝色的雄性侧边斑点蜥蜴能够互相结成伙伴关系,喉咙为橙色的雄性侧边斑点蜥蜴非常好斗,而黄色喉咙的雄性侧边斑点蜥蜴的行为则鬼鬼崇崇。
  如果两只蓝喉雄性侧边斑点蜥蜴正在保护其领地不受喉咙为橙色的雄性蜥蜴的侵犯时,那么其中一只蓝喉雄性蜥蜴将会忘我地上前迎战入侵者。它的这种“义举”可能会使其丧失掉与雌性蜥蜴成功交配的机会。然而,当蓝喉雄性蜥蜴与橙喉雄性蜥蜴正在奋力争夺、决一胜负的时候,黄喉雄性蜥蜴则会偷偷摸摸地溜到没有设防的领地,寻找雌蜥蜴。
  长时间以来,科学家们一直都想知道,蓝喉雄性侧边斑点蜥蜴为什么能做出这种无私的行为。因为,这种行为与动物将基因继续传递给下一代的生存本能大相径庭。现在,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巴里·斯诺弗及其同事向人们揭开了这一谜底。他们进行的研究显示,尽管利他主义行为可能会损害某一只参加战斗的蓝喉雄性蜥蜴自身的繁殖机会,但是它却成全了其他蓝喉雄性蜥蜴与雌性交配,从而保护了它们的基因在下一代个体中能够继续存在。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