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音乐形态特征探究

来源 :黄河之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h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晋剧是我国重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分析发展史时可知其历史悠久较为悠久、剧目较为丰富,且作为我国北方戏曲的代表剧种因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及表演效果而独树一帜,相较而言其中蕴含的地方特色更为浓郁,其唱腔板式及器乐曲牌的使用也更为巧妙,为此,本文希望通过对晋剧艺术的音乐形态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来继承并发展我国优秀的民族戏剧音乐.
其他文献
伊戈尔·谢尔巴科夫的大部分作品都富有特色,被乌克兰音乐界称为新浪漫乐派的代表.作曲家能借助不同体裁,反映其内心情绪,从而给人们去思考当中的哲学含意.钢琴协奏曲最能代表谢尔巴科夫的创作,因为内容丰富、情感起伏较大、有个人创造性的音乐布局和强烈的戏剧效果.本文通过对他的三首钢琴协奏曲作研究和分析,借此发掘作品中的魅力与音乐里所表达的信息.
交响合唱诗剧《神话中国》是以中国远古神话为题材,采用西方音乐体裁的套曲形式,并运用了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技法相融合的创作手段,整部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与时代特色.本文以这部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创作背景与理论分析对作曲家的创作历程进行了关联性研究.
现代筝曲《苍歌引》在展现某种精神内涵取得了一定的创新.首先,作品以传统民族音乐风格展示出中华大地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刻画了天地苍穹的孑然傲气,借以反映作曲家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世界,洞察人性的幽微之处.其次,乐曲通过人工调式定弦、独特的曲式结构以及速度与节拍的变化等形式语言,将抽象的、隐秘的个体人物内心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具象化,竭力营造出作曲家所表达的心灵感悟.此种创新,可视为传统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在现代性诉求中的新发展,也是现代音乐创作取得突破的重要路径.
《脸谱》是西方现代电子音乐与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有机融合的典范,作曲家张小夫接受法国文化部及法国里昂打击乐团委约后积极探索“西体中用,中西合璧”的音乐创作方式,汲取了中国戏曲元素之精髓,融合现代西方电子音乐技法,以虚实交互的立体式声音将我国京剧四大行当呈现得淋漓尽致,生动鲜活地将戏剧形象展现在受众面前.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憩息”取自于他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在这个总共包含20首歌曲,长达60多分钟的艺术套曲中,“憩息”作为第五首,也就是第二幕中的第一首出现.在这个剧情进入转折的重要时刻,舒伯特运用其笔下丰富的和声编排,将那不勒斯六和弦巧妙的安置于曲中的重要位置,将乐曲推向高潮.本文针对此曲舒伯特对于“那不勒斯六和弦”的微观及宏观的运用加以解析,旨在带给读者一副充满异域风情,真切的音乐情感画面.
阮这门古老的乐器,经过千百余年的发展,在民国时期逐渐失传,后在新中国建国初期,经过各位艺术家们的不懈努力,才使得阮在当代重获新生,在阮曲大量匮乏的年代,宁勇教授从长安古乐中汲取灵感,创作了一批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所喜爱的阮曲,现被称为“长安风格阮曲”这些带有强烈地方特色的音乐作品,对阮的当代发展产生了剧烈的影响.本文第一章先对阮的发展以及长安风格阮曲的产生及发展做一个概述,第二章介绍什么是长安风格以及对长安风格代表人物进行介绍,第三章拟从“长安风格”阮曲如何借鉴长安古乐中的素材为着眼点,对阮的发展、代表人物
调性扩张的引入可以将复杂的和声现象用理解简单化的方式理解,通过对现有的调性扩张实例展示、分析,发现规律试图把该方法用于维吾尔族民间调式作品的和声配置中.本文首先对维吾尔族民间调式进行梳理、分析,而后结合九音调式、梅西安“有限移位调式”理论获得对和声配置的新的选择方式,并对新的和声配置方式进行实例展示和对比.对于十二平均律律制乐器的学习者在进行和声选择时提出个人的见解.
晋北秧歌戏的真正形成是在清代,其流布范围遍及山西、河北、内蒙三省的部分地区.目前仍活跃在戏曲舞台上的剧种有:广灵秧歌、碓臼沟秧歌、朔州大秧歌等,这些剧种千姿百态,各有各的艺术特色,但其共同点是通俗易懂,地方特色浓郁,深受当地民众的欢迎.
本文是西南音乐研究中心项目《云南红河县哈尼族多声部民歌元素在音乐创作中的实践与运用》的创作成果纪实,成果共五部作品,其中声乐篇两部,器乐篇三部,团队成员将从作品的创作构思、作曲技法等方面解读在此次课题中各自的创作理念,以下为器乐篇,分别是《哈吧热》(马千千)、《田野》(罗玉兰)、《阡陌》(杨金凡).
禾籁和啰儿调是木洞山歌的主体,啰儿调是竹枝歌的“嫡传”,禾籁也是由竹枝歌逐渐发展而来.本文从历史脉络、歌词内容、句式结构、曲调和表演形式等方面分析了禾籁和啰儿调与竹枝歌的深厚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