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苗族服饰纹样的符号学研究的文献综述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ont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把苗族服饰纹样作为一种文化和视觉符号体系加以研究;通过现代设计语言阐述苗族服饰纹样的特征,对装饰性纹样形式表象进行分析研究,挖掘其在形式中的深层意义和文化精神。本文通过对苗族服饰纹样的符号学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希望为后来的相关研究者或设计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苗族服饰;纹样;符号学;文献综述
  学术史概述:关于苗族服饰的文献记载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如《淮南子·齐俗训》:“三苗髽首,羌人括领,中国冠笄,越人劗鬋,其於服一也。”描述的是三苗时期苗族先民将麻掺头发盘于头顶的习俗。《后汉书·南蛮传》和《搜神记》中将当时生活在荆湘一带苗族先民称作“盘瓠蛮”和“武陵蛮”(东汉起称作“五溪蛮”),并称他们“织绩木皮,染以果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表示苗族先民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拥有了先进的纺织技术。
  至唐宋时期,有关苗族服饰的文献记载进一步增加。《隋书·地理志》记载了分布在南郡、夷陵、竟陵、永安、清江、义阳、汉东、九江等广大地区的包括苗族先民在内的“诸蛮”,描述了“诸蛮本其所出,承盘瓠之后,故服章多以班布为饰”的服饰状况。
  明清时期,中央政权逐渐深入苗族聚居地,关于苗族服饰的图志文献也大量增加。《五溪苗族古今生活集》(原名为《五溪蛮图志》)记载了今湖南、贵州的苗族“昔以褚木皮为之衣,今皆用丝、麻染成五色,织花绸、花布裁制服之”。清朝有关苗族服饰的文献典籍十分丰富,有《黔书》《续黔书》《黔记》《黔南识略》《黔南职方纪略》《红苗归流图》以及清代各地修的方志等。清代采用图说方式对苗族服饰进行了详细描绘,《黄清职贡图》《苗蛮图册》《番苗图册》等汇集而成的“百苗图”,虽有不精确之处,但是其图文并茂的记叙方式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极大助益。
  文献综述:服饰是社会现象的反映,是区分族群的标志。服饰随着民族的不同而不同,其服饰纹样的文化含义也不同。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少数民族。对于苗族来说,服饰作为其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的一种载体,是漫长历史发展的产物。现代西方符号学美学的代表人物卡西尔认为:“人师符号的动物,人用符号创造自己的文化,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代表性的特征。”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这使得其服饰纹样承担了记载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重任,苗族服饰纹样也因此兼备文字的表意功能,依靠一套程式化的符号体系来表达群体意识。同时,苗族服饰纹样还是一种具有装饰功能的记事性或标志性的“图画”符号体系,所以苗族服饰纹样既是一种功能符号,又是一种艺术符号。
  1.服装符号与符号系统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世界上一切有意义的物质形式都是符号,符号是由媒介关联物、对象和解释关联物共同作用而构成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个符号都在与其他符号的差别中确定自身的意义,并且这种意义具有约定性。符号通过差别产生联系,通过约定使联系能够合理解释。
  符号作语义传递和视觉传达时使人与世界沟通,使世界作为某种意义被主体理解和掌握。一块布本身没有完整的意义,但将其作成国旗使用时会代表一定的意义,而这种意义被人们所理解时,国旗就构成了国家的符号。符号是意义与对象世界之间的结构关系,这种结构关系使对象和意义融合为统一的符号。
  2.苗族服饰纹样的类型及象征意义
  (1)图腾纹样
  龙纹样是苗族服饰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纹样。龙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图腾符号,从“烛龙”到“女娲”,龙是中国大地上许多氏族和部落的一个共同的代表符号。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龙的形象,基本上已经是前人杜撰出来的标准像,它具有一种威严和恐吓的力量,让人产生距离感,可以说它已经是融入了某种权力意识的较为成熟的龙。而苗族的龙形象则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稚拙天真,古朴自然,就像可爱的顽童。与我国先秦时代的汉龙表现出来的明显的封建等级意识不同,苗龙表现出一种平民意识,龙纹被人们自由地描绘在他们的服饰上,它不依附于任何权势,在苗家人的心中,它能够守护村寨的平安,保佑子嗣繁荣,赐人以福祉,它是大众的保护神。苗族服饰上的龙纹样千变万化,不拘一格,有水龙、虾龙、鱼龙、泥鳅龙、蚯蚓龙、蛇龙、槐叶龙、粽粑叶龙、人龙、牛龙、虎龙、狮龙、鸟龙、蚕龙、蜈蚣龙等等。苗龙不是一个确指的事物,而是一个模糊的文化符号,在一个龙纹样上可能同时具有几种动植物的特质。从某种意义上说,苗龙是鸟、兽、鱼、虫、植物花草的变形和综合。
  (2)几何纹样
  苗族服饰的几何纹样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容,不仅每个单独图案都有自身的明确含义,而且多个图案组成的图案群系又有整体的象征解释。它蕴含着苗族对图腾崇拜的遗留纪念,还有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理解,更有在此基础上的抽象创造性的发挥。它们丰富多彩,古朴稚拙,表现了苗族人民的历史、生活和观念意识。常见的几何纹样有:九曲江河纹、星辰纹、蓝籽花纹、花心纹、房架花纹、虎爪花纹、狗爪花纹、鸡爪花纹、蜘蛛花纹、铜钱纹、羊奶纹、蝴蝶纹、火镰纹、城池纹、山川纹、骏马纹、人体纹、网格纹、桃花纹、百花纹、荞子花纹、小米花纹、虫迹纹、禾苗纹、鸟眼纹等等。
  苗族服饰的几何纹样,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拜。苗家人通过最原始、最简单的劳动方式与自然结下不解之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既热爱它又惧怕它,既受其恩惠又蒙其灾祸。他们认真地观察、仔细地体会、精心地模仿自然,并进行创造性的抽象,千百年来终于形成了独特的纹样图案和苗族服饰文化。苗族服饰的几何纹样是表现与再现的结合,它们与一般的模拟性的几何纹不同,不是对自然的简单再现,而是被賦予了很多的指示与象征意义,寄寓着人们的主观情感和思想意识,表现了苗族同胞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期盼。
  苗族服饰纹样作为心灵、情感、观念的外化符号被描绘于服饰之上,体现了苗族人民的情感和智慧。作为一种功能符号,苗族服饰纹样成功记叙了苗族的族源史、战争史、迁徙史,记叙了苗族的神话和传说,具有了文字语言的功用,使没有文字的苗族,在服饰纹样上找到了自己特殊的语言。作为一种艺术符号,一种表现情感的表象性符号,苗族服饰纹样表达了苗族对祖先和故土的回忆与缅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赞颂,是一幅历史意识与乡土情结相结合的风俗画。   3.总结
  在众多研究中,学者将苗族服饰纹样作为一种符号文化来研究,纹样不只是装饰作用,而是具有符号意义,对民族文化的表意和传承都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献综述通过叙述各学者对苗族服饰纹样的符号学研究,希望能对后来的研究学者及设计师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珉. 服装设计的情感符号构成与表现形式[J]. 装饰,2003(7):85-86.
  {2}朱正基. 符号学理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 装饰,2006(7):102-102.
  {3}崔岩. 动物纹样在黔东南苗族服饰中的符号学意义[J]. 装饰,2006(2):30-31.
  {4}田鲁. 苗族服饰刺绣中的故土及迁徙图案纹样[J]. 装饰,2005(12):82-82.
  {5}田鲁. 苗族服饰艺术中的氏族象征符号[J]. 装饰,2004(7):73-74.
  {6}宋湲,徐东. 中国民族服饰的符号特征分析[J]. 纺织学报,2007,28(4):100-103.
  {7}张明坤,徐人平等. 苗族服饰主题纹样的符号学研究[J]. 艺术探索,2009,23(1):45-46.
  {8}陈志锋. 传统苗族纹样与现代服饰品设计[J]. 纺织科技进展,2016(4):45-48.
  {9}赵毅衡. 符号学的一个世纪:四种模式与三个阶段[J]. 江海学刊,2011(5):196-201.
  {10}张玉华. 苗族服饰纹样构型的组织形式及美学意义[J]. 大舞台,2012(11):259-260.
  {11}刘邦一. 试析黔东南苗族服饰的文化特征[J].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5):61-66.
  {12}巴尔特李幼蒸. 符号学原理:Elements de semiologie[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3}杨?国. 苗族服饰:符号与象征[M].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
  {14}赵毅衡. 重新定义符号与符号学[J]. 国际新闻界,2013,35(6):6-14.
  {15}T.谢拜奥克,王祖望. 符号学的起源与发展[J]. 国外社会科学,1981(5):61-65.
  {16}羅兰·巴特著,董学文,王葵. 符号学美学[M].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17}吴风. 艺术符号美学:苏珊·朗格符号美学研究[M].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18}尹定邦,邵宏. 设计学概论:Design:an introduction:第三版[M]. 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19}本泽. 广义符号学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20}章菊. 广义符号学对艺术设计的启示[D]. 中央美术学院,2006.
  作者简介
  杨锐(1994.3—),女,广西桂平,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服装与服饰设计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调查对象]蒲城县苏坊镇寨子村村民  [调查目的]对该村婚姻家庭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农村婚姻家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相应的调解和解决的办法  [调查方法]本调查报告采用收集资料、走访农户、面谈、口头问卷等方法进行调查。  [调查地点] 蒲城县苏坊镇寨子村  农村情况复杂多变,受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科学,以及政策,法律法规等多种因素的严重影响,致使各个方面并不发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
期刊
摘 要:随着影视业的日益繁荣和发展,许多以历史题材为原型的影视剧出现在大众的視野。《武则天传奇》这部剧的热播,将大唐盛世前期的服饰文化再一次呈现在荧幕上。通过这部剧可以更深一步了解唐朝服饰整体的艺术特质。本文主要以随着武氏品级的增加,着装和形象在不断发生变化进行研究,以期对后世武则天人物创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武则天;影视造型;服饰文化  《武媚娘传奇》以恢弘的场景、华丽的人物着装形象成为人们观
期刊
Adopting a deconstruction strategy on the sex issue,Virginia Woolf,the author of Orlando,mocked the traditional sex category in Orlando,which projected the sublime from Longinus. Orlando was an autobi
期刊
摘 要:网络直播作为一种交互性极高的视频娱乐,带着机遇和挑战闯入大学生的视野,无形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学界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以及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联系的研究比较深入,但由于网络直播是近两年来才开始蓬勃发展的新兴直播方式,专门研究网络直播的文献资料为数不多,而将网络直播与大学生思想观念联系起来的研究更是稀少。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网络新兴产业的社会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
期刊
亲属称谓是具有血统与婚姻连锁关系的亲属之间的称谓。人类学的研究认为,各个民族都有亲属制度,即使是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的落后民族也是如此,亲属称谓反映着婚姻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反映着一个地域的传统文化。含山县位于安徽省的中部,西邻巢湖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含山包括九个镇、一个乡,含山方言点分属江淮官话洪巢片。  一、含山方言中的亲属称谓分类  含山方言中的亲属称谓分类,主要将含山亲属称谓词分为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万历皇帝所经历的两件大事,探究万历皇帝长期“怠政”的根本原因,揭示明末皇权与文官之争的背后真相。  一、封建社会文官系统及其演进  自我中华民族建立以来,历经了三皇五帝部落时代,夏商周奴隶社会,春秋战国社会转型。而自秦一统天下,我国方才进入了封建社会。也是如此,中国古代便开始了长达两千余年的皇权与官僚系统之间的权利“拔河”。  作为封建国家最高的权力核心,皇帝自然是至高无上的,
期刊
摘 要:滑稽模仿作品作为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制度中的特殊情形,其合理性始終引起众多学者的热议,成为焦点话题。本文从滑稽模仿作品的法理基础和法律依据两个方面,结合各国现行法律规定,对滑稽模仿作品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认为滑稽模仿作品属演绎作品,是具有创造性的独立作品。  一、滑稽模仿作品的概述  1.定义  众多学者对滑稽模仿作品的定义大同小异。如“一种不协调的模仿。”“滑稽模仿是指通过模仿原作的实质性部分
期刊
摘 要:恢复性司法从设立到发展不过30余年,但因其采用了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少年司法,给予了英美法系中的各国全新的少年司法解决方式。其采用了各方聚集的方式,积极处理和解决侵害的后果和对未来影响的进程并且将受害人、犯罪人、社区和国家统一起来,平衡各方利益,平等对待每一个主体。这种折中的模式,使得福利性少年司法与严厉性少年司法得到了很好的平衡。  关键词:恢复性司法;福利性少年司法;严厉性少年司法  在美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小户型商品房的优点与缺点,指出了小户型商品房的市场发展趋势。提出小户型商品房在将来一定时期内还会不断升值,小户型商品房开发商可以不断增加开发比例,满足购买者的真正需求,促进小户型商品房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户型商品房;现状;发展趋势  小户型商品房市场在房地产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最近幾年获得了快速发展,大量建设小户型商品房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居住需求,因此得到了年轻人的
期刊
在杭州雷峰塔遺址旁赫然写有“请勿抛物”的标语,但不少游客仍“抛币祈福”,最终,雷峰塔不堪“硬币之累”。本不是神坛,谈何“祈福”?但游客自身盲目跟风,祈自身之福,最终引来文物之祸。生活中此类事情数见不鲜,但为何屡禁不止?  从外因来看,乃是处罚力度不够。虽雷峰塔有标语提醒,但当一人尝试未被问责,便会引起多人效仿。反观新加坡对于吐口香糖的处罚,力度足够大才让如今新加坡的道路如此干净。而对雷峰塔游客的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