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历史文化精粹》节选(连载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jun04120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贵州省福泉市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文化发达,是贵州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福泉是国务院命名的“全国文物先进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福泉山被中国传统文化专委会命名为“中国十大道教文化圣地”。即将出版的《福泉历史文化精粹》一书将福泉市从周朝末年且兰国邑至民国时期的平越县近三千年历史上有影响的重要人物、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民族风情、人文和自然景观等汇集成册,现将其中重要篇章节录,以飨读者。
  [关键词] 福泉市 历史 文化 精粹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4.045
  
  9、佛教胜地月山寺
  《平越直隶州志》载:“月山,在城南一里,山形如月,下有月山古刹,向称州为平越盖以此。”又载:“月山寺,在城南门外,明洪武中卫指挥、隆平侯张信建。”称月山寺为卫指挥张信建,是《平越直隶州志》误引康熙《贵州通志》造成的。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月山寺,洪武二十一年(1388)卫指挥戴旺建,山崖秀丽,竹石清幽,为郡佳境。”弘治距洪武间仅百年,史料应是准确的,说明月山寺是戴旺所建,不是隆平侯张信建的。其二,戴旺是初建还是重建,也就是说,月山寺是建于明初还是明以前。《平越直隶州志》载:“三教寺,明洪武间副使赵之屏建。”三教寺,旨在倡导道儒释三教合一,供奉太上老君、孔子圣人、佛祖如来,在明初全国少有而贵州仅此一座。三教寺地址在福泉山前路坎下,其后为平越“张三丰三教派”活动场所。明洪武中平越卫初创,隶四川布政使司,赵之屏为四川按察副使,巡按平越卫,捐建建三教寺。赵在其《月山寺》诗中有“蛮村没瘴草,古寺断荒田”句,从中可见元末明初平越经战乱后的凄凉景象,洪武时称月山寺为古寺,说明月山寺应建于宋元时期,卫指挥戴旺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重修。
  月山寺前江边即张三丰为卫指挥张信指点葬母处和福泉山下犀江边犀牛洞葬父处。清咸丰经乱寺毁,光绪初邑人捐资重建。山门前堡坎下有月山泉一口,水量颇大,供附近居民饮用和灌溉良田,井周围有古树十余株。堡坎上有照壁,宽约6米,高约4米。山门前路北有空地,有古柏紫荆等十余株,紫荆如虬龙,树干粗尺余。山门为牌坊式,上有宝蓝色楷书“月山古刹”四大字,七级石阶左右有石鼓护拦。进山门为前院,有左右厢房,前殿称文殊苑,供奉文殊、普贤菩萨圣像。后院左右厢房均二层,左右建钟鼓楼,正殿为五进,高十余米,称大佛殿,供奉佛祖如来木雕装金座像,左右为迦叶、阿难等弟子站像,这是平越境内最大的如来佛像。大殿内左右楼上为藏经室,内藏万历间平越举人樊师孔购藏的《大藏经》一部。大殿左右为香厨斋堂,大殿后堡坎前有山泉两口,供寺僧居士饮用。泉井右有石阶上堡坎,坎上为观音堂,供奉观世音菩萨。寺后坡上有十数亩坡地如原始森林,古木参天,大者合抱,藤萝缠绕,遮天蔽日,林间有数座和尚塔和和尚坟。
  清顺治初,破山的弟子山晖大师受庆阳王罗云夫总戍、涂大参、杨太守等平越官绅邀请,至福泉山佛院设席开法授徒,成为开教贵州的首要人物。山晖的成就引起破山一系大为不满,破山派得力的弟子燕居申、敏树和西识进入平越,与山晖争席夺徒,最后以山晖失败告终,离开传法17年的平越,至苏州传教。大德西识住持月山寺,没有参与与山晖的争斗,他将精力放在修补点校《大藏经》上,完成后即往白云山。经西识点校的这部万历版的《大藏经》躲过了咸丰内乱,成为贵州仅存的三部明版《大藏经》之一,却毁于“文革”之中。
  月山寺原有古大铜钟,其声洪大,响彻十里,为平越明八景之《山寺晚钟》。万历时葛镜从云南铸大铜钟两口,一送高真观,一送月山寺,咸丰内乱,寺毁钟失。光绪初重修月山寺时,重铸大铁钟一口,高约1.4米,解放初抬至城中葛家坡顶上,作全城机关上下班、报火警用,铁钟毁于1958年大炼钢铁。1939年春,平越中学让出孔庙学宫给唐山交通大学,迁至仓坡墨香书院上课,书院久圯,县政府将月山寺前殿拆毁,运其木料维修书院教室。解放后,观音堂、钟鼓楼倾圯,有几个僧尼住寺内,香火未绝,因寺离城太近,成为城关小学低年级和幼稚园学生春秋郊游的好去处。1983年,左厢房被拆毁建南街小学教学楼,大殿和右厢房,前殿部分基础尚存,古木十存一二,任其破败。1981年月山寺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有僧尼承首维修大殿及厢房,并开展宗教活动。
  10、张三丰福泉山的仙踪道迹(一)
  洪武二十五年(1391)张三丰携弟子沈万三及家人回襄汉路经平越,见福泉山山形奇绝,三峰挺拔,七泉争迸,遂于高真观后筑亭礼斗,于建文元年(1399)年仙成离去,他在福泉山留下众多的仙踪道迹。
  礼斗亭
  明嘉靖《贵州通志》载:“礼斗亭,在平越城西南隅福泉山高真观内,张三丰仙人礼斗处。”《平越直隶州志》载:“[通志] 载,明洪武间张仙寓高真观,于观后隙地结茅为亭,昼则闭户静坐,夜则朝礼北斗。今礼斗亭即其故址,手书为联,碑词尚存。”
  明清文人称礼斗亭是贵州饮誉海内的第一名亭,因为是张三丰自建茅草房修真成仙的地方,为海内三丰遗迹。三丰仙成离去后不几年,受永乐皇帝派平越人、隆平侯张信为总提调大营武当山的影响,平越官绅士庶捐资增修有关张三丰的仙迹。将张仙的茅屋礼斗亭改为四角飞檐的四柱亭,增建张仙祠,对弈亭、 “蓬莱第一山”石牌坊及诗碑。从永乐初至清咸丰内乱亭毁为止460年间,有史记载的礼斗亭重建就有十余次。光绪初重修福泉山,因乱后的平越官绅财力匮乏,庶民生活艰难,重建时省去了许多楼台亭殿,在北台将玉皇阁、吕祖亭、礼斗亭合建为四角三层飞檐的阁楼,阁高15米,蔚为壮观,阁西为重檐张仙祠,阁东一小亭。高真观阁楼因年久失修和人为破坏,又毁于“文革”后期。1999年张三丰成仙离平越六百周年,经政府批准,我们筹款修复福泉山,2003年重建北台高真观阁楼、四柱重檐礼斗亭和伴仙亭、吕祖殿和父母殿。
  礼斗亭位置在浴仙池西南,原张仙祠正南。明天启前,张仙自画像碑置于亭中,天启重修礼斗亭时,将碑移置张仙祠内,另置李若楠请鸾张仙降笔的《礼斗亭诗》碑,两碑均毁于“文革”后。
  我们收集到历代礼斗亭题咏数十首,清乾隆平越知府崇福有《礼斗亭》诗:
  曾说修行借是亭,遗文犹勒在碑铭。
  月明直指超殊胜,黑白何心记潦零。
  一桂沉檀消永夜,周天法界转三庭。
  华阳应诏飞升去,寥落空山礼斗亭。
  礼斗亭历代额联颇多,明巡抚郭子章、陈用宾,总督杨樊忠、冯双礼,清大学士洪承畴,总督王继文等都有题额对联。明嘉靖谪驿丞,长州才子陆灿题联:“仙隐福地,百神萃集亭礼斗;圣栖泉山,万灵普降观高真。”民初平越刘景山题联:“隐迹华嵒,武当得道称邋遢;留踪黔山,藜峨成仙曰净光。”注:张三丰仙人曾被天顺皇帝封为净光菩萨。
  浴仙池
  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高真观,在卫治西南福泉山上,后有张仙浴澡处。”此即是张三丰仙人浴仙池,因形似草鞋,俗称草鞋井。浴仙池在北台玉皇阁西南,礼斗亭正东,宽1米,长约3米,深约1.5米,四周皆岩石,水从石缝中渗出,久雨不溢,久旱不竭。因为是三丰浴仙池,粘有仙气而被誉为灵池,池水清澈甘冽,又成为过往达官显贵专门的饮用水,不许污染。清康熙《贵州通志》称:“云池水可以疗病,四方汲者不绝”。明万历初,张仙曾两次显形于浴仙池,救活枯死五年的桂花树,巡抚郭子章在《黔记》中说:“张仙三丰曾构亭礼斗,遗址犹存。旁有天生石池,长丈余,广可三尺,深四、五尺,四时清泉,不竭不溢,名浴仙池”。咸同内乱后,浴仙池为素面石护拦,“文革”被毁,上世纪八十年代招待所改为水泥护拦,九十年代建宾馆时水泥护拦被拆除,2000年重新安装雕花石护拦。
  浴仙池为张仙灵迹,历代文人墨客争相题咏、诗联较多。明正德间贵州总兵杨仁诗称:“拜斗亭前山似画,浴仙池内水如汤”。万历贵州学使韩仲雍称“泉沁云根冷不禁”;知府万嗣达则称“清池浴剩蓬莱水”;知府邓宪又称“池内伊蒲野鸟分”;守道徐士仪则有“仰看枝头俯照面,真人身在云水中”句。康熙平越知府阿林《浴仙池》诗:
  邋遢修真不记年,不因离垢不知仙。
  呼茶率尔嗤汤灶,濯足夷然耻盗泉。
  到处流传风作影,几人踏破水中天。
  朅来错大空饶舌,涤研何劳白石边。
  崇祯知府陈达作联,其下联为“泉开一涧悟得道,活活泼泼,何须别处觅仙踪”。嘉靖贵州提学卜景超有“池曰浴仙,试观池水澄清,果能因浴身而知浴心,便处处都是神仙吸引”的下联。清末贵筑刘蕴良有下联“凌波漫道袜皆香,让彼灵妃,步从洛浦搴芳芷”。
  回生桂
  福泉山北台浴仙池畔有桂花树一株,世代相传为仙人张三丰亲手种植。明初,平越城广种桂花树,每到八月,香满全城。张三丰到平越福泉山修真,也种桂花树,不巧的是找到一根别人丢弃的无根的桂花树,他拿回观中,栽在他洗澡的水池旁石缝中,每天浇水,无根树居然活了,他因此悟出了道家养生精典《无根树词二十四首》。
  不知为什么,到万历十三年(1585),桂花树忽然枯死,平越人知道是张仙手植,是神树,众僧不愿也不敢砍去。“(万历)十八年(1590)11月28日申时,本观住持僧圆澄是日建醮,至斗亭炷香,见一邋遢道人在池中洗脚上的疥疮。住持说:此池乃三丰真人所凿,称浴仙池,凡过往上司俱饮此水,汝何以疥疮污之?将来必取罪上人矣!道人回答:无妨,我昔与三丰为友,今不辞劳苦特来相访,赖贫道无缘,故不遇耳!道人时将所穿破衲挂于池畔桂树枯枝上,指树问僧:此树焦枯几年?僧回答:已五年矣!道人说:此树虽枯,其根尚有生气,慎勿令砍伐,来年复生。说毕,道人复问僧:有茶愿借一杯?僧回厨与役取茶,见道人尚在池畔,复至亭前,而道人已无踪影矣!延至次年二月,其桂树果依期复生,枝叶更茂。众僧相讶,曰:斗亭四周俱墙垣,而路由厨下过,今道人往来莫测,无非三丰真人留形住世,神妙变化如此(万历二十四年(1596)福泉山刊刻《张仙遗事》)。
  枯死五年的桂树回生,枝叶更茂,应该说是一个奇迹。如果说是作伪,平越城的官绅士庶、僧尼道士都亲见桂树已枯死五年,又亲见枯桂复生重荣。如果说圆澄说谎,一是有僧役同见道人,二是圆澄听道人所言枯桂复生之异事,必然要与僧众、官绅提及,众人也要等次年枯桂是否复生来应证真假,次年果然复生。这就是流传海内“张仙显形,枯桂回生”的“回生桂”。回生桂作为张仙遗迹,引起历代众多名流争相题咏。平越官绅士庶僧道心里更清楚,张三丰成仙两百周年快到,福泉山应该大修了。万历二十四年(1596)圆澄得云南巡抚陈用宾捐俸倡修,平越新镇道守王恩民首肯,至云南化募重修福泉山,工竣开光之日,云贵官绅僧尼齐聚庆祝,原福泉山住持、贵州道纲司桑林子道长见张三丰仙成离平越前所题《蓬莱第一山》石坊的上联“桂树无根,到此关头回造化”,两百年前张仙预言今已应验,惊曰“应验如此,非张仙莫属矣!”逐题联:“桂香不知何处;酒醉方见真人”。贵州正一道长诗称:“婆娑古树再生枝,尽道张仙点化奇”。清康熙平越知府阿林诗称:“返魂七宝娑罗树,太息三丰又重来”;平越知县王秉越则称“初禅鼻观须臾觉,便是回生五百年”;平越府学教授江有本又称“功参造化春生手,香送嫦娥树不胎”;府游击南应瑞更称“料应错节盘根久,引得仙翁点活来”。
  回生桂至今已六百余年,“文革”前枝叶繁茂,金花盛开,“文革”后三十多年却未开一花。2003年北台高真观全部建成,当年回生桂就满树开花,香气袭人,亦以为异也。
  
  参考文献
  弘治《贵州图经新志》、《黔南传灯录》、现代《贵州文史资料丛刊》
  
  作者简介
  王永祥,原贵州国画院副书记,兼副秘书长,二级美术师,福泉市三丰文化研究会会长。
  周津林,原贵州省图书馆古籍部副研究员。
  王永明,贵州省福泉市文物管理所所长,副研究员,全国先进文物工作者。
其他文献
[摘要] 水墨动画艺术是中国动画艺术的一大创举,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虚实的意境和灵动的画面使水墨动画的艺术风格有了突破性的创新。但在数字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水墨动画艺术却出现了被边缘化的危机,直到近些年来广告片《品牌的力量》,学院派电影《夏》等的出现,将数字媒体技术与中国水墨动画相结合,为传统水墨动画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方向。  [关键词] 数字媒体技术 水墨动画 艺术审美
[摘要] 软件技能类课程教学在动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备受讨论的议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调整来促使我们的专业教学不断趋向合理。当我们将动画人才培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分析的话,会发现艺术熏陶、技能培养、创意启迪、人文素质积淀等都是该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故各个要素间的合理配合与有机互动才是我们动画专业人才培养取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动画模块化教育模式Maya教学课改  常州工学院
影片《白日焰火》是新锐导演刁亦男的一次突破与尝试,向观众呈现了发生在东北小城里关于爱、暴力与自我的故事。影片在2014年2月16日第64届柏林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金熊奖、最佳男演员银熊奖。作为一个刚刚进入大众视线、编剧出身的导演,刁亦男这一次在《白日焰火》中找到了“黑色电影”和“侦探片”“文艺”的结合方式:故事主人公刑警张自力因为一桩碎尸案而丢了警察工作,却在五年后因为这桩案件而收获了一份阴郁、充
[摘要]一直以来,国产的文艺片是被观众所忽略的电影类型,《观音山》在同周上映的几部电影中杀出重围,票房也比较可观,同时在第2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夺得了最佳女主角和最佳艺术贡献奖两个大奖。此次成功不仅让电影市场重新审视文艺片的票房价值,也让喜欢文艺片的观众对文艺片产生了希望,更为后来者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碰撞 信仰 纪实性 明星效应    《观音山》这部影片受到大多数的人追捧,不管是从票房的号
[摘要] 以南京大屠杀作为叙事背景的电影《金陵十三钗》,在唤起观众强烈的民族伤痛的同时,也包含了供观众“疗伤”的叙事心理治疗元素,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另寻自己“生活的意义”、认同与自我认同、重构“自己的故事”。  [关键词] 电影叙事 叙事心理治疗 《金陵十三钗》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7.013  灾难深重的故事背景也许更能成就一部厚重深
[摘要]在影片《英雄》中,张艺谋运用了中国传统色彩、书法、武术和琴韵等艺术元素作为电影语言,并且这些艺术元素的运用与该片中视角、叙述者、叙事时间、环境、情节、人物的生成的转换关系密切。影片在“书法与武道”上殊途同归的演绎,已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文化,《英雄》虽以“武侠”定义,但其表达的内涵已不只是“武侠”两个字所能概括,它已经和中华传统的人文精神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书法 电影语言 传统文化 
旅游业就是一个发现美、开发美、包装美、营销美的产业,而摄影就是发现美、营销美的直接推手。如何通过摄影推动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发挥摄影对旅游景点的“掘宝人”功能是当前摄影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贵州这块宝地上,有着异彩纷呈的多民族原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它们成为贵州摄影创作的最宝贵的题材。2008年“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诞生,为贵州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成为贵州旅游的重
【基金项目】电影《西游·降魔篇》剧照 多年以来,《大话西游》一直被视为华语片中的经典电影之一。许多人对周星驰电影的理解,也从一开始所关注到的那些无厘头的搞笑段子,变为那些浮夸表情的间隙里,被笑容掩盖着的让人沉重想落泪的情节与故事。在重看《大话西游》之后,笔者开始重新反思这个故事背后所传达的隐喻。《大话西游》里最后一个画面,曾经被许多钟爱此片的人们无数次的回味。当城楼上对峙了三天三夜的夕阳武士和紫霞
[摘要] 据说文德斯这部献给 “德国现代舞第一夫人”皮娜鲍什的电影,是跟随皮娜和她的乌珀塔尔舞蹈剧场所有成员拍摄,采用3D技术来展示皮娜创造的现代舞艺术,将传说中的“舞蹈剧场”及皮纳的舞台导演艺术以新的维度投射到银幕之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皮娜不断探索戏剧可能的开放之路,为世界留下了丰富卓绝的、风格不一的舞台创作,推动了20世纪西方戏剧的发展。  [关键词] 皮娜鲍什 后现代主义戏剧
某种程度上,电影可以在两个层面引发哲学思考:一是针对议题或主题的讨论;二是观众将自身经验带入电影所引发的共鸣,从而理解和思考相关哲学问题。《致青春》不仅彰显了“青春”这一永垂不朽的主题,更是从观众自身生活出发来探讨人物本身。与存在主义哲学的某些理论有密切的契合点,如存在主义关注人自身知觉内的世界,是世界的某种再现;存在主义讨论人自身对生命意义的选择和创造性阐释,电影故事中也是选择与阐释性的叙事;海